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中小学生阅读目录(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生阅读书单)
教育部中小学生阅读目录(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生阅读书单)《指导目录》是对现行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拓展与延伸,对于丰富中小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指导目录》所列图书供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各地各校不作统一要求,不得强制使用,不得要求学生全部必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将进一步指导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用好《指导目录》,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指导目录》进行动态调整,不断完善更新。艺术类着重推荐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读物,帮助学生了解和鉴赏传统戏曲、书法和古代建筑等,培育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人文社科类注重选择反映领袖人物、重要历史人物和英雄模范人物的作品,将党史、国史和改革开放史贯穿三个学段,帮助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培养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文学类既注重推选了中国传统文学名著和红色经典作品,帮助中小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又遴选了世界文学名著和外国当代优秀作品,帮助中小学生
受教育部委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研制并发布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指导目录》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其中小学110种、初中100种、高中90种。
具体书目有哪些?趁着暑假,一起来看↓↓↓
《指导目录》的研制历时一年,来自国家教材委、有关高校、研究机构和中小学校的110多人的专家团队,经过基础研究、专业推荐、深入论证多个环节,根据青少年儿童不同时期的心智发展水平、认知理解能力和阅读特点,从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图书中精心遴选出300种图书。它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努力突出方向性、代表性、适宜性、基础性、全面性和开放性,力求兼顾多个学科、不同时代、多种文化和世界多个地区。
《指导目录》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其中小学110种、初中100种、高中90种,统筹考虑了中小学生阅读时间、阅读特点和阅读数量。《指导目录》所列书目分为人文社科、文学、自然科学和艺术四类,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目标。
人文社科类注重选择反映领袖人物、重要历史人物和英雄模范人物的作品,将党史、国史和改革开放史贯穿三个学段,帮助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培养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文学类既注重推选了中国传统文学名著和红色经典作品,帮助中小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又遴选了世界文学名著和外国当代优秀作品,帮助中小学生增强对优秀多元文化的理解。
自然科学类选择了充分反映古今中外科学成就的经典著作,并注重推荐当代中国作家的原创科普作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艺术类着重推荐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读物,帮助学生了解和鉴赏传统戏曲、书法和古代建筑等,培育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指导目录》是对现行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拓展与延伸,对于丰富中小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指导目录》所列图书供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各地各校不作统一要求,不得强制使用,不得要求学生全部必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将进一步指导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用好《指导目录》,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指导目录》进行动态调整,不断完善更新。
《指导目录》使用指南
根据青少年儿童不同时期的心智发展水平、认知理解能力和阅读时间,《指导目录》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推荐图书共300种。统筹考虑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阅读特点和图书容量,小学、初中、高中3个学段分别推荐110种、100种和90种。
为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目标,结合中小学学科特点和课时安排,《指导目录》划分为人文社科、文学、自然科学和艺术四类。每个学段中,人文社科类图书约占20%,文学类图书约占50%,自然科学类图书约占20%,艺术类图书约占10%。
《指导目录》推荐中国作品比例为76.7%,外国作品比例为23.3%,培养中小学生注重自觉延续中华优秀文化基因,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又注重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
学生、家长和学校如何使用《指导目录》?建议如下:
首先,推荐图书供学生自主选择,不作强制要求。《指导目录》对于中小学生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指导目录》所列图书供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各地各校不作统一要求,不得强制使用。
其次,推荐图书不要求学生全部必读,提倡精读。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指导目录》中的部分图书,不作全读要求。提倡学生在反复阅读、思辨琢磨的精读过程中增长见识,培养能力。
此外,推荐图书不指定版本,学生、家长和学校可进行自主选择。为使中小学生有更多的阅读选择,《指导目录》只推荐作品名称、作者等,不指定具体版本(出版社),学生、家长和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版本。
1 让中小学生体悟科技表象背后的深邃思想
器物和技术,是科学的力量;科学方法和原理,是科学的硬核;科学精神和思想,是科学的灵魂。《指导目录》推荐的60种自然科学读物,有力量、有硬核、有灵魂,将会有效引导中小学生的科学阅读取向,助力未来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托起中国科学教育的更高起点。
《指导目录》针对学生在不同学段的认知能力和阅读需求,大体从日常生活和技术、科学方法和原理,到科学精神和思想的梯次,推荐不同学段的科学读物。
小学阶段,多推荐天文、航天、博物、自我保护、食品安全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普及读物,满足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注重选择直观呈现形式的立体书、图画书、游戏、故事等少儿感兴趣的书籍。初中阶段选择了扩展科学视野、普及科学方法的书籍,也包括一些易读易懂的科学经典,使学生逐步进入科学的殿堂。高中阶段则以科学经典为主,也收入了少量科学哲学和技术前沿的著作,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
《指导目录》中的自然科学书目,凸显了我国教育事业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书目中,有培养学生国家主权意识的国家版图知识介绍,有增强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当代中国重大技术成就展示。书目还包括竺可桢、席泽宗、屠呦呦等科学家利用中国古籍记载,分别研究气候变迁、新星和超新星爆发、抗疟药物等的读物,反映了我国近当代科学家在发掘中国传统科学文化资源上的创新成就,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老一代科学教育工作者会在《指导目录》中找到他们熟悉的书名和作者。书目中收入了影响过一代甚至数代人的科学普及读物,法拉第讲蜡烛燃烧、法布尔描述昆虫、费曼谈物理定律的本性、薛定谔从物理学和化学角度推测生命本质、卡逊提醒环境灾难、华罗庚结合古代算学阐述数学原理等,都是引人入胜、意味隽永的科普经典。
《指导目录》令人眼前一亮的,是融通文理的元科学经典和跨越学科界限的方法学普及读物。目录中精选的科学社会学、科学哲学和科学史领域的经典著作,有助于启发学生对科学的社会运行、科学划界、科学认识论和科学发展历史进程的深入思考,从而使学生了解科学的不同维度并理解科学的本质。此外,了解科学家的思维方式、领略数学家的独到眼光、避免科学失误、辨别伪科学现象,等等,都能在这个书目中找到讲述生动、说理透彻的普及书籍。
《指导目录》推荐了相当数量的自然科学经典,旨在引导读者进入相应的智识和社会情境,从中了解人类文明史上最重要的原创科学思想,帮助学生步入丰富的科学精神世界。书目中包括了中国古代算学、农学和手工艺技术等经典著作,也包括文艺复兴以来解析几何学、物理学、天文学、地学、化学、生物学、人工智能、横断学科等领域的划时代的奠基之作。这些科学经典不同于教科书中浓缩和“现代化了”的科学表述方式,而是以“原生态”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丰富的科学内容、原始创新的过程和科学大师的研究风格。
阅读科学经典,是传承科学文明的必由之路,是形塑现代文明和时代精神的重要环节。人文和科学都有经典,经典永远不会过时。孔子时代早在2000多年前就结束了,我们今天还需要阅读《论语》;牛顿时代过去200多年了,我们仍然需要阅读《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科学经典是划时代科学成就、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最重要载体,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灯塔和里程碑。中国正在为民族复兴不懈努力、倡导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定要让科学思想融入民族之魂,一定要让青少年与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直接对话。毫无疑问,在21世纪中国兴起的全民阅读中,科学经典应该占据而且必须占据重要位置。
科学经典不是教科书,不需要按部就班地预修某一门课程,不需要做成千上万的习题,需要的只是终身学习的习惯和深度阅读的耐心。接受中等教育的孩子,都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在科学大师生活的背景之中,以自己的方式,读懂那些独一无二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了解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动态过程,理解那些改变人类生存状况、推动社会进步的科学成就。
愿《指导目录》引导我国中小学生深刻体悟科学技术表象背后的深邃思想,成长为科技强国的一代新人。
(作者任定成,系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2 用好书强基铸魂
《指导目录》的发布对于指导中小学生阅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送给全国中小学生的一份大礼。
首先,更加明确了阅读的方向。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知识,提升素养的主要手段之一,他们阅读什么样的书,会影响到他们形成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目录》所推荐的图书体现了我们党对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具有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魅力与力量,使文化自信在心中深深扎根,起到强基铸魂的作用。
其次,更加精准地提供了阅读的内容。随着“全民阅读”的开展,社会上一些机构和组织顺应中小学阅读的需要,研制和发布了各种各样的阅读书目,对指导阅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新要求的出现,已有的阅读书目,有的已经落伍,没有体现新时代的要求;有的则影响力不够,对学生指导性不强。《指导目录》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下,集结各方面专家共同悉心研制,对图书优中选优,力求精准地提供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优秀图书作品,具有先进性和权威性,很好地解决了社会上阅读书目存在的问题。
《指导目录》共推荐了300种图书,基本上与不同学段学生的课业负担相匹配,分为人文社科、文学、自然科学、艺术四个领域。下面以人文社科书目为例,对书目的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从结构看,注重推荐原创(中国)作品。人文社科领域推荐书目共59种,原创(中国)作品52种,外国作品7种。人文社科类作品意识形态属性较强,在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方面承担重要责任,因此将重点放在原创作品上。
从内容看,注重在多样化的基础上,突出历史类图书作品。人文社科的图书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主要包括领袖及关于领袖的图书、历史题材(党史、军史、国史等)的图书、人物及关于人物(革命先烈、英雄、时代楷模等)的图书、法律及关于法律的图书、地理题材的图书、哲学题材的图书,以及文化、教育及其他类的图书。其中,历史类图书占人文社科图书的31%,是对要求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提高历史文化素养指示的落实,有助于引导学生建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从学段看,注重图书合理配置到不同学段,以及同类题材的图书有梯度的推进。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图书题材、图书的形式和阅读难度,配置图书的适读学段和年级。比如,一、二年级的小学生,适合阅读以图为主而且有故事性的图书;高中学生阅读能力、思辨能力强,适合多读些经典原著和理论著作。同类题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小学五、六年级读《我们走在大路上:1949—2019》,初中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1949—2019》,高中读《新中国70年》,阅读的内容随年龄增长而加深。
从衔接看,注重对课程内容的补充、加深和拓展。人文社科的书目,基本上都能找到与课程内容的衔接点,比如,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讲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但是受课时和教材容量限制,不可能呈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全部文本。因此,在五、六年级书目中推荐了这部法律文本,供学生课外阅读学习。
《指导目录》的发布,必将对学生阅读导向的指引、阅读质量的提高、阅读兴趣的增加、阅读习惯的养成等方面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希望《指导目录》经过实践,广泛听取师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修订和完善。
(作者韦志榕,系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