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高考状元的数学真实水平(他高考数学仅37分)

高考状元的数学真实水平(他高考数学仅37分)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桶效应又称水桶原理或短板理论,水桶短板管理理论,所谓“水桶理论”也即“水桶定律”。确实,有些学科,比如英语成绩高得有点“过分”。而语文和综合成绩也是相当不错。大家可能马上看出问题所在:这是一个偏科特别严重的学生。尽管总分比较一般,但是他的一些单科却考出了逆天的成绩。就因为他的各科成绩中高分和低分差异太大,偏科太严重,从而被人称之为“最牛偏科学霸”。说到偏科,大家可能不由想到了一个现象——“木桶效应”。

如果跟你们说,2019年的高考中有位考生的数学只考了37分不仅去上了一个重点大学,还被人称之为“学霸”,你一定难以置信吧!

这位考生的名字叫做杜悦杨。确实,他的数学分数只有可怜的37分,但他的高考总分为568分,超一本线。这个分数虽然也挺高的,但是如果就凭这个分数就获得“学霸”的头衔肯定会让很多人不服。

不过仔细一想,在数学仅有37分的情况下,还能稳过一本线,这说明他其他学科必定有高分。

看看他其他学科的分数吧。语文128分,外语142分,综合261分。

高考状元的数学真实水平(他高考数学仅37分)(1)

确实,有些学科,比如英语成绩高得有点“过分”。而语文和综合成绩也是相当不错。

大家可能马上看出问题所在:这是一个偏科特别严重的学生。尽管总分比较一般,但是他的一些单科却考出了逆天的成绩。就因为他的各科成绩中高分和低分差异太大,偏科太严重,从而被人称之为“最牛偏科学霸”。

说到偏科,大家可能不由想到了一个现象——“木桶效应”。

高考状元的数学真实水平(他高考数学仅37分)(2)

木桶效应又称水桶原理或短板理论,水桶短板管理理论,所谓“水桶理论”也即“水桶定律”。

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水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水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水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水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敲黑板总结: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把“木桶效应”放在学习来说,我们很容易理解。

就拿杜悦杨来说,他的短板就是数学。数学的严重拉分让他失去了上名校的机会。确实,而我们的老师父母也经常会劝我们说,不能偏科,要均衡发展。当然也有人说,有特长总比样样平庸要强。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人都有短板,与其在短板上痛苦挣扎,不如把你的特长发挥到极致。

而到底是培养特长还是均衡发展,这也是历来颇受争议的一个话题。

那么今天,我们也来聊聊这话题:到底是要平衡发展还是要特长优先呢?

1. 中学阶段,均衡发展很关键

首先,初中升高中也好,高中考大学也罢,总体都是看总分的。

在考试中,每科的分数是有上限的,就拿这位偏科学霸杜悦杨来说,从语文、英语和综合来说他显然特长明显,在这些特长上,他再提分的幅度不会很大,即使这三科都考满分也不过提六七十分,这三科都满分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对于数学来说,他仅有37分,不要考多高的分数,只要能考到及格分数90分,他的总分就能提高53分。

高考状元的数学真实水平(他高考数学仅37分)(3)

从分数的角度来说,每科的分数是有上限的,一科拿满分100分,一科拿及格分60分,不如两科都考80分来得更轻松。

所以,要想拿高分,均衡发展,显得更容易一些。

其次,在中学阶段,每一科都很浅显,也都很有用,且学科间有很强的知识关联性。

在中学阶段是全面考察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普及基本常识的阶段。所以,落下哪个学科都可能导致自己的一些知识缺乏。更何况,没有哪一科是可以独立于某一科而存在的,要想在后续学习中做到突出,即使是偏科也一定是要在均衡的基础上去谈的。

就像,如果你的语文特别差,那么你的英语和数学等要想考很高的分数也是很难的,因为语文学科的作用渗透到了各个其他的学科之中。

大学物理也是如此,需要很多微积分的知识,大学数学也是需要很多物理建模的知识。

同样,历史、地理和政治也是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的,所谓“史地政不分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 新木桶效应:不要被短处局限,善于利用特长

如果换一个思路的话,我们会发现一个木桶的总量能装多少水并不完全是由短板决定的。

在有短板的时候,长板并不是完全展示不出自己的优势,相反也是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装下更多的水。

比如像下图这样,把木桶向长板的方向去倾斜下呢?

高考状元的数学真实水平(他高考数学仅37分)(4)

从这个图的比较中,我们不难发现,长板只要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来了,就能让木桶装上更多的水。

再拿“偏科学霸”杜悦杨来说,如果按照“木桶效应”的话,他的最短板数学仅为37分,显然是进不了大学的门槛,但是他不仅进了还上了个一本大学。这就是因为他的长板有效弥补了自己的短板,让自己的高分大大去补上了低分的坑,大大提高了总分。

这就是“新木桶效应”。

“新木桶效应”是在原来的“木桶效应”基础上面诞生的。

木桶效应主要点在于木桶装多少水取决于短板的长度,但是新木桶效应则是从多方面考虑,比如将木桶倾斜后,木板倾斜面木板越长就能装下更多的水。

再次敲黑板总结:

新木桶效应告诉人们要善于利用自己的长处,不要被短处局限。

这两个木桶效应其实也符合我们当今的教育选拔体系:总分选拔和特长生通道

升学的途径虽然是以总分为主,但是对于特长生也有一些选拔政策的倾斜。比如重点学校的特招生,以及重点大学的点招等。

当然,这个前提是你的特长足够“长”。足够长的特长也会是一张很得力的门票。就像清华北大的学生很多并不是裸分进的,而很多都是有某种非常长的特长而被优先录取去的,比如奥赛获奖,等等。

所以,如果你真的有某种高于一般人的天赋,那就努力去发展好它,利用好自己的这个长板优势,来弥补自己的短板不足。

高考状元的数学真实水平(他高考数学仅37分)(5)

3. 进入大学后,一定要发展自己的特长

中学阶段是打基础和培养自己综合素质的阶段。经过几年的学习,到了大学之后,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特长就会表现得比较明显了。

这个时候就一定要去好好发展自己的特长,不要做一个什么都懂点但是没有一样精通的平庸之辈。因为上了大学之后,你的特长就决定了你未来的就业方向和谋生手段。在一个领域里你有多专业就有多大的发展潜力。

高考状元的数学真实水平(他高考数学仅37分)(6)

最后,总结一下吧:

l 在中学阶段,为了分数,为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尽量合理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在每一学科上,力求全面均衡发展。

l 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由它的短板决定,但又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如此。当你的长板足够长时,也就是你的优势过于明显时,这个优势也可以成全你,给你一个不错的前程。

所以呢,我们提倡的是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尽管让自己的长板更长,尽量避免让自己的短板过短。努力去做一个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学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