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肯小学的舞火龙(晋江东石型厝小学)
石肯小学的舞火龙(晋江东石型厝小学)“舞香龙”是东石型厝村独有的民俗,古人基于“以龙治水,以火祛邪”的美好愿景,发起此项活动并流传至今,是泉州、晋江两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型厝小学将本村特有的民俗文化,与学校教育活动相结合,把“香龙文化”引入校园,开设“舞香龙”特色文化校本课程,投建 “香龙文化展厅”,学生通过“文化展厅”可以了解舞龙历史文化、表演形式等等,让这项民俗文化在学校更好地传承发展。晋江市东石型厝小学校长 许福裕让学生在学习和感受民间民俗文化的同时,在学生心中 埋下一颗传承和发扬民间民俗的种子。引导培育学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非遗文化,传承优秀文化。
晋江东石镇梅峰型厝村,历来有“舞香龙”的民俗。每年正月十五,将稻草和麻绳捆扎成20多米的长龙绕村巡境,祈求全村平安顺利。如今,这项民俗搬进了型厝小学的“双减”课堂上,让非遗文化得到了更好发扬和传承。
每周四下午3点45分,晋江市东石型厝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就在民俗专家的指导下,开展“舞香龙”训练。为了让小朋友们能舞动香龙,村里老人将香龙按比例缩小制作,让他们能轻松举起来,也便于教学。一条香龙在八九个学生的协同配合下,时而追逐绣球蜿蜒前行,时而盘踞逗弄绣球,生动有趣,活灵活现 。
晋江市东石型厝小学学生 彭度宇
累是会累的,跑起来手会酸,后面如果不用力的话,前面就很重很重。
“舞香龙”是东石型厝村独有的民俗,古人基于“以龙治水,以火祛邪”的美好愿景,发起此项活动并流传至今,是泉州、晋江两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型厝小学将本村特有的民俗文化,与学校教育活动相结合,把“香龙文化”引入校园,开设“舞香龙”特色文化校本课程,投建 “香龙文化展厅”,学生通过“文化展厅”可以了解舞龙历史文化、表演形式等等,让这项民俗文化在学校更好地传承发展。
晋江市东石型厝小学校长 许福裕
让学生在学习和感受民间民俗文化的同时,在学生心中 埋下一颗传承和发扬民间民俗的种子。引导培育学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非遗文化,传承优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