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赖宁的父母现状(救火小英雄赖宁)
小英雄赖宁的父母现状(救火小英雄赖宁)《隋唐传奇》参考文献:赖宁生活的县城是一个靠着山的地方,而山林里的树木由于干燥的气候很容易产生火灾,又由于很多居民房屋都依山而建,产生火灾将会影响人的生命安全。赖宁经过山路时,出于平常对消防知识的积累,遇到山林里一些微小的火苗,他都会将这些火苗扑灭,将一场火灾扼杀于源头。1988年,一场森林大火突然向居民区袭来,赖宁听到发生火灾的消息便第一时间冲向了火灾区。他穿梭于火场之中,与救火人员共同抗争这场火灾,但由于火势太大,很多人都没有从山林里出来,赖宁也是其中之一。赖宁作为最小的救灾人员,丧身在火海之中,也成为了史上最小的救火英雄。赖宁的事迹传开之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作为榜样人物列入了教科书之中,希望学生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他勇于奉献的精神。可是后来赖宁的事迹从教科书中移出,他的照片也从学校摘下。其实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未成年人没有一个特别成型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周围环境灌输什么思想,他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隋唐传奇》中有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乃中华民族之脊梁。我们的国家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即使几经风雨也未曾倒下,靠的便是那些前辈英烈们的牺牲付出,以及我国五千多年来历史沉淀形成的民族精神。中华英雄们有很多都是年纪轻轻,因为少年充满热血,他们有自己的理想与信仰,还有为之付出一切的无所畏惧的勇敢与胆量。苏轼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年纪小小的孙权就被人称赞“生子当如孙仲谋”,抗日小英雄嘎子、王二小,自古至今我国的少年英雄层出不穷。
当今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导向靠的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仅要靠老师课本的教育引导,还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与良好的家风教育。而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便是一个少年英雄,救火小英雄赖宁,曾被写入教科书中,却在多年后被移出教科书,甚至曾经挂在学校的榜样照片也从学校摘下,这究竟是为何呢?
赖宁出生于一个小县城,不是很富裕但却很舒适,这里没有忙碌的工作节奏,没有倍速的脚步,有的只是邻里间的相互关心与照顾。在这个民风淳朴的小县城里,在一个良好家教的家庭里,赖宁从小就养成了乐于助人,有责任有担当的性格。学习中的赖宁不仅成绩优异,还是每个老师和同学的好帮手,生活中他也会帮助父母干一些农活,做家务做饭分担父母的劳累。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人,不管干什么也都会是井井有条的。他对所有的事情都有所规划,也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赖宁生活的县城是一个靠着山的地方,而山林里的树木由于干燥的气候很容易产生火灾,又由于很多居民房屋都依山而建,产生火灾将会影响人的生命安全。赖宁经过山路时,出于平常对消防知识的积累,遇到山林里一些微小的火苗,他都会将这些火苗扑灭,将一场火灾扼杀于源头。
1988年,一场森林大火突然向居民区袭来,赖宁听到发生火灾的消息便第一时间冲向了火灾区。他穿梭于火场之中,与救火人员共同抗争这场火灾,但由于火势太大,很多人都没有从山林里出来,赖宁也是其中之一。赖宁作为最小的救灾人员,丧身在火海之中,也成为了史上最小的救火英雄。赖宁的事迹传开之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作为榜样人物列入了教科书之中,希望学生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他勇于奉献的精神。可是后来赖宁的事迹从教科书中移出,他的照片也从学校摘下。其实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未成年人没有一个特别成型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周围环境灌输什么思想,他便会形成一种自己的人生观,而教科书给学生们树立了一个为救人民英勇奉献的小英雄形象,也不得不承认会影响未成年人的心智,会争相效仿赖宁这种行为。
虽然见义勇为的行为我们很尊敬也很支持,但如果是一命换一命的话,甚至一命都换不来任何的东西,那这样的风险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希望的是学生们都可以有乐于助人的精神,但不是盲目的乐于助人与奉献,况且未成年人并没有一个能够保护自己和别人的成熟的能力,甚至还需要别人来保护。所以赖宁的事迹从教科书中移出也是教育部思索良久之后的决定,但并不是说让我们要在灾难发生的时候躲在后面,而是让我们更加理智的去面对灾难以及自己遇见灾难时的行为。
参考文献:
《隋唐传奇》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