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牛津大学的顶尖专业(精英教育天花板)

牛津大学的顶尖专业(精英教育天花板)真正的问题其实是课程设置,到现在可能有点「落后」了。传说是图书馆某个女厕所隔间里面,在手纸盒上面有一行涂鸦,写着「PPE学位,请取用」(“PPE degree please take one”)这是一个什么专业呢?政治、经济和哲学都要学,与其说是学一个专业,不如说是以从政为目的施行的所谓「博雅教育」。学业繁重,一个学期要写16篇论文。各种阅读分析、报告总结,同学们在不断的赶 due 和 pre 中习得了日后作为政客的重要技能:糊弄([doge])。前教育部长 David Willetts、牛津 PPE 毕业生毫不留情地评论:「作为部长,你有时候觉得英国的政治生活,就是永无止境地赶 PPE 论文。」(“As a minister you do sometimes think that British political life is an endless recreation of t

一说到世界一流大学,那可少不了牛津、剑桥和哈佛。牛津大学,在全世界都是妇孺皆知。而牛津大学最著名的专业,莫过于 PPE 了。

英国政客,不管左右中,退欧留欧,议会里吵成一片恨不得灭了对方 blabla,但其实很多人都是校友,而且还都是出自于这个系——牛津大学政治、经济和哲学专业本科,也就是大名鼎鼎的 PPE。

《卫报》的一篇文章,深入剖析了这个专业,它为什么出领导人,以及是否真的值得一去。

牛津大学的顶尖专业(精英教育天花板)(1)

这个专业在世界上很多一流大学都有,但牛津是最早的,而且目标一开始就相当明确:就是要培养政客。

这是一个什么专业呢?政治、经济和哲学都要学,与其说是学一个专业,不如说是以从政为目的施行的所谓「博雅教育」。学业繁重,一个学期要写16篇论文。各种阅读分析、报告总结,同学们在不断的赶 due 和 pre 中习得了日后作为政客的重要技能:糊弄([doge])。

前教育部长 David Willetts、牛津 PPE 毕业生毫不留情地评论:「作为部长,你有时候觉得英国的政治生活,就是永无止境地赶 PPE 论文。」(“As a minister you do sometimes think that British political life is an endless recreation of the PPE essay crisis.”)

PPE 的课程剑指社会精英,入学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 PPE 扎堆的贝列尔学院(Balliol),气氛总是热火朝天,学生们无不野心熊熊。但由于没有一个明确的专业归属,PPE 的学生出没于各类课堂,以及社团俱乐部组织,哪哪都有,却时不时处于各种「正经学科」鄙视链底端。

传说是图书馆某个女厕所隔间里面,在手纸盒上面有一行涂鸦,写着「PPE学位,请取用」(“PPE degree please take one”)

牛津大学的顶尖专业(精英教育天花板)(2)

真正的问题其实是课程设置,到现在可能有点「落后」了。

牛津 PPE 诞生于一战以后,那时候欧洲政治经济处于动荡危机的夹缝中,而新兴的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学与政治科学,给了培养政治家一些新方向。牛津这种传统上读古典学和文学的最高学府,必须也要跟上时代脚步,于是吸纳当时的新兴知识,并朝融会贯通、服务当下政治政策的方向努力。

这个学科确实在当时给僵化死板的牛津人文领域吹来一阵新风,择优选拔的机制更是让一批出身普通的人得以走上这条道路。丰厚的人文底蕴,加上政策、政治实践的素养,为英国政坛输入了一大批新兴力量。

但二战之后,特别是6、70年代各种运动兴起,牛津的 PPE 课程逐渐落伍。课程四平八稳,缺乏对左、右各流派更深更广的思辨;说进步吧也不够进步,社会公平、后殖民等内容跟不上;说保守吧也没啥好保守的,有些课程甚至把撒切尔的改革思路看作是“反常”。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欧美的)政治制度、政治机构打转,没有民众民粹,更没有当今思潮。

工党前党魁顾问、牛津 PPE 毕业生 Stewart Wood 说,「仿佛就像是要培养一个 1936 年大英帝国派去印度的公务员。」(“It does still feel like a course for people who are going to run the Raj in 1936...these are the skills of a civil servant in the late British empire.")

牛津大学的顶尖专业(精英教育天花板)(3)

然而最重要的可能还是所谓「精英教育」这个词落伍了。

牛津 PPE 现在的学生,很大一部分都是非富即贵,或者从政世家,进来是为了镀金;或者一进来不是冲着学习,而是各路校友圈子。前首相大卫·卡梅伦就是在 PPE 学习、毕业之后通过校友关系成为了保守党某官员助理,然后一步步爬上政治金字塔的。

而这帮人,无论左右、无论价值取向或者执政纲领,最突出的特色可能就是和稀泥了,不管是 PPE 还是校友圈,都是一套成熟流畅的操作,以及差点儿不多的话术。说白了,就是和群众高度脱节。

牛津大学的顶尖专业(精英教育天花板)(4)

这让我想起了《Yes,Prime Minister》里的主角 Sir Humphrey,他的人物设定就是牛津贝列尔,即使没有出没于前台,也手握资源、八面玲珑,把(我大 LSE 出身的)首相 Hacker 耍得团团转(大雾)。

诚然,对于志在混个出人头地,PPE 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很多人的确在这个跨学科的项目里学到了很多东西、甚至改变自己的人生、塑造了自己的三观。然而比起改变世界,你在踏进 PPE 那一刻,恐怕就已经被世界改变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