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例讲解(探析体裁教学法)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例讲解(探析体裁教学法)二、理论基础由此可知,教师如果引导学生从文章体裁的整体结构出发,可以使阅读变得更加容易,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体裁教学法”的应用注重阅读过程中的交际,重在对文章体裁的分析,把文章的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放于首位,认为只要运用合理的体裁分析方法解读文章,便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的趣味性。一、引言阅读是人们获得语言信息的主要方式,有效的阅读并不是对字词、语法的简单分析,而是更注重从整体上对阅读材料进行剖析。阅读理解能力是阅读参与者在阅读这一过程中应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把从阅读材料中感知到的一切信息转变为一种与读者理解程度吻合的思维表征。高考英语(全国卷)总分为150分,阅读理解题占40分,语言知识运用占45分,整个阅读部分占总分值的56.67%。另一方面,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学习需要掌握的关键能力,阅读能力影响获取信息的能力,决定英语学习水平,更是提高英语成绩的关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例讲解(探析体裁教学法)(1)

探析“体裁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谢 露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虽然英语教师使用不同的阅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但效果并不理想。笔者通过访谈法及问卷调查法,发现高中英语教师忽略对学生语篇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语篇解读能力差,英语阅读能力提升效果不佳,所以把“体裁教学法”引入高中英语课堂势在必行。“体裁教学法”会让学生发现阅读学习是有法可依的,进而帮助学生进入一个相对固定的模式深入地剖析文章。本文基于当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总结出现频率最高的两种文章体裁:记叙文与说明文。然后用“体裁教学法”对这两种典型体裁进行分析,给一线教师提供可供参考的教学范例,希望以此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体裁;体裁分析;体裁教学法;应用

一、引言

阅读是人们获得语言信息的主要方式,有效的阅读并不是对字词、语法的简单分析,而是更注重从整体上对阅读材料进行剖析。阅读理解能力是阅读参与者在阅读这一过程中应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把从阅读材料中感知到的一切信息转变为一种与读者理解程度吻合的思维表征。高考英语(全国卷)总分为150分,阅读理解题占40分,语言知识运用占45分,整个阅读部分占总分值的56.67%。另一方面,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学习需要掌握的关键能力,阅读能力影响获取信息的能力,决定英语学习水平,更是提高英语成绩的关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新)》对高中生英语学习提出新的要求,首先提出课程内容包括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六个方面。新课标首次把语篇类型单独罗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和“体裁教学法”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

虽然国内外语言界与教育界呼吁重视语篇能力的培养,但从2012年任玲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中显示:“在教学理念方面,84%的教师认为‘认真记好单词和词组’‘增加阅读量’和‘上课认真做好笔记是提高英语成绩的主要因素’。足以说明不少教师还停留在表层理解教学的层面,对于深层理解力的培养意识还不强。(任玲,2012)”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及合作学习理念下的英语阅读素养行动研究”中也指出“大约80%的学生不喜欢或根本不喜欢目前的阅读课堂,而且大部分教师仍使用传统阅读教学方法,注重语言知识本身的传授;60%的学生认为自己阅读能力需提升;只有29%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策略并能有意识地使用,而其他学生很少使用阅读策略。(,2016)”从这两项研究可以看出,一些教师没有合理地运用阅读教学策略,忽视引导高中学生从“体裁”和“体裁分析”的角度对文本材料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也没有让学生掌握一种体裁的相应分析模式从而学会举一反三,遇到类似体裁的文章可以将文章中的重难点迎刃而解。Martin(1993)把体裁定义为:“一种以交际目的为导向的有步骤的社会交往过程”。秦秀白(1997)把Swalesian School的代表人物Bhatia对“体裁”的定义归纳为:“(1)体裁是一种可辨认的交际事件;(2)体裁不是一般的交际事件 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特征鲜明、高度约定俗成的交际事件;(3)在建构语篇时 我们必须遵循某种特定体裁所要求的惯例;(4)尽管体裁有其惯例和制约性 内行人仍可在体裁规定的框架内传达个人的意图或交际目的。本研究认为,“体裁”就是作者在建构语篇时所遵循的一些特定规则,从而形成特定的文体。“体裁分析”即学生在判断出文章体裁后,根据不同体裁的不同特点,用不同体裁的不同分析方法对文本进行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解析。“体裁教学法”就是教师帮助学生解读范文,总结出相应体裁的内容和结构,运用恰当的体裁分析规律解读文章,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由此可知,教师如果引导学生从文章体裁的整体结构出发,可以使阅读变得更加容易,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体裁教学法”的应用注重阅读过程中的交际,重在对文章体裁的分析,把文章的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放于首位,认为只要运用合理的体裁分析方法解读文章,便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的趣味性。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例讲解(探析体裁教学法)(2)

二、理论基础

(一)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分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在阅读之前掌握的单词、语法、句型结构等。“内容图式”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最主要的是读者的背景文化知识与所读文章的相关性。“形式图式”是对文章体裁的解构、体裁规律的总结,这与“体裁教学法”有共通之处。“体裁教学法”正是通过对文本的语言风格、内容图式及文章结构的分析,进而总结出语篇的固有特征,提高学生的语篇辨识能力。所以以“图式理论”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也是对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要求。

(二)体裁分析理论

体裁分析包括文体分析与语篇分析,是多种语言理论交叉研究的产物,其根本宗旨是研究语言运用策略和社会交际目的。秦秀白(2000)指出:“体裁分析法不止是对语言特征的随意归纳,而是把解释语篇建构的理据放于首位 借此探讨语篇结构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和认知因素 揭示语篇建构的规范性和达到交际目的特殊方式。”因此 体裁分析的解释性就是该理论最为显著的特点。正因为体裁分析法的解释性,它才是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支撑点,体裁分析也是帮助读者解析文章语篇结构和体裁规律的重要方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英语教师能将其直接或间接引入课堂,让学生对体裁分析法有一定的认知并能有意识地与其他教学法想结合,这一定会使阅读教学事半功倍。所以将“体裁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之一,能帮助学生找到最恰当的体裁分析方法,使阅读难题迎刃而解。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例讲解(探析体裁教学法)(3)

三、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本研究采用质性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与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用问卷作为调查工具来了解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问卷由“关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问卷(学生)”和“关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问卷(教师)”两部分组成。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体裁教学法”的实际运用及当前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弊端,在编制完善研究工具后,选取重庆市某重点中学高二年级两个班共11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从高中英语教学组随机抽取34名高中英语老师展开调查。笔者还从参加问卷调查的34名教师中,随机抽取3名做非结构式访谈。通过对学生问卷、教师问卷及教师访谈结果的分析,笔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当前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及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现状及问题。

(一)阅读学习现状分析

从“关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问卷(学生)”中可以得出学生在高中英语阅读学习中的现状:学生把握文章主旨句,中心思想的能力较好,善于运用上下文提供的信息来猜测新词的含义。但对于一些陈旧观念仍没有改变,如:不同体裁的文章采用相同的阅读分析方法;单词、短语、语法结构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另外从调查结果中可以得出,学生对“体裁教学法”了解甚少,几乎没有运用到自己的阅读中。在阅读后也没有去总结不同文章体裁的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阅读学习。究其原因是学生本身的体裁意识较弱,缺乏正确的引导。在面对阅读理解的时候偏重于理解字词的表面含义,难以分析文章的结构与形式,从体裁的角度去解题。

“体裁教学法”可以提供学生不同文章体裁的不同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地积累不同文章体裁的规律,进而能够找到适合于不同文章体裁的最佳解读方法,使阅读任务简易化。所以日后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对“体裁教学法”的运用,使“体裁教学法”能真正地为学生解决在阅读中所遇到的关于结构与形式的问题。

(二)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关于教师现状表现为:大部分教师注重在阅读前让学生捕捉文章大意,归纳总结段落中心思想。在讲解文章时,教师把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利用图表、标题等猜测文章大意放于重要位置。与此同时,教师也非常注重把学生的新旧知识结合起来,注意文章语篇的类型和结构特点的讲解。这些课堂教学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整合新旧知识,轻松地获得文章大意,提高阅读积极性。但在另一方面,一些教师还停留在单词、短语、语法结构、文章句型是阅读理解的关键的层面,这对学生的思想有极大禁锢性。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们都意识到“体裁教学法”是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能帮助学生更轻松地了解文章大意,文章结构与语言风格。在教学中教师们也有意识地去教学生如何辨别一种文章体裁,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仿写。但几乎很少教师应用“体裁教学法”去帮助学生解构文章,解决难题。大部分教学仅仅停留在辨别文章体裁的层面,教师很少意识到不同的文章体裁有不同的讲解方式,不同的讲解方式可以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从三位教师的访谈结果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都明白“体裁”可以帮助学生解题,但对“体裁分析理论”和“体裁教学法”的了解还十分欠缺,需要进一步地提高。这说明英语教师在授课时也想引入“体裁教学法”,但缺乏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指导,所以基于“体裁教学法”的教学示例对英语教师来说非常有用。教师在阅读教学课上注重不同方法的结合使用,也会因为文章体裁的不同而改变讲解文章的方式,其实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隐含的“体裁教学法”,这也说明“体裁教学法”也可以很好地与其他教学法相结合。从问卷和访谈结果中可以知道:教师们都意识到当前英语阅读教学存在很多弊端,渴望有新的教学法来增添英语阅读教学的乐趣,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果。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例讲解(探析体裁教学法)(4)

四、“体裁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记叙文课例

许义云(2007)对记叙文进行了详细概括:记叙文主要以记人、叙事为主,记叙和描写生活中的人、事物的变化、事情的发展过程。作者对这个变化过程进行评述,进而得出启示,以感染读者,渲染感情。首先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缺一不可,在六要素的基础上更要注意选材的典型性。记叙文还应该注重主题的突出和语言的真实性,全文应该围绕一个主旨思想展开,在记叙的过程中应该尊重事实,不能虚构任何人物或事件。在文中也可以积极地使用修辞手法,使文字具有感染性、带动性。

笔者选用外研社必修四第五模块的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作为记叙文的应用课例。这是一篇游记,主要讲述作者游三峡的经历与感受,对三峡沿途风景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喜爱之情和对三峡大坝工程的敬畏。以下是基于“体裁教学法”对本文的应用模式:

第一步: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解读文章,教师应该介绍一些关于文章内容的社会背景知识 这是“体裁教学法”与文章背景知识的结合。比如在讲解之前用“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等诗句来让学生找关键词,这些诗句的共同点是什么,引导学生圈出“三峡”两个关键词。随后让学生来猜测作者在游历途中有些什么经历,留下悬念,让学生和教师在阅读学习中共同去寻找答案。这是基于图式理论中的“内容图式”,用背景知识与文章中的知识相联系,建立起新旧知识的枢纽。

第二步:通过“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这个标题让学生猜测本文的体裁,并从文中找到支撑依据,各抒己见。这恰恰体现了应用体裁分析理论时的解释性,不仅能够说出文章体裁,更要给出理据。讨论出结果后,提醒学生在学习记叙文之前最主要是要找到文章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让学生在文中勾画出本文的六要素(如表4.1.1所示),并和同学讨论。明晰记叙文六要素,是教师培养学生应用“体裁”的开端,让学生在阅读时对典型的文章能有正确辨别体裁。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例讲解(探析体裁教学法)(5)

第三步:教师让学生通读全文并总结出推动本文发展的主要线索:三峡的旅游线路,引导学生回答出地点线索如:Fuling Fengdu Qutang Gorge Wushan Wu Gorge Xiling Gorge The Three Gorges Dam等主要游历地点。再让学生根据这些地点在地图上勾画出作者主要游览的地点和相应的景色,如:hilly region sun set pagoda rocks等景色。这体现了图式理论的形式图式,根据沿途风光勾勒出三峡路线贯穿整篇文章。

第四步:作者从第二段开始描述每一旅行场景,分别描写了码头美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和三峡大坝五个场景。教师在讲解每一个场景的时候要使学生头脑里有每一个场景的路线图,从每一个整体去理解文章大意,不要停留在某个句子或语法结构上面。第三段讲解如下:

We slept through the first gorge which is called the Qutang Gorge. The gorge narrows to 350 feet as the river rushes through the two-mile-high mountains. “Oh well ” my friend said “at least we have two more left.”(《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高中英语教材》)

从第三段原文可以看出,本段主要是作者路过瞿塘峡的景象。教师可以提炼关键词slept narrows rush through two more left帮助学生回忆作者的整个游览瞿塘峡的过程。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这几个关键词来复述本段内容,以检验学生对本文的习得情况和识记程度。记叙文注重前后的连贯性,此体裁特点是解读文章的关键。

第五步:通过对全文的学习,教师让学生回忆教师教授该篇文章的过程,并写下来,加深记忆。如:作者首先讲述上船之前发生的事情,再描述dock附近的美景,其次依次描述在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和三峡大坝的所见所闻。随后教师再提供多篇不同体裁的文章,让学生在众多文章体裁中快速查找出与刚学文章体裁一致的阅读材料。准确定位后,学生用刚刚课堂教授的方法对文章进行分析,以获取文章信息。自我分析完后,小组讨论分析结果,扬长避短。这既是对知识的回顾,也是“体裁教学法”合作原则的体现。

第六步:通过对记叙文体裁的识别、分析和讨论后,教师引导全班同学一起总结类似于本篇文章的记叙文的语言风格和交际目的,达到巩固学生认知的作用。如:“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的语言平实,多使用从句,以景物描写为主,表达对三峡的喜爱的交际目的。

第七步:给学生几个选题,学生可以任选一个题目,基于今天所学的文章仿写一篇文章,并要体现记叙文的突出语言风格。等学生完成后,同学之间交换判断是不是记叙文,有没有记叙文的显著特点,需要怎么改进。等学生之间修改完再交给教师,教师可以了解全班学生对于记叙文学习的总体情况。“体裁教学法”注重前后联系,不断地回顾前面所学的体裁特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合作精神。仿写文章正是“体裁教学法”独立意识的体现,互相修改是合作共进的表现。这更是“体裁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法的结合,体现出它的兼容性。

以上便是关于“体裁教学法”应用于记叙文的教学示例,教师讲解完文章后,还应该注重对体裁规律的概括和对体裁风格的总结。最后让学生仿写既是对体裁规律的巩固,也是输入转为输出的过程,使学生不仅能判断体裁,运用体裁分析法解读文本,更能用相应的体裁特点和语言风格创作出文章。“体裁教学法”在本文的应用中注重教师引导者的位置,引导学生去发现与创造。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合作学习、同伴互评放于首位,增加学生阅读的信心,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阅读的乐趣。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例讲解(探析体裁教学法)(6)

(二)说明文课例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主要是介绍客观事物和解释已存在的事理的一种体裁,按照说明的主体可以把说明文分为人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三类。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特点:知识性、实用性、客观性和选材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也就是说,说明文是为了传递实用性的知识给读者,在写作过程中作者不会加入自己的主观意识,只是对事物进行客观的解释和分析。

本研究选用外研版必修三模块四的阅读文章 “Sandstorms in Asia”作为事物类说明文的教学应用示例。本文主要介绍亚洲地区频发的沙尘暴,第一段首先总的概括沙尘暴在亚洲的情况。后面段落再分别介绍沙尘暴的成因、沙尘暴对中国地区的影响及政府采取的应对与预防沙尘暴的措施。以下是本文的教学应用示例:

第一步:在讲解文章之前,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并且与本文有关的知识和本文建立联系,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图式上更易建立新的图式结构。比如:本文是有关沙尘暴的,教师可以用“自然灾害”这个上位知识来引起学生注意,让学生讨论自己所了解的自然灾害及成因,讨论后请学生发言。发言结束时,如果有学生提及“sandstorm”就可以直接引入文章的主题。如无提及,教师可以说出一种自然灾害,今天想和同学们一起来了解。

第二步:学生看到标题后,教师不必马上让学生开始解构文章。可以让学生看标题“Sandstorms in Asia”然后猜测文章可能属于什么体裁,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性。这是体裁分析的首要步骤,也是关键所在。只有正确地辨别文章体裁,才能准确地应用“体裁教学法”。

第三步:使学生快速的浏览全文找出说明文中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完成任务后让学生先自行讨论,然后再总结答案,呈现出自己觉得最满意的逻辑结构。本篇文章主要是说明沙尘暴的特点:sandstorms are strong dry wind that carry sand;其代表区域是Central Asia North America Central Africa and Australia;接着作者说明沙尘暴变严重的原因是“climate changes people cut down trees and dig up grass”;而针对沙尘暴的日益严重化,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缓解。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结构,也是此篇说明文的主要内容。这些都能体现体裁分析的解释性,而解释性也是理清文章脉络的关键所在。

第四步:让学生再次阅读全文,然后为文章分段,分别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最后学生一起综合出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分段方式及每段的段意,请部分学生来分享认可的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文章按照说明的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沙尘暴的特点-沙尘暴形成的原因-缓解沙尘暴的措施。

第五步:教师先讲解文章的重难点,主要是从3、4段中找出关键词,解释成因。如:begin in desert desertification orange sky strong wind brown-yellowed等。讲解完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沙尘暴的特点,形成的原因、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及政府采取的措施等,加深学生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此过程,学生便能对文章结构熟记于心,娓娓道来。

第六步:通过全文的学习,教师让学生回忆学习本文的过程,把能够想起来的方法,记录下来。随后教师给出多篇不同体裁的文章,让学生挑选出与本文体裁相同的文章。所有说明文都被挑选出来后,让学生自行选一篇文章用课堂讲解的方法来进行分析。独立分析完后,找与自己文章不同的学生互相讲述自己所选文章的内容、结构和分析结果。完成交流后,学生一起总结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这既是“体裁教学法”独立性的体现,也是合作性的体现。

第七步:教师在课程结束之前总结今天分析课文的流程,再次总结体裁结构规律,文章语言风格。然后给学生让学生写一篇说明文,介绍一种自然灾害,其中要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过程。写完后学生之间互相交换分析,看别人的文章是否符合说明文的特征,并给出建议。此过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再一次熟悉应用“体裁教学法”分析本篇说明文的过程与加深对说明文特征的识记。

“体裁教学法”在事物类说明文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对说明的文章结构一目了然,清楚地总结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线索去分析文章,学生可以很快抓住说明文所要说明的内容。讲解完后学生也可以学习到同样的方法去说明类似的对象,让学生可以以一个作者的角度去体会本文作者的写作思路。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以局内人的身份去理解文章,清楚文章结构,不仅仅停留在字词句表面。另一方面,在这一讲解过程中,教师非常注重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一起去思考,去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并且教师没有在学生讨论后给出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综合出一个最优答案。教师在整个课堂过程中就是要扮演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心灵的引导者。整个“体裁教学法”在应用过程中彰显独立性、合作性与探究性原则,也体现了图式理论和体裁分析理论对“体裁教学法”的强大支撑作用。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例讲解(探析体裁教学法)(7)

五、结语

从“体裁教学法”分别在记叙文与说明文中的应用可得出结论:把“体裁教学法”深入到阅读教学中可以开发学生的独创性,使学生勤于动脑,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更重要的是“体裁教学法”避免了不同文章使用相同方法的短板,不仅仅把字、词、句作为理解文章的关键。更从篇章、结构的方向出发带给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寓阅读于讨论、仿写、总结中,使整个阅读过程更有趣,使学生的阅读激情高涨。

对于教师而言,“体裁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无疑可以破除他们在调查问卷中对该教学法的疑问。让教师脱离仅仅注重单词、短语、语法结构的讲解,从大层面去讲解文章,解放学生的思想。设计教学示例可以让教师更深层次地意识到他们可以突破体裁辨识的门槛,进入体裁分析阶段,给自己的教学带来不一样的光芒。但该教学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也不可能只使用一种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在使用“体裁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应该把它与其他阅读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进而得到最满意的教学效果。

笔者希望,本研究对于提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发挥有利的作用,并引起广大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对该领域的关注与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例讲解(探析体裁教学法)(8)

参考文献

[1] Halliday M. A. K. & Hasan Z. Cohesion in English [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3.

[2] Martin J. R. A Contextual theory of language [J]. In The Powers of Literacy—A Genre Approach to Teaching Writing.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1993.

[3] 程晓堂. 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途径[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5(1).

[4] 秦秀白. “体裁分析”概说 [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6).

[5] 秦秀白. 体裁教学法述评 [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

[6] 任玲.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调查 [J]. 英语教师,2012(12).

[7] 徐义云. 英语记叙文写作方法析[1].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1).

[8] .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及合作学习理念下的英语阅读素养行动研究 [J]. 英语教师,2016(24).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Application of Genre-based Teaching Approach to Se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Instruction

Xie Lu

Abstract: Reading instruction plays a great role in English education. Although English teachers use different reading methods to instruct students but the effects are not so satisfactory.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the author finds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tend to ignore to train students how to recognize discourse which makes students are poor in analyzing discourse and are lacking in creativity. This is why students’ reading competence is hard to improve. Therefore genre-based teaching approach is necessary f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It can lead students to learn how to read effectively and adopt an effective way of analyzing reading materials. Based on the problems in read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and New Course Syllable for English the author summarizes two genres which appear frequently: narration and exposition. Then the author provides two kinds of teaching design based on genre-based teaching approach hope to improve the effects of English read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Key words: genre; genre analysis; genre-based teaching approach; application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20年第12期)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例讲解(探析体裁教学法)(9)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