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寿阳城西小学教师,犇走在讲台

寿阳城西小学教师,犇走在讲台第一节课后,孩子们都围了过来。可爱的小朋友腾腾笑嘻嘻地问她:“老师,您多大了?”她觉得孩子们对年龄的数字可能有点抽象,不好理解。于是反问道:“你觉得我有多大呢?”“我觉得您和我奶奶一样大!”她的心里顿时有一块石头下沉:真的吗?我已经是一年级孩子的奶奶辈了吗?“来,我再看看您的手。”腾腾伸出胖乎乎的两只小手握住她的手摸了摸,然后肯定地说:“嗯,就是老了,您就和我奶奶一样老。”这下,老奶奶的形象一下坐实了,她有些尴尬 地笑着。另外一个小朋友圆圆也凑过来,好奇地问她:“老师,您的声音听起来很年轻,怎么看起来很老啊?您多大了?我妈妈也是老师,可是我妈妈看起来很年轻!”看着小朋友蹦蹦跳跳地离去,她尴尬的笑容再次僵在了脸上。当她再一次站在一年级的讲台上,看着孩子们好奇的眼睛望着她时,她也不禁有些困惑:怎么了?我很奇怪吗?(一)为民服务孺子牛1.“老奶奶”上岗春去秋来,二十八载;三尺讲台,桃李竞开。不知

寿阳城西小学教师,犇走在讲台(1)

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

有这样一位老师,她以孺子牛的耐心和慈爱,拓荒牛的干劲与创新,老黄牛的勤勉与奉献,“犇”走在三尺讲台上,她就是城东路小学教师——王丽云。

寿阳城西小学教师,犇走在讲台(2)

寿阳城西小学教师,犇走在讲台(3)

寿阳城西小学教师,犇走在讲台(4)

王丽云,女,1975年4月出生,阳曲县城东路小学教师,大学本科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她从事语文教学工作28年,先后荣获“山西省优秀班主任、太原市优秀教师、太原市教学标兵、太原市教学能手、太原市高造诣学科带头人、太原市骨干教师、太原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等荣誉称号。她的教育箴言是:只能永远把艰辛的劳动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 也心平气静地继续耕种。

(一)为民服务孺子牛

1.“老奶奶”上岗

春去秋来,二十八载;三尺讲台,桃李竞开。不知不觉中,在教育一线默默工作近三十年的她,已经鬓发苍白。

当她再一次站在一年级的讲台上,看着孩子们好奇的眼睛望着她时,她也不禁有些困惑:怎么了?我很奇怪吗?

第一节课后,孩子们都围了过来。可爱的小朋友腾腾笑嘻嘻地问她:“老师,您多大了?”她觉得孩子们对年龄的数字可能有点抽象,不好理解。于是反问道:“你觉得我有多大呢?”“我觉得您和我奶奶一样大!”她的心里顿时有一块石头下沉:真的吗?我已经是一年级孩子的奶奶辈了吗?“来,我再看看您的手。”腾腾伸出胖乎乎的两只小手握住她的手摸了摸,然后肯定地说:“嗯,就是老了,您就和我奶奶一样老。”这下,老奶奶的形象一下坐实了,她有些尴尬 地笑着。另外一个小朋友圆圆也凑过来,好奇地问她:“老师,您的声音听起来很年轻,怎么看起来很老啊?您多大了?我妈妈也是老师,可是我妈妈看起来很年轻!”看着小朋友蹦蹦跳跳地离去,她尴尬的笑容再次僵在了脸上。

童言无忌,孩子们说得没错。一来她确实年纪大了,二来多年的辛勤工作耗费了她的很多精力,再加上多种疾病困扰,使她看起来比同龄人更加苍老。可是现在,由于学校工作的需要,“老奶奶”再次上岗,带上了一年级的语文课。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她只是老了,病了,可她还能教书,还能给可爱的孩子们上课。

2.永远的“宝贝”

“宝贝们,上课啦!”每当上课铃响起,王老师就精神矍铄地站在了讲台上。她觉得班里的每一个孩子都那样聪明可爱,亲切地称呼他们“宝贝”。惹得其他老师都打趣她:“怪不得孩子们都那么喜欢你,每天‘宝贝——宝贝——’地叫着,能不喜欢吗?”她对每一个孩子都非常耐心。孩子们做错了题,或者有不会的地方,她就耐心地再换一种方法讲一遍。或许因为多年的教学已经磨平了她思想上的棱角,使她能够比较温和地处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比如,经常有家长不耐烦地对她发牢骚:“我家孩子真是笨死了,我在家讲了好几遍,又改了好几遍,考试的时候还是做错!”这个时候,王老师总会耐心地跟家长解释:“孩子不会是正常的,如果孩子什么都会,那还用老师教吗?如果孩子一讲就会的话,那就不是孩子,是‘神童’啦!”因为年纪大的原因,她对孩子们都更多的宽容和理解。在她的心中,每一个孩子都是聪明可爱的小“宝贝”,永远的宝贝!

3.阳阳的烦恼

班里有个叫阳阳的孩子,因为长得很胖,经常被同学们笑话,使得阳阳非常烦恼。王老师发现后,就对全班同学进行了教育:“宝贝们,我觉得阳阳虽然胖,但是他聪明可爱,我们谁也不应该嘲笑他。动物园里的大熊猫是不是也很胖?可是大家都喜欢,就是因为胖有胖的可爱呀!有的同学因为吃饭挑食,非常瘦弱,这样其实也是不好的。我们每一个宝贝吃饭的时候都不应该挑肥拣瘦,还应该每天锻炼身体,把身体练得棒棒的,这样才是健康宝贝!”从那以后,孩子们都不嘲笑阳阳了。有一段时间,阳阳上课经常打瞌睡,王老师就让他起来站一会儿,清醒了再坐下。可是有一天,阳阳站起来都打盹儿,没办法,王老师只好让他趴在桌子上睡觉。可是阳阳趴着都睡不稳,差点儿跌到桌子下面。王老师这下可急了,赶紧联系他的家长,告知阳阳的情况。后来,从阳阳妈妈口中得知:医生说,阳阳上课睡觉的情况其实是昏睡,也就是一种昏迷的现象。如果不是王老师细心发现并及时提醒家长去医院检查,孩子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因为身体健康状况不好,导致阳阳的学习成绩非常差,考试经常考二三十分。但是王老师从来没有为此嫌弃他,更没有放弃他,反而经常鼓励他:“阳阳真棒!如果能把字写在格子里就更好了!”也正因为如此,阳阳总是很自信,每天下课后都要专程从教室最后走到讲台前,对王老师说:“老师,咱们今天写作文吧!”这不,端午节就要到了,阳阳特意提醒了王老师好几回:“咱们星期四的时候,一定要写一篇关于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呀!”王老师笑着答应他:“你这个建议很好,咱们就写一篇关于包粽子或者编彩绳的日记吧!”

王老师就是这样,她总是充满耐心和慈爱,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把孩子们最发愁的作文变成最有兴趣的事情,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呀!

一次语文教研活动上,教研主任问道:“超过45岁的教师举手!”“我!”王老师不假思索地把手举了起来。当她看到大家都奇怪地盯着她孤零零的那只手,才惊讶道:“怎么只有我一个?”一时间哄堂大笑。她这才顿悟——原来她已经是全校最老的语文老师,没有之一。可她没有气馁,老有老的好处,更有经验。何况,她身边都是尊重、理解她的领导,还有关心、帮助她的同事,更有那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

她甘心做一只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孺子牛!

(二)创新发展拓荒牛

1.“18岁”的老师

“山西省实验小学的管理团队要和我们学校进行师徒结对,帮助我们学校提高管理和教学质量,希望我们能拿出最高水平的课,这样专家的指导才更加高效,你能吗?”面对领导的信任,她难以推辞,只好答应。

为了讲出一节高质量的课,学校派出语文教研团队对她进行指导和帮助。从课件制作到方案设计,都是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可是如果想把这些内容都融合到一起,需要反复打磨,大胆创新。而这些,又离不开具体的课堂实践。没办法,她只好拖着带病的身体,一个班一个班地去试讲。由于身体虚弱,每讲到一半的时候,她就大汗淋漓。同事们都安慰她:“别紧张,这么多年的老教师了,还能紧张得满头大汗?”她不置可否地笑了——其实紧张不是主要的,实在是身体快撑不住了。台下林黛玉,台上方世玉。当她神采奕奕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她承受着的压力和即将接踵而至的身体痛苦。

省实验小学的专家对这节课给出了高度评价,当她知道王老师不仅是带病讲课,而且年龄竟然比自己大时,不由得惊叹:“您在讲台上的风采简直就是十八岁,您是十八岁的王老师!”是的,讲台上的她,永远18岁!

2.“不想上语文”

刚带一年级的时候,她很不适应。长期带高段语文的她,对一年级的闹哄哄的小豆豆们有点手足无措。孩子们刚入学,也很难适应。记得有一天下课后,涵涵小朋友坐在教室后面愁眉苦脸。于是,王老师走过去问他怎么了。涵涵的两只小胖手拍打着桌子,声嘶力竭地叫喊着:“我不想上语文,我想上数学!”“为什么呀?”王老师疑惑地问道。“我想做口算题!”哦,这下王老师明白了,原来是班里的孩子大都没有上过学前班,刚入学一年级,还不习惯用笔写字,而语文课又必须教写拼音和写汉字,对于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孩子来说,这真是一件痛苦的事。怎么办呢?王老师像一个刚入职的新手一样去请教别的老师,又上网查资料,把课堂习惯和笔画训练编成有趣的小故事和小游戏。在一次中研班的活动中,她听到了授课教师的端正书写“十字诀”:头正,肩平,身直,臂开,足安。回来后立刻用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效果很好。她欣慰地想:这可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啊!在王老师的不断探究学习中,一年级的小豆豆们上课时总是兴致盎然,没多久,孩子们就爱上了语文课。

3.我是“小老师”

疫情期间,为了让孩子们能够自主学习,不至于因为网课而使训练的内容不扎实。王老师又开始动脑筋,让孩子们自己当小老师,把每课要求认识的字通过归类、比较、组词、造句、猜谜、书写等各种形式进行讲解,并拍成小视频。雯雯小朋友在妈妈的帮助下,用生字卡片学习按照结构归类,并用小手捂住字的声旁或者形旁,教同学们认识形声字的构成特点,同时也改掉了自己识字马虎的毛病。有时,她还能把一个字组成一个成语,然后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这样的“小老师”,谁能不喜欢呢?又有谁不想当这样的“小老师”呢?每天的直播答疑时间,通过观看、欣赏、点评小老师的讲解,孩子们获得了知识,增强了自信,也使得封闭在家的生活变得充实而又生动,真是“三全其美”。毫不夸张地说:孩子们并没有因为疫情期间的网课而影响了学习,反而因为时间的充裕使得所学的内容更扎实。这真是: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她是一只创新发展、攻坚克难的拓荒牛!

(三)艰苦奋斗老黄牛

1.“跪着”的老师

由于长期的操劳,王老师本就多病的身体更是雪上加霜,去年,她患上了很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在病床上躺了整整两个月,人也瘦得脱了相。秋季开学时,她贴上膏药,戴上护腰,强忍疼痛来到了学校——她不想给孩子们落一节课,这是多年严谨治学养成的习惯。

说也奇怪,当她在讲台上眉飞色舞,侃侃而谈时,病魔仿佛就退缩到了某个阴暗的角落里面。可当她讲完一个重要内容时,病魔的利爪就立刻伸了过来。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都知道,这种病不能久坐,不能久站,只能平躺。而老师这个职业,不是站着讲课,就是坐着批改作业,要不说这是一种职业病呢!腰痛难忍的时候,王老师只好跪在凳子上,两只胳膊肘撑住讲桌,以此来减轻腰部的压力,缓解痛苦。孩子们好奇地看着老师这怪异的上课姿势,于是王老师就自我解嘲:“虽说‘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但我更希望跪着上课的我,更能激发同学们拼搏奋斗的勇气!”

2.多彩的燕子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减负不减质”的要求,让老师们更觉得肩上的责任重大。为此,王老师认真研究每一篇课文的特点,精心设计出富有童趣的学习任务,让孩子们在减负中保证学习质量。比如《燕子》一课的教学,课后要求背诵课文片段。王老师就抓住孩子们爱画画的心理,让他们一边读句子,一边根据句子的内容在纸上画出燕子身体的各个部分。这样,孩子们很快就完成了关键段落的背诵,而且非常开心,没有感觉到学习的压力。为了巩固背诵效果,王老师又让孩子们学习用纸折小燕子,然后拿着自己做的小燕子给爸爸妈妈表演背诵。孩子们用各色彩纸折出了多彩的燕子,仿佛也折出了一个多彩的童年。不仅如此,王老师把每一课的学习目标都通过精心设计使语文要素落地,既减轻了学生课内课外的负担,又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是王老师的辛勤付出与努力。或许对于一个健康的年轻教师来说,这些都不算什么,分分钟就能搞定。但对于王老师这样体弱多病的教师来 说,每一次都可以说是殚精竭虑啊!

3.争当“小牛娃”

在王老师的鼓舞下,班里的小豆豆们学习起来总是自信满满,劲头十足。不论是课堂上回答问题的争先恐后,还是课后完成作业的字斟句酌,孩子们都积极进取。有一次课堂检测后,一个家长用微信发语音告诉王老师:“今天我去接孩子,孩子一见我就哭。”王老师惊奇地问:“为什么?哪里受委屈啦?不应该呀,全班他也是数一数二的壮实,不可能有孩子欺负他!况且,三年级的小伙子了,还能因为什么事哭鼻子呢?”结果家长笑着说:“没有人欺负他,只是因为他觉得这次比同桌低了一分,所以气哭了。”王老师觉得真是又惊又喜。因为减负,课堂检测后都不公布成绩,更不排名次,甚至卷子上分数也不打,只打星级。没想到小家伙们竟然自己算分来比高低。而且据家长说,她家孩子每次都要和同桌比。这样的好胜心真是让王老师始料不及,看来减负工作确实势在必行啊!当然,良性的竞争也是有必要的。这不,在最近的第十九届山西省作文竞赛中,三(1)班的孩子们经过认真准备,有32个同学得了一等奖,真是一群了不起的“小牛娃”!而这些成果的获得,又怎能离开王老师的悉心教导呢?孩子们本子上的一篇篇作文,无不凝聚着王老师的心血啊!耕犁千亩实千箱 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 不辞羸病卧残阳。

她真是一只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老黄牛!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三尺讲台,是王老师精耕细作的土地,她将继续努力,做一名“犇”走在讲台上的“犇”老师!

(来源:阳曲县人民政府网站) 【投稿、区域合作请私信或发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