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山村教育,用青春谱写奉献诗篇(扎根农村教育谱写青春华章)
扎根山村教育,用青春谱写奉献诗篇(扎根农村教育谱写青春华章)她是一位外地特岗老师,每次回家要“百转千回”,但八年来从没耽误过一节课;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但每周只能有一天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她是一个弱女子,又是一个“女汉子”,独自一人住在近千平米的宿舍楼里。她把自己最美好的时光留在了这所学校里,奉献给了她挚爱的学生们。她是李敏,淮镇中街明德小学教导主任、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投稿邮箱:2945652188@qq.com贫困人口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便民政策!建立孕产妇档案、母子健康手册、首次孕检定点单位!咨询电话:0317-4623549
献县妇幼保健院
免费补服叶酸!免费唐氏筛查(15-20周 6天)!
免费产前孕期5次检查!免费宫颈癌、乳腺癌筛查!
新生儿疾病筛查定点单位!
贫困人口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便民政策!
建立孕产妇档案、母子健康手册、首次孕检定点单位!
咨询电话:0317-4623549
投稿邮箱:2945652188@qq.com
她是一位外地特岗老师,每次回家要“百转千回”,但八年来从没耽误过一节课;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但每周只能有一天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她是一个弱女子,又是一个“女汉子”,独自一人住在近千平米的宿舍楼里。她把自己最美好的时光留在了这所学校里,奉献给了她挚爱的学生们。她是李敏,淮镇中街明德小学教导主任、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今年35岁的李敏出生在泊头市区,2010年考取献县特岗教师,分配在淮镇中街明德小学,直到今日已有8年有余,成为了一名特岗老教师。当时有6名特岗教师分配到了这所学校,但由于各种原因,到目前只剩下李敏和另外一名同事一直在坚守,她们不是没有机会调离这里,而是舍不得离开,离开这片土地,这里的学生,这里的一草一木。
特岗老师李敏:“周六周日两天没有见到学生们,学生们发微信说老师周一上什么课呀,什么时候上语文呀,感觉也是九年的时间里,跟孩子们跟同学的感情非常的深,没有想过回家这种情况。因为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教师,我感觉我会一直战斗在教育战线上。”
任职后由于学校离家太远,来回路上的时间太长,为不耽误课程,李敏只能选择住宿,每到下午放学,学生们都纷纷回家,离得近的同事也都开车或结伴离开学校,只剩下李敏一人孤零零地站在空旷的宿舍楼里。只有在节假日的时候才能回去看一看家人、看一看孩子。
特岗老师 李敏:“2010年考上献县特岗,分到淮镇中街小学,当时我们住在(五七中学),因为当时淮镇五七中学宿舍没有学生,我们又住在阴面的宿舍,到冬天冻的我们,手在外面拿着手机都不给力,我们的被褥潮的都能攥出水来,条件非常的艰苦。”
在李敏心中学生就如同她的孩子一般,希望她们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在工作与家人之间,李敏选择了老师、选择了她挚爱的学生,因此家中的事情顾及不暇,两个孩子只能由奶奶和姥姥抚养。有了家人的支持,8年的时间里,李敏从未因为个人私事而缺过一节课。但在李敏心中,满满的都是对家人对孩子的愧疚。
特岗老师李敏:“现在有两个孩子,一个孩子八岁了,跟着她姥姥在家中,二的两岁跟着奶奶在老家,感觉家里一切都顾不上,在这里陪着孩子,对家里也是感到非常的愧疚。对于孩子感觉尽不了当母亲的责任,看着自己的孩子每天都跟着老人在家里,尽不到当妈妈的责任,感觉非常的愧疚。”
淮镇是个回汉聚集镇,中街明德小学有许多回民孩子,李敏来到这里后,遵从民族习惯,一视同仁。她心地善良,性格随和,跟孩子和孩子的家长都很熟。宿舍离学校三四华里,无论走着还是骑车,沿途很多家长碰上都会跟李敏打招呼,对她就像本村的一样。
淮镇中街党支部书记 哈明江:“在教学中,李敏注意和学生的思想沟通工作,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或留守儿童,她关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安排班里的任务给他们做,适时称赞他们,让他们找到自信,李敏还经常找他们聊天,倾听他们的心声,解决他们的疑惑,尊重和信任他们。”
在课堂上,李敏切实上好每一堂课,严格要求,力求让同学们有新感觉,常常到下课时,同学们还感到意犹未尽。对待同事更是竭尽全力,从不推辞,只要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她就会毫无吝啬的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助他们。
同事 刘巧云:“在学生心里,她是一个德才兼备的好老师,在我们心里又是一个热心周到的好同事,我们学校都以好为榜样。”
其实,了解李敏的人都知道,她不但性格和善,跟谁也合得来,尤为可贵的是她教学成绩突出。李敏毕业于师范类,从毕业那天开始,李敏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教学,不能误人子弟,事实证明她做到了。
淮镇中街明德小学校长 王金华:“一路走来,从一名普通的老师,到班主任再到教导主任。8年的时间里,她先后获得沧州市师德先进个人、省首届中小学实验教学案例二等奖等荣誉称号,还连续三年获县政府嘉奖等荣誉称号。”
淮镇中心总校校长 王向东:“回首过去,有付出的艰辛,也有收获的喜悦。李敏作为一名战斗在教育一线的普通特岗教师,决心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去点燃红烛的事业,用爱为学生扬起未来理想的风帆。”
点击查看原文,看专题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