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传承与创新(把苗家刺绣纳入教育体系)
刺绣传承与创新(把苗家刺绣纳入教育体系)在重庆,除了彭水苗绣之外,酉阳苗绣、万州三峡绣、巫溪大宁河刺绣,均是山城非遗文化的一张名片。这些年,在与业内人士交流当中,我们多次提起一个共鸣:期盼国家建立传统手工刺绣研究(院)所,对这门手艺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专题研究,丰富其中的展示方式和内容,最好能多方面、多形式化地将刺绣运作过程、刺绣工具、刺绣历史等进行对外展示。我的期盼:国家建立传统手工刺绣研究所我是重庆“彭水苗绣”的非遗传承人,七八岁就跟着妈妈和外婆学习穿针引线,用丰富的图案、鲜艳的棉线装饰头巾、围兜、鞋垫等,可以说是耳濡目染。关于这门刺绣手艺,我们苗家人认为,它既是农耕文化的产物,也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其中包含的情感不言而喻。我曾经在上海打了十余年工,十年前,我作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拾起了苗家刺绣这门手艺。这些年,我的爱人做管理,我负责把关技术,在家乡农村培养了不少绣娘,“彭水苗绣”逐渐被业内熟知。但在与消费者、客户沟通
记事人: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荣玉民族服装厂苗家刺绣技术员李绍玉
李绍玉
去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那一刹那,我非常激动。我想,我这么一个不善言辞的苗族手艺人,能为社会和他人带去什么?实际上,履职第一年,我几乎是在学习中度过的。我参与了多次履职培训,习惯了笔记本和笔带在身上,学会了倾听,尽力去帮助身边人解决问题。这一年,我还为300余名重庆农村妇女作刺绣培训,教她们绣鞋垫、香包、装饰画等。说实在话,见证她们收获一门手艺,我由衷高兴,但同时我也非常感触,要想推动传统手工刺绣朝可持续方向很不易,于是我提出了手工刺绣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我的心得:大众对传统手工刺绣缺乏了解
我是重庆“彭水苗绣”的非遗传承人,七八岁就跟着妈妈和外婆学习穿针引线,用丰富的图案、鲜艳的棉线装饰头巾、围兜、鞋垫等,可以说是耳濡目染。关于这门刺绣手艺,我们苗家人认为,它既是农耕文化的产物,也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其中包含的情感不言而喻。
我曾经在上海打了十余年工,十年前,我作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拾起了苗家刺绣这门手艺。这些年,我的爱人做管理,我负责把关技术,在家乡农村培养了不少绣娘,“彭水苗绣”逐渐被业内熟知。但在与消费者、客户沟通的过程中,在各地参展的经历中,我发现,大众很少关注传统手工刺绣的发展,尤其缺乏对这门手艺的了解。
通常来说,一幅画心80×170厘米的丝线刺绣风景画,纯手工制作时间最长为一年。而拳头大小的小幅画,哪怕制作普通花边图案,也需3至7日才能完成。作为刺绣人我深有体会,这是一门技术活、细活、废眼的活,每幅作品均为呕心之作。遗憾的是,大众更多时候关心的是产品售价,忽视了其中的文化积淀。我建议国家相关部门积极宣传传统手工刺绣的重要性,让人们认识这门手艺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我的期盼:国家建立传统手工刺绣研究所
在重庆,除了彭水苗绣之外,酉阳苗绣、万州三峡绣、巫溪大宁河刺绣,均是山城非遗文化的一张名片。这些年,在与业内人士交流当中,我们多次提起一个共鸣:期盼国家建立传统手工刺绣研究(院)所,对这门手艺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专题研究,丰富其中的展示方式和内容,最好能多方面、多形式化地将刺绣运作过程、刺绣工具、刺绣历史等进行对外展示。
我在今年提交的《关于利用政府有形之手,推动手工刺绣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中,还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针对刺绣市场环境不完善这一问题,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能关注和完善刺绣行业,加强对刺绣市场的监管,避免仿制刺绣、质量低劣刺绣、粗制滥造刺绣出现在市场上,及时纠正刺绣市场当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确保这类手工产品的质量,进而促进传统手工刺绣的良性发展;第二,针对我国传统手工刺绣人员短缺现象,建议国家将这门传统手艺纳入教育体系,在高校开设传统手工刺绣专业课,加强年轻人对这一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年轻人对传统手工刺绣的学习兴趣。
如果刺绣人的坚持,能与国家相关部门发挥的有形之手相结合,我想,这项传统民族工艺将会一改濒危状态,由此走向良性的、可持续性的发展之路。
记者视角
只要愿意学,她会毫无保留地授予
若我不问李绍玉代表,她不愿过多提起自己获得了哪些荣誉。她说,过去做得好,未必今后能干好,需要时刻保持冷静和清醒,与时俱进。最令我感动的是,李绍玉在谈去年履职期间,为家乡彭水县4个乡镇培训300余妇女刺绣的事情时,毫不犹豫地说了这么一句话:“我特别欢迎农村妇女和学服装设计的年轻人来我这学刺绣,只要愿意沉下心来好好学,只要传承好苗绣这一文化,我愿意毫无保留地传授核心技术。”
她说,接下来,她计划再培训500名农村妇女学刺绣,争取在家乡建一个苗绣文化产业园,从而带动更多人就业,更期望与各类非遗文化抱团发展……我在她身上看到了人民代表履职的激情和无私。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李琅 摄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