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打自己耳光怎么办(父母打自己耳光)
父母打自己耳光怎么办(父母打自己耳光)愤怒到我想要打你我对你很愤怒孩子不听话,父母打自己耳光,看起来没对孩子动手,但其实也是对孩子的暴力。这个动作的潜台词是:你让我很失望
在综艺《不要小看我》中,一位妈妈说,自己会通过“自虐”的方式来教育孩子,通过惩罚自己让孩子提升学习效率,这引发了全网的热议。
她说,有一次四岁的女儿背东西,已经到夜里12点多了,孩子怎么也记不住。她开始有些抓狂,最后陷入崩溃的妈妈开始抽自己,女儿只要一卡壳,妈妈就抽打自己。
你没看错,抽的是妈妈自己,不是孩子。
李诚儒认为这位妈妈采取的方式给孩子造成了心理压力,专家观察员边玉芳也表示不赞成妈妈的这种做法,她指出“内疚式教育”对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和恐惧感,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孩子不听话,父母打自己耳光,看起来没对孩子动手,但其实也是对孩子的暴力。
这个动作的潜台词是:
你让我很失望
我对你很愤怒
愤怒到我想要打你
但是我不能打你
我的愤怒太强烈,我只好打自己
因为你我要承受这种不堪和伤害
相比较直接挨打,这种暴力又增加了对孩子的指责:因为你,我打了我自己。
亲身经验过这种场面的人,会感觉到自己的脸火辣辣的,虽然没挨打,但挨打的感觉很真实。
这种混合着对自己的羞耻感的内疚感特别强大,压倒式的情绪会让孩子无法承受,孩子通常会马上拦住爸爸妈妈,慌张地妥协。
看起来是个很有效的方法,但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控制。
心理学家苏珊.富沃德说过: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是被操纵者心中最常见的感受,而自虐者也常是通过传递这三种感受,来控制对方的情绪和行为。
父母不断和孩子强调自己的辛苦,通过伤害自己来表现自己的不容易和伟大的爱,实际就在用“自虐”换取对孩子的精神控制,父母就是利用自己的牺牲和付出,变相要挟孩子变得顺从。
孩子会因为父母为了自己牺牲了健康,事业甚至是自我,不断加深内疚感和罪恶感,被迫努力偿还父母的恩情。
蒙台梭利认为:让孩子服从成人的意志,这是成人犯下的最大,最可耻的错误。而这种牺牲自己让孩子服从的做法更是错上加错。
这种内疚式教育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
1、增强了孩子的不配得感,影响未来的人际关系
内疚式教育是一种典型的强控制欲表现,称得上是一种情绪操纵。
父母通过夸大事实,过早下结论,利用“内疚羞愧”的伎俩会让孩子害怕说“不”。孩子长大后会不懂得拒绝,他们别无选择,只会向他人屈服。习惯了妥协自己的他们,会慢慢丧失自尊感和自信心,不认为自己值得,也不认为自己值得被好好对待。
他们可能小心翼翼,怕打扰到别人;他们不敢为自己争取,担心被责备被拒绝,担心自己的要求被认为不合理。
想象一下,如果他经常因为内疚而妥协,好朋友对他说,你考试的时候把你的答案给我传一下,你是我好朋友,你得帮帮我,我考不好我妈会揍我的。
再想象一下,她长大后,遇见一个男生,男生说,我真的很喜欢你,你不理我我特别痛苦,我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一个在原生家庭中习惯性因为内疚而妥协的孩子,长大了依然会因为内疚妥协,这样的孩子在将来的生活中很难发展出健康的人际关系。
2、孩子容易看轻自己,丧失自信心
黄执中说“中国的关系很奇怪,我们要歌颂一段感情叫‘你要牺牲,他要报恩’”。
孩子还小,不懂得分辨真相还是谎言,面对“内疚式教育”,他的第一个反应是“都是我的错”,内疚式教育下的孩子会觉得自己是个累赘,觉得自己的存在对于父母来说是一种负担,是家庭悲惨的根源,如果没有自己,父母会生活的更好。
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成长的孩子,会产生强烈的自我怀疑,敏感多疑,他们自卑胆小,甚至会轻视自己活着的价值。
他们容易看轻自己,对自己没有自信,认为自己是父母辛苦的根源感到非常的愧疚不安,这样的心理状态孩子做事也容易畏首畏尾,害怕给父母带去新的麻烦。
3、给孩子的心理带去压力,亲子关系变得疏离
内疚教育给孩子带去的负罪感,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心理压力,给孩子一种自己得到的越多就亏欠父母越多的想法。虽然有时候父母对孩子诉苦的初衷并不是这个,但是孩子的内心比较敏感脆弱,会把这件事当成是一种心理压力,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不得不被动性地去接受这种负面的“内疚式教育”,孩子会对家长产生恐惧的心理,父母跟孩子的沟通肯定也是少之又少。一旦孩子进入青春期,开始自我觉醒的时候,一部分孩子开始对这种“内疚式教育”出现了逆反情绪,父母再说类似的话,很可能引起的是孩子的厌恶感,他们开始反抗,挣脱,希望重塑自我。
这时,亲子关系就会出现紧张,破碎。
如何才能避免内疚式教育?
1、首先要做到,尊重孩子,平等地与孩子沟通,当孩子对自己提出请求的时候家长不要急于去拒绝孩子,跟孩子讲很多的大道理,可以尝试跟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为什么想要买这个玩具,对孩子的举动要有一定的尊重。作为家长要懂得跟孩子换位思考,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想法,更要去体谅孩子的内心,温柔的教育不需要负罪感。
2、多一些积极向上的表现,尽可能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在孩子的面前尽量积极乐观一些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因为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父母对孩子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抱怨,正面积极的面对生活,孩子才有可能变得乐观自信。
3、多学习,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白岩松说:“绝不是生理上当了父母,我们就天然是合格的父母,父母是需要终生学习的一个大行当,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所承担的责任,起码51%控股,不要总是埋怨别人,先改变自己吧。”
父母一定要多学习新的教育观念,学会去伪存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
您是否还在各种培训课程中犹豫不决?
您是否还在对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束手无措?
您是否还在以受害者的角色要求着您的孩子?
你又是否还在改变与不改变的抉择中不断徘徊?
......
在海恩的爱的唤醒·幸福人生工作坊中,有专业的导师团和助教团带领大家学习什么才是合理、合情的家庭教育,让你看清自己真正的需要,而不是用“内疚式教育”把自己的爱变成孩子沉重的负担。
各位父母们,只有你们愿意成长自己,选择积极阳光的教育方式,才会收获一个同样积极阳光的孩子。
与其将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角度,让孩子产生内疚,不如让自己跑在孩子前面,做孩子的榜样和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