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河南农业大学六大办学经验(河南农业大学弘农爱国)

河南农业大学六大办学经验(河南农业大学弘农爱国)1927年7月,国立开封中山大学宣告成立。随后改名为河南省立开封中山大学。1927年6月,冯玉祥将军任河南省主席,在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开封政治分会委员们的提议下,在河南教育界人士一致请求下,改建“国立中山大学”,河南省政府决定将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中州大学(1922年11月,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改名为中州大学)、河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合并为国立第五中山大学(今河南大学)。1902年创建河南大学堂,(2011年四月初在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与台湾学者交流期间,经查实台湾所属档案馆,可得相关证明),1912年民国初建,改办农业专门学校,培养农业专门人才。河南都督张镇芳呈请民国教育部要求改办河南高等学校为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的咨文,于元年10月递送民国教育部,于元年11月由民国教育总长范源濂、教育次长董鸿祎等共同签署,获准立案。在当时省议会的支持下,经省长公署核准,特委派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林科的毕业生

河南农业大学(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河南农大,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烟草专卖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分别共建,是河南省省属重点大学,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入选国家“20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源自1902年创办的河南大学堂,先后经历河南高等学堂、河南高等学校、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农科、河南大学农学院等办学阶段。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重新独立建制,更名为河南农学院。1984年12月更名为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9月成为农业部与地方省政府共建的第一所省属农业高校。2012年11月成为国家林业局与省政府共建高校。2013年5月学校牵头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首批“2011计划”。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建有郑州市文化路、龙子湖和许昌校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81.35万㎡;设有21个学院和许昌校区,开设85个本科专业;建有7个国际和国家研究平台,97个省部级研究平台;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1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各类在校生32462人;在职教职员工2337人,其中博士学位1253人。

建校初期

河南农业大学六大办学经验(河南农业大学弘农爱国)(1)

民国时期开封繁塔的农学院

1902年创建河南大学堂,(2011年四月初在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与台湾学者交流期间,经查实台湾所属档案馆,可得相关证明),1912年民国初建,改办农业专门学校,培养农业专门人才。河南都督张镇芳呈请民国教育部要求改办河南高等学校为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的咨文,于元年10月递送民国教育部,于元年11月由民国教育总长范源濂、教育次长董鸿祎等共同签署,获准立案。在当时省议会的支持下,经省长公署核准,特委派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林科的毕业生,农、林科专家吴肃(字一鲁)负责筹办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

河南农业大学六大办学经验(河南农业大学弘农爱国)(2)

河南农业大学

1913年,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开始招生。招收预科生农林各一班,每班80人,共160人。1913年,招蚕科学生60名,1914年元月入学。农、林、蚕预科共3班,每班学生60名。

1927年6月,冯玉祥将军任河南省主席,在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开封政治分会委员们的提议下,在河南教育界人士一致请求下,改建“国立中山大学”,河南省政府决定将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中州大学(1922年11月,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改名为中州大学)、河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合并为国立第五中山大学(今河南大学)。

1927年7月,国立开封中山大学宣告成立。随后改名为河南省立开封中山大学。

抗战时期

河南农业大学六大办学经验(河南农业大学弘农爱国)(3)

民国时期开封繁塔的农学院

1930年9月,河南省立开封中山大学改名为河南大学。同年河南第一甲种农业学校并入。抗日战争期间,河南大学先后辗转于河南信阳、南阳、洛阳、西安、宝鸡、苏州等地,虽然图书、资料及仪器损失惨重,但仍办学不辍。

1938年6月,河南大学农学院畜牧系析出,并入陕西武功国立农林专科学校,组建国立西北农学院。

1942年3月,省立河南大学改为国立河南大学。

1948年暑假期间,南京政府教育部下令河南大学南迁苏州,农学院租得城内狮子林后院作为学生宿舍。

院系调整

1949年7月,河南大学各学院返回开封。河南省人民政府以中原大学医学院、教育系师训班500余人和河南行政学院400多人为基础,接回的河南大学1200余名师生,重组河南大学,下设河南大学文教学院、河南大学农学院、河南大学医学院、河南大学行政学院4个学院。

1952年8月,全国院系大调整,河南大学农学院独立为河南农学院。

1952年9月,河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合并给江西农学院,植物保护系合并给华中农学院。同年,平原农学院并入河南农学院16人。

1957年2月,河南农学院迁校至郑州市。

河南农业大学六大办学经验(河南农业大学弘农爱国)(4)

迁往郑州

1959年10月,偃师小麦学校并入河南农学院。

1960年,郑州农业机械化专科学校并入,组建河南农学院农业机械化分院。

1971年8月,河南农学院被迫搬到许昌办学。1971年11月,郑州粮食学院粮油工业系并入河南农学院。

1973年7月,粮油工业系调出河南农学院。组建恢复了郑州粮食学院。

1975年3月,河南农学院改名为许昌农学院。

1977年4月,学校恢复“河南农学院”校名,并逐渐返回郑州办学。

1984年12月,学校更名为“河南农业大学”。

1993年80年校庆时确立了“团结、勤奋、严谨、求实”的校训。

开拓发展

河南农业大学六大办学经验(河南农业大学弘农爱国)(5)

河南农学院许昌校门

1996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学校组建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0年,河南农业大学获得一级学科博士授予学科,成为河南省第一个获得一级博士学科的高校。

2002年,河南农业大学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成为河南省首个被评为优秀的本科院校。

2003年,批准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为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授予权的多层次大学。

2006年,启用“明德 自强 求是 力行”新校训。

2007年8月,河南农业大学“作物学”学科被评选为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成为河南省首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也是全国省属院校中唯一一个农学类的一级国家级重点学科

2008年6月,河南农业大学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成为河南省唯一一个连续两次获得优秀的本科院校。

2009年9月29日,河南省省委书记和省长共同出席河南农业大学郑东新区龙子湖新校区奠基仪式,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河南农业大学新校区的开工建设;同月,第七批博士后流动站审批结果公布,新增“林学,畜牧学,农林经济管理”三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至此共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月10日,河南省省政府与农业部合作共建河南农业大学协议签字仪式在郑州举行,这标志着河南农业大学正式进入省部共建行列,成为全国第一个省部共建省属农业大学试点。12月18日,国家烟草总局与河南农业大学签署《中国烟草总公司与河南农业大学战略合作关系框架协议》。

2010年9月,省部共建国家粮食作物生理生化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获准建立。同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河南农业大学六大办学经验(河南农业大学弘农爱国)(6)

回迁郑州时农学院校门

2011年1月14日,在北京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河南农业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两个项目,双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省排名第一,全国排名第十六位。至此,河南农大已3年四获国家科技大奖。

2011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1年底,学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2年4月,河南农业大学成立吴绍骙玉米研究院。7月6日,河南农业大学举办兴办高等农业教育100周年庆祝大会。8月,河南农业大学通过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验收”,正式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一期)。1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林业局合作共建河南农业大学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这是继农业部、国家烟草专卖局之后第三次得到国家共建支持。

河南农业大学六大办学经验(河南农业大学弘农爱国)(7)

河南农业大学

2013年4月,教育部公布“2011计划”首批入选高校名单,河南农业大学作为“2011计划”牵头高校参与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成为首批14个协同创新中心。

2017年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9年8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20年6月,被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11月,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名单。

2021年5月15日,成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理事会员单位。

2022年11月,河南农业大学畜禽生物育种行业学院获批立项为2022年度河南省特色行业学院建设单位。

师资力量

河南农业大学六大办学经验(河南农业大学弘农爱国)(8)

吴绍骙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在职教职员工233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928人,博士学位125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青年学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0人,获国家中华农业英才奖专家3人,国家骨干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3人,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3人;中原学者10人,省特聘教授25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专职)

中原学者:张改平、康相涛、郭天财、尹钧、范国强、田克恭、陈彦惠、汤继华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张改平、王道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矫永庆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张改平、刘文轩、王艳玲、马新明、何松林、汤继华、范国强、张龙现、田克恭、彭万喜、殷冬梅

河南省特聘教授:范国强、尹钧、马恒运、吴国良、闫凤鸣、刘小军、张猛、杨国庆、陈彦惠、张龙现、李潮海、汤继华、王伟、殷冬梅、赵全志、康国章、杜向党、安世恒、张会勇、胡建军、苟明月、陈锋、冯伟、王桂凤、胡秀丽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赵改名(肉牛牦牛)、史莹华(牧草)、高腾云(奶牛)、邓立新(肉牛)、康相涛(鸡蛋)、申进文(食用菌)、王群(玉米)、宁长申(肉羊)、朴凤植(蔬菜)、王永华(小麦)、李赫(大豆)、王万章(机械化)

农业部科技创新团队:鸡种质资源优异性状发掘创新利用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蒋建平、韩锦峰、崔金梅、李荣幸、张百良、刘玉萃、陈伟程、郑厚旌、王星所、胡玉琪、陈树国、陈照峰、李树人、姚占芳、罗福和、段铁成、赵理、朱永达、季良越、谷复钧、崔保安、宫长荣、王艳玲、张改平、郭天财、尹钧、程传兴、范国强、王新庄、汤继华、康相涛、何松林、马新明、陈彦惠、刘文轩、李潮海、田克恭、谭金芳、张全国、张龙现、殷贵鸿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汤继华、赵全志、康国章、陈锋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专家:陈锋、宋安东、张小霞、殷冬梅、赵全志、汤继华

国家中华农业英才奖专家:陈伟程 、郭天财 、康相涛

国家骨干教师:王艳玲、张全国

全国模范教师:谭金芳、王川庆、赵全志、马恒运

全国优秀教师:尹新明、张国富

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王川庆

河南省教学名师:宁长申、夏百根、梁保松、张龙现、汤继华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设有21个学院和许昌校区,设有农、工、理、经、管、法、文、医、教、艺10大学科门类,开办85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河南农业大学六大办学经验(河南农业大学弘农爱国)(9)

校园风光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6个一级学科河南省重点学科,58个二级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4个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1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作物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

一级学科河南省重点学科:作物学、林学、生态学、风景园林学、畜牧学、兽医学、农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植物保护、园艺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马克思主义理论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作物学、林学、兽医学、畜牧学、农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作物学、林学、风景园林学、兽医学、农业工程、畜牧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利用、植物保护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作物学、林学、生态学、建筑学、风景园林学、畜牧学、兽医学、草学、农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植物保护、园艺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马克思主义理论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工程硕士、风景园林硕士、林业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翻译硕士

二级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森林经理学、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果树学、蔬菜学、茶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神经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细胞生物学、水生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制浆造纸工程、制糖工程、发酵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土壤学、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植物营养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烟草学、企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

教学建设

河南农业大学六大办学经验(河南农业大学弘农爱国)(10)

校园风光

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国家精品课程7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6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8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4个,河南省特色专业18个,河南省精品课程18个,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高等农业院校思想道德修养课典范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二等奖)、创建校内“三结合”基地的研究与实践(二等奖)、加强创业素质教育 培养农村创业人才(二等奖)、面向21世纪动物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二等奖)、高等院校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二等奖)、农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二等奖)

国家级精品课程:兽医寄生虫学、动物微生物学、耕作学、食品工艺学、烟草栽培学、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园林植物昆虫学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园林植物昆虫学、兽医寄生虫学、食品工艺学、烟草栽培学、动物微生物学

国家级教学团队:作物学教学团队

国家级特色专业:农学、动物医学、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园林、植物保护、林学、烟草学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园林植物昆虫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作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农业工程训练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农村发展与管理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拔尖创新型”(农学、生物工程、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园林)、“应用复合型”(林学、动物科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园艺)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农学、动物医学、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鸡公山农科教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河南农业大学信阳蛋鸡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河南农业大学驻马店肉牛牦牛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河南农业大学浚县玉米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河南农业大学豫中补灌区小麦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河南省特色专业:农学、林学、动物医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烟草学、动物科学、园林、农林经济管理、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交通运输、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生物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土地资源管理、环境工程

河南省精品课程:农业植物病理学、高等数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普通昆虫学、政治经济学、汽车拖拉机学、有机化学、园林苗圃学、企业管理学、工程热力学、动物微生物学、园艺植物昆虫学、动物遗传学、烟草栽培学、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耕作学、微生物学、作物栽培学

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动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农业工程训练中心、农业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中心、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5月,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和荷兰等50多个国家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展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与英国、加拿大、意大利、新西兰、波兰等国家的十余所高校签署交换生协议。

学校荣誉

2019年8月5日,学校获评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20年1月,学校信息化办公室被河南省教育厅授予“2019年度全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荣誉。

2021年2月19日,学校获2020年度全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 ;5月,学校对口帮扶驻台前县工作组获得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6月,学校动物医学院临床兽医系教工党支部被授予“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8月,学校获河南省第五届“大美学工”十佳优秀学生工作先进单位;10月,学校获河南省“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选拔赛优秀组织奖。

2022年6月16日,学校被河南省教育厅认定为首批河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科研机构

截止2022年6月,学校建有国家“2011计划”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动物免疫学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CIMMYT-中国(河南)小麦玉米联合研究中心等7个国际和国家研究平台,国家玉米改良(郑州)分中心、教育部高校林木种质资源创新和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动物生化与营养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村可再生能源新材料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等97个省部级研究平台。

河南农业大学六大办学经验(河南农业大学弘农爱国)(11)

学校掠影

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研究院: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作物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高校林木种质资源创新和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国家林业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农田防护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村可再生能源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黄淮海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动物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黄淮海南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业微生物酶工程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村可再生能源新材料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动物生化与营养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观测实验站:农业部黄淮海农业信息技术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河南烟草生物学与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华北小麦玉米轮作营养与施肥科学观测实验站

其他部委科研机构:国家玉米改良(郑州)分中心、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国家烟草(行业)栽培生理生化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河南省作物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农村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动物性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肉制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果树瓜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动物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新型农药创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家禽种质资源创新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农村沼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设施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工程实验室:速冻米面及调制食品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水稻河南省工程实验室、饲料营养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与装备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害虫生物防控工程实验室、动物生物制品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其他省级科研机构:河南省牛业研究所、河南省人兽共患病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家禽育种国际联合实验室

建设成果
  • 粮丰工程

上世纪70至80年代,学校胡廷积、苏祯禄等教授主持全省小麦、玉米高稳低优重大协作项目,促进了小麦、玉米大面积增产,解决了长期困扰河南的温饱问题。进入新世纪,河南农业大学连续主持“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粮丰工程,先后创造了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15亩连片亩产全国最高纪录、小麦万亩核心区亩产全国最高纪录、夏玉米同面积世界最高产量纪录,为支撑河南粮食总产量连续突破800亿斤、900亿斤和1000亿斤大关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 科技获奖

学校先后主持完成了小麦、玉米、烟草、能源、泡桐、畜牧等多项国家973、863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项目。其中该校陈彦惠教授主持的“豫综5号和黄金群玉米种质创制与应用”项目成果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该校自2008年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的第6个国家科技奖励。该项目育成的品种在中国黄淮海、西南、西北三大玉米产区7省推广应用,累计8444.1万亩,新增玉米36.4亿公斤,获社会经济效益72.8亿元。

2022年9月,河南农业大学蒋士君/崔江宽研究团队联合河南农业大学学术副校长、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汤继华教授系统开展了河南玉米作物线虫危害损失和监测预警的相关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图书馆

截止2021年9月底,学校图书馆图书资源总量达308.67万册(T纸:185.20万册,T电:123.47万册),数据库数量60个;建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形成了以农业、生物文献为主体,兼有经济、理工、人文、社科等多类型、多载体的馆藏体系,是河南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农学文献中心。

博物馆

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博物馆收藏有植物标本10万多份,涉及近200个科、1200属、4000多种植物,种类数量占中原地区植物种类的70%以上;收藏有昆虫标本15万余号,涉及26个目、近400个科、5000余种,种类数量占中原地区已知昆虫种类的60%以上;收集有动物标本3000多件,其中鸟类标本110余种,占河南已知鸟类的60%;收藏有土壤标本400多个类型;收藏有农业文物和校史资料、图片等1万多件。

  • 学术期刊

河南农业大学六大办学经验(河南农业大学弘农爱国)(12)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是河南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其前身曾为《河南农学院学报》、《河南农学院科技通讯》、《许昌农学院科技通讯》、《河南农学院科技通讯》,1985年以后定名为《河南农业大学学报》。主要报道农学、土壤学、植物学、植保、林学、园艺、畜牧、兽医、农业工程、生物技术等农业、生物学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专题综述等。主要读者对象为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业高等院校师生。

该刊先后被CABI,CA,AGRIS,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农业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等中国国内外10多家数据库和文摘期刊作为固定收录刊源或核心期刊。同时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10年的影响因子为0.596,并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评为全国8000种期刊的前500强。

该刊曾荣获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以及河南省教育厅、科技厅等单位颁发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高等学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河南省优秀高校学报”、“河南省自然科学“二十佳期刊””等一、二等奖20余项。

形象标识
  • 校徽

河南农业大学校徽为正圆形,主色调为绿色,与学校办学特色、校园文化和谐统一,象征着生机勃勃、开拓奋进的发展活力和河南农大人纯洁、包容的胸怀;校徽中央由金色的麦穗、白色伸展开的书本和白色三角塔型图案构成,代表勤奋学习、丰富知识和科学精神的书本放置于左右对称的麦穗根部,寄以植根沃土,用科学知识推动农业发展,富足人民生活的美好寓意,书本上被麦穗环绕的三角塔型图案,更被赋予河南农大人勇攀高峰、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中心绿色圆形与校徽边缘绿色圆环间白色底纹上,河南农业大学中文校名和英文校名均匀排布,其间以红色五角星相连,庄重大气,严肃认真,展现了学校厚重质朴的内在品格。

河南农业大学六大办学经验(河南农业大学弘农爱国)(13)

校徽

  • 校歌

河南农业大学六大办学经验(河南农业大学弘农爱国)(14)

校歌

绿色颂》

滔滔黄河岸边,有我们美丽的校园。

农大人热爱绿色,甘愿为农业奉献。

团结勤奋攀高峰,严谨求实谱新篇。

愿为大地添新绿,誓让山河换新颜。

莽莽中原沃野,有我们不解的情缘。

农大人护卫绿色,立志为农业攻关。

科教兴国为己任,振兴中华担在肩。

愿为绿色献青春,誓把祖国变乐园。

优良传统
  • 校训

明德自强 求是力行

1924年,时任校长常志箴先生提出了“奋发自强求实力行”的校训,经过不断丰富和完善,演变为“明德自强求是力行”。

“明德”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自建校伊始,农大人就辛勤耕耘于中原沃野,与大地最为亲近,孕化出大地般的浩然明明之德。这“明明之德”包含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守诺重信、脚踏实地;弘农爱国、奋发有为等等丰富的内涵,是河南农业大学以及农大人最为鲜明的特质。“自强”出自《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百年农大成长之路曲折蜿蜒,饱受磨难,唯立志以强国、服务“三农”以报国的自强精神激励着农大人矢志不渝、不屈不饶。“明德自强”其意就在于倡导农大人要立德修身,修明胸怀天下之浩荡精气,弘扬奋发图强之壮阔正气,坚忍不拔,勇担重任,富民强国。

“求是”源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求”是人自觉能动性的表现,是人自己对价值、理想或规律的主动追求和探索,“是”是事物的本质、本源和应有的运行规律。“求是”就是探究事物规律,把握事物本质,发现真理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农大人持有的治学和做事态度。“力行”语出《论语》:“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力”是努力去做,“行”是行动,是实践,是亲身体验。农业教育对实践和动手能力的要求很高,“力行”即陶行知先生讲“知行合一”。因此,“求是力行”蕴含的是农大人遵循规律、探究真知的治学精神,因材施教、身教重于言教的育人理念,尽职守责、实事求是的行事准则和不尚空谈、躬身实践的务实风格。

  • 农大精神

弘农爱国 厚德质朴 求真创新 包容奋进

“弘农爱国”是河南农大精神的内在本质。“弘农”就是以弘大刚毅的决心和意志大力发展农业,矢志兴农,探寻农业现代化之道,是河南农大在百年风雨历程中始终不渝的责任担当和神圣的历史使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是河南农大人的天然情感和旷世情怀。无论是反美声援北京,还是的八教授声援学潮等等爱国行动,都是河南农大人谱写出来的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爱国民主壮歌。

“厚德质朴”是河南农大人鲜明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品质。“厚德”是借大地的无比深厚来形容人的德性的淳朴敦厚,实际上就是大德、深厚的恩德、不计个人得失的宽广胸怀。“质朴”,质朴是一种很自然的状态,用来形容人天真自然,不假饰伪,既如仁者乐山又似善者乐水,任生命纵横往来。

“求真创新”是河南农大学术精神的精髓。“求真”不仅是探究事物规律,把握事物本质,发现真理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更是学者应有的正确的治学态度。“求真”不仅首先在于探索真理,实事求是,还在于体察天道,认识自然规律,遵循自然规律。农大人以农为本,性情最与天地自然接近,为师者谦和纯厚,为学者务实求真,求真,做真人,是农大人的真实写照。

“创新”是一个形容新生事物生成化育的词汇,就是做出、造就出历史上不曾出现过的东西。“求真”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创新”是求真的目标和归宿。奠定在求真基础之上的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是大学活力之源,它体现了河南农大积极进取、追求进步的精神状态。进入新世纪以来,河南农大以新校区建设为主驱动的跨越式发展及其取得的成效,如实现河南粮食总产量连续十一年创历史新高,连续获得6项国家科技大奖等等就是这座大学求真创新精神的明证。

“包容奋进”是河南农大精神的状态和风貌。“包容”蕴含的是宽阔的胸怀和气魄,其字面的意思宽容、容纳,实质是“仁”,是爱人,是要用心去爱每一个人。包容是和谐的前提,是大爱之源,是良好环境氛围的内生动力。“奋进”,原意为向前奋进,现引申为振奋向前、奋勇前进、奋斗进取,表示河南农大人积极进取向上的精神状态。

  • 校风

团结 勤奋 严谨 求实

“团结”二字其核心讲的是包容、友善、奉献、集体精神,倡导百家齐鸣百花齐放,倡导助人助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倡导奉公无私不计回报,倡导众志成城戮力同心;“勤奋”一词其核心讲的是拼、韧、坚三个字,展开来讲“拼”就是勇于任事、用尽全力,“韧”就是顽强不屈、愈挫愈勇,“坚”就是认定目标痴心不改。学海遨游、科技兴农唯有“团结勤奋”方能定品性、成大事。

“严谨”、“求实”二词其实为一个意思,即以严肃谨慎、脚踏实地的态度去探求科学真理、治学教学。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虚假,教书育人容不得丝毫偏差,求学求知要不得松垮浮华。中国玉米育种奠基人之一、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河南农业大学老教授吴绍骙先生历来推崇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其在世界上首先在田间证明作物育种“杂种优势”、开创中国“南繁北育”先河的丰硕成就也由此而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