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常规检查反馈建议(宝鸡市陇县西大街小学马书明)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检查反馈建议(宝鸡市陇县西大街小学马书明)在《四边形》教学之前,学生在一二年级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很多的图形,对四边形也并不陌生,所以本节课我以学生熟悉的拼图游戏为切入点,目的就是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他们对平面图形特别是四边形的感性认识,为完成本课的学习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而我们一般所说的学习起点一般包括知识起点和生活经验起点,而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关注学习起点,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平时在读懂教材,读懂学生、尊重学生上下功夫!比如在备课时,应该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新旧知识的迁移。应该清楚学生之前已经学会了哪些知识,具备了哪些数学技能。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去进行教学。”《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而我们所说的学生数学素养,则是基于对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十个数学核心概念的理解和把握。马云鹏教授认为这十个核心概念总体上反映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要求,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史宁中教授更是“围绕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这一问题”高度概括出了“三大方面6大素养”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发展的是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素养;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发展的是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素养;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发展的是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素养,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会观察、会思考、会数学表达。
本文作者:宝鸡市陇县西大街小学教师马书明
下面,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我想和各位老师探讨一下。
关注学习起点,激活已有知识经验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去进行教学。”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学生本身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是有学习能力和学习经验的个体!作为成长中的学生,他们所经历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主动探索、自主建构、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已有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和对社会的理解等因素将会影响着学习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并据此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而我们一般所说的学习起点一般包括知识起点和生活经验起点,而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关注学习起点,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平时在读懂教材,读懂学生、尊重学生上下功夫!比如在备课时,应该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新旧知识的迁移。应该清楚学生之前已经学会了哪些知识,具备了哪些数学技能。
在《四边形》教学之前,学生在一二年级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很多的图形,对四边形也并不陌生,所以本节课我以学生熟悉的拼图游戏为切入点,目的就是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他们对平面图形特别是四边形的感性认识,为完成本课的学习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充分尊重并完全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课堂教学才能更有针对性,课堂上开展的各项活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关注学习过程,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教育学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通过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四基四能”,四基四能在课堂教学中的,我们一般是以相应的数学活动展开的,数学活动一般有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究活动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合作学习活动,目的在于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迁移、推理、验证等过程,从而感知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四边形》教学中,在落实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别和角特征这一教学目标的时候,先让学生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让他们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然后猜想长方形的边和角有哪些特征,然后再进行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数学活动去验证猜想的正确性,既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和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
渗透数学思想,发展数学思维“渗透数学思想,发展数学思维”是由数学学科本质特点决定得,数学学习过程 实质上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家思维活动的成果,并发展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向数学家的思维结构转化的过程!我们数学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学会数学思考、发展数学思维,而发展数学思维最有效的途径则是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对数学思想的渗透,小学阶段,常用的数学思想有,分类思想、符号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统计思想、转化思想、集合思想。
分类思想:知识的分类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梳理和建构。从一年级的分类与整理的课程内容,再到四年级平行与垂直、直线、线段和射线,角的分类、三角形的分类、四边形的分类、五六年级数的分类等等的课程内容都有分类思想的渗透。
我们再来看一下符号化思想,数学离不开符号,符号体现的是数学的简洁美和规范美,符号化是将将所有的数据实例集为一体,把复杂的语言文字叙述用简洁明了的字母表示出来,便于记忆,便于运用。从一年级数的表示、加减乘除基本运算符号,再到中高年级数量关系的表示、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律、方程等等的内容,都应用了符号化的数学语言。
小学阶段的数形结合思想主要是以形助数,用数补形,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小学数学教材中,数的认识特别是小数分数的认识、计算方法的教学,特别是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法则的推导,都采用的是数形结合的方法,数形结合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其实很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舒心结合去帮助学生理解。正因为如此,才有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数少形时缺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千般好”的名言。
数学教学中转化思想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数学方法。转化的目的在于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未知为旧知,从而使相对模糊的问题变得清晰明朗,比如,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我们是转化成了整数乘除法的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我们转化成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圆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成了长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都是转换成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立体图形的推导过程中,正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我们都是转化成了长方体的体积,以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和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都是转化成规则图形的面积和体积来计算的。
“统计与概率”作为《数学课程标准》四大领域之一,教材中安排了很多独立的单元进行统计教学,一年级的象形统计图、再到统计表、条形图、式折线统计图、平均数以及扇形统计图等等,统计思想的渗透,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能从数据中分析现象,并以此产生合理的推测。
这里要强调的是,数学思想方法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和技能教学,后者一般通过短期的训练便能掌握,而数学思想的渗透不能在数学教学中特意的去添加,我们老师也不能特意的去强调某种中思想的概念,而是要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体验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
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思想,让数学思想方法能够像春雨一样,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关注情感体验,增强数学学习乐趣《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学习目标:“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常带有情绪色彩。他们的学习往往和兴趣、情感联系在一起,对于感兴趣的材料和活动,就会产生一种愉快欢乐的情绪,从而积极趋向它、接触它、探索它。可见,积极的情感是儿童学习的动力。
如何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重视数学情感的作用,努力实现认知过程的情感化;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其积极情绪体验相结合,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好奇心,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使他们有学习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注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投入,提倡具有愉悦感、充实感的数学学习活动;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编辑:关中小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