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教育出版融合发展探究)
推进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教育出版融合发展探究)2020年6月30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14次会议,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加快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这对包括教育出版在内的整个出版融合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由衷希望本书能引发更多的出版人的思考与探索,积极应用新技术新理念推动出版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出版水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版的智慧与力量。(作者:邬书林 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本书作者主管凤凰集团教育出版工作多年。本书清晰介绍了国内外教育出版融合发展的历程和经验,许多案例和资料值得一读;探讨了教育出版融合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其研究和分析深入;
教育出版融合发展探究/孙真福 著/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20年8月版
【编者按】《教育出版融合发展探究》一书以出版、教育等领域的研究理论为支撑,以国内外教育出版行业的实践经验为基础,特别融入了作者孙真福(现任凤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亲身工作实践的诸多总结、体会,对教育出版融合发展各个重要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研究,对教育融合出版实践工作的诸多难点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教育出版融合发展是一项紧迫课题,值得探究,今日特编发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写给本书的序言,以飨读者。
出版的本质功能在于传播知识、传递信息、传承文明,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教育普及、文化繁荣和技术进步在为出版的繁荣提供前提和条件的同时,也对出版提出了新的需求。一部出版史就是出版人不断积极采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服务社会发展的历史。正如俄国文豪赫尔琴所言:“书是和人类一起成长起来的,一切震撼智慧的学说,一切打动心灵的热情,都在书里结晶成型;在书中记述了人类狂激生活宏大规模的自白,记述了叫世界史的宏伟自传。”出版作为永不凋落的朝阳行业,历经数千年,能与社会进步同行,其根本原因在于出版人始终能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提升出版业水平,服务社会进步。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不论是出版的早期萌芽状态还是当代都是如此。
从中国出版史来看,图书的载体形式,随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而不断改进。中国早期的图书以甲骨、青铜器、竹简、帛为载体,正是这些早期的图书,可以使我们见证中华文明的辉煌,可以使我们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和文化繁荣景象。这些重要图书,至今仍在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思想进程和社会发展。汉唐以后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更与图书出版息息相关。重视文化教育、盛世修典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唐、宋、元、明、清都留下大量珍贵的图书、典籍。中国的四大发明中,纸张和印刷术两项源于出版,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也是出版鼎盛的时期。
从世界出版史来看,技术进步、载体更新同样成为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古埃及的纸莎草书和两河流域的泥版书的发明和使用,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文明,出现了像亚历山大图书馆这样系统收集世界重要图书的文化设施。在欧洲,羊皮和牛皮曾经是图书的重要载体,对人类知识的传播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15世纪,机械印刷的使用,更是使世界文明加速发展,成为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马克思在评价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时,有这样一段著名论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从20世纪中叶计算机的发明与使用开始,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促进了出版的繁荣和发展。出版的规模不断扩大,影响日益重要,功能不断增强。激光照排在印刷业的使用,使出版告别了铅与火,实现了光与电,数字技术,特别是按需印刷的应用使出版印刷有了新的发展。在发行领域,书业的信息化使出版与发行之间的信息更加流畅对称,特别是近年来电商的迅猛发展,使出版的发行成本大为降低,读者可以更加便捷地购买图书。编辑作为出版的中心环节,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出版水平有了大的提升。现在编辑、校对、排版等工作有了专门的软件、工具,极大地提升了编辑效能,使编辑可以更加专注于选择、鉴别的核心功能,在提供精准、权威的知识上下功夫。这些都为融合出版准备了良好条件。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正在快速地改变出版业的生态,出版融合日益成为出版的发展方向。这既是对传统出版业的挑战,更是出版业发展的空前机遇。关于出版融合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一是融合可以更好地整合出版、发行、印刷的资源,建设涵盖编、印、发的出版平台,减少中间环节,节约成本,提高效能,用信息技术巩固、拓展传统出版业务的同时,积极发展数字出版,直接面向读者和用户。在教育出版领域,纸质课本现阶段不可取代,而课件和延伸服务已日益数字化。这方面的出版融合大有可为,国内外无论是大型出版集团,还是专精特的独立出版社,都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二是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已经成为现实。在专业出版领域,国外的一些大型出版集团已经成功实现数字转型,学术期刊,经济、法律、科技信息服务等产品已经数字化,只有用户特别要求才通过按需印刷提供纸本。三是融合出版的理念在深化,在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出版被定义为服务业。一些世界领先的重要出版集团,已经把出版定义为知识信息服务提供商,自觉地把出版工作融合到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生活之中,为其提供知识、信息解决方案,提供权威、精准专业的知识和信息,帮助使用者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相信这样的融合会使出版更好地与时俱进。
本书作者主管凤凰集团教育出版工作多年。本书清晰介绍了国内外教育出版融合发展的历程和经验,许多案例和资料值得一读;探讨了教育出版融合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其研究和分析深入;讨论了教育融合出版条件下的产品创新、版权管理、政策、标准、人才培养等问题,其见解值得重视;特别是有关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在融合出版方面所做的思考和实践,更应关注。
2020年6月30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14次会议,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加快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这对包括教育出版在内的整个出版融合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由衷希望本书能引发更多的出版人的思考与探索,积极应用新技术新理念推动出版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出版水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版的智慧与力量。(作者:邬书林 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
★本文为《教育出版融合发展探究》一书序言,题目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