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对小学语文教学意义:互联网下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优秀传统文化对小学语文教学意义:互联网下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预习的方向、角度可以有很多,比如,教师可以以古诗词和文言文的创作背景为问题出发点,让学生上课之前查阅古诗词及文言文的创作背景和文化背景,如统编版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一诗中,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就会发现这首诗是李白在舟行楚江顺流而下,遥望天门山时被眼前所见之景震撼,有感而发挥笔创作出了这首千古名诗。看到这样的创作背景就会使学生产生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能给李白创作的源泉和灵感,从而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利用网络搜集天门山和楚江的视频和图片等等。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教师首先可从最直观的传统文化体现——古诗词和文言文教学入手。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课前的文化熏陶和氛围烘托很重要,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布置预学单,为学生指明预习方向,搭建课前预习的支架。2019年全国正式统一使用的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和以往的人教版相比,增添了很多传统文化的内容,其中既包含很多文言文、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进步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满足当下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现实教学需求。教师应该积极地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巧妙地将网络教学资源利用起来,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地改进和创新,点燃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的现状在当前教育状态下,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学对传统文化挖掘不够,使其讲授只停留在表面,仅仅将知识讲述给学生,没有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如古诗学习就是要求背诵,文言文学习就是疏通大意等等,使得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停留在了表面,既没有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更谈不上用传统文化知识有效地连接当下,从而不能充分发挥出传统文化真正的教学价值。
除此之外,在语文课堂中,教师总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单一、老旧、模式化,使得课堂枯燥无味,再加上传统文化中如古诗、文言文等的创作年代离当代时间较远,更为学生主动加入到学习中增添了难度。
二、传统文化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悠长历史发展中所传承、发展下来的具有深远影响的民族特色文化,是我国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指纹和标识。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西方新思潮的涌入,文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传统文化的“道场”应该立足于学校,通过教育实现对传统文化思想意识上的重视和有效传承。
2019年全国正式统一使用的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和以往的人教版相比,增添了很多传统文化的内容,其中既包含很多文言文、古诗词,也选入了很多蕴含厚重传统文化的内容,如统编版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姓氏歌》,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中的“五行、五谷、五音、五彩”等知识。因此,教师应该对课本进行深入地挖掘与探究,将传统文化知识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在课堂上搅动“一池春水”,从而有效丰富教学内容,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真正实现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提升。
另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也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的爱国意识以及民族认同感得到提升,对于学生日后的生活和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世界的了解和认知尚未建立,正是对其进行传统文化熏陶和思想意识、价值观教育的好时机,随着小学六年中传统文化的不断输入,能够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美学鉴赏能力,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传统文化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一)课前布置预习单,融入传统文化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教师首先可从最直观的传统文化体现——古诗词和文言文教学入手。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课前的文化熏陶和氛围烘托很重要,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布置预学单,为学生指明预习方向,搭建课前预习的支架。
预习的方向、角度可以有很多,比如,教师可以以古诗词和文言文的创作背景为问题出发点,让学生上课之前查阅古诗词及文言文的创作背景和文化背景,如统编版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一诗中,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就会发现这首诗是李白在舟行楚江顺流而下,遥望天门山时被眼前所见之景震撼,有感而发挥笔创作出了这首千古名诗。看到这样的创作背景就会使学生产生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能给李白创作的源泉和灵感,从而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利用网络搜集天门山和楚江的视频和图片等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本上的古诗词教学内容让学生上网搜集相关的古诗词,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又如在统编版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出塞》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在预学单上让学生上网查询有关描写军旅以及边塞风光的古诗,然后在课堂上举办诗词比赛,利用多媒体进行配乐朗诵,学生通过对搜集到的古诗词再表演、再创作,不仅提高诗词储备量,更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上使其有一种获得感和成就感。
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仔细地分析和讲解本节古诗的内容,让学生对其进行深层的探究和思考:这首诗和其他的有关描写军旅、边塞风光的古诗相比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上网查找与课程内容有关的讲述传统文化的视频、歌曲以及故事等,在课前对课文进行大体了解,有效降低了学习难度。如统编版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小古文,因此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在课前,教师可以布置预学单,让学生上网查询查阅有关“复姓”的资料,并观看司马光砸缸的视频,从而使学生对故事进行整体感知,降低学习难度。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促使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情境,融入传统文化教学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好的教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学习中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的角角落落。从学科教育来说,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还赋予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能见度”,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触摸到传统文化知识。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地将多媒体技术利用起来,从而利用更加多样的方式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合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古诗词,学生在进行学习和理解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难度。如统编版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一诗中,“荷叶已无擎雨盖”,部分学生由于联系日常实际生活的经验较少,难以想象出在荷塘荷叶全部凋落,一片萧条的画面。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展示或者是播放有关的图片与视频,让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感受场景,随后,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将“荷叶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两种场景进行对比,制作小视频,让学生以诗人和刘景文的主角身份来参观这些场景,从而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做人应当如菊,即使时值深秋,仍然可以享受时光、珍惜时间、乐观向上。
信息技术创设出了良好的情境,可以使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体会到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运用多媒体,让教师摆脱了过去一面黑板、一张嘴、一支粉笔的单一教学模式,使小学生更加适应小学语文课堂,满足了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需要。
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出高质量的动画微课视频,在课堂的趣味性得到提升的同时,还将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其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有关天门山的图片,制作微课视频,让学生仿佛站在船上,让天门山和楚江的景色由远及近,让学生最直观的感受到李白创作这首诗的心情。这样的教学手段将枯燥的教学方式变得有趣高效,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天门山的壮丽景色,带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让学生能够感受激发学生的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珍惜祖国方圆寸土的爱国情感。
(三)利用网络资源拓展教学资源,融入传统文化教学
文学作品的创作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重于古诗词与实践生活的联系,并利用网络资源拓宽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增添学生的文化常识。
例如,在进行《悯农》的教学时,教师在教学完古诗内容后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我国悠久的农耕文明,然后再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农民下地耕作的视频,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农民伯伯下地耕作有多么辛苦,粮食并不是轻易就能得来的。进而教导学生节约粮食,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培养学生的优良传统美德。
在四年级下册学习到《囊萤夜读》一课时,我在课堂结束之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补充了《凿壁偷光》、《孙康映雪》这两则简短的文言文,进一步巩固了课堂上感知到的学习方法,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提升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积累。
通过网络资源拓展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并将其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知识,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内涵,使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道德修养也得到充足的提升,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另外,在“互联网 ”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可以创建语文交流群,如qq群、微信群等,将微课视频以及网络上的一些教学资源发送到交流群中,促进学生的再学习、再巩固。同时教师还可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对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课文的探索和研究,通过不断学习,为一节有趣、生动、高效的传统文化课堂打下扎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便利了语文课堂的教学,也丰富了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使小学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得到了有效地提高。在“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教师也要积极地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制作微课、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等方式有效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文化素养和美学鉴赏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与民族认同感,使学生热爱上传统文化知识。
作者:刘红
单位:安康市汉滨区果园小学
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