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老师礼尚往来(恰同学少年你们说)
毛老师礼尚往来(恰同学少年你们说)杨昌济老师曾说,这个世上,最难求的就是人才。但凡能遇上一个可造之才,能教出一个于国于民还有些作用的学生,像他这样的教书匠,一辈子也就知足了。当他读到毛泽东和蔡和森的文章时,当下决定担任学校的授课老师。在他们看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把教育二字放在首位,何谈国家之发展,何谈民族之未来?开民智,兴教育,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这才是民族生存之根本,中华强盛之源泉!有人趁着乱世谋取功名,有人借着黑暗世道大肆敛财,有人读大学是为了高人一等,更多的人是想通过读书改变世界,解救国人。当湖南省公立第一师范学校开始面向社会免费招生时,命运便将一群热血青年聚在了一起。“你们觉得,‘毛老师’三个字,喊起来顺不顺口啊?”青年毛泽东问自己的好朋友萧氏兄弟,“我要是去教书,往讲台上这么一站,那些学生不得喊‘毛老师好’吗?”以孔昭绶校长为代表的老师们是一群求贤若渴的千里马,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出民族的希望。以热血
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喜大普奔,普天同庆。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吾小朵推荐的书是《恰同学少年》,这本书在2007年被改编成电视剧上映,引起社会巨大反响,备受好评。
今天吾小朵邀请大家重温《恰同学少年》,一起看看动乱年代伟人英雄们的大学时代是如何度过的。
01
伯乐与千里马 英雄师生互相成就
有人趁着乱世谋取功名,有人借着黑暗世道大肆敛财,有人读大学是为了高人一等,更多的人是想通过读书改变世界,解救国人。当湖南省公立第一师范学校开始面向社会免费招生时,命运便将一群热血青年聚在了一起。
“你们觉得,‘毛老师’三个字,喊起来顺不顺口啊?”青年毛泽东问自己的好朋友萧氏兄弟,“我要是去教书,往讲台上这么一站,那些学生不得喊‘毛老师好’吗?”
以孔昭绶校长为代表的老师们是一群求贤若渴的千里马,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出民族的希望。以热血的毛泽东和温和的蔡和森为代表的学生们,在老师们眼中,正是那团团希望。
在他们看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把教育二字放在首位,何谈国家之发展,何谈民族之未来?开民智,兴教育,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这才是民族生存之根本,中华强盛之源泉!
杨昌济老师曾说,这个世上,最难求的就是人才。但凡能遇上一个可造之才,能教出一个于国于民还有些作用的学生,像他这样的教书匠,一辈子也就知足了。当他读到毛泽东和蔡和森的文章时,当下决定担任学校的授课老师。
前清举人看似顽固的国文老师袁吉六曾放话:“张校长若是开除毛泽东,袁某现在就辞职”……
每当学生们犯错时,老师们不是采取重罚、开除等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而是以“学生犯错,我们这些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理当帮助他们改变,避免以后再犯,一罚了事算什么。”
这样的教育理念放在今天,依然神圣而伟大。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时代造成的英雄,离不开这些伯乐恩师们的言传身教和谆谆教诲。
02
求学即求索 立志不可一蹴而就
开学第一课,杨昌济老师问新生们的志向。大家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唯有毛泽东表示自己回答不出来。老师说,没关系,你仔细认真思考。希望毕业的时候,你能告诉我答案。
求学即求索。求学的道路就是在帮助自己解除迷惑。毛泽东在进入湖南省公立第一师范学校前,工农学商,全都接触过,却依旧找不到前方。这个时候的他,确实迷茫。恰是在学校的生涯里,在良师益友的敦促陪伴下,毛泽东渐渐悟出“要想彻底打破现有黑暗世界,只有工人阶级才能改变世界”的真理。
他们在早春二月相约一起游过橘子洲头,越发懂得“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他们趁着假期穷游湖南,目睹世间不公和黑暗。走进名寺,与大师切磋改变世道之法,参悟“不破不立”;
他们创办读书会,挑战老旧权威,演绎“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他们开创工人夜学会,普及平民教育,号召工人阶级们用知识武装自己,捍卫自己的权利;
他们成立学生志愿军,深知“铁血可以购公理,武装可以企和平”……
在实践和探索中,这些少年们眼界越来越开阔,思想越来越清明,越来越坚定自己的内心该做什么,渴望做什么。他们成为了那个年代民族的先锋者,成为了共产党的主力军。
03
不必惊天动地 日行一事就很棒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校长不止一次看见毛泽东在码头旁教工人认字的时,十分好奇他的初衷。
毛泽东如是回答:“我这是在遵循徐特立老师的日行一事呀。他说,一个人,不必老想着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应该着眼于每天做好一件小事,日积月累,才能真正成就大事。我们读书会专门讨论了这个原则,都觉得徐老师说得好。所以我们约好了,每人每天找一件实事来做。”
这样的道理好实在。即使再有鸿鹄之志,也要着眼于当下,着眼于小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个个小事累积在一起,就有机会成就惊天动地的大事。
04
坐而论道 不如实实在在做事
因为反袁而不得不二度留学日本的原校长孔昭绶,一身马褂长衫布鞋再次归来湖南省公立第一师范学校。
面对师生的欢呼,他动情讲道:“中国的读书人,从来就不缺少坐而论道的能力,哪怕是天大的难事,我们也个个可以讲出一火车的道理来。可这一年多的思考,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就是:光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匹夫,不是除你以外的别的中国人,而首先就是你自己!中国的事,盼着别人来做是不行的,从我开始,从现在开始,实实在在做实事,这才是我们这一代读书人的责任,才是我们这一代读书人崭新的精神!”
他当场宣布“学生自治”,新一轮大刀阔斧的教学改革开始实施。自古以来,读书人眼比手高的反面教材,比比皆是。身为一校之长,亲自打破常规,让教育变得鲜活,实乃学生之幸,教育之幸,民族之幸。
05
文明其精神 野蛮其体魄
在讨论学友会如何开展时,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建议。有人说要重视外语,有人说要重视兴趣和才艺,问及毛泽东时,他提起了同窗好友易永畦,那个善良温暖却已经离开他们的好朋友。
毛泽东说:“当初要是逼着他多锻炼锻炼身体,也许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了。不仅仅是一个永畦,自古以来,中国的教育,可谓从来就没把体育放在眼里,颜回、贾谊、王勃、卢照邻,这些古人的才华还不惊人吗?可他们短命啊!于是只给历史留下一页页遗憾。没有健康的身体,你学得再多,学问再大,命都保不住,又有什么用呢?”
在他看来,一国之青年如果都是病恹恹的,别人凭什么会高看我们?青年的未来,需要强健的身体来支撑和保证。他建议,学友会首选当做的是,以体育锻炼为中心,让同学们像古希腊斯巴达人一样,不仅重视精神之文明,更要野蛮之体魄!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样的道理时至今日,依然放之四海而皆准。
06
恰同学少年
“我们是这样风华正茂的一群人,我们这帮同学少年,都有着同样崇高的信念,决心以天下为己任,决心为真理而努力终生,友谊和信念,是我们之间唯一的、值得信赖的桥梁。”
这是青年毛泽东的真实想法,这也是那个特殊的年代那群志同道合同学们的内心独白。他们就是“眼里有光,心中有信仰”的最好诠释。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再一次读《恰同学少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伟人的精神万古留存,吾辈更该奋进向前,无论几岁,理想万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活出价值,活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