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听辜鸿铭骂自己(一代狂儒辜鸿铭)
外国人听辜鸿铭骂自己(一代狂儒辜鸿铭)辜鸿铭将父亲的话铭记于心,而他后来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1867年,为了将辜鸿铭培养成更加优秀的人才,布朗夫妇带他去了当时最先进的西方国家,父亲辜紫云担心辜鸿铭会因此忘本,所以在辜鸿铭去西方之前,便反复叮嘱他:不管到哪儿不能忘了自己是个中国人。辜鸿铭的祖上原来住在福建泉州,后来才迁去了南洋,因此辜紫云精通闽南语。加上常年定居海外,所以也会说英语和马来语。他的母亲是一位正宗的西洋女子,除了英语外,还会说葡萄牙语。在这样特殊的成长环境中,辜鸿铭自小就有很高的语言天赋。当时,布朗先生和妻子结婚多年一直没有孩子,所以对从小就聪明的辜鸿铭十分喜欢,还把他收为义子,时常给他看一些名人著作,这也为辜鸿铭后来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 【前言】
辜鸿铭,在南洋出生,在西洋学习,在东洋娶妻,在北洋发展,实乃民国一传奇人物也。
辛亥革命之后,封建帝制被彻底摧垮,全社会的思想解放得以被推动,中国正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但当时有这么一位“怪才”,他自小接受先进的西方文化,能熟练说九种语言,才学更是学富五车,曾在北大这种顶尖学府教学,却始终不肯放弃旧习,还推崇皇权...
这样一个极具矛盾性的人,就是一代狂儒辜鸿铭。
- 【贯学中西的旷世奇才】
辜鸿铭1857年出生于南洋马来西亚半岛的槟榔屿,父亲辜紫云在一个叫布朗先生的橡胶园里工作,而辜鸿铭也是在那片橡胶园中长大的。
辜鸿铭的祖上原来住在福建泉州,后来才迁去了南洋,因此辜紫云精通闽南语。加上常年定居海外,所以也会说英语和马来语。
他的母亲是一位正宗的西洋女子,除了英语外,还会说葡萄牙语。在这样特殊的成长环境中,辜鸿铭自小就有很高的语言天赋。
当时,布朗先生和妻子结婚多年一直没有孩子,所以对从小就聪明的辜鸿铭十分喜欢,还把他收为义子,时常给他看一些名人著作,这也为辜鸿铭后来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1867年,为了将辜鸿铭培养成更加优秀的人才,布朗夫妇带他去了当时最先进的西方国家,父亲辜紫云担心辜鸿铭会因此忘本,所以在辜鸿铭去西方之前,便反复叮嘱他:不管到哪儿不能忘了自己是个中国人。
辜鸿铭将父亲的话铭记于心,而他后来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
就这样,年仅10岁的辜鸿铭跟随布朗夫妇来到异国他乡,在布朗先生的培养下,他不仅熟读各大文学经典作品,还英文方面有了很高的造诣,顺便还苦修了德文、拉丁文、希腊文和法文,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爱丁堡大学,深受校长卡莱尔的赏识和喜爱。
1877年,获得文学硕士的辜鸿铭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继续赶赴德国莱比锡等著名大学进修,并先后拿下了十三个博士学位。40年后,文学圣手林语堂去莱比锡大学学习,那时辜鸿铭已经名满世界,林语堂更是对他赞叹不止。
1913年,辜鸿铭成为中国第一个入选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的人,只可惜当时他的竞争对手是著名文学家泰戈尔,因此辜鸿铭十分遗憾地与奖项擦肩而过。
但辜鸿铭并没有因此就感到气馁,而是坚持学习。
有一次,他在新加坡遇到了语言学家马建忠,马建忠见辜鸿铭有如此才华,便建议道:“似你这等深通西洋学术文物、典章制度的人才,正当国家用人之际怎好居此不中不洋之地,久困于庸庸凡夫之中呢?”
马建忠一语惊醒梦中人,辜鸿铭也自此开始研究中华文化。后来经过母亲的同意之后,辜鸿铭回到了祖国,专心钻研中华文化。
当时正是清王朝统治时期,辜鸿铭投到了张之洞麾下,主要做一些翻译工作,他先后翻译了《论语》《中庸》《大学》,在国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甚至有些外国人还曾说出“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但不能不看辜鸿铭”这样的话。
1915年,辜鸿铭写出了《春秋大义》这样的著作,很快就被翻译成了各个语言的版本,在国外掀起了一股“辜鸿铭热”,甚至还有人将他称作“现代中国最重要的作家”。
当时除了辜鸿铭,还没有哪个作家能得到西方如此高的评价。显然,辜鸿铭是第一位致力于将中国的古典文学推向世界的大家,光这一点,他便值得后世为竖起大拇指。
- 【特立独行的怪杰】
除了浓厚的爱国之情,辜鸿铭还以特立独行著称。
随着新思想在中国推行,不少人都剪掉了象征清王朝的长辫,换下了曾经的马褂小帽,但是辜鸿铭不一样,他偏偏不愿意丢掉这些旧俗,坚持以旧社会的形象示人,甚至始终尊君保皇,就连娶的妻子都是小脚的东方姑娘。
辜鸿铭对小脚的淑姑一见钟情,和她结婚后便终生不负。
看上去辜鸿铭似乎是一个固步自封的老顽固,但实际上,他也并非真的就一心效忠清王朝。
袁世凯去世之后,举国哀悼三天,就算有人开心,那也是在心里暗喜,哪像辜鸿铭,直接将戏班子搬回了自己家里,热热闹闹地唱了三天,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很高兴一样。
1917年,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并邀请了辜鸿铭来北大教授英文文学。值得一提的是,蔡元培也曾去莱比锡大学学习过,彼时辜鸿铭的大名已响彻西方,所以蔡元培对辜鸿铭十分尊敬。当时北大正需要一个英文教授,辜鸿铭也觉得自己挺合适,所以就答应了。
但在众多优秀进步青年齐聚的北大,辜鸿铭显然成为了一个最古怪的人——他上课穿马褂,留长辫,还带随从,很快就成为了北大的焦点人物。
这事在北大也不算太稀奇,因为北大的学术氛围就是自由,蔡元培对于教员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得有真才实学,至于在校外的言论嘛,那是个人自由,学校管不着。
也正是有了辜鸿铭这样的怪人,才更能彰显蔡元培的广纳百川之心,辜鸿铭也才能顶着一身封建社会的装扮,在北大校园里来去自由。
不过因为这身装扮,辜鸿铭也遭受了不少异样的眼光和冷嘲热讽。
一次辜鸿铭去西餐厅吃饭,他身穿马褂、头戴瓜皮帽,身后坠着个长辫子,在人群中自然格外扎眼。辜鸿铭自己倒是挺坦然自若,自顾自地吃起了饭,但在他不远处有两个北大学子,因为不知道他的身份,以为这就是一个没文化的老头,所以就用英文交流,对辜鸿铭的衣着打扮指指点点。
辜鸿铭一开始不愿意搭理他们,小孩嘛,不跟他们一般计较。但很快那两个年轻人越来越过分,甚至上升到了人身攻击,说他一个封建老头也配吃西餐?
辜鸿铭就是说着英语、吃着西餐长大的,这话搁他身上他忍不了了,所以就用一口流利的英文噎了回去,这两个年轻人被吓了一跳。
“我吃西餐的时候,你俩还没出娘胎呢!”
那两人一听,此人竟能用如此流利的英语回怼,便知其身份不同,因此羞愧而走。
这样的事,还不止一次发生。
当时北大新聘了一个洋教授,一日,这个洋教授第一次去教员休息室,一进门就看到沙发上窝着一个一身清装打扮,还有些邋遢的老头,此人正是辜鸿铭。洋教授有些嫌弃地看了一眼辜鸿铭,去问另一位老师这人是谁,那位老师小声地说:“这是辜教授。”
洋教授刚来北大,还不知道辜鸿铭的大名,便不阴不阳地打量了一下辜鸿铭,眼神中充满了轻视。辜鸿铭也注意到了这张陌生的面孔,便用一口流利地英语问他:“请问您叫什么?是哪一科的老师?”
这位洋教授被这一口纯正的英文吓到,一时间竟被辜鸿铭的气场镇住,忙回答道:“我是教西洋文学的。”辜鸿铭便切换拉丁文跟他交流,洋教授顿时结巴了起来,满脸的窘迫之色,估计他自己都不知道在说什么。
辜鸿铭淡定地看着他说:“你教西洋文学,却不懂拉丁文?”
此话一出,洋教授顿时羞红了脸,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最后仓皇逃离了休息室。后来这位洋教授才知道,原来那竟然是辜鸿铭,而当时辜鸿铭的《春秋大义》已经进入了不少西方著名学府的教材之中。
辜鸿铭的独特风格让所有人都以异样的目光待他,但是他的才学却让所有人不得不敬仰他,当真是一个令人敬佩的怪人。
- 【百年北大“第一骂手”】
既然说起了辜鸿铭的独特风格,那就不得不提一提他这火辣的性格。
辜鸿铭风格独特也就罢了,但是他这嘴上也从来不饶人。
在进入北大之前,他就已经“骂名远扬”,清王朝时骂慈禧太后,骂自己的上司张之洞,后来又骂袁世凯,骂“洋鬼子”。可即便如此,别人也不能奈他何,就连“洋鬼子”见了都礼让三分,他们对辜鸿铭那是又爱又怕。
为此,别人都说辜鸿铭是“辜疯子”,逮谁骂谁。
而辜鸿铭则欣然接下这个称号,并顶着这个称号继续骂人。
英国作家毛姆曾想要见辜鸿铭,给他写了一封信,结果石沉大海,毛姆不得不亲自找上门来。一进门,辜鸿铭就毫不客气地对他说:“你们的同胞认为,中国人不是买办就是苦力,只要一招手,我们就非来不可。”怼的毛姆当场便说不出话来。
对于西洋人,辜鸿铭从不嘴下留情。外国人嘲笑他给祖先磕头,说难道你这样祖先就能吃到贡品了?辜鸿铭才思敏捷,立马回怼:“你往祖先墓前放鲜花,难道他就能闻见了?”
辜鸿铭为了挖苦外国人,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文化,还用德语嘲讽德国人。辜鸿铭仗着自己一身本领“大杀四方”,既“杀”出了一片骂名,也赢得不少赞誉。
后来进入北大之后,就连北大的学生都没能逃过辜鸿铭这张嘴。
辜鸿铭第一天拖着长辫去北大上课的时候,不少学生窃窃私语,说谁要是能把辜鸿铭这根辫子拽下拉,恐怕就能名扬海外了。当然,这也是大家的戏言而已。
第一堂课,辜鸿铭便和所有的学生约法三章:
“首先,要尊师重道,我进门时,你们得起立,上完课我出去之后,你们才能出去;第二,不管是我问你们还是你们问我话时,你们都得起立;第三,我规定的书必须会背,不会背就不能坐下。我就这三点要求,若是做不到,请尽早退出我的课堂。”
学生们都十分汗颜,学生罗家伦后来在回忆中说,前两条还好,这第三条着实有点难办。但当时没人敢提出异议。
后来辜鸿铭的课堂更是信马由缰,经常讲着讲着就跑题。因为他博学多才,所以讲课时不只用一种语言,经典名著更是信手拈来,这让同学们在佩服他的同时,学习压力也十分大。
而罗家伦平时又是一个比较喜欢“出风头”的学生,他的英文底子差,回答问题时要么一塌糊涂,要么直接说“不知道”,把辜鸿铭气得不轻。
一次上课的时候,辜鸿铭并不满意罗家伦的回答,就训斥了他一番,结果罗家伦就与他辩解,最后惹得辜鸿铭大怒,用英语谐音骂罗家伦,让罗家伦对他恨得牙痒痒。
还有一次辜鸿铭在报纸上骂学生运动,罗家伦知道后直接拿着报纸去找他理论。结果一向能言善辩的辜鸿铭,最后文不对题地说出了一句:“我连袁世凯都不怕,我还怕你?”
两人简直就跟小孩吵架一样,这也说明了辜鸿铭在政治方面的幼稚可爱,同时诠释了人非完人,即便是辜鸿铭,也有不足之处。
- 【辫子趣话】
世人都觉得他奇怪,而辜鸿铭之所以会有如此怪诞的行为,还是因为他对祖国的爱实在是太深沉。他这荒唐行为的表层下,是一颗对中华文化的赤诚之心。
辜鸿铭虽然在西方长大,从小便学习西方文化,但他骨子里是一个纯正的中国人,他对中华文化推崇备至,秉承着“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原则。在北大担任英文教授期间,也常让学生练习翻译《三字经》《千字文》这种国学经典。
因为他总是与世人作对,使得胡适以为他留长辫也是这个原因,但辜鸿铭却说并非如此。
别人问辜鸿铭为何执意保皇,辜鸿铭则摇头道:“许多人都笑我痴心忠于皇室,但并非忠于清王朝,我忠于的是中国的政教,中国的文明。”
不被世人理解的辜鸿铭独自站在逆流中,坚守着东方文化。世人都笑他守旧落后,殊不知,正是因为如辜鸿铭这样千千万万守在文化国门前的先辈,才让中华文化得以流传百世。
多年以后,世人也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辜鸿铭先生这一生的努力,便也算没有白费。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说:“愚以为中国二千五百余年文化所种岀一辜鸿铭先生,已足以扬眉吐气于二十世纪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