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强教育思想及理念:汤勇 双减
郑强教育思想及理念:汤勇 双减我们生成学校特色,一定要立足学校实际,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从优势出发,从孩子的成长出发,用教育的本色去体现教育的特色;一定要坚持不同的学校,要有不同的着力点,不同的范式,不同的风格,殊途同归,最后要共同指向于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个性彰显,全面发展;一定要反对形式主义,绝不能为了特色而另辟蹊径,重起炉灶,为了特色而标新立异,别出心裁,为了特色而生搬硬套、故弄玄虚,为了特色而哗众取宠、博人眼球。我们应回到教育的原点,回到教育出发的地方。不能因为追求鲜明的特色,而将教育置于喧嚣与浮躁、华丽与虚假、光鲜与作秀的尴尬;不能为了教育所谓的特色,而去劳民伤财,搞一些花里花哨的东西,让教育失去应有的真,应有的本义,应有的美好。特色教育独具魅力,特色学校也独领风骚。那么这种“特色”,应该怎样做呢?第一,做优教育本色。何谓“教育本色”呢?那就是教育的本原、教育的本质。教育是朴实的、朴素的,教育需要抱朴守素,需
我的一贯主张是,学校不能没有特色。学校没有特色,就像人没有个性一样,终将“泯于众人矣”。
朱永新老师在他的《教育的使命》一书中,曾谈到苏州一所非常有特色的学校——苏州第六中学,这所学校原本是苏州最差的学校,学校按照他的建议,从“特色”入手,做特色教育,让学校富有特色,从而使这所最差的中学三年之后很快成为苏州名校。
为此,朱永新老师说:“特色,是差学校变成好学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口。”同时他还说:“教育的历史只会记住有特色的教育,只会记住那些有办学理念的校长,只会记住那些有办学风格的校长。”
过去我从事区域教育管理,也注重学校的特色发展,在我提倡的“六种教育”中,除了“公平教育”“均衡教育”“平安教育”“和谐教育”“实力教育”之外,还有一种“特色教育”。曾经的十多年来,我应该是身心投入,不遗余力引领大家为“六种教育”而奋斗,当然也在为“特色教育”“特色学校”而努力。
特色教育独具魅力,特色学校也独领风骚。那么这种“特色”,应该怎样做呢?
第一,做优教育本色。何谓“教育本色”呢?那就是教育的本原、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朴实的、朴素的,教育需要抱朴守素,需要返璞归真,需要不忘初心,不易素心,教育的本原、本质如此,教育的本色亦如此,教育的特色更如此。
我们应回到教育的原点,回到教育出发的地方。不能因为追求鲜明的特色,而将教育置于喧嚣与浮躁、华丽与虚假、光鲜与作秀的尴尬;不能为了教育所谓的特色,而去劳民伤财,搞一些花里花哨的东西,让教育失去应有的真,应有的本义,应有的美好。
我们生成学校特色,一定要立足学校实际,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从优势出发,从孩子的成长出发,用教育的本色去体现教育的特色;一定要坚持不同的学校,要有不同的着力点,不同的范式,不同的风格,殊途同归,最后要共同指向于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个性彰显,全面发展;一定要反对形式主义,绝不能为了特色而另辟蹊径,重起炉灶,为了特色而标新立异,别出心裁,为了特色而生搬硬套、故弄玄虚,为了特色而哗众取宠、博人眼球。
教育的本色与特色是相辅相承的,只有做优教育本色,才能方显教育特色。
要知道,丢了本色,何来特色?要明白,没有本色,特色是何物?要懂得,离开了本色,特色有何用?
第二、做足文化亮色。学校,是传播文化的主阵地,也是文化的传媒与载体。文化是学校的根基,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力量源泉,更是重要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手段。
文化,以文教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文化是最好的教育。
管理有三种重境界,即人的管理、制度的管理、文化的管理,只有文化的管理才能达到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因而文化也是最好的管理。
一所学校,如果有了师生认同的学校文化,就能够产生共同的目标,形成共同的愿景,凝聚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就能够达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实现“无为而治”“无为胜有为”的管理妙趣。
可以说,学校有文化,教师才有气质,校园才有活力,管理才有动力,教育才有伟大的未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该成为人民的精神圣地。一所没有文化的学校,怎么为学生的精神成长提供养料?没有精神的健康成长,一个人怎么成为社会合格的公民?
因此,构建学校的特色,不能没有学校的文化,也不能忽视学校的文化。学校的特色必须在学校这个“大调色版”上浓墨重彩,调上文化的色彩,让校园飘逸文化的芬芬,让学校散发文化的光芒,让教育流淌文化的血液。
我相信,文化之有无,决定一所学校品质之优劣,也决定一所学校特色之高下。一所学校没有文化的基因,很难有学校特色的长相;没有文化的弥漫,更难有学校特色的灿烂。
第三,做强学科成色。积淀学校特色,应该和有效课堂的生成结合起来,也就是立足于学科成色来积淀学校特色。
我曾看到这样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基于学科特色的学校特色建设》,其中列举了《新闻周刊》评出的全球十所最有特色的学校。比如新西兰特卡波湖学校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意大利迪亚纳学校的学前教育,荷兰格雷达莫斯学校的数学教学,荷兰埃克纳顿学校的外语教学等。这十所世界名校,有四所学校的特色直接来源于学科课程。
事实上,“双减”不是“放水”,不是“不学习”,而是提质增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可以说“双减”之后的学校教育迎来了更大的挑战。要迎接这一挑战,要破解这一密码,不二的法宝显然是做好学科教学,让学科教学在有效、有用、有趣的应有成色中有特色。
在众多的学校特色中,我认为基于学科成色的学校特色,更具生命力。因为它有课堂实施平台,具有保障性;它面向全体学生,具有广泛性;它投入资金少,具有经济性;它关注解决的是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具有实用性;它符合社会、家长、学生们的需求以及“双减”大政的需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从教师、学生中来,植根于学校内部的土壤,利于生根发芽,它激发了教师的生命活力,激活了教师创造的源泉,具有很强的创造性。
第四,做够教师底色。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校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底色,也就没有学校的特色。为一所学校的教师涂上厚重的生命底色,实际上便为一所学校赋予了鲜明而能动的精神特色。
教师的底色体现在哪?就是按照“四有”的要求,围绕“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的标准,为教师生命着色,为教师成长赋能,为学校的发展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学校的教师有了生命的底色,就有了对学生的一份爱心,一份细心,一份责任心,一份宽容之心,就有了对教育的一份宁静,一份纯粹,一份投入,一份浓浓之情,就有了学校发展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之源,当然,学校也就有了最大的特色。
我想,一所学校能从这四个方面去体现特色、表达特色、突出特色,便能够挺拔于世,也能够经得起风霜雨雪的考验和时间岁月的检验!
— END —
来源 | 汤勇晓语
作者 | 汤勇,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专委会理事长、四川省阆中市教育局原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