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教育到底有用吗(超前教育家长了解吗)
超前教育到底有用吗(超前教育家长了解吗)本来应该在游戏中度过的童年,却长时间受知识的影响,对以后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是很不利的。其次孩子该玩的时候你却让他学习,容易让孩子产生厌烦情绪。还有就是小学所要学习的知识,孩子在幼儿园里已经提前学会,轻轻松松获得好成绩,也就容易养成偷懒、不爱思考的坏习惯。孩子在幼儿园的阶段,大脑神经系统正处于快速发育过程中,相对来说比较脆弱。如果此时家长强制孩子集中注意力,这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很大的损害。而且处在这样一种强制环境下,心灵是及容易受到伤害的。之前有一部热播的电视剧《虎妈猫爸》,虎妈为了让女儿茜茜变得优秀,带她去学钢琴。钢琴老师给出建议,因为茜茜的手指短,不太适合弹钢琴。可妈妈为了满足自己的期待,竟然直接拔女儿的手指,真实典型的拔苗助长。完全不在乎女儿心里的想法,只是满足自己心里的想法,这给女儿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幼教小学化是种病,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对于孩子的教育,太迟必然影响孩子成长,但
本文为作者原创,欢迎大家转载分享
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人中龙凤,变得十分优秀,这种想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培养成“牛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况且不分情况的要求孩子,也是对孩子的成长极其不利的。
前一段时间有过这样一则报道,深圳10岁的“牛娃”中考考了404分,2岁便认识3000个汉字,7岁就上了初中。消息一出,让很多孩子和家长羡慕并且差异。牛娃的名字就叫做李之城,别人上幼儿园的年纪他却上了小学、还在6岁的时候登上过中央电视台的舞台,7岁上初中,如今10岁的李之城即将在今年夏天入读高中。
在平常的生活中,他有超强的记忆力和计算力,对历史有着深厚的兴趣,还经常给大学生、企业员工进行演讲。在家庭的教育下,李之城并不是“死读书”的孩子,他同样有着非常广泛的兴趣爱好。他的家长也表示,教育的关键其实是快乐,只有快乐学习,才能是孩子更好地成长。如果家长不具备相应的方式方法,就不要过早的追求知识教育。
之前有一部热播的电视剧《虎妈猫爸》,虎妈为了让女儿茜茜变得优秀,带她去学钢琴。钢琴老师给出建议,因为茜茜的手指短,不太适合弹钢琴。可妈妈为了满足自己的期待,竟然直接拔女儿的手指,真实典型的拔苗助长。完全不在乎女儿心里的想法,只是满足自己心里的想法,这给女儿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
幼教小学化是种病,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对于孩子的教育,太迟必然影响孩子成长,但是太过于超前也容易引发一些列的问题。幼教小学化是让孩子提前学小学的课程,其实危害是很大的。
孩子在幼儿园的阶段,大脑神经系统正处于快速发育过程中,相对来说比较脆弱。如果此时家长强制孩子集中注意力,这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很大的损害。而且处在这样一种强制环境下,心灵是及容易受到伤害的。
本来应该在游戏中度过的童年,却长时间受知识的影响,对以后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是很不利的。其次孩子该玩的时候你却让他学习,容易让孩子产生厌烦情绪。还有就是小学所要学习的知识,孩子在幼儿园里已经提前学会,轻轻松松获得好成绩,也就容易养成偷懒、不爱思考的坏习惯。
最后一点就是,因为在幼儿园已经学过相应的知识,所以在上小学初期,成绩就会名列前茅,但是学着学着,其他同学赶了上来,孩子的成绩由高到低,容易对孩子的自尊心产生很大打击,不利于以后学习。
你家孩子出现了“三年级效应”吗?
有很多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特别聪明,小学一二年级也学习成绩优异,可是到了三年级左右成绩就出现下滑现象。寻找原因,其实主要是因为家长的“超前教育”造成了不良后果,影响着孩子正常的学习生活,健康成长。
小时候家长对孩子进行过度的教育,望子成龙的心情急切,以至于出现拔苗助长的情况。很多家长把小小年纪的孩子就送去了幼儿园,让他们尽早的接触外部世界。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开始学习各种知识,逐渐接触小学一二年级的东西,不断在生活习惯,道德培养上对孩子进行教育,以至于孩子渐渐的失去了童真、快乐。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超前教育看上去是为了孩子好,实则是一种抑制孩子天性的表现。家长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真的就是正确的吗?
现在的幼儿园,很多都开设了小学的课程,还有各种各样的兴趣特长班。对于这种现象,很多家长都表示认可态度,并且予以支持。
只因为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尽早变成自己期望的样子。家长们之间的互相比较,渐渐地转移到孩子身上。这样只会忽略孩子的感受,无法真正地了解孩子。
穷养富养不如慢养,“拔苗助长”只会伤害孩子
很多家长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便从幼儿园开始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让小小孩子就感受到了学习的负担。但很多时候,人生就如同一条漫长的马拉松,起点固然重要,但是中间过程则更加关键。“慢养”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更能让孩子感受到成长的喜悦与意义。“拔苗助长”对于孩子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1.扼杀孩子的主动性。家长如果过于急功近利,想要培养孩子变得优秀无比,过分关注结果,不给孩子慢慢探索和体验的机会,只会让孩子渐渐失去兴趣,还会使孩子对待事物缺乏主动性,对家长产生依赖的心理。
2.使孩子催生厌学情绪。孩子疲于应付各种学习,心理负担变得沉重,导致孩子出现烦躁焦虑、耐性差,甚至是厌学的负面情绪。
3.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大多数家长都喜欢用“又快又好”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如果孩子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就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长此以往,孩子会逐渐失去自信心和进取心,对学习和生活的其他方面都提不兴趣。
4.影响孩子的性格。有些家长自身就有焦虑的情况,总是催促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因此孩子就有可能变成向父母一样性格的人,对长大之后的人际关系、婚姻事业等各个方面受到负面影响。
想要培养孩子变得更加优秀,如何把握分寸?
1.按孩子的节奏来,例如孩子花很多的时间搭积木城堡,在此期间家长不要过分催促,更不要越俎代庖,要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探索,即使不能够成功也会从中有所收获,在不断的尝试与探索中找到学习的真正乐趣。
2.家长别把“快点”挂嘴边,家长不要总是催促孩子,总是说“你怎么这么墨迹”,要学会试着接受孩子的速度。成人和孩子的生活节奏,生理节奏和心理节奏等都有所不同,家长不能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孩子。
3.别过早教孩子知识,对于孩子来说,“抢跑”不一定始终领先在前,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家长要学会引导孩子,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不要因为学习成绩批评孩子或与其他的孩子进行比较。
4.别怕孩子走弯路,有的家长看见孩子犯错就着急指出,要孩子马上进行改正,而孩子还没有弄明白错在哪里,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要有足够的耐心,有些事情让孩子去自己去心思的体验、尝试,效果才会更加显著。
5.给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给孩子多留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学会反省观察思考和比较,在思考中反思得失,自悟自省比强烈灌输重要的多。
孩子的成长不是一时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不是立竿见影的,都需要一个适应发展的过程。家长只需要耐心等待,陪伴教育孩子顺其自然即可,切勿操之过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是Stella妈咪,一名高级育婴师,也是一位2岁宝宝的妈妈,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如果大家遇到问题,可以与我进行交流,希望我的建议能够帮助到你!
更多育儿方面的知识请关注我,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评论分享给更多的人,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