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如何避免孩子变成小胖墩(不想孩子变成小胖墩)

如何避免孩子变成小胖墩(不想孩子变成小胖墩)-胰岛素抵抗(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大);其他可能会对孩子带来的健康问题:◢ 全球超重或肥胖婴幼儿(0至5岁)的人数从1990年的3200万增加到2016年的4100万。 ◢ 如果以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到2025年,超重婴幼儿人数将增加到7000万。 ◢ 若不进行干预,肥胖婴幼儿在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人期可能将继续肥胖。 ◢ 儿童期肥胖症与范围广泛的严重并发症相关联,并会加大过早发生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风险。[1]如果家里有个小胖墩孩子,或许我们第一想法是体型不够好看,儿童肥胖的潜在患病风险很难直观看到。实际上,关注儿童肥胖,应该从宝贝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了!胎儿期肥胖就会造成孩子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大。

如何避免孩子变成小胖墩(不想孩子变成小胖墩)(1)

图自:Giphy

寒假遇上春节,孩子在家宅吃宅喝的幸福生活马上开始了。 一个及时且重要的提示:不要忽视孩子的体重问题!

1.孩子小,胖点没关系,长大就好了?

世卫组织发布的重要事实:

◢ 全球超重或肥胖婴幼儿(0至5岁)的人数从1990年的3200万增加到2016年的4100万。 ◢ 如果以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到2025年,超重婴幼儿人数将增加到7000万。 ◢ 若不进行干预,肥胖婴幼儿在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人期可能将继续肥胖。 ◢ 儿童期肥胖症与范围广泛的严重并发症相关联,并会加大过早发生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风险。[1]

  • 儿童肥胖容易患同龄人中少见的疾病

如果家里有个小胖墩孩子,或许我们第一想法是体型不够好看,儿童肥胖的潜在患病风险很难直观看到。

实际上,关注儿童肥胖,应该从宝贝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了!胎儿期肥胖就会造成孩子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大。

其他可能会对孩子带来的健康问题:

-胰岛素抵抗(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大);

-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

-代谢综合征;

-呼吸问题(如哮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胆囊疾病等等。

肥胖女孩长大后的乳腺癌发病率也相对较高,青春期发育阶段的女孩如果肥胖,会更容易患多囊卵巢综合症。

  • 孩子容易度过一段自卑的青春期

当孩子性别意识更突出,开始去在意自己的体型外表,肥胖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容易产生恐惧、防卫、攻击情绪。

如何避免孩子变成小胖墩(不想孩子变成小胖墩)(2)

图自:Giphy

这个阶段的孩子是没有办法很好接受自己肥胖这件事的,很难有一个良好心态去解决肥胖问题,容易经常情绪低落,甚至形成自卑心理自闭性格

  • 学龄前肥胖或将影响一生

宝宝出生后,很多老一辈家长会喜欢孩子白白胖胖的,认为这代表发育得好。甚至面对孩子整个儿童期肥胖不以为然。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还小,胖一点没关系,长大些自然就瘦下来了。

知名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学龄前肥胖与儿童青春期持续肥胖的风险密不可分。3岁时肥胖的儿童,到了青春期,近90%都存在超重或肥胖现象。[2]

研究人员对5万名儿童的BMI随年龄变化的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发现15~18岁期间体重正常的青少年,儿童期(0~14岁)的体重大多数是正常的;而在此期间超重或肥胖的青少年,约53%从5岁就开始超重或肥胖。这些超重或肥胖的青少年的BMI增长速度在2~6岁之间最快,此后一直呈升高趋势。

大部分孩子在生活习惯中的问题没有得到纠正,也就是说,导致孩子发胖的因素一直没得到控制。孩子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很难改变,甚至很多是整个家庭的生活习惯问题

2.如何预防孩子长成小胖墩?
  • 全家人都要养成正确的观念

无论是家里老人亦或是年轻爸妈,先要意识到孩子的体重问题很重要,这是一件需要长期管理的事情,关乎于孩子未来的健康。

同样重要的是,小时候的生活习惯对孩子有长久影响。即使孩子现在体重较轻,干吃不胖,长久看也依然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如何避免孩子变成小胖墩(不想孩子变成小胖墩)(3)

图自:Giphy

最后,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而是需要全家人一起做到的,家庭习惯比孩子个人生活习惯的力量大。

与我们教导孩子的话相比,孩子更注意家长的实际行为。

  • 如何评估孩子身高体重发育是否正常?

孩子的生长发育曲线需要持续性监测,把控每一个发育阶段,并没有哪一阶段是不需要控制的。

家长可以参考“世界卫生组织0-5岁儿童年龄/体重参考曲线”进行持续记录对比。

如何避免孩子变成小胖墩(不想孩子变成小胖墩)(4)

如何避免孩子变成小胖墩(不想孩子变成小胖墩)(5)

定期去医院进行孩子成长发育管理,保持良性的趋势。孩子1岁之前,每2-3个月去一次;孩子1-2岁时,每3-6个月去一次;孩子两岁以后,每半年到一年也应该去医院做一次健康查体。

  • 给家长们的具体建议

胎儿期、婴幼儿期

针对婴儿和幼儿,世卫组织建议:

-产后一小时内尽早进行母乳喂养;

-在头六个月进行纯母乳喂养;

-在六个月时引入营养充分的安全补充(固体)食品,同时持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更久。

医生其他建议:

在宝宝婴幼儿时期,注意挑选更健康的食品。

孩子的口味偏好在生命早期就已经确立了,如果给婴儿喂高脂、高糖和高盐食品,将增大孩子在儿童期肥胖的可能。

小婴儿也需要规律的饮食习惯,不要用食物作为孩子的情绪安抚,孩子一哭闹就给喂食物解决。

儿童期

-记录孩子每日的热量摄入及运动情况,孩子营养摄入足够身体发育所需就可以了,不要觉得孩子能吃就多吃点;

-重视饮食结构均衡,多吃粗纤维及蔬菜水果,警惕含糖量高食物;

-减少在外就餐和订外卖次数,多和孩子一起在家吃饭;

如何避免孩子变成小胖墩(不想孩子变成小胖墩)(6)

图自:Giphy

-不要允许孩子一边看电视、打游戏一边吃饭,教孩子养成细嚼慢咽吃饭的习惯,每餐时间至少20分钟。孩子如果吃饭太快,大脑神经还没来得及产生饱腹感,就会导致吃得过多;

-重视早餐习惯,即使是周末和寒暑假;

-选择一些孩子能接受的运动,带着孩子一起去运动。

如果孩子要减肥,哪些需要注意?

不要让孩子照搬成人的减肥方式。

成年人常见的减肥方式中,大多会严格限制某一种营养素,比如低脂高蛋白减肥法、断碳水化合物减肥。

如何避免孩子变成小胖墩(不想孩子变成小胖墩)(7)

图自:Giphy

但孩子正处于长身体阶段,需要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过度的限制某种营养素摄入,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

理清孩子每日的进食量和运动量,找到问题出在哪里,为孩子和家庭制定更良好的生活习惯。

可以进行以下思考:

1.孩子每日的营养素摄入是否均衡?热量是否在合理范围内?

2.孩子口渴时大多喝的是否是水,而不是含糖饮料?

3.孩子是否每天花至少30分钟-1小时,进行中等以上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果无法进行运动,如何做出改变?

4.孩子的零食是否是水果和坚果,而不是饼干、薯片和糖果?

5.我们和孩子每日至少都会在家吃一顿家常饭吗?

最后一个小提醒,不要每次和孩子一起吃饭,都把体重作为谈话的焦点,别给孩子过大的压力。

参考文献:

[1]https://www.who.int/end-childhood-obesity/facts/zh/

[2]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803527


本文专业内容指导

张先喜

儿科医生、主治医师

天津和睦家医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