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做作业是他自己的事(孩子不做作业是他自己的事)
孩子不做作业是他自己的事(孩子不做作业是他自己的事)最后,当老师问孩子:“你觉得你爸爸妈妈理解你吗?”孩子爸爸也说道:妈妈每天都在批评孩子,从来不鼓励,孩子一半的精力都在看她的脸色,根本没法学习。对孩子大吼道:你要再这个样子,干脆就别写了。后来,这位妈妈自己说,在气头上时,总会忍不住口不择言,说出一些伤人的话。殊不知,父母这些伤人的话,有的时候会变成一把匕首,割破孩子的信心和勇气。
“怎么回事?这么简单的拼音还会写错?”这是《老师请回答》节目中,一个7岁的男孩因为拼音没写好,妈妈立马火冒三丈。
吃过饭后,孩子因为没写完,不仅要把剩下的作业完成,而且还要罚写。
于是,这个7岁的孩子一边委屈地擦眼泪,一边重新写刚才的拼音。
妈妈看到孩子哭哭啼啼的样子,立马又不高兴了。
对孩子大吼道:你要再这个样子,干脆就别写了。
后来,这位妈妈自己说,在气头上时,总会忍不住口不择言,说出一些伤人的话。
殊不知,父母这些伤人的话,有的时候会变成一把匕首,割破孩子的信心和勇气。
孩子爸爸也说道:妈妈每天都在批评孩子,从来不鼓励,孩子一半的精力都在看她的脸色,根本没法学习。
最后,当老师问孩子:“你觉得你爸爸妈妈理解你吗?”
孩子哭着说:“妈妈说我是二百五。”
父母因为孩子不听话,行为越来越暴躁。
相反孩子也习惯了被人催,就会认为学习不是自己的事情。
反而会认为是在给家长学习,导致更不爱学习,致使亲子关系陷入紧张。
那写作业这件事情到底是谁的课题呢?
一、要想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学会课题分离。
在阿德勒心理学上提出过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分离。
所谓课题分离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你要做的就是为自己的课题负责,而不要随意去干涉别人的课题。
阿德勒认为,一切烦恼的来源都是因为关系。
在关系中,你干涉了别人的课题,或者别人干涉了你的课题,都会产生烦恼。
那究竟应该怎么辨别是谁的课题呢?
其实,我们只需要明白一点: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比如:孩子不好好学习这个课题,我们首先要弄明白,这到底是谁的课题。
毫无疑问,孩子学不学习,这肯定是孩子自己的课题,而不是父母的课题。
孩子不好好学习,带来的直接后果可能是学习成绩不好,或者是没法上个好大学,从而影响将来的就业或者是人生。
最终的承担者是孩子,而不是父母。
难道父母催促打骂孩子就能让他爱上学习吗?
很显然这样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让孩子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孩子的求知欲和想象力,甚至是健康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不懂课题分离的家长,你的行为有可能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朋友的女儿今年4岁,她给孩子报了个钢琴班。
有一天孩子练琴的时候,有点不愿意按照妈妈说的去做,结果,妈妈越说,孩子情绪越大。
于是,孩子就一边发火,一边重重地敲击钢琴。
朋友当时一下子就火了:
为了让你练好钢琴,妈妈省吃俭用。
给你买台钢琴放家里,就是为了你练起来方便,不用来回跑。
结果你倒好,一点都不懂得珍惜自己。
很多家长都会认为,让孩子学习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但几乎很少有真心喜欢学习的孩子。
父母如果不催促孩子学习,那他怎么能进步呢?
其实,父母只需要明白一点,那就是,孩子学不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所有的后果都是他自己一个人承担的。
就比如朋友家女儿练琴这件事,孩子练琴是否练得好,最终的承担者是她女儿,而不是她自己。也就是说,练琴是孩子的课题,父母不应该干涉孩子的课题。
逼迫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父母如果一味训斥孩子,那么孩子和父母的联结就会慢慢疏远。
即使遇到什么事情, 孩子也不愿意和父母商量,父母也就不能提供适当的援助了。
很多时候父母之所以生气,其实是他们的行为只是为了满足自己所谓的“面子”,虚荣心,或者是支配欲。
那有些家长可能会说了,既然学习是孩子的课题,那难道家长就要放任不管吗?
三、正确看待课题分离,做孩子成长路上的指路人
其实,阿德勒心理学并不是推崇放任主义的。
放任是一种不想知道也不想知道孩子在做什么的态度。
而阿德勒心理学的主张不是如此,而是在了解孩子干什么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守护。
就孩子学习而言,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学习是他自己的课题。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管遇到任何困难或者是问题,父母都要随时准备给予他帮助,但绝对不能对孩子的课题妄加干涉。
也就是说,在孩子没有向你求助的时候,不可以指手画脚。
比如:孩子总是系不上鞋带,妈妈因为太过忙碌,为了节省时间,就选择直接帮孩子系鞋带,而不是直接让孩子自己系。
这种行为就是一种干涉行为,妈妈等于是在剥夺孩子的课题。
阿德勒说:没有学会直面困难的孩子最终会想要逃避一切困难。
父母反复干涉的结果,孩子到头来什么也没学会,最终还是会失去直面人生课题的勇气
倘若我们无视别人的意愿而强迫其“改变”的话,那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父母能做的就是充当孩子的辅导顾问,因为最终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写在最后
某个国家有这么一句谚语: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不会完全按照父母的想法去生活。
终有一天他会长大,离开你的怀抱,回到自己的家庭。他不会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着。
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90%的问题其实都是我们的问题。
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们养的是孩子,修的是自己。
请用察觉而尊重的态度来对待孩子,这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学会课题分离,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更是维护亲子关系的良药。
我们能做的就是陪伴在他们左右,绝不能妄加干涉。
因为每一朵花开,都有自己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