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孔子论语解读166(蓁熙品论语三十五)

孔子论语解读166(蓁熙品论语三十五)博学于文不妨测试一下,孔子主张的教育,博什么?约什么?弗畔矣,又是什么?-- 原典出处《论语 · 颜渊篇第十二》▼这一章我们常常听说,几乎耳熟能详。但是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吗?并且有意识地做到了吗?

孔子论语解读166(蓁熙品论语三十五)(1)

子曰: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说:“我主张的教育是这样的,引导学生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同时教授礼来约束规范他们的行为,这样大致可以做到没有过错。”

-- 原典出处《论语 · 颜渊篇第十二》

这一章我们常常听说,几乎耳熟能详。但是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吗?并且有意识地做到了吗?

不妨测试一下,孔子主张的教育,博什么?约什么?弗畔矣,又是什么?

博学于文

博,广博。

文,指文化典籍,天下事物。

孔子说:学问须广博,涉猎范围一定要广。

不过,学问大的人超凡绝俗,也容易目空一切。有时他们骄傲、狂放、难以约束,这对社会来说未必是好事。

所以,仅有博文是不够的。孔子说,还需要---

约之以礼

约,约束。

礼,指行为规范,道德仁义。

人的品德行为需要受到礼的约束。

礼,就像是划了一根线,合乎礼的行为可以做,不合乎礼的行为不能做。

本来无事不可为,因为有了礼的约束和规范,不去做那些不合礼的事,举止行为自然约省了很多。

所以,约即是约束,也是约省。

可以弗畔矣夫!

畔,通叛,违背。

不违背什么呢?

博学又约礼,两者合一,这样才可以做到不离经叛道。

学须广博,我们如今都能懂,也都努力从各种渠道获得知识。

在我们这个时代,博学于文的人并不少,但是我们会发现有些博学于文的人并不怎么样,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忽略了后面半句,约之以礼。

一个人,仅拥有广博的学问是不够的,还需要以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包括视、听、言、动。

孔子论语解读166(蓁熙品论语三十五)(2)

图片选自 蓁熙诗画

这一章明示“博文”与“约礼”的关系,“博而约”正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之一。

“博文”与学识有关,“约礼”与德行有关。

在孔子看来,有识无德、有德无识,都是不可取的,都有可能离经叛道。文博而礼约,多识而一贯,才能弗叛于道。

这一章回答两个问题:

  • 教育教什么?博文、约礼。
  •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可以弗畔矣!

这段话在《论语》中重复出现两次,复圣颜回也曾以“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来感恩孔子对他的教育。

博文约礼,文礼并重,是孔子的重要教育思想,教育既要博,也要约,缺一不可。

今天,我们在偏重于“博文”的同时,也要将目光投向“约礼”,以更好的行为实践展示自己的学识。

精彩回顾

看见诗词歌赋,听见缤纷画卷

被古诗词滋养的孩子 尽显灵秀聪慧

定能生慧,静纳百川:静心读诗,才是教育最美的样子

慢养才能育大器:教育慢下来才能浸润孩子心灵

让孩子品读诗词,雅文化随风潜入夜

文章来源:【蓁熙文化】公众号,敬请关注

版权申明

文中音视频作品及图片版权归【蓁熙文化】所有,未经正式许可或授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