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方案:当传统文化遇上
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方案:当传统文化遇上19日一大早,北医附小的操场上热闹非凡。这里既有舞蹈、合唱、管乐、京剧、武术、排球、足球等社团成果汇报演出,展示着北医少年们的灵动与活力,又有榫卯结构古建筑、毛猴、面塑、曹氏风筝、绒布唐工艺等非遗技艺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互动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活力多元的“康 ”社团这所学校就是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成为海淀区“新优质学校建设工程”项目校的两年多来,北医附小在继续做优做强非遗传承等传统文化课程的同时,探索构建“康 ”育人体系,在二者的碰撞融合与创新中,营造生命、活力、别致、多元、开放、宽容的育人氛围,培育着一个又一个身心健康的灵动少年。9月19日上午,北医附小召开了海淀区“新优质学校建设工程”现场会,向与会领导、专家、家长揭开了“好学校”的面纱。
在海淀区花园路地区,坐落着一所小而精的学校。
别看学校规模不大,却有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北京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北京市学生金帆书画院、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校、海淀区足球实验校、海淀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等诸多荣誉在身。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夕,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还来到这所学校,体验了非遗传承课程和活动,亲口称赞“这是一所好学校”。
孙春兰副总理与孩子们共度“六一”
这所学校就是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
成为海淀区“新优质学校建设工程”项目校的两年多来,北医附小在继续做优做强非遗传承等传统文化课程的同时,探索构建“康 ”育人体系,在二者的碰撞融合与创新中,营造生命、活力、别致、多元、开放、宽容的育人氛围,培育着一个又一个身心健康的灵动少年。
9月19日上午,北医附小召开了海淀区“新优质学校建设工程”现场会,向与会领导、专家、家长揭开了“好学校”的面纱。
活力多元的“康 ”社团
19日一大早,北医附小的操场上热闹非凡。这里既有舞蹈、合唱、管乐、京剧、武术、排球、足球等社团成果汇报演出,展示着北医少年们的灵动与活力,又有榫卯结构古建筑、毛猴、面塑、曹氏风筝、绒布唐工艺等非遗技艺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互动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些特色社团展示,全部都是学校致力于构建“康 ”育人体系所取得的成果。
据北医附小校长田国英介绍,“康 ”即身心健康 自主而全面发展。学校秉承“护生命之花,育灵动之心”办学理念,通过“康 ”课程体系、“康 ”课堂质量、“康 ”管理机制、“康 ”育人文化,让每一个生命灵动生长、自主发展,实现“健康美一面,筑就好学校”的目标。
作为“康 ”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学校从学生兴趣需求出发,围绕“健康、品德、人文、科学、艺术”等五大门类,开设了48个社团选修课程,可供学生自主选择。其中,剪纸文化传承40年;京剧社团连续六年夺得全国小梅花京剧金奖;12项非遗特色项目连续四年推进……在社团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使学生在点滴中树立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合作学习的“康 ”课堂
“孩子们,对于这两位同学之间的小冲突,你们会怎么办呢?”
面对心理教师李丽的提问,三年级(5)班的孩子们各抒己见:“要先想想自己的不足”“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多想想,万一他不是故意的呢”“时间长了,不愉快的事儿慢慢就忘了”。
听了同学们的建议,两位有小冲突的同学在课堂上握手言和,李丽老师也把写有两人冲突的小纸条撕掉,并告诉孩子们要学会宽容他人,让自己变得更加快乐。
这是心理课《学会宽容》中的一幕,通过互动合作学习,同学们懂得了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时,要学会多角度看问题、换位思考、心平气和、冷静、淡忘和宽容。
现场会上,北医附小并开了包括心理课在内的八节现场课,覆盖语文、数学、英语、心理、剪纸、排球等6个学科。
与会领导和专家为现场课教师颁发证书
课堂上,师生们共同进行着一次次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教师精彩纷呈的引导为每一位学生真正营造了绿色生态的课堂,让学生接触到每一门学科的迷人之处。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交流,学生们带着问题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任务完成高效,思考层次清晰,发言条理有序,积极探索求真。
开放宽容的“康 ”文化
“新优质学校‘新’在教育理念、教学行为、课程设置和学生发展,其目标就是把百姓家门口的学校办成孩子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好学校,因此,北医附小在保留原有心理教育、剪纸文化特色和推进课程研究优势的基础上,坚守教育规律,构建‘康 ’育人体系,为学生成长服务。”现场会中,田国英道出了创建新优质学校的初衷。
她围绕“健康美一面,筑就好学校”的主题,站在“康 ”育人体系的高度,从“康 ”课程体系、“康 ”课堂质量、“康 ”管理机制、“康 ”育人文化四方面,全面介绍了学校整体育人工作。
“康 ”课程体系
以“健康、品德、人文、科学、艺术”五大素养为核心,构建面向全体学生、多元开放的“康 ”课程体系,包括国家基础课程、精品拓展课程、自主选择课程三大类,体育与健康、公民与社会、阅读与人文、科技与创新、艺术与审美五大领域。以多学科整合、模块整合、跨学科融合、学科综合实践、全学科阅读等“五大整合”课程模式,开好国家基础课程。积极拓展地方和校本课程,研发5大类12项精品校本课程,同时开设了48个社团选修课,为学生多元发展搭建了丰富平台。
“康 ”课堂质量
从双规范、三开放、大合作”三方面入手,即规范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规范教师基本功;备课、作业、思维开放;开展“基于问题的合作学习”研究,不断提升课堂质量。
“康 ”管理机制
围绕“规范建设,内涵发展”年,探索管理制度民主化、管理过程最优化、管理评价激励化,不断优化学校管理,为教育教学营造积极向上的管理氛围。
“康 ”育人文化
“以体促智,健全人格”育全人,加强学生自主管理、活动和学科课程渗透培养公民素养修品行,传统文化、非遗传承、科技创新课程创品牌,打造健康北医、灵动北医、魅力北医。
与会专家从梳理文化基因、打造立校之魂、深入合作学习、关注学生成长、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对北医附小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议。
区委教工委书记尹丽君充分肯定了学校“健康美一面”的发展定位和取得的办学成果。她表示,近年来北医附小秉承“护生命之花,育灵动之心”的办学理念,抓住机遇、改革创新、谋求发展,办学品质不断提升,逐渐发展成为了让百姓满意的好学校。她希望在海淀区“新优质学校建设工程”的引导下,在海淀教育这片沃土上能够涌现出更多人民满意的优质学校。
背景链接
海淀区新优质学校建设工程
海淀区为持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总量,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办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于2016年3月启动了“十三五”重点改革项目——“新优质学校建设工程”。
两年多来,区教委组织专家团队对项目校深入调研,了解现实需求,一对一指导,帮助学校诊断,对每一所项目学校提出个性化建议,提供精准帮扶。各项目校也抓住机遇、改革创新、谋求发展,办学品质不断提升,逐渐发展成为百姓家门口满意的好学校。
为展示新优质学校建设成果,推广新优质学校优秀建设经验,促进项目校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截至目前共召开了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前进小学、双榆树第一小学、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民族小学、北医附小等6所中小学的“新优质学校建设工程”现场会。
撰稿:张积勇
摄影:张文博
投稿邮箱:hdjywx@126.com
海淀教育内的文章,大部分是海淀教育记者的原创以及征集资料的整合,除海淀教育授权外,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关责任。本公号荣获2017年度“首都教育新闻宣传策划创新力奖”和“首都教育新媒体传播影响力”大奖!
优质 均衡 特色
海淀教育永恒的追求
hdjy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