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上大学的真实经历(张艺谋在这部影片中)
张艺谋上大学的真实经历(张艺谋在这部影片中)魏敏芝就不像个老师,才是13岁的孩子,所有她讲话被刺头打断,刺头在与同学打闹中,不小心把粉笔都摔到了地上,学习委员赶紧上前去捡,魏敏芝气不过,硬拽着刺头让他捡起来,两个人在推搡中又踩碎了不少粉笔。村长走后,魏敏芝按照高老师的嘱咐,把课文抄在黑板上让学生跟着抄,可学生们看着黑板上的新课文表示他们还没学过,魏敏芝听到他们的话后显得有些慌乱,她不会讲课,更不知道如何维持教室的纪律,只是说这都是高老师要求的,抄不完谁也不许回家,之后她便守在门外等待放学,这也是她唯一能做的事情了。当高老师得知村长许诺魏敏芝,一个月给她50块钱的工资后,他本不想多管闲事,可他在乘车离开时,看到魏敏芝披头散发的追上来,他为了安抚魏敏芝,承诺到在自己回来之前,如果班里28位同学一个也没少,他就多给魏敏芝100元作为奖励。一旁的村长也连声答应着,只要魏敏芝好好上课,照顾好学生,自己一定会给她发薪水的。魏敏芝得到两人的准确回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个都不能少》,先来回顾一下剧情:
高老师是偏远山区小学里唯一的一个老师,虽然教学条件艰苦,他的工资也迟迟未发,甚至学生数量也在逐渐减少,可他没有放弃仅剩的二十八名学生,他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有一天高老师因为他母亲病重,需要请一个月的假,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业,他委托村长帮他找一位代课老师,可由于他们所在的地区十分贫穷,除了小学刚毕业的魏敏芝愿意来做代课老师,其他人都拒绝了。
魏敏芝今年才13岁,她害羞内向唱歌也有些跑调,高老师原本对她并不满意,但是身边没有合适的人选,他只能把孩子们交给魏敏芝照看。高老师临行前对魏敏芝千叮万嘱,给她规定好一天只能用一根粉笔,还对她介绍了几个住校的学生,这里我们重点认识一下学习委员和刺头,之后他们还会多次出现。
当高老师得知村长许诺魏敏芝,一个月给她50块钱的工资后,他本不想多管闲事,可他在乘车离开时,看到魏敏芝披头散发的追上来,他为了安抚魏敏芝,承诺到在自己回来之前,如果班里28位同学一个也没少,他就多给魏敏芝100元作为奖励。一旁的村长也连声答应着,只要魏敏芝好好上课,照顾好学生,自己一定会给她发薪水的。
魏敏芝得到两人的准确回复后,回到了学校,由于她缺乏威慑力,孩子们不听从她的管教,自顾自的在教室外玩耍,村长看到这一幕后十分气愤,他训斥了魏敏芝,并且让大家集合,举行升旗仪式,孩子们果然听从村长的指挥,他们唱完国歌回到了教室。
村长向孩子们正式介绍了魏敏芝,刺头在下面不服气的反驳到,她才不是什么老师。其实才13岁的魏敏芝的确算不上一个合格的教师,所以她站在一旁沉默不语,好在村长用严厉的语气斥责了刺头,并告诉大家,从现在起魏敏芝就是他们的老师。
村长走后,魏敏芝按照高老师的嘱咐,把课文抄在黑板上让学生跟着抄,可学生们看着黑板上的新课文表示他们还没学过,魏敏芝听到他们的话后显得有些慌乱,她不会讲课,更不知道如何维持教室的纪律,只是说这都是高老师要求的,抄不完谁也不许回家,之后她便守在门外等待放学,这也是她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魏敏芝就不像个老师,才是13岁的孩子,所有她讲话被刺头打断,刺头在与同学打闹中,不小心把粉笔都摔到了地上,学习委员赶紧上前去捡,魏敏芝气不过,硬拽着刺头让他捡起来,两个人在推搡中又踩碎了不少粉笔。
学习委员和刺头都住校,夜晚的时候魏敏芝要求学习委员给自己准备一份点名册,可学习委员正在埋头写着东西并不搭理她,魏敏芝再三要求后,她才收起自己的本子,开始写点名册。
影片到这里我们了解到,魏敏芝做事不知变通并且十分执拗,可正是由于她的这种性格,才有了影片之后的故事。
有一天魏敏芝领着孩子们唱歌时,村长带着县里的两名体育老师来到学校,跑步十分快的小光令体育老师赞叹不已,他决定带小光回县里好好训练。学生能去县里上学,这本是件开心的事,可魏敏芝并不赞同,她牢牢记得高老师叮嘱自己的话,班里28个孩子一个都不能少。
所以第二天魏敏芝在体育老师来之前,把小光藏了起来,任凭村长怎么劝说,她也无动于衷。最终村长用五毛钱从刺头的口中得知了小光的藏身之地。小光最终还是被教练带走了,魏敏芝一直紧追教练的车,村长看着奔跑的她,对教练称赞到她跑的比小光还快,可她追了很久,也没有追上。
魏敏芝回学校以后,还是继续按照她的方式上课,刺头依旧在课堂上调皮捣蛋,他甚至拿到了学习委员的日记,向魏敏芝告密日记里写了老师的坏话,气愤的魏敏芝让刺头当着众人大声念出来。
日记念完后,学习委员抢过自己的日记本,回到座位上默默流泪,魏敏芝和刺头面面相觑。等到夜深人静时,魏敏芝才有勇气把刺头拽到学习委员面前,让他给对方道歉,刺头很不情愿,最终决定赔偿粉笔,他把从村长那里得来的五毛钱交了出来,这点钱可以买半盒粉笔,学习委员也原谅了他。
第二天魏敏芝点名的时候,发现刺头不在教室,她找到刺头家里,才得知他父亲早逝,母亲患病卧床,家中又欠下许多钱,无奈之下刺头只能辍学去市里打工。
魏敏芝要了刺头在市里的地址后便去找村长,她告诉村长自己要去找刺头,可村长并不同意,认为她是多此一举。
她只好回到教室自己想办法,从同学们的口中她得知去市里的车票要三元钱,她囊中羞涩,同学们更是一贫如洗,这时一个同学提议他们可以去搬砖,一个砖头可以赚一分五。
于是魏敏芝领着同学们来到了砖厂,砖厂的负责人不在,魏敏芝便自作主张带着学生们将外面的砖搬到砖窑里,当他们搬了一千多块后,负责人终于出现了,他看到堆得七零八落的砖头,十分生气,他本来一分钱也不想给他们,可他得知了事情的原委后,还是给了他们十五块。
他们之前在教室计算过,去市里两个人来回只需要九块,于是魏敏芝用剩下的六块钱买了两罐可口可乐,大家轮流着一人喝一口,稚嫩的脸庞上透露着浓浓的喜悦。
但当魏敏芝来到车站后才发现,去市里的车票要二十元五毛,她本想继续靠搬砖赚路费,可同学们表示他们实在帮不了忙,此时之前建议她去搬砖的同学再次对魏敏芝说,可以逃票上车。
在同学们的掩护下,魏敏芝顺利的坐上了去市里的车,可半路上她还是被售票员赶了下来。她只能徒步前行,幸好在路上她遇到了好心的司机把她捎到了市里,她拿着刺头所在的地址四处询问路人后,终于来到刺头的所在地,可刺头不在这里。
她从把刺头带到市里的小美口中得知,刺头三天前就在火车站走丢了,魏敏芝为了让小美陪同自己去找刺头,给了她两块钱也就是小美一天的工资。之后她们来到火车站的广播室,试图通过广播找到刺头,可哪怕工作人员破例帮她们播了六遍,也没有刺头的消息。
小美拿着钱离开了,魏敏芝则继续寻找刺头,她去买了毛笔和一百张白纸,在火车站写着寻人启事,写到最后墨水不够还掺了些水继续写。一位路过她的大哥好心提醒道,纸质的寻人启事根本没有用,建议她去电视台刊登广告。
魏敏芝拿着一沓寻人启事来到了电视台,她向门卫室的大姐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可她没有证件和证明信,大姐不肯放她进去,最后大姐面对她的执着,半开玩笑的说除非她认识台长,才可以进去。
魏敏芝信以为真,她问清楚台长的长相后便站在门口逢人就问,“你是台长吗?”她不肯错过每一个长相类似台长的人,可她问了一天也没有见到台长。
与此同时,走丢的刺头只能靠讨饭填饱肚子,一个好心的老板娘见他可怜,便让他每天来小摊吃饭,顺便帮忙洗洗盘子。
魏敏芝没有刺头那么幸运,饥肠辘辘的她只能趁着服务员还没有收拾桌子,赶紧吃着别人的剩饭。她靠着电线杆睡在马路上,夜晚的风把她手边的寻人启事吹散一地,后又被环卫工人清理干净。直到有一个好心的过路人把她叫醒后,她才发现寻人启事没了,她继续站在电视台门口,寻找着台长。
功夫不负有心人,台长终于从工作人员口中得知了她的存在,他在门卫大姐那里了解了魏敏芝的情况后,十分重视并派人去帮她解决这个问题。电视台正好在做一档关于教育的节目,收视率还不错,编导认为魏敏芝可以借助节目找到刺头,于是把她请上节目录制现场。
面对镜头的魏敏芝十分紧张,她本是一个害羞内向的女孩,如今更是要回应主持人的众多提问,她紧张的不知如何是好,最终她在主持人的鼓励和引导下,真情流露。
节目播出后反响不错,热心市民纷纷打电话提供线索,帮助魏敏芝寻找刺头,最终还是老板娘在电视上看到了这则寻人启事,她觉得刺头就是节目里提到的走丢儿童,便让他过来看电视,刺头看到电视机里寻找自己的魏敏芝,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两人终于相见,电视台的人开车送他们回村,并来到村里采访村长,由于之前的报道,各界人士开始关注贫困山区的教育情况,并施以援手改善教学条件,孩子们有了许多新文具,老师也有了许多盒彩色的粉笔,大家看着新粉笔十分激动,魏敏芝提议道,一个人可以选一种颜色写一个字,这个提议令大家开心不已,纷纷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在黑板写下一个字,影片也随着孩子们或大或小的字,一个接一个的落在黑板上而结束。
《一个都不能少》是1999年上映的一部剧情片,改编于施祥生小说《天上有个太阳》,由张艺谋拍摄。影片中的人物全由普通中小学的教师和学生饰演,他们都未经过专业的培训,却以真诚质朴的表演,演绎出感人的故事,这也间接拉近了我们与影片的距离,影片中每个人是那么的朴实,甚至是我们身边某个人的投影。
本片荣获金鸡奖、金狮奖等众多国内外奖项,因为影片把中国落后山村的教育情况体现的淋漓尽致,以至于被一些爱国人士抨击,他们称这部影片损坏了中国在国外的形象。可我却认为这部电影所带给我们的震撼不仅仅是关于教育,更多的是引出我们对教师的尊重和敬佩,他们在每一个平常的日子里,却坚持做最不平凡的事,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坚守“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这句话,不仅仅是指代了学生的数量,更多的意味着教育和责任两者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