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学习最终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学习最终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这是对所学知识有意识地进行综合利用,也可以说是对所拥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运用。孩子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做过的题目、积累的方法进行组合,形成学习上的创造活动。2. 引导孩子依照书本上的例题编题更为重要的是,孩子有时会产生“为父母学习、为别人学习”的念头,是因为孩子没有进入动脑学习的境界,说学术一点,叫作“没有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或者说“没有找到感觉”,所以,真正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有关专家认为,至少应该在学习指导中做好以下几件事情:1. 让孩子给父母讲题,做孩子的学生如果孩子能讲出思考分析过程,表明孩子已经用脑学习了,还可以鼓励孩子写出解题理由来。

学习是一个不断自我改变、自我更新的过程。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可以在夏天观察一下蝉怎样蜕壳。它们的共同点是,不断将束缚自我的“旧东西”去掉,从而获得新生。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学习最终是孩子自己的事情)(1)

就像“知了蜕壳”,外力的过度强化是不理想的,甚至将导致“夭折”,孩子的学习谁也无法替代,老师或者父母的“包办”只能毁灭孩子的求知欲,使孩子成为一个“学习机器”,这是一种悲剧。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孩子的自我意识。孩子只有不断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与发展,才能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走向成功。怎样帮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呢?就是要努力帮助孩子认清学习的目的。

一是告诉孩子,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而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学习是每一个孩子都应当完成的任务。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老师只是承担着协助和支持的作用。三是父母所提出的任何一个要求,都必须是具体的,直到孩子明确知道怎么做,也就是说,父母所说的话要具有操作性,否则总是提一些空洞的要求,如“好好学习”“学习靠自觉”等,孩子听多了,就会产生腻烦心理。

更为重要的是,孩子有时会产生“为父母学习、为别人学习”的念头,是因为孩子没有进入动脑学习的境界,说学术一点,叫作“没有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或者说“没有找到感觉”,所以,真正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有关专家认为,至少应该在学习指导中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1. 让孩子给父母讲题,做孩子的学生

如果孩子能讲出思考分析过程,表明孩子已经用脑学习了,还可以鼓励孩子写出解题理由来。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学习最终是孩子自己的事情)(2)

2. 引导孩子依照书本上的例题编题

这是对所学知识有意识地进行综合利用,也可以说是对所拥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运用。孩子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做过的题目、积累的方法进行组合,形成学习上的创造活动。

3. 引导孩子有效复习

复习是站在新角度审视以往所学过的知识,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又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实现深入浅出。

4. 引导孩子用想象力理解知识或者做题目

想象力是思维的翅膀,没有想象力的思维就像没有马达的机器。运用想象力进行学习,实际上就是将知识形象化,在大脑中形成各种各样的图式。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像“知了”从地下先钻出地面,然后一步一步爬到一个高处,再一点点蜕去身上的壳,最后自由地飞上天空一样,学习也是这样一个过程。

孩子有了学习的热情以后,就要找到路子,这就需要将大目标细化成切实可行的、具体的、他自己能力范围内的诸多小目标,一个一个小目标的实现,才能最终实现大目标。如果只有大目标没有小目标,大目标就变成了一个无形的魔鬼,构成了巨大的“学习压力”,一有压力,什么动机、兴趣都将“灰飞烟灭”。

在学习过程中,把一个大目标科学地细分成若干个切实可行的小目标,每实现一个小目标,就得到一次激励,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将学习当作一个长期的、逐步、循序发展的过程,关键是要不断为孩子提供创造成功的机会,在高要求、高目标的指引下,一步一步实现小的成功,最终实现大的成功。这个理念通常也概括为“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

因此,引导孩子的学习,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大跃进”或者“杀鸡取卵”,而是应该慢慢来,慢慢来不等于不追求效率和时间,而是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学习最终是孩子自己的事情)(3)

“知了”蜕壳,不断“解放”之后,最终获得的是“飞翔”的能力。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获取能力,而不仅仅是记忆和积累知识,比如“懂了但不会做”就是指掌握了知识,但没有获得能力。

学习的效果当然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但有了效果以后,考试是没有问题的,这时,考试至多就是应用知识的一种能力,能力是什么呢?能力就是努力运用条件实现效果的可能性。效果是目的,知识是条件,能力才是获得效果的有效手段。而能力的形成又是渐进的、不知不觉的,就像小孩子学游泳,学骑车,不会的时候觉得很难,要喝很多的水,要摔很多的跤,但一旦上了路,形成了能力,就觉得是很自然的事情,可能连自己都不知道是怎样学会游泳、学会骑车的了。

教育是整个社会的事情,家庭、学校、社会都承担着各自的责任。课程学习指导任务大部分都应当由学校来承担,当然,学校只能一般性地承担这个任务。在城市里,要使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并结合具体实际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取决于家庭的作用。

谈到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时,很多父母都有疑虑,认为学习指导中最核心的一个任务就是要与孩子同步学习他们的课程,这样才能全面地辅导孩子的功课。小学的内容似乎还能应付,而中学的就有些为难了,即使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能力来重新学习那些课程,恐怕也是难以跟上形势的。所以很多父母都请家教,或者干脆将学习指导的任务一股脑儿交给学校,这实际上是一种逃避。

事实上,优秀的父母并没有去花很多的时间来研读孩子的课本,也没有去对孩子的学习进行同步辅导,而是在增进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方面下了很多的工夫。而这和父母的学历、知识程度、职业以及社会地位并没有必然关系,高明的父母总是能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四两拨千斤”,自己既轻松,效果又很好。

我是幸福孕孕,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家庭教育指导师,有爱有思想的育儿和教育达人。欢迎关注、点赞和评论,更多育儿知识和教育问题可以与我沟通交流,让育儿更轻松,让教育更有效!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