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同济大学桥梁专家一览表(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的7年公益建桥路)

同济大学桥梁专家一览表(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的7年公益建桥路)云贵高原山区,“羊肠路险千山绝,山长水远百路弯”。2017年3月,当她带着学生们去云南丽江的玉龙县宝山村考察时,一路艰险惊心动魄。“选桥址的时候,我的第一个要求就是靠近一所学校,首先考虑孩子上学需求。”杨丽辉说,建桥前的实地勘查调研,一般她要带学生去两次,“照片视频都不能取代”。2016年8月,在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香港无止桥慈善基金、北京交通大学、富宁县多方援助支持下,富宁桥竣工。那年,也是北京交通大学建校120周年,北京交通大学基金会在120周年捐赠项目设计中专门设置了“小桥工程”项目,主要就是用来募集茅以升公益桥的建设资金,让更多边远地区的孩子可以安全上学。杨丽辉的公益小桥之路,就这样一路走到了今天。7年来,她和学生们奔波在贵州、云南、重庆、四川等偏远地区,援助落成了富宁桥、和桥、木桥、明月桥、星寨桥五座公益桥。在她眼里,每座小桥都是独一无二的。从河流宽度、流量、水位、桥的选址、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丽)在“最危险的上学路”上架起小桥之前,杨丽辉并不知道这座桥能修成,更不知道自己的公益建桥路能坚持7年。

同济大学桥梁专家一览表(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的7年公益建桥路)(1)

2014年6月,@人民日报微博转了一位网友的博文:云南富宁县的那哈小学,附近有一条河。下雨涨水时,老师就要背学生淌水过河去上学。老师说,水流太急,背的时候其实很害怕,希望这里能架一座桥。

“遇水架桥”,在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桥梁系老师杨丽辉眼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可是,这条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阿用乡那弄村的河上,并没有跨河桥梁连接,哪怕是冬天,初闷、安哈、定哀等村的小学生也要穿凉鞋,好趟雨到河对岸的学校。如果绕行,孩子们要走到两公里外的桥,再从那个桥又走两公里才能到学校,这样坑坑洼洼四公里的路,至少得走一个半小时左右。

于是,专业的人开始尝试干“不专业”的事儿。在贫困山区建一座小桥,只有做公益的决心是不够的。杨丽辉开始考虑怎么筹钱,怎么和当地政府沟通取得项目同意施工书,怎么说服材料厂商提供定制材料……当所有问题汇集到她这里的时候,杨丽辉觉得“身心俱疲”,决心“只做这一次”。

2016年8月,在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香港无止桥慈善基金、北京交通大学、富宁县多方援助支持下,富宁桥竣工。那年,也是北京交通大学建校120周年,北京交通大学基金会在120周年捐赠项目设计中专门设置了“小桥工程”项目,主要就是用来募集茅以升公益桥的建设资金,让更多边远地区的孩子可以安全上学。

杨丽辉的公益小桥之路,就这样一路走到了今天。

7年来,她和学生们奔波在贵州、云南、重庆、四川等偏远地区,援助落成了富宁桥、和桥、木桥、明月桥、星寨桥五座公益桥。在她眼里,每座小桥都是独一无二的。从河流宽度、流量、水位、桥的选址、桥的跨度、桥的用途,到人流量、车流量、村寨人口以及当地居民对小桥的期望值……都在团队前期考察调研工作的范围内。

“选桥址的时候,我的第一个要求就是靠近一所学校,首先考虑孩子上学需求。”杨丽辉说,建桥前的实地勘查调研,一般她要带学生去两次,“照片视频都不能取代”。

云贵高原山区,“羊肠路险千山绝,山长水远百路弯”。2017年3月,当她带着学生们去云南丽江的玉龙县宝山村考察时,一路艰险惊心动魄。

母牛科村是纳西族的聚居地,车开不进去,只能步行进村,最窄的路只有20-30公分。杨丽辉记得,同行的一个学生怕得边走边哭,“左边是悬崖,右边是深沟”,他们小心翼翼走了近两个小时才到目的地。

时年正在攻读硕士学位的许洪浩还记得,村里孩子上学要过的桥,是两根电线杆拼成的,上面铺着茅草和泥巴,雨天打滑,两边又都是梯田,走在上面颤颤巍巍,看得人心惊肉跳。

“这样的地方建桥,钢筋混凝土运进去太困难。”考虑到是人行桥,跨径不大,杨丽辉想试试玻璃钢(GFRP),这种材料轻质高强,耐腐蚀,不导电,使用寿命长。第一次使用这种材料,她又去“化缘”,看有没有企业愿意捐赠,“就是大海捞针一般的查电话,再给人家讲我们给孩子们建上学的公益桥,能不能支持”。

同济大学桥梁专家一览表(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的7年公益建桥路)(2)

2017年7月,为了验证方案的可靠性,专门开展了人行荷载试验。等到终于能做材料实验的时候,杨丽辉发现“人不够”。他们要进行载荷实验,需要50人完成单行、双行等“花样繁多”的测试,但暑期只找到20多人,一时间凑不够50人。“我带了两个学生在校园里‘守株待兔’,逢人就问能不能帮我们做实验。”杨丽辉回忆,“当时真是急了,连后勤的师傅都被‘抓’到实验室了。”

2018年3月,和桥、木桥在母牛科村建成。许洪浩记得,很多村民在桥上走来走去,孩子们高兴地又蹦又跳。如今,他已经在乌干达工作,但这座小桥、这段岁月永远刻在了记忆深处,“有机会,我还会继续参与其中。”正在筹建第6座芳华桥的学生杨春云,小时候也是趟水过河去上学。现在,他正在四川凉山给“像我一样的孩子们修桥,也算是实现了小时候的愿望。”

前不久,杨丽辉把手机里富宁县的天气关注删掉了。她每去一地建桥,就会加个天气关注,桥建成了,也要时不时看看当地下不下雨,有没有雾。6年过去,富宁桥附近路都修好了,也不用担心滑坡。等到经济发展地越来越好、越来越富,可能就不用修“小桥”了。

“那个时候,不修小桥也是开心的。”她说。

责任编辑: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