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求线段差最大值问题:初中数学-提高篇
初中数学求线段差最大值问题:初中数学-提高篇此类问题是“将军饮马”问题的最简单转化。A、B两点为定点,在直线 MN上确定点P,使AP BP最小。一、两定一动(两定点,一动点)第二步: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垂线段最短的定理找出最短路径。第三步:求出最短路径的长度。我们将最常见的几种情况总结如下:
在勾股定理的应用中,我们学习了一类最短路径问题。然而还有一类最短路径问题也是我们常遇到的,即“将军饮马”问题。其衍生出的类型较多,但皆有规律可循,今天我们就探究一下。
“将军饮马”问题的原型是这样的:一位骑马的将军每天从营地A出发去河边饮马,并回到河同岸的营地B,如何走,才能使路程最短。
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如下:
第一步:作定点关于线段的对称点,以使几条线段能在同一直线上。
第二步: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垂线段最短的定理找出最短路径。
第三步:求出最短路径的长度。
我们将最常见的几种情况总结如下:
一、两定一动(两定点,一动点)
此类问题是“将军饮马”问题的最简单转化。A、B两点为定点,在直线 MN上确定点P,使AP BP最小。
作法:过A点作关于直线MN的对称点A1,连接A1和B点,与直线MN的交点P即所求(也可作B点关于直线MN的对称点,并与A相连) 且AP BP最小值等于A1B。
证明思路:在直线MN上任取一点P1(不与P重合),连接AP,BP1,A1P1,只需证明AP1 BP1>AP BP即可。
因为MN是线段AA1的垂直平分线,所以AP=A1P,AP1=A1P1。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1P1 BP1>A1B。故AP1 BP1>AP BP。
例1:在边长为4的等边△ABC中,D、E为BC、AB上的中点,M为AD上的动点,连线BM,ME 则BM ME的最小值为()。
解析:此为“两定一动”情况,定点B关于AD的对称点正好是C,连线C,E,与AD的交点为M,此时BM ME有最小值,且等于CE。BC=4,BE=2,利用勾股定理,易得CE=。
二、一定两动(一定点,两动点)
已知A为定点,B、C为MO、NO上的动点,试确定B、C两点的位置,使得AB BC最小。
作法:过A点作关于MO的对称点A1,过A1点作NO的垂线 垂足为C,交MO与B点,此两点即为所求。且AB BC最小值等于A1C。
证明思路:在MO,NO上任取B1和C1两点(不同时与B和C重合),只需证明AB1 B1C1>AB BC即可。
因为线段MO是垂直平分线段AA1,所以AB=A1B,AB1=A1B1,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垂线段最短可知:A1B1 B1C1>A1C1>A1C。故AB1 B1C1>AB BC。
例2:在Rt△ABC中,∠B=900 ∠BAC=600,AB=4,AD为∠BAC的角平分线,M、N为AD、AB上的动点,则BM MN的最小值为()。
解析:此为“一定两动”情况,作B点作关于AD的对称点B1,因为AD为角平分线,所以B1定落在AC上。过B1作AB的垂线,交AD,AB于M,N点,此时BM MN有最小值,且等于B1N。在等边△ABB1中 BB1=4,BN=2,则B1N=。
三、 两定两动(两定点,两动点)
已知A B为定点,C、D为MO、NO上的动点,试确定C点和D点,使AC CD BD最小(或AC CD BD AB最小)。
作法:过A,B点分别作关于MO,NO的对称点A1,B1,连接A1,B1点,与MO,NO分别交于C,D两点。此两点即为所求,且AC CD BD最小值等于A1B1。
证明思路:在MO,NO上任取C1(不与C重合)和D1(不与D重合)两点,只需证明AC1 C1D1 BD1>AC CD BD即可。
因为线段MO,NO分别垂直平分线段AA1、BB1,所以AC=A1C,AC1=A1C1,BD=B1D,BD1=B1D1。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1C1 C1D1 B1D1>A1B1。故AC1 C1D1 BD1>AC CD BD。
例3:已知∠AOB=300,OD=5,OE=12,M、N为OB、OA上的动点,则DM MN NE的最小值为()。
解析:此为“两定两动”情况,作定点D、E关于OB、OA的对称点D1,E1,连结D1,E1 与OB、OA的交点为M、N,此时DM MN NE有最小值,且等于D1E1。易知,△OEE1和△ODD1为等边三角形。且OE1=12,OD1=5 ∠E1OE=900,根据勾股定理,易得D1E1=13。
【小试牛刀】
1、在△ABC中,AB=AC=8,BC=6,直线MN垂直平分AC,D是MN上一动点 △BCD的周长最小值为()。
2、在面积为12的△ABC中,AB=AC=6,D点为BC的中点,E点为AD上一动点,且EF⊥AB,EB EF最小值为()。
答案:(1)14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