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方面:教育怎样扶贫好学校
教育扶贫方面:教育怎样扶贫好学校邰昌梅的父亲2013年去世,母亲在广东汕头打工,是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我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支教期间,对不少学生进行了家访。今天想讲讲高三女生邰昌梅的家庭。关于教育与扶贫的关系,对于好学校好学生的定义,关于人生和公益的追求,一个多钟头的时间里,陈校长端坐在一张红色的讲台桌旁,娓娓道来、金句不断,时不时引起阵阵笑声和掌声。教育是消除贫困的治本之策一开场,陈立群先讲了讲他在台江支教期间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的事情和人物不少,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其中他提到了《我一定要上大学》这本书的故事——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陈素萍 金丹丹 通讯员 黄琰珉
2月28日上午,在建兰中学报告厅,“翩翩美少年青春有志 谦谦正君子百年师承”——杭州市建兰中学2020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典礼暨第七届“建兰美少年”年度风尚大典举行。
这是新学期开学报到的第一天,学校特别举办典礼,为75名建兰美少年颁奖。令同学们和老师们惊喜的是,现场来了一位重量级嘉宾:刚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时代楷模陈立群校长出席本次风尚大典,并作了《坚守教育初心,践行教育使命》的主题演讲。
在报告厅舞台中央,陈立群站上去挥手致意。他戴眼镜,瘦高,一身西服,一双皮鞋,虽然已经六十多岁,无论站着还是坐着,腰杆永远挺得笔直。
关于教育与扶贫的关系,对于好学校好学生的定义,关于人生和公益的追求,一个多钟头的时间里,陈校长端坐在一张红色的讲台桌旁,娓娓道来、金句不断,时不时引起阵阵笑声和掌声。
教育是消除贫困的治本之策
一开场,陈立群先讲了讲他在台江支教期间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的事情和人物不少,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其中他提到了《我一定要上大学》这本书的故事——
我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支教期间,对不少学生进行了家访。今天想讲讲高三女生邰昌梅的家庭。
邰昌梅的父亲2013年去世,母亲在广东汕头打工,是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
家里五个孩子都在读书,我去家访的时候,几个孩子在一起做作业,光线较差,但他们舍不得开灯,就为了省电费。他们睡的床,是母亲自己动手制作的简易木头床,钉子、木板裸露在外。因为棉被不够,他们冬天睡觉基本不脱衣服。
母亲因为外出打工,每年只回家两次,家里的几个孩子就相依为命,大的管小的,每月母亲会给孩子们汇款2000元,是五个孩子吃穿的来源。
这个家庭最大的财富,是贴在墙上满满当当的奖状,我数了数,有53张,里面有两张奖状还贴倒了,是因为妈妈没有读过书,往墙上贴的时候只顾着高兴了,也分不清正面反面。
我去过那个家庭五六次,邰昌梅的妹妹当时读初一,考过全县第二名,成绩非常不错。这样一个家庭,我当时家访中看到,他们家里的桌子上有本书——《我一定要上大学》。我以为就是为了给家访老师留个好印象故意摆的,一问才知道这是他们几个兄弟姐妹的宝贝,也是他们的共同梦想,平时都会轮流翻阅。他们立志想要用知识改变命运。
“扶贫先扶智,教育是消除贫困的治本之策,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陈校长总结说,98%的苗族学生,一半以上的学生家长都在外打工,开高三家长会,到的家长还是老师多,“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短期有可能是钱,但如果没有教育,即使有了财富也守不住的。除了让有文化的人来参观,更要让有文化的人走出去,需要这么一个变化过程。”
用“心”学到面红耳赤
聊完台江支教时的感触,陈立群还分享了一些老师教学、学生读书方面的“金点子”。
他说:“我很赞同一个观点:好学校与差学校的不同,首先在于做事标准。要办好一所学校,最重要的是把标准建立起来,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
陈校长笑着说,办学校是这样,学习更是需要高标准要求自己。“人天生就有避苦求乐、好逸恶劳的倾向,要用强大的意志打败人性,人要掌控住自己,战胜了自我,就战胜了世上的一切。”
新的学期,陈校长希望师生每天都能问问自己——你有没有做到高标准?学校层面的高标准体现在校园文化的布置;学校组织活动的仪式感;教师办公室、学生教室的布置与整洁;教学活动中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评价等各个环节的高标准。
而学生的高标准,在于高远的志向,高昂的志气,高雅的志趣,心中要有一座高山。学习要“先外后内”,从安静学习到深度学习;从任务学习到自主学习;从外控外压到内驱内生;从学懂学会到学通学准。
“我发现,真正竭尽全力深度学习的学生还是不多。”陈校长认为,学习的三个层次——用力,用脑,用心,很多学生仅仅止步于“用力”。“长期的低效勤奋,实质是一种虚假学习、浅层学习,忙忙碌碌,收效甚微,虚度年华。高效的勤奋是建立在深度思考的基础上,当你学习结束感觉到脸红耳赤,那就是大脑高速运转了。”
陈校长回忆,自己的妈妈没有什么文化,但面对小时候的他,每次背好书包准备去上学,母亲都会默默他的脑袋,说一句:你读书要用心哦。“学渣与学霸的最根本区别,其实就在于深度思考,用‘心’学习。没有思维的深刻性训练是做不出难题的。”
学生学习要自主当家,而自主的前提就是:对自己的未来有想法。由此,陈校长也给出了他心中好学生的标准:有自己完整的学习计划、竞赛计划、考试计划和成才计划,不等不靠,超前学习,全时程全天候全专注浸润式地学习,老师只是自己学习上的辅助和拐杖。
“陈校长,当我遇到一些诱惑无法自律时,应该怎么做到坚持自主学习?”“陈校长,我欣赏啥都懂的‘大家全才’,也敬佩‘专家工匠’,他们有啥不同吗?”“我是初三生,现在感觉很焦虑,该怎么做才能高效学习?”讲座最后,还开展了同学提问环节,建兰中学3位学生向陈立群抛出了心中的疑问。
新学期即将到来,面对同学们的提问,陈校长也为师生加油打气,他希望建兰全体师生新的学期以新的精神面貌取得新的进步。“今天是开学报到的第一天,很多学生在寒暑假之后,需要‘倒时差’,因为寒假在家和在学校上学时的作息时间有变化了。如果你感到开学的压力,打不起精神,觉得身心焦虑乏累,这是很正常的,不要着急,只要一周左右的时间,就能慢慢调整过来。”
建兰美少年颁奖持续七年
讲台上,陈立群校长还特意代表台江县民族中学的同学们,向建兰中学的师生表达了感谢:“2017年,建兰中学捐赠了1000套课桌椅,台江县民族中学都用上了;2018年到2020年,建兰中学学生捐赠了服装共计达到9吨,全部领完,民族中学学生都穿上了。”
陈校长说,建兰中学这次活动,不仅仅是开学典礼,还是“建兰美少年”年度风尚大典,这非常有意义,“做公益也好,做科研也好,做任何一份工作,想要做得好,都需要一种坚守和情怀。我们需要孩子全面发展,除了智力,还有品德、体育、美育等等。这样有仪式感的活动,让社会正能量在孩子一生当中都能留下烙印。希望同学们发奋求学、立志成才,教育不只是增长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
据悉,今年的风尚大典已经是第七届了,建兰美少年的类别分别为创新、博学、责任、公益、礼仪、领袖和特长。建兰中学校长饶美红说,一件事情坚持五年就会成为一种文化,建兰美少年的奖项已经走过七年,期待所有建兰学子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