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马来西亚限制华文教育(新马两国力保华文教育)

马来西亚限制华文教育(新马两国力保华文教育)但对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来说,最黑暗的时期莫过于日据时期,在日军入侵马来亚期间,由于华人社群在中日战争爆发初期大量援助中国,导致日军在入侵马来亚后后大肆屠杀当地华人,华文学校自然也无法幸免,很多华文教师以及学生都遭到日军毒手,仅在槟城的钟灵中学就有8名教师以及50名学生罹难。在这期间,许多华校被迫停课,校舍也遭到日军的破坏与占用,对华文教育来说无疑是一场灭顶之灾。在英殖民时期,由于英国殖民者推行“英文至上”政策,对华文教育毫不关心,甚至让其“自生自灭”,华社在办学期间都受到不少阻碍。1920年,英殖民政府实施了学校注册法令,在这一法令下,凡是满十名学生的学校都要受英殖民政府管制,在教育和行政方面都要按照英国人的标准。法令实施后,立即有十多所华文学校被取消注册而被迫关闭或改制为英校,在1925年至1928年期间,至少有315所华校被取消注册。起初这些华文学校都是以私塾的形式在会馆、宗祠、庙宇等地

马来西亚限制华文教育(新马两国力保华文教育)(1)

NO.460 作者:南馨艺 音频:辛迪夫

曾几何时,梁静茹、光良和孙燕姿等来自新马地区的华语歌手令两岸三地的民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新马本土的华语影视作品也曾给大部分人留下不少回忆。作为拥有较多华裔人口的两个海外国家,新马两国如何保持中文教育的发展,两地民众的中文水平又有什么差异呢?

马来西亚限制华文教育(新马两国力保华文教育)(2)

新加坡华人聚集地牛车水。来源.wikipedia

马来西亚限制华文教育(新马两国力保华文教育)(3)

上世纪初,随着一批批从中国南来的华人客工在今天的新马地区扎根下来,后代子女能否在异乡继续传承故乡文化就成了南洋华人群体尤为关心的课题。早期下南洋的华人移民普遍都有“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人生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专为华裔子弟而开设的华文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马来半岛上。

起初这些华文学校都是以私塾的形式在会馆、宗祠、庙宇等地方开设的,所聘请的教书先生会以方言教授《弟子规》、《三字经》、四书五经等其它经典古籍,有者也会教授书法和珠算等内容。马来西亚最早的私塾制华校是于1819年开设的槟城五福书院,它也象征着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的起点。

马来西亚限制华文教育(新马两国力保华文教育)(4)

槟城五福书院。来源.林连玉基金会官网

1898年,中国满清政府采纳了维新派的主张进行了教育改革,建立了新式学堂,并将其推行到了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最早的新式华校是1903年在沙巴创立的乐育小学,所谓的新式学堂,就是学生们在学习传统古籍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外语(英语)、数学、历史、地理、体育等。在五四运动之后,这些华校也逐渐将教学媒介语从方言改成普通话(华语)。

马来西亚限制华文教育(新马两国力保华文教育)(5)

在英殖民时期,由于英国殖民者推行“英文至上”政策,对华文教育毫不关心,甚至让其“自生自灭”,华社在办学期间都受到不少阻碍。1920年,英殖民政府实施了学校注册法令,在这一法令下,凡是满十名学生的学校都要受英殖民政府管制,在教育和行政方面都要按照英国人的标准。法令实施后,立即有十多所华文学校被取消注册而被迫关闭或改制为英校,在1925年至1928年期间,至少有315所华校被取消注册。

但对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来说,最黑暗的时期莫过于日据时期,在日军入侵马来亚期间,由于华人社群在中日战争爆发初期大量援助中国,导致日军在入侵马来亚后后大肆屠杀当地华人,华文学校自然也无法幸免,很多华文教师以及学生都遭到日军毒手,仅在槟城的钟灵中学就有8名教师以及50名学生罹难。在这期间,许多华校被迫停课,校舍也遭到日军的破坏与占用,对华文教育来说无疑是一场灭顶之灾。

马来西亚限制华文教育(新马两国力保华文教育)(6)

今天的槟城钟灵中学。来源.wikipedia

关于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系统为何能保留至今,则不得不提到一个名字——林连玉。

马来西亚限制华文教育(新马两国力保华文教育)(7)

林连玉:成为马来亚国的国民,是以尽义务、效忠诚为条件,不是以弃母语、毁文化为条件的。来源.wikipedia

林连玉原名林采居,1901年8月19日出生于福建永春,毕业于厦门集美师范学校。1927年,因为中国时局动乱,他便来到南洋,几经波折,最后在吉隆坡尊孔中学任教。1951年,英殖民政府提出了《巴恩报告书》,提议以“国民学校”取代华校,即以英文和马来文作为教学媒介语,试图借机消灭华文教育。

在这样的情况下,林连玉便领导吉隆坡华校教师会,召集全马华校教师会代表大会,极力反对《巴恩报告书》,并鼓励华裔父母将子女送入华校就读。马来亚华校教师会(教总)也于同年12月25日成立,林连玉担任主席。紧接着在1954年8月22日,马来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董总)成立,和教总并称为董教总共同管理华校。大马华教正式进入了有组织、有领导的时代。

马来西亚限制华文教育(新马两国力保华文教育)(8)

董教总组织标志。来源.董总官网

马来西亚限制华文教育(新马两国力保华文教育)(9)

1960年8月,马来亚政府推出了《拉曼达立报告书》,要求华文中学改制为英校,否则不予以津贴。华社极力反对,林连玉再次和政府对质,这也导致他被褫夺了公民权,教师资格也被取消。隔年10月,在华社强烈的反对声浪中,国会一致通过了《1961年教育法令》,大部分华文中学接受了改制,当时唯有16所华文中学因不愿接受改制而成为了 “华文独立中学”。

从此,大马的华文中学便被分成了国民型中学(国中)以及独立中学(独中)。国中属于公立学校,可以获得一些政府提供的津贴补助,除了华文科以外的科目都以英文或马来文作为教学媒介语;而独中由董教总组织进行统一管理,学生使用的教科书由董教总独立发行,由于无法获得政府的全额补助,独中经常需要仰赖社会大众的募款以维持办学。尽管如此,华文中学也依然坚持到了今天,难以想象大马华社在维护母语教育的过程中,付出了多少的艰辛

马来西亚限制华文教育(新马两国力保华文教育)(10)

马来西亚最大的华文独立中学柔佛州新山宽柔中学。来源.wikipedia

马来西亚限制华文教育(新马两国力保华文教育)(11)

槟城柑仔园修道院国民型华文中学。来源.wikipedia

林连玉于1985年12月18日因病逝世,由于他在世时总为了大马华文教育的发展劳碌奔波,为大马华社塑造了独一无二的精神典范,他也因此获得了“族魂”的称号。目前为止,马来西亚共有1302所华文小学,81所华文国中以及61所华文独中。这都离不开林连玉和一众华社先贤的努力。

现如今,国中和独中虽然在教育系统和行政结构上有所不同,但二者的发展都需要依靠华社支持,这些华文中学一般都会在每年举办各种活动,比如义卖会、文艺晚会等来向社会大众募款以继续维持学校的日常开销。各地的华人会馆、企业以及华文报社也会时不时给予华校各种援助,由于华社的大力支持,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才得以传承至今,也为马来西亚培养了不少的优秀人才。

马来西亚限制华文教育(新马两国力保华文教育)(12)

华文中学经常依靠各种方式进行募款,义卖会便是其中之一。来源.怡保育才独中官网

华文学校不仅仅只是华裔子弟学习华文的地方,它也是马来西亚华社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每年这些华校都会在农历新年(春节)、中秋节等其它传统佳节举办庆祝活动,让年轻一代能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含义。此外,大部分华文学校也会将华乐、中国象棋、书法等作为课外活动供学生们参加学习,无形中也起到了传承文化的作用。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异族学生就读华校,华校再也不是华裔专属。因此如果你在马来西亚的大街上看到会说中文的马来人或印度人,那他们基本都是华校毕业的。

马来西亚限制华文教育(新马两国力保华文教育)(13)

迎新春,写对联是必不可少的活动。来源.wikipedia

类似中国学生要参加高考一样,马来西亚华文中学的学生也要参加毕业会考。国中学生会参加马来西亚教育文凭考试,这是该国唯一的高中公共考试,有华文科供华裔学生报考,对华文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甚至也可以额外报考一门中国文学科。由此可见,华文教育早已融入了该国的教育系统之中

但独中的学生就有点不同了,他们会参加“全国统一文凭考试”,简称“统考”,由于这是由管理独中的董教总自行举办的考试,因此统考文凭一直都不受到马来西亚教育部的官方承认,独中学生毕业后也无法进入当地的公立大学深造,造成他们被迫离开大马前往海外升学,马来西亚无形中流失了大量优秀人才。60多年来,华社一直都在努力向政府争取统考文凭的合法地位,却迟迟没有下文。目前为止,大马只有五个州属承认独中统考文凭,以避免人才流失。

在将近两个世纪的发展之后,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系统实现了从学前班、小学、中学再到大学的“一站式服务”,使得该国被公认为除两岸三地以外,能将中文教育保留得十分完善的海外国家。马来西亚的一些公立大学有开设中文系,培养了不少中文人才。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大马也成功吸引到了中国厦门大学于2016年在该国建立了海外分校,这是中国985高校首次在境外开办分校,是中马两国在教育领域合作的重大里程碑。

马来西亚限制华文教育(新马两国力保华文教育)(14)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来源.wikipedia

马来西亚限制华文教育(新马两国力保华文教育)(15)

而与马来西亚只有一海之隔的新加坡,却在华文教育发展的道路上与前者有所差异。1965年新马分家后,执政新加坡的人民行动党为了让该国人民能更加融入国际环境,并以团结新加坡各族人民为由,将英文作为了第一语言,华文、马来文以及印度文都被作为第二语言。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强行推行英语,政府强令华文学校进行整改,教学媒介语全部转为英语,不服从地将被强行停运。

1980年7月7日,李光耀政府以不符合教育政策为由,强制关闭了当时新加坡唯一,也是中国以外唯一一所以华文为教学语言的大学——南洋大学。马新两地人民曾经共同创立的华文大学,一夜之间便被换上了英文招牌,南洋大学创始人陈六使更是被吊销了新加坡公民权。这次事件过后,新加坡华教日渐式微,也警醒了马来西亚华社,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维护华教在马来西亚的发展。

马来西亚限制华文教育(新马两国力保华文教育)(16)

南洋大学原址,现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华裔馆。来源.wikipedia

不过随着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务实的李光耀也很快意识到了中文对于新加坡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于是他在1979年又转而搞起了“讲华语运动”,试图用华语将当时说各种方言的新加坡华社团结起来,为了方便年轻一代学习华文,新加坡也引进了中国大陆的简体字。只可惜,新加坡在独立初期所推行的纯英文教育政策导致年轻一代的华裔都以习惯将英文作为日常语言,这时要他们再学习华文就略显困难了。尽管新加坡还能看到华文的影子,但客观来说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水平还是和马来西亚有着明显落差。

马来西亚限制华文教育(新马两国力保华文教育)(17)

1979年,李光耀主持第一届讲华语运动开幕礼。来源.“讲华语运动”官网

其实和周边国家比起来,马来西亚依然能保有完善的华文教育实属难能可贵。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拥有最多华裔人口的海外国家其实是泰国。1918年,泰国政府颁布了《暹罗民立学校法》以管理华校,导致共计300多所华校因为不合条例而被迫停办,1930年代銮披汶∙颂堪政变上台后,新政府开始推行泰民族主义政策,进一步同化华人,华文也在泰国华社中出现了断层

至于曾经发生排华浪潮的印尼,华文教育可以说是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在苏哈托时代,所有华文学校都被关闭,华文几乎从印尼华社的生活中消失。直到近几年较为开明的佐科威总统上台后,华文学校才逐渐在印尼复办,不过其发展水平早已落后了新马两国一大截

没有什么成语再比“落地生根”更适合用来形容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近两百多年的发展史了。如果没有了华文教育,马来西亚作为多元社会的优势也将不复存在。在此祝福大马华社能够继续将自身的母语教育传承下去,他们有自己的故事可以说,并且一定能说得十分精彩。

参考资料:根除华校:李光耀后悔了吗?.王国璋;林连玉生平简介.林连玉基金会;华教60年大事年表.董总

*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缘谷立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