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最新报道(海南大学甲子春秋)
海南大学最新报道(海南大学甲子春秋)使我国由橡胶空白国崛起为“世界第五大产胶国”;创造了北纬18—24°地区大面积种植橡胶的神话,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在维度最北范围内大面积种植橡胶成功的国家;建国初期,面对国外对我国天然橡胶的封锁,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于1958年创建。它与创建于1954年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紧密结合,并称“热作两院”。彼时,我国热带农业科教领域的“双子星”冉冉升起。上世纪70年代时的两院校大门1960年,周恩来总理来“两院”视察,写下了“儋州立业,宝岛生根”的光辉题词。得此激励,“两院”艰苦卓绝、拼搏奋进:
错落地势间奔流涌进的激流,皑皑冰山间流淌不息的河流,丘陵平原间百转千折的细流……它们穿行于山脉、高原、谷底、平原,或湍或缓,或强或柔,以不同的姿态完成一个共同的使命——“入海”。
今时今日,中国最南处,三江入海口,海南大学傍海而生,亦怀百川浩荡直去,立潮之涌,不觉间已走过一甲子春秋——
溯源——寻百川之根脉兮,功不唐捐终入海
源起天之涯,风从海上来。这里,全球首条环岛高铁驰骋万里,长征七号、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问鼎苍穹,“深海勇士”号4500米载人潜水器探秘汪洋……一项项杰出成就让“宝岛”海南为世界所瞩目,亦让一座巍巍学府身携荣光,于此处扎根滋长。这就是海南大学。
建国初期,面对国外对我国天然橡胶的封锁,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于1958年创建。它与创建于1954年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紧密结合,并称“热作两院”。彼时,我国热带农业科教领域的“双子星”冉冉升起。
上世纪70年代时的两院校大门
1960年,周恩来总理来“两院”视察,写下了“儋州立业,宝岛生根”的光辉题词。得此激励,“两院”艰苦卓绝、拼搏奋进:
创造了北纬18—24°地区大面积种植橡胶的神话,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在维度最北范围内大面积种植橡胶成功的国家;
使我国由橡胶空白国崛起为“世界第五大产胶国”;
奠定了学校在国内橡胶和热带农业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地位。
1960年2月9日,周总理与“两院”师生合影
1983年,在原海南师范专科学校、海南医学专科学校和海南行政区农学院(海南农业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合并优势专业和办学资源,组建了原海南大学,就此海南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正式诞生;
2007年,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海南大学正式合并,组建成为现如今的海南大学;
2008年,入选“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18年,入选“部省合建”高校,纳入教育部直属高校排序。
毋轻涓涓水,积之江河盈。海南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已踏上了奔腾入海的远大征程。它承继着“海纳百川,大道致远”的精神,在64载烟云里留下了惊艳绝伦的足迹,亦将心朝大海、涓流不息。
破浪——览浪淘之洪壮兮,千钧发力贯长虹
沧海横流笑,吾辈出英豪。立校至今,一代代海大人敢为人先、志存高远,以富强家国之心,在随校奔流入海的进程中,勇立潮头,乘势而上,千钧发力,誓破万浪。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踏浪而行——
建校初,我国热带作物研究领域第一位院士黄宗道先生,踏遍崇山峻岭、边陲极地,攻破了橡胶领域多项重大科学问题,使“中国不能生产橡胶”的西方断言从此破灭;
黄宗道,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国荣获世界粮食奖第一人的何康先生,主持“热作两院”工作14年,使我国天然橡胶的平均单产达到了国外先进国家的种植水平,为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原农业部部长、原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第一任院长何康
“橡胶夫妻”郝秉中、吴继林,为实现科学创新,不断跟踪国际生物学的进展,几十年如一日地携手攀登科研高峰,相关成果在国际上引起反响,最终荣获国际橡胶研究与发展委员会授予的橡胶杰出研究金奖;
郝秉中与吴继林夫妇
一位位海大建设者荒滩起家,踏浪而行,在3000余亩的滨海荒地上建起了现代化、人文气息浓厚的美丽校园,让曾经的“文化沙漠”变为一片广袤绿洲。
1988年,张志扬、陈家琪、张三夕、鲁枢元、曹锡仁、周伟民、唐玲玲等一批在中国人文社科学术界深具影响力的学者齐聚于海大,营造出一段学术的繁荣。
看今朝,集群英荟萃,乘风破浪——
目前,海南大学群贤毕集,现有专任教师2600余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等一批高水平人才。他们于科研之海中冲锋,在育才之舟上摇橹,踏浪前行,行稳致远。
在实验室里、乡野间,一批批海大师者操作仪器、研发技术,把技术切实用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重大科学前沿——
海南大学产胶生物学实验室里培育的橡胶草
骆清铭院士一直从事生物医学光子学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并率领研究团队首次获得了亚微米体素分辨率的小鼠全脑高分辨图谱。2022年,他又因发明全新光学层析原理并成功运用到高分辨率全脑光学成像,成果取得突破性进展,入选“2021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应用研究类;
罗越华教授针对光吉村的农业资源特点,运用技术改良水稻品种,使光吉村村民的收入由此“三年翻了三番”;
罗海彬教授团队主持的“特异性抗病毒创新药物快速发现软件及化合物库”项目获工信部1000万计划,将为大规模病毒类传染性疫情暴发寻找应急药物提供强大动力;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把海大作物学学科投放的牧草、百香果等数万粒作物种子载向了太空,让这些太空“旅客”在肥沃的土壤中孕育新的惊喜。
走过一个多世纪的风雨,海南大学在迎海破浪的奋进历程中,从未停下脚步。新时代,在海大师者的引领垂范下,万千桃李于此盛放,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
2022年,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52位海大学子以崭新的风貌和过硬的素质,为来访宾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他们在海南大地上传播温情友爱,用青春色彩点“靓”消博。
近年来,海大学生培养质量逐渐提升,竞争力不断增强。学生团队首次问鼎“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冠军、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等。
从海大走出的毕业生们覆盖“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建筑业”“制造业”“农、林、牧、渔”等多个行业,或是签约国企、高等教育单位等,或是保研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深造,亦或是自主创业,在各自的赛道上跑出了青春的“加速度”。在近几年的毕业生中,有大约4成的毕业生留在了海南继续学习或工作。
近30余万名高级专门人才从海大走出,他们前赴后继走向祖国大地,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生机。
其中,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国道、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农业专员王向社、中国驻非盟使团参赞蒋昌顺、洪安公司创始人“柚子夫妇”安烁宇和黄晓玲、海南经发局全球新闻官鲁斯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邢福甫、《流浪地球》导演郭帆等人,均已成长为相关行业的佼佼者。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一代代海大人激流勇进、接续奋斗,让“草庐创伟业,荒滩筑新城”的艰苦奋斗精神深深铭刻在了每一个人的心间。新时期,他们将乘着快意雄风,继续“闯海”,一起向未来。
潮涌——叹海潮之浩荡兮,势如磅礴擘蓝图
海潮荡荡,势不可挡。从海南省委、省政府做出“聚全省之力办好海南大学”的重大决策部署,再到指出“要支持海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海南大学已在迈向“一流”的潮涌中,擘画出了与国同昌的宏伟蓝图。
海大学科涵盖哲、经、法、文、理、工、农、医、管、艺十大门类,作物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植物与动物科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工程学科、环境/生态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不仅如此,海大以作物学为牵头,建设“热带农学”学科群,推进建成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热带作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农业农村学院等;
建设以信息学科牵头的“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学科群,重点开展南海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南海海洋化学与生态、南海海洋矿物资源新材料利用、南海海洋动力资源等研究,建设成为一个国家级高水平、多学科交叉融合涉海科研实验室。
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中,海大共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
今年新增情况
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阵”;
海大开设全国首批密码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构建以网络安全与密码学人才培养、密码产业孵化、中国密码高端论坛永久会址为核心的“产、学、研、用、测、管”一体化的密码应用和创新示范生态链。
无论是上个世纪50年代“开发海南”、60年代“国防前哨”、80年代“经济特区”,还是新时代的“海洋强国战略”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海南大学的发展始终与时代共命运,与海南同呼吸,并在64年的砥砺奋斗中,坚定迈向“一流”。
近年来,海大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探索建立本科专业责任教授制度,全面加强本科专业建设;
在学科设置中,紧密围绕自贸港建设和制度创新、生态文明、文化旅游、海洋科技、全健康、信息技术七大领域加强学科建设,进一步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创新。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一张张“成绩单”,都是海南大学势如磅礴的真实写照。“要当好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参与者、参谋部、孵化器和后备队”,海大将蓄力勃发,再擘新图景。
海上生花,星河入海。浩浩64载,海南大学肩负着家国使命奋勇奔腾,在溯源、破浪、潮涌的每一个瞬间,留下了经久不衰的传奇。
逢盛世,正当时。在“入海”的征途中,海大将以奔涌向前的韧劲、闯劲,海纳百川的气度气魄,再起新征程!
关注“海南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更多海南大学最新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海南大学官网、海南大学官微、海南大学本科招生官微、海南大学材料学院研究生、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官微、海大学工官微、理院青年汇官微、海口网、视频青年会、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