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1数到100怎么教育(孩子能够从1数到100)
孩子从1数到100怎么教育(孩子能够从1数到100)5 4=? 简简单单一个阿拉伯数字,却涉及了大脑中各脑区的活动,和它相关的不同性质的信息都有专门的脑回来处理。我们成年人的大脑已经非常熟悉阿拉伯数字和它后面的含义,所以我们的大脑几乎可以自动化地处理,你的意识层面上完全感知不到费劲的过程。 不信来试试:改变其中一个信息的性质,你可能做起题来就慢了。
数学启蒙的初级部分,就是理解数字的概念,以及最简单的数数字的感觉。
三种不同的数字
你可能不知道,当我们看到“5”这一个阿拉伯数字时,大脑中会同时处理三个信息,一个是它的读音;一个是视觉符号5,像一个弯弯的钩;还有一个是比较抽象的数量概念。
简简单单一个阿拉伯数字,却涉及了大脑中各脑区的活动,和它相关的不同性质的信息都有专门的脑回来处理。我们成年人的大脑已经非常熟悉阿拉伯数字和它后面的含义,所以我们的大脑几乎可以自动化地处理,你的意识层面上完全感知不到费劲的过程。
不信来试试:改变其中一个信息的性质,你可能做起题来就慢了。
5 4=?
five plus four equals to ?
IV V=?
大家做后两题的时间,是不是比第一题的时间多?
我们平时对阿拉伯数字的视觉和听觉信息太熟悉了,所以用阿拉伯数字做运算毫不费力,但是如果用别的视觉和听觉信息来表达数字的时候,就会困难很多。有研究者测试了两岁半到三岁半的宝宝,发现有60%的宝宝会点物品数到10,但只有15%的宝宝做到10以内的点物品数数,并且正确说出总数。(小朋友都是点数:1、2、3、4......10,然后你问她一共有几个,她回答你:6个!)
科学研究表明,不论是还没学会说话的宝宝,还是完全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的大人,都有一种直觉,可以粗略地估计数量。
神经科学的研究也为数感找到了证据,发现人类婴儿出生的时候,就有专门与数字数量相关的大脑结构,独立于支持语言处理的大脑结构,也就是说,数感不依赖于语言或者教育,这是一种先天的能力。
数感在宝宝出生的第一年就出现了,在成长过程中,还会逐渐提升。他估算越来越准确,能处理的数字越来越大,加上语言符号和数字符号,宝宝的数学能力将越来越强。
那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强化锻炼这种与生俱来的数字能力呢?重点在于建构“关系”,把真实的量与口头数出来的数字联系起来,把真实的量与数学符号联系起来,在不同的数量、不同的符号系统之间建立联系。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数与量的关系建立”,这些联系,都在孩子的日常活动中建立,是环境推动的数字能力发展,为将来正式学算术打下基础。
具体怎么做呢?教给大家几种比较好用的方法哦!
一、唱数
口头数数,也就是教孩子数字的语音表达,也称为“唱数”。就像背儿歌一样,从宝宝会说话开始你就教他数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在这方面,我们的汉语有优势,从一到十,每个数只有一个音节。有学者调查过,发现从两岁到两岁半之间,孩子的口头数数能力有一个跨跃,两岁孩子平均能数到2,两岁半的孩子平均就能数到9了,到四岁的时候,孩子们平均能数到30。
但数数游戏并不如想象那么简单。考查孩子对口语数字的敏感度,还可以让孩子来判断别人数得对不对。比如你跟孩子玩这样的游戏,你假装是学生,孩子是老师。你对孩子说:老师,我数数给你听,你看我数得对不对?然后你正确地数、故意漏数、故意弄错顺序,看看孩子能不能发现。
当孩子顺数和识别其他人的数数都熟练之后,还可以引入更多的“高阶数数游戏”。比如,倒着数,这也很考验孩子的抑制控制能力(控制思维和冲动,以抵制诱惑、习惯和分心);再比如,跳着数,两个两个地数,1、3、5……五个五个地数,5、10、15、20……还可以玩“找邻居”游戏,问问孩子,3的邻居是谁?谁住在它前边,谁住在它后边?
这些纯粹的口头数字练习,随时随地能玩,不需要任何道具,还能为下一步将真实的量与数字建立联系搭好架子。
二、点数游戏
利用实物或动作,帮助宝宝理解数与量的关系。
量是一种相对抽象的概念,比如3个橘子,跳跃3次,3个小时,3米高,这些物体、动作、空间、时间都有一个性质是3。怎么让宝宝理解呢?用实际的物品或动作效果更好。
有的宝宝数着数着就错了,1、2、3、5、6……有的宝宝指得慢,数得快,手指还在第3个橘子,嘴里已经在念4了;有的宝宝指的时候会重复,或者漏掉。所以,这种练习不嫌多,有机会就多试。比如吃饭的时候,让宝宝摆碗筷,一边摆一边说:“1、2、3,放3个碗,1、2、3,再放3个小盘子。”
这里有个比较好玩又实用的游戏:走楼梯和踩砖块。身体的动作能非常直接的帮助孩子感知数与量的变化。上下楼梯一边走一边数,踩砖块是一样的道理。可以上一个台阶数一次;还可以一次跨两个台阶或砖块,两个两个地跳着数。
三、搭建数字符号与数量的关系
所谓数字符号,就是数字的书写。孩子学习数数的过程其实比较快,很快他们就会跨过这个阶段。孩子会数数之后,认识数字符号几乎是水到渠成的事。咱们生活的这个环境中,到处都是数字。
公交车,用数字来编号;汽车牌号上,有数字;超市里,价格标签上有数字。不过,从实物点数计算,一下子跳到在脑海里操作数字,对孩子来说难度还是有点大的。在这中间,你可以用实物图像来帮助孩子搭一个桥,把数字对应的数量通过不同形式重复展现:比如这次画的是香蕉的数目,下次可能是花的数目。这样,孩子能更好地理解数字符号、口头数字与数量之间的关系。纸牌游戏也是个很好的道具,家长们可以尝试着和宝贝一起开发玩法。
四、比较与估算
再说一种有趣的游戏,就是比较或者估算。前面说过,孩子不到一岁时就有模糊估算、比较数值的能力,这种能力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
怎么玩比较游戏呢?例如,你把6块糖放在一堆,再把10块糖放在一堆,问孩子哪一堆糖多?或者,来一个难度稍微高一点的,把9块糖放在一堆,跟10块糖那堆比,问问孩子哪一堆多?这种比较游戏是低年龄孩子就可以试玩的。
估算游戏就要稍微高年龄的孩子来玩了。还是用糖果来举例:你抓一把糖放在桌上,问问孩子有几颗,跟孩子比一比,看谁猜的最接近准确数字。难一点的,猜猜整个罐子里有多少糖,看谁猜得又快又准。
猜完以后你可以允许孩子用任何方法去验证一下,一个一个数都行。你可以让你家孩子试试,你很可能会发现,玩了一阵子以后,他可能看一眼,就可以把一把或者一罐子糖果的数目给估计出来了。这在早期教学上称之为视觉思维培养,为后期的抽象思维关键建立奠定基础。
幼儿数学从基础的数量、数与量的关系建立、数字符号,整个认知过程从具体到半具体,最后到抽象,是一个逐渐过渡的过程。孩子受限于自身的成长过程,他们需要先从眼睛看(视觉)、亲手去摸(触觉),具体的眼见为实的看到长短、大小、多少,从而判断数量的感知,然后再通过配对、比较、排列、序列等操作,搭建数与量关系对等的建立,最后才能完成数学抽象的思维形成。
数学启蒙做与不做,做得好与不好,效果差别很大。其实今天介绍的方法就是数学启蒙的最开始的部分,恰恰也是低年龄的孩子适用的方法。
给孩子一个有数学意境的环境吧,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用游戏和对话的方式让孩子熟悉数字,这才是正确的幼儿数学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