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河南许昌学院红色小故事(记录王洛高中辉煌过往)

河南许昌学院红色小故事(记录王洛高中辉煌过往)“1978年,师生们一起动手,找来废旧的车轮子,把拖拉机园盘耙制成杠铃,从水泥厂找来球磨机里的废铅球代替铅球,用木棍制成标枪……”朱春和说,为了发展学校的体育特色,师生们靠自己的双手,制成了11种体育器材。王洛高中从事高中教育教学工作26年,共招收25届学生,75个教学班,培养5000名高中毕业生。这些毕业生进入社会后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其中有300多名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成为行业的骨干。同时,王洛高中培养出包括世界冠军在内的多名国际、国家健将级运动员,以及一大批优秀运动员,为国家竞技体育的发展和地方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作出贡献。大家还记得敦厚亲切的朱春和校长吗?还记得富有创新精神的韩国旺校长吗?还有运动场上的李海水老师,严肃不失幽默的王襄枢老师……当“王洛高中”四个字眼映入眼帘时,你是否回忆起咸菜、黑面馍、油印的讲义等陪伴我们成长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物品。“1969年2月,在原襄城县第

可谁曾想,一所农村高中停办27年后,在老校长朱春和的坚持下,编委会人员经过4年走访、编纂,四易其稿后,《王洛高中志》终于出版了。

一本校志,让一届又一届王洛高中的毕业生记住王洛精神;一本校志,成为一届又一届毕业生充满激情、热泪盈眶的理由……

《王洛高中志》,搭建了一架特殊的“桥梁”,成了连接无数王洛高中毕业生的情感纽带。7月6日,记者来到襄城县,对《王洛高中志》的编纂过程及意义进行了深入采访。

河南许昌学院红色小故事(记录王洛高中辉煌过往)(1)

【一本校志】 记录王洛高中辉煌过往

大家还记得敦厚亲切的朱春和校长吗?还记得富有创新精神的韩国旺校长吗?还有运动场上的李海水老师,严肃不失幽默的王襄枢老师……

当“王洛高中”四个字眼映入眼帘时,你是否回忆起咸菜、黑面馍、油印的讲义等陪伴我们成长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物品。

河南许昌学院红色小故事(记录王洛高中辉煌过往)(2)

“1969年2月,在原襄城县第七中学的基础上成立了襄城县王洛高中,同年3月,两个教学班的新生入学就读。”当日上午,87岁的老校长朱春和向记者讲述王洛高中的办学历史。

王洛高中从事高中教育教学工作26年,共招收25届学生,75个教学班,培养5000名高中毕业生。这些毕业生进入社会后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其中有300多名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成为行业的骨干。同时,王洛高中培养出包括世界冠军在内的多名国际、国家健将级运动员,以及一大批优秀运动员,为国家竞技体育的发展和地方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作出贡献。

河南许昌学院红色小故事(记录王洛高中辉煌过往)(3)

“1978年,师生们一起动手,找来废旧的车轮子,把拖拉机园盘耙制成杠铃,从水泥厂找来球磨机里的废铅球代替铅球,用木棍制成标枪……”朱春和说,为了发展学校的体育特色,师生们靠自己的双手,制成了11种体育器材。

1978年以来,王洛高中一直是襄城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总分第一名。1981年,王洛高中被命名为省体育传统项目田径重点学校。1985年,王洛高中学生柳占涛代表河南,在全国田径传统项目重点学校运动会上,获1500米第二名。

河南许昌学院红色小故事(记录王洛高中辉煌过往)(4)

1986年,王洛高中左晓会,代表河南参加全国第三届中学生运动会,荣获女子甲组3000米竞走银牌;1988年7月,在西班牙举行的世界中学生第八届运动会上,左晓会夺得女子3000米竞走冠军,荣获了金牌。

王洛高中体育教师李海水被国家教委、中宣部、团中央、全国教育工会命名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荣获“人民教师奖章”。

1987年12月,国家体委、国家教委向朱春和校长颁发由李鹏总理题写的“优秀工作者”奖牌。

【四年风雨】 校志编写背后的坚守与情怀

《王洛高中志》是在贯彻落实《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关于“有条件的学校厂矿可以编写厂矿学校志”的精神的情况下,被启动编纂工作的。

襄城县地方史志编纂室主任宋惊涛和杨丽霞副主任秉承盛世修志的传统,主持《王洛高中志》的编修,成立了以朱春和校长为首的编纂委员会,为三年教育提升和更好地发挥志书的资政、存史、教化作用开展工作。

河南许昌学院红色小故事(记录王洛高中辉煌过往)(5)

4年来,编纂委员会成员多次组织开展师生座谈会,归纳汇总资料收集。

“由于学校已经停办多年,很多资料、照片都没有了,我们通过‘人海战术’征集资料。”参与《王洛高中志》编纂的段红亮告诉记者,搜寻资料的过程是艰辛的。他们经常冒着严寒酷暑走村访户,寻找相关人员查找资料,多次往返郑州、许昌、平顶山、漯河等地。

“2020年寒冬,我和段红亮前往平顶山收集资料。车辆行驶到平顶山市区涵洞时,由于涵洞积水,人和车被困在水中。”宋惊涛说,最后,他们跳入刺骨的水中,在一辆出租车的配合下,将车拖了出来,如愿完成材料收集。

87岁高龄的朱春和也跟着大家东奔西走,组织师生座谈会,常常忙碌到深夜才回家。

在这种严谨精神的支配下,《王洛高中志》四易其稿,历经4年艰辛,终于出版发行。

【纽带桥梁】 让人们记起乡音乡愁

《王洛高中志》出版发行后,立即在广大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不少在外工作的“游子”相约回到曾经熟悉的校园,寻找青春的记忆。

其中,王洛高中师生回忆录《远去的铃声》也已出版,里边收集了40多篇文章,记录了一些往事,也记录大家共同的精神家园——王洛高中。

“光阴无情似流水,转眼就是数十年。离开王洛高中已经30多年了,可在那里学习、训练的往事依然历历在目……”

“郑振法老师上课中规中矩、有条不紊、板书整齐、逻辑清新,至今记忆尤深。”

每一篇文章都记叙着往事,让人们记起乡音乡愁。

“一本校志,让多年没有回去的家乡更亲切,让多年没有联系的同学有了新的联系。”朱春和说,《王洛高中志》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社会反响巨大。

“乡土文化是一种传统的地域性文化,是乡土最真实的表达。”宋惊涛说,《王洛高中志》编修成功,弘扬了乡土文化,挖掘乡土文化优秀基因,建立乡土志编纂、使用体系,构筑起乡土文化与乡村振兴的桥梁,是为新时代乡村振兴伟大事业注入新活力的最佳途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提出,“保护利用乡村传统文化,鼓励乡村史志编修”。

因此,修编乡土志不仅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要,也是记载当代中国社会尤其是农村发展变革的重要途径。

“《王洛高中志》编纂完成,丰富了我市志书编修的领域,帮助人们记住乡音、乡愁,是地方志工作对保护乡村传统文化遗产、振兴乡村文化,促进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市地方史志编纂室主任郭汶青说,《王洛高中志》编纂成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也和当前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