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大纲(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大纲(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Abstract: Schema theory is a theory used in cognitive psychology to explain the mental process of comprehension.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ema theory and writing teach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Hubei Water Resources Technical College Wuhan 430070 China)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Schema Theory and College English Writi
许俊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武汉430070)
摘要: 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中用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模式。本文通过分析图式理论与英语写作教学的关系,着重论述了图式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图式理论;英语写作;教学;背景知识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Schema Theory and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Xu Jun
(Hubei Water Resources Technical College Wuhan 430070 China)
Abstract: Schema theory is a theory used in cognitive psychology to explain the mental process of comprehension.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ema theory and writing teach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Key words: Schema Theory;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Background Knowledge
引言
英语写作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然而怎样才能使写作达到最佳效果,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独立的解决问题,诸如英语写作篇章是否属于直线型的、篇章的构筑特点是否规范、是否符合英语重形合的篇章特征等,这一直是国内外众多教育家、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图式理论的角度,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提出一些见解,以期能迅速有效地指导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一、图式理论概述
图式(schema)最早是在1781年由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Kant)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提出的,后来,学者们加以沿用并赋予了新的涵义。在哲学上,早期的思维模式叫做图式。现代心理学研究中,英国认知心理学家巴特利特(Frederick Bartlett)第一个应用了“图式”概念。经过实验,他认为我们对语篇的记忆并不是基于直接的复制(straight reproduction),而是理解性的(constructive),这一解释过程运用所接触语篇中的信息连词与手头语篇相关的过去的经验一起构建出一种思想表达(mental representation)。这里所指的过去的经验并不是单一的事件或经验的简单堆积,而是组织好的(organized)并易于驾驭的(made manageable)。他把这一结构块(也就是以往事件或经验的功能性编组,这种编组总能在任何有机的、相适应的交际应答中起作用)称为“图式”。后来,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姆尔哈特(Rumelhart 1977)把图式解释为以等级形式储存于长期记忆里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或构成认知能力的建筑砌块。Pearson认为,图式是人们听到或读到某些信息时在脑海中产生的景象或联想(1982)。Widdowson(1983)认为,图式是已知的事物或信息存储于头脑中的知识结构。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人工智能科学对心理学研究的影响,J. Anderson(1985),J.M.O’Malley (1990)等人把图式理论作为认知论的一部分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进一步发展和充实了这一理论。他们认为,图式是“信息在长期记忆中的储存方式之一,是围绕一个共同题目或主题组成的大型信息结构。它比命题网络的范围广。典型的图式结构是分层次的,信息子集包括于更大、范围更广的概念之中”。 尽管图式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和定义,但表述的观点是一致的,即图式是作为一种经过抽象和概括了背景知识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对理解交际非常重要。
实际上,图式的实质就是一种记忆结构,它既包括语言、文化、民俗等其它领域的知识,也包括已形成的神经反应模式。反应具有多层次性,大的图式中含有诸多小的图式,它们相互联系。图式理论认为,图式是一种抽象的包含着空位的知识结构,它的每一组成部分为一个空位。同时,图式又是相对固定的,表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用以填补空位的内容,不一定来自话语信息,而有可能是说话人或听话人自己提供的。当有足够的具体事例填充图式的空位时,图式便具体实现了。
根据图式理论的不同性质和特点,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如Carrel把图式分为两类:内容图式(关于世界的背景知识)和形式图式(关于修辞结构的背景知识)。Cook则把图式分为三种:世界图式、文本图式和语言图式。Fillmore针对语言理解提出了三种图式,即语篇图式、风格图式和内容图式。国内学者也根据各自研究的需要,利用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建立了自己的研究架构和研究方法,并对图式进行了相应的分类。刘明东教授强调在图式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对源语中的语言图式、语境图式、文体图式和文化图式等进行正确的解码并对其用目的语进行恰到好处的再编码,才能造就出上乘的译作[14]。贺玲认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对于听者对听力材料的理解是十分必要的[15]。常宗林教授根据对相关文献的研究,认为在语言学习方面,尤其是在阅读方面,图式可以分成以下几个主要类型:综合图式、本土语言图式、英语语言图式、本土文化图式和英国文化图式[16]。尽管国内外学者的分类侧重点各有不同,但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
大量的认知理论证明:图式是认知的基础,在大脑中形成后对以后获得的信息进行重新组织、理解和记忆。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时,需要将输入信息与已知信息(即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与长期记忆中的图式相匹配,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英语学习者头脑中已储存的图式对他们吸收新知识的方式和运
用效果起着关键作用。
二、图式理论与英语写作教学
图式理论对英语写作教学是有指导性意义的。Levelt(1989)的话语产出模式由话语产出(speech production)和话语理解(speech perception)两部分构成,口语和写作属于话语产出部分,阅读和听力则是话语理解部分。传统的图式学习理论都集中在话语理解部分,实际上图式对学习者的作用也可以体现在话语产出部分。
Levelt(1989)认为,口语产出一般先经过概念形成阶段(conceptulization)形成语言前信息内容(preverbal message),然后经过形式合成阶段(formulation)形成语音计划(phoneticplan),最后通过发声阶段(articulation)产出话语。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是在概念形成阶段语篇、情景和百科知识(discourse model,situational & encyclopedic knowledge)对说话者选择和排序相关信息,形成交际意图从而形成语言前信息内容有很大的作用。如果说话者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他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形成交际意图,有时甚至会产生不符合交际内容的语言前信息,即说话者不能正常交流。这里的百科知识实际上就是指内容图式,语篇、情景知识即形式图式。由此可见,完善的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以及正确调用这些图式的能力对说话者形成正确、完整的概念是大有裨益的。相反,缺乏这些图式,就不可能产出地道流畅的口语。
同理 完善的图式对学习者的英语写作也可产生积极的影响。同口语的产出一样 书面语产出也涉及概念形式、形式合成和语言表达等阶段。写作者要描述某个事物,首先必须对这个事物有较全面、清楚的认识,完善的内容图式能使写作者产生一个清楚全面的写作计划。形成这个写作计划后,写作者还须调用形式图式里关于文章体裁、篇章结构的知识,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写作大纲,最后,他还必须灵活使用准确的词汇和正确的语法知识来把这个写作大纲付诸文字。如果写作者的语言图式欠缺 即使他有一个非常好的写作大纲,写出的文章也可能错误百出。所以说,内容图式、形式图式和语言图式在英语写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在语篇教学中,要使学生获得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同时有意识地突出典型的英语文章图式,渗透文化背景知识,以讨论、写作等方式来进行中西文化比较,有助于完善学生大脑中的内容图式。同时,教师在传授语篇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向学生呈现课文的内容要点以及主题等上层水平结构,分析文章的布局谋篇、段落组织,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英汉文章图式的差异,即:典型的英语段落的组织和发展呈直线型,在表达式往往直接陈述主题,进行论述;而汉语的作文在写作的开头往往不直接切入主题,它以反复而又发展的螺旋型对一种意思加以开展。从语句衔接方式上来看,英语的句子图式重形合,即在句法形式上使用连接词语将句子(或分句)衔接起来,可搭建起复杂的长句;而汉语的句子图式重意合,即靠意义上的衔接而不一定依赖连接词语,所以汉语的短句居多。此外,英语习惯将大部分修辞成分后置,汉语则相反。与西方人客体思想有关的是英语句子中无生命的物体、抽象名词或动名词充当主语的现象较常见,称为无灵主语。而汉语则倾向于人称,常常选择发出动作的人或有生命的物体充当主语,称为有灵主语等。
以上篇章图式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上层结构,将这一结构作为框架去同化吸收语言材料,加工信息,有效地帮助他们加深对英语文章的理解,建立和扩展写作的文体图式,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三、英语写作教学中应采取的策略
通过分析图式理论与英语写作教学的关系,教师在实际写作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语言图式
要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对词汇、语法和习惯用法等的掌握和使用。因此,造成当前学生写作词汇贫乏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有关的英语语法图式 没有充分认识到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巨大差异。例如 英语在描写情景、表述时间、位置时通常遵循从小到大、由局部到整体的顺序 而汉语则恰恰相反。所以,学生常常会出现因为语法不正确或语序混乱而造成表达上的歧义和错误的问题。因此在写作教学中 教师必须使学生认识和理解语言图式的作用 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语言图式 让他们加深对英语语言特征的了解 使他们在写作时能够把头脑中所存储的材料与写作题目所需材料进行对比和分析 从而做出相应的筛选和重组。然而语言图式的建立离不开大量的阅读输入 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广泛的阅读中英文的书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运用认知心理学中的同化和顺应理论 使学生的语言知识越来越丰富 存储的语言知识组块越来越多 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2.帮助学生构建内容图式
内容图式,即一般关于各种主题的内容知识和相关的背景知识 给读者提供一个可供比较的基础。背景知识能促进篇章主题的理解,只有拥有丰富的背景知识,才能写出引起共鸣的文章,充足的背景知识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语言水平的不足。语言教学不能在真空中进行,内容都有其内隐的文化信息,如果只积累语言图式而忽略相应的内容图式,就会没有素材可写。因此,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构建写作的内容图式 可采取以下教学步骤:首先 在教学中尽可能挖掘素材 为学生提供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词汇、短语和文章;其次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广泛查询与主题相关资料 并进行广泛的阅读 拓宽知识面 充实和积累内容图式;另外 教师应该设定不同的题目 通过brainstorming mapping等方式进行提纲写作练习 从而使学生获取该类题材较为系统的内容图式 形成有关这一题材的内容图式网络。
3.帮助学生构建形式图式
写作是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调动学生已有的图式,不断构建、完善其形式图式。形式图式是语篇知识,是文章展开的基本框架。若熟悉不同文章的风格、格式,就很容易通过提供的信息,如题目、图画、表格等来激活大脑中已储存的形式图式,迅速而正确地确定文章风格和结构特点,提高写作的自动化程度。因此,教师在实施具体的教学方法上可通过传统的范文分析与仿写来实现形式图式知识的创建。范文不仅在词、句、段、篇的层次上形象地揭示英语写作的方法和规律 而且典型地反映英美作者构思的轨迹 因而范文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西方思想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更有助于学生习惯和掌握英语作文的框架和结构。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语篇衔接手段、段首句写作、提纲写作等结构化写作练习 加强学生的语篇结构意识 提高其语篇创作的连贯性。在学生掌握本单元文章结构图式后 教师可以指定题目让学生模仿范文语篇结构的特点进行写作 使学生通过写作实践将范文中学到的结构图式知识融会贯通。
结语
综上所述,图式理论对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英语写作教学应着重于三种图式,即: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的建立和调用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围绕语篇结构,对整个语篇的层次结构、深层意义、逻辑关系、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意图等进行深刻领会的本领。通过不断的反复写作来提高写作水平,使所写的英语篇章结构严谨、内容充实、语句连贯、地道,符合英语重形合的语篇特征。
参考文献
[1] C.E.Weinstein and R.E. Mayer:“The Teaching of Learning Strategies”in M. C. Wittrock (ed):“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pp.315-27) 3rd ed. New York:1986.
[2] J.Michael O’Malley and Anna Uhl Chamot: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3] J.R.Anderson:“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 2nd ed. New York: Freeman 1985.
[4] Patricia L. Carrell and Joan C. Eisterhold: “Schema Theory and ESL Reading Pedagogy”in TESOL Quarterly Vol.17 No.4 December 1983.
[5] W.Ross Winterowd and Patricia Y. Murry: “English Writing and Skills Complete Course” Coronado publishers 1985.
[6]李明远.图式理论和外语写作[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998 (2): 69-74.
[7]苏卫兵.运用图式理论训练学生作文谋篇能力[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1 (1): 108-109.
[8]王小明.图式理论与句子教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1999 (2):62-67.
[9]彭宣维.英汉语在语篇组织上的差异[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 (5):329-334.
[10]崔雅萍.图式理论在在阅读理解中的运用[J].外语教学 2002 (9):52-57.
[11]马克莎.图式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J].韶关大学学报 1999 (5):160-165.
本论文发表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第31期上,刊号:ISSN 1673-9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