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会最小的选手,诗词大会名师观察员
诗词大会最小的选手,诗词大会名师观察员一日,舅父李常前来做客,看见庭院里有一棵桑树,便以桑、蚕、茧、丝、锦缎之间的关系为题,出了一句顶针上联:“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丝织锦缎。”黄庭坚才思敏捷,张口便对:“草藏兔,兔生毫,毫扎笔,笔写文章。”黄庭坚生于书香之家,父亲黄庶和舅父李常皆是诗人。他自幼机灵聪明,据《道山清话》记载,他五岁就对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倒背如流,且细读《春秋》,十日成诵,无一字遗漏。古往今来的诗人总是用极尽美好的词语来赞美春天,北宋诗人黄庭坚也是其中一位。本期,浙江少年诗词大会云课堂邀请的名师观察员是杭州市钱塘区智慧教育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杭州市钱塘区江湾小学语文老师朱建琼,她将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近黄庭坚,品读他的故事。他是乡亲口中的“神童”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本报记者 姜赟 整理
名师观察员·朱建琼
杭州市钱塘区智慧教育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杭州市钱塘区江湾小学语文老师,区教坛新秀、区优秀班主任、区三层次名班主任,热爱古典诗词,近年来致力于古诗文教学研究。
同学们对于描写春天的诗并不陌生,小学六年,我们在许多诗词中读到了春天:杜甫笔下“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缕缕芬芳;韩愈口中“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微雨清风;杜牧眼中“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诗意画卷;更有朱熹诗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姹紫旖旎……难怪白居易说“长恨春归无觅处”,王观又云“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古往今来的诗人总是用极尽美好的词语来赞美春天,北宋诗人黄庭坚也是其中一位。本期,浙江少年诗词大会云课堂邀请的名师观察员是杭州市钱塘区智慧教育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杭州市钱塘区江湾小学语文老师朱建琼,她将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近黄庭坚,品读他的故事。
他是乡亲口中的“神童”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黄庭坚生于书香之家,父亲黄庶和舅父李常皆是诗人。他自幼机灵聪明,据《道山清话》记载,他五岁就对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倒背如流,且细读《春秋》,十日成诵,无一字遗漏。
一日,舅父李常前来做客,看见庭院里有一棵桑树,便以桑、蚕、茧、丝、锦缎之间的关系为题,出了一句顶针上联:“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丝织锦缎。”黄庭坚才思敏捷,张口便对:“草藏兔,兔生毫,毫扎笔,笔写文章。”
黄庭坚七岁时,父亲邀请几位诗友在家饮酒吟诗,其中一位说:“久闻令郎少年聪慧,何不让他也来吟一首?”黄庭坚看着一屋子大人高谈阔论,或谈国家大事,或谈名利斗争,他想起了优哉游哉放牛吹笛的小牧童,于是作了一首《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黄庭坚从小就有自己的想法,诗中“长安名利客”与牧童作比较,一贬一扬中表明了他不受名利所驱、追求清闲恬适的生活态度。邻里乡亲都称他为“神童”。
黄庭坚22岁就及第进士,后任县尉,倡导“当官莫避事,为吏要清心”的从政为官主张,深受百姓爱戴,并亲书《戒石铭》用以自警。因仰慕大文豪苏轼,与其和诗,成为了至交好友,人称“苏黄”。
他是老师也是书法家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为人正直,自视甚高,不知不觉中得罪了当朝权贵,几经贬谪,但他总能找到排解苦闷的方式。
被贬地处蛮荒的黔州时,别人都为他担忧,他却跟没事人一样,倒头便睡,醒了,竟面带喜色:“凡有日月星辰明耀之地,无处不可寄此一生,又有何忧?”他亲手建屋,买田种菜、养花种竹,与禽鸟为乐,创作了百余首优秀诗作。其中“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更是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句。在此期间,他兴办私塾,授课讲学,受到了无数学子的爱戴;他研习书法,创作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长卷《廉颇蔺相如列卷》,令人叹为观止。
因为拥有如此豁达的心境,即使晚年被流放宜州,他仍然安之若素。当时,他没有居所,向老百姓租房,却遭无理官吏刁难,好不容易在城头寻觅到一间破败阁楼,算是有了栖身之地。夏秋之交,阁楼里闷热、潮湿、狭窄,但黄庭坚并没有怨天尤人,还是读书赋诗、写词唱曲,书法越练越精。
挫折一直伴随着黄庭坚的成长。面对逆境,他一如既往,积极乐观地对待贬谪生涯,顺也努力,逆也努力。
其实,无论什么年代,没有人能躲得开成长中的挫折。而真正有所作为的人,往往是百折不挠、不被苦难折服的人,他们懂得在困境中修炼出更强大的自己。如黄庭坚的诗句:“人贤忘陋巷,境胜失途穷。”人生境遇虽难测,境随心转,一切全看自己如何去面对。人无法拒绝苦难,却可以选择自己的活法。任凭世事浮沉,内心悠然如诗。将乐观、诗意常放心间,就会发现,生活再难,也能谱写出自己精彩的篇章。
他是“涤亲溺器”的主角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我们在语文课本中初次认识黄庭坚是通过他的词《清平乐》,字里行间,都是黄庭坚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热爱和眷恋,细细品读还能读出他对春天逝去的惋惜。
读诗词,一定要知道作者和他所处的环境。美好春光的逝去最容易触动多情敏感的心,这首词就是暮春时节黄庭坚被贬宜州时所作。
《清平乐》中,“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是一个年过六十之人所问。春天自寒冬而来,充满生机,百花争相开放,好不热闹。暮春时节,花事在顷刻之间凋零,万籁俱寂,只剩绿叶蓁蓁。春天过去,却不知去了哪里。“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紧接着的这两句仍是假设,句意也紧密承接,假如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叫它回来和我们住在一起。而“唤取归来同住”,正是深具童心而妙笔生花。“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人们虽然不知道春的去处,却还有黄鹂,给人平添了一分希望。于是饶有兴趣地问枝头的黄鹂鸟,春天究竟归于何处。“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黄鹂百般鸣啭,却是无人能解其意,唯有眼睁睁看着它飞过蔷薇。整首诗妙思童趣,浑然天成。
在“苏门四学士”(张耒、晁补之、秦观、黄庭坚)中,“山谷道人”黄庭坚成就最高。他不仅诗好,而且字也极好,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中的黄就是他,他的行书作品《砥柱铭卷》,创造了中国书画拍卖史的新纪录。他还是个大孝子,《二十四孝》里“涤亲溺器”的故事,说的就是他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更让人仰慕的是他的人格魅力,历经苦难却能保持童趣,能在人生低谷期活出高境界,所以才能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春天,写下这首语言清新、妙笔天成的词,唱一曲《清平乐》归去。
名师观察团出题生活中的春天,你感受到了吗
清平乐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读了黄庭坚的《清平乐》,同学们有着怎样的体会和思考?
每个人对于春天的感受是不同的,你可以写一写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也可以尝试写一写自己眼中、心中、生活中的春天。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出题人:朱建琼
我们将挑选一批最佳答案,刊登在钱江晚报·成长读本上,想不想来试试?
投稿方式:关注微信公众号“升学宝”,进入底部菜单“议百分”,点击“阅鹿书院”后上传。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