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孩子的过激反应是在试探家长(孩子说我不敢)

孩子的过激反应是在试探家长(孩子说我不敢)当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世界的认知也越来越多,恐惧的东西也会随之减少,但是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因为恐惧带来的对周围环境的不信任感,以及自卑、胆怯的情绪是会一直伴随着孩子的,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其实这些对于大人来说真的算什么,但是孩子因为生活常识不足,所以是真的会对这些未知的事物感到害怕。美国临床心理咨询师在科普文中列出了不同年龄段的恐惧清单。2-4岁孩子通常会对这些感到恐惧:5-7岁的孩子对这些感到恐惧:

——“妈妈,你去,我不敢”

想让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孩子总是在打退堂鼓,总是在说“我不敢”,家长看着一再退缩的孩子,真的是恨铁不成钢,都已经告诉他不用怕,妈妈会保护他了,为什么还是不敢尝试呢?

难道就没有什么方法让孩子胆子再大一些了吗?

孩子的过激反应是在试探家长(孩子说我不敢)(1)

其实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恐惧的事物,毕竟有些东西我们是司空见惯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第一次尝试。

美国临床心理咨询师在科普文中列出了不同年龄段的恐惧清单。

2-4岁孩子通常会对这些感到恐惧:

  • 对上厕所感到恐惧:担心会掉进厕所中,担心会有虫子从马桶中爬出来;
  • 对黑暗恐惧:害怕衣柜、害怕一个人睡觉、害怕阴影;
  • 对分离感到恐惧:害怕和父母分开;
  • 害怕水:不喜欢洗澡、害怕游泳池。

5-7岁的孩子对这些感到恐惧:

  • 害怕怪物,害怕暴风雨、闪电、打雷;
  • 害怕医生、打针、牙医;
  • 害怕虫子、动物;

其实这些对于大人来说真的算什么,但是孩子因为生活常识不足,所以是真的会对这些未知的事物感到害怕。

孩子的过激反应是在试探家长(孩子说我不敢)(2)

当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世界的认知也越来越多,恐惧的东西也会随之减少,但是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因为恐惧带来的对周围环境的不信任感,以及自卑、胆怯的情绪是会一直伴随着孩子的,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所以孩子对于一件事情感到害怕、恐惧的时候,家长及时的引导和疏解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的过激反应是在试探家长(孩子说我不敢)(3)

孩子的过激反应是在试探家长(孩子说我不敢)(4)

01 不要站在成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要只说“别怕”

孩子一个人睡觉,说“妈妈,我不敢,会不会有怪物”的时候,是在向你表达他的恐惧,是希望你能够安抚他,但是你说“没什么可怕的,这个世界上是没有怪兽”这句话却远远不如给孩子一个玩偶,告诉他,“小熊会帮你把所有坏蛋都打跑”来的更有效。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中提到:

恐惧的情绪不被理解和不被共情的做法,叫做“负强化”,只会让孩子消极感更强。

在孩子的世界里,怪物就是存在的,但是你在安慰他的时候却只是站在成人的角度上,孩子内心真正的恐惧并没有得到消除,那么这样的安慰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二次伤害。

孩子的过激反应是在试探家长(孩子说我不敢)(5)

孩子的过激反应是在试探家长(孩子说我不敢)(6)

02 耐心和陪伴,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的关键

孩子对一件事情感到害怕,无外乎就这3个原因。

  1. 自信心不足,本身胆子小
  2. 曾经有过心理阴影
  3. 父母情绪感染孩子

孩子在向父母说出“我不敢”的时候,其实就是想要寻求安慰的时候,但是此时父母的做法是让他勇敢的再尝试一次,并且拉着他去尝试,反而会对让孩子对这件事情更感到抗拒和恐惧。

在孩子说出“我不敢”的时候孩子已经被恐惧,紧张给裹挟了,所以家长的第一反应其实应该是先安抚孩子,让孩子从紧张的情绪中脱离出来,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

例如,让孩子学游泳,孩子对于水很恐惧,那么家长不用要求孩子马上下水,而是先熟悉游泳馆这个环境,对这个环境产生信赖。

孩子的过激反应是在试探家长(孩子说我不敢)(7)

当孩子在一个环境中能够放松下来的时候,情绪得到调节,恐惧心理就不会蔓延。

然后家长要做的就是降低要求,去寻找孩子能承受的临界点

孩子不愿意和教练一起下去学游泳,那么就就和妈妈一起带着游泳圈去玩水。当孩子在这个临界点适应了,再适当往前推一把,这个时候孩子内心隐藏的勇气就会被激发出来。

等到孩子适应了水,看到妈妈在水里玩的也很好,就会觉得这件事情他是可以做到的,这个时候在让孩子和教练一起学游泳,孩子就不会产生抗拒心理。

孩子的过激反应是在试探家长(孩子说我不敢)(8)

在整个过程中,家长做到了包容孩子的恐惧,孩子会对家长更信任,而且家长用更温和的手段帮助孩子树立起了自信心,所以这是一个双赢的事情。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