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与学生对话稿,当老师出现在了教室的大屏上
数学教师与学生对话稿,当老师出现在了教室的大屏上会上,杨晓哲教授对《在线教学的7条有效策略》进行了发布和解读,并与广大教师在线上展开了探讨。8月24日下午,由“AI OMO课堂实验学校项目组”和翼鸥教育 ClassIn举办的秋季第1场研讨交流活动,即《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7条有效策略》论证座谈会在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举行。在未来,线上线下学习的切换如何从非常态化应用走向常态化应用?…………3月13日,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系主任杨晓哲发布了《在线教学的7条有效策略》。许多学校也在线上教学期间,也对这7条有效策略进行了实践。
//
线下课堂能否随时“打开”,随时“连接”?
一位老师是否能在同一时段为多个班级的学生授课?
学生居家学习期间,有哪些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缓解焦虑心情的小妙招?
在未来,线上线下学习的切换如何从非常态化应用走向常态化应用?
…………
3月13日,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系主任杨晓哲发布了《在线教学的7条有效策略》。许多学校也在线上教学期间,也对这7条有效策略进行了实践。
8月24日下午,由“AI OMO课堂实验学校项目组”和翼鸥教育 ClassIn举办的秋季第1场研讨交流活动,即《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7条有效策略》论证座谈会在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举行。
会上,杨晓哲教授对《在线教学的7条有效策略》进行了发布和解读,并与广大教师在线上展开了探讨。
#
当老师出现在大屏上
学生说:“老师,我们好想你!”
明德实验学校的高三数学老师吴成云回忆起刚复学的前几日,那些云见面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
周五线上课下课时,吴成云老师激动地和学生们说:“同学们,下周一我们学校见!”
可是,就在返校复学的前一天,吴老师所在的小区因为疫情防控原因被划为了防范区,导致她暂时无法来到学校与学生见面。
吴成云老师说:“我非常担心因为自己的缺席,不能在考前帮助学生处理知识点,让他们无法从容地走上考场。”
就在那时,明德实验学校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为吴老师和她的班级学生搭建了一个特别的线上平台。
就在周一的晚上,他们“云见面”了。
通过连线,吴老师出现在了班级的大屏幕上,同样被隔离在家的学生也能同时进行互动和反馈。
周二,吴成云给两个班级各上了一堂巩固课,她通过屏幕看到了教室里学生的动态和学生的做题过程。
学生完成习题后,及时将答卷上传到了大屏幕让老师批改。
吴成云表示,2节课下来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也对各班级的薄弱点进行针对性讲解。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系主任杨晓哲针对这类情况提出了“线下课堂能否随时‘打开’,随时‘连接’?”这样一个问题。
在《在线教学的7条有效策略》中,他认为“所有的线下课堂也可以线上参与”这一策略对于教师来说将是一个新的突破。
会上,杨晓哲说:“面对当前教育教学的各种复杂突发情况,偶尔会出现个别学生或教师无法来到线下课堂教室的情况。此时,构建一个线上线下进一步融合的教学场域,就能满足各种不同的场景与需求。”
据悉,在线教学平台还将自动记录每节课内容,课后自动推送到资源库中,生成数字化资源,进一步串联起课前、课中和课后,关联起作业等学习环节。
#
打破教室壁垒
两地学生展开一场隔空对话
今年3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闵行晶城中学和武汉市汉铁初级中学展开了一场线上云主题班会。
2020年春天,上海的学生为疫情中居家的武汉学子送去了鼓舞和小贴士。2年多后,他们角色互换,通过数字化平台展开了一场隔空对话。
但不同的是,之前两个班级之间的云班会,今年变成了两所学校18个班级师生间的交流。
武汉市汉铁初级中学的学生们坐在教室里,通过一块大屏幕,对正处于居家学习阶段的上海学生,给出了不少实用的建议。
杨晓哲教授认为,这样线上线下融合班会的形式打破了教室与教室之间物理空间上的壁垒。
他说:“只要采用数字化平台,同校的教室与教室,甚至跨校之间的教室都可以相互联通。”
《在线教学的7条有效策略》中也提到了“因需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
据了解,除了融合班会课,目前,“AI OMO课堂实验学校”中已有不少学校已经开展了大量实践创新。
比如:
·直播多教室课堂:一个教师可以面向多个教室里的学生们进行直播互动教学。
·双师课堂:主讲老师所在一个班级教室,联动其他教室的辅助老师展开教学。
·多师课堂:教师不分主次,共同完成不同时段的跨班级教学与指导反馈。
杨晓哲表示:“在多教室联动的空间中,教师不断鼓励学生们发问,促发真实的语言交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不止可以发生在教室,更能无处不在,持续生长。”
#
7条策略
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教学
会上,杨晓哲表示:“今年3月提出《在线教学的7条有效策略》的出发点,在于在线教学是新的场景和方式,而教师在新的教学方式下展开教学不一定能达成好的质量。希望这7条有效策略让教师的线上教学更加有效,并能引发教师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他认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保留了传统课堂的基本功能,让传统课堂在结合本身优势的基础上扩大学习机会、优化成本效益、提升个性化。
但是,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不仅仅需要共识的达成、环境的设计、技术的支撑,更需要有效的策略,才能在不断实践中解决教学问题,达成教育目标。
在此,杨晓哲也对《在线教学的7条有效策略》进行了发布——
·运用学习管理系统,融入完整的学习过程;
构建技术支撑,创建一个支撑整个学习过程的学习管理系统,这是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首要策略。
·至少进行部分在线学习设计;
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时间,可以自己进行线上学习,让课堂脱离“每节课大部分时间都在接触陌生的学习内容”的状态。
·所有的线下课堂也可以线上参与;
教室是可以随时“打开”、随时“连接”的空间。每节课允许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回看。
·提供多种学习资源支持单元学习;
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实现教师教学资源的云端化,教师需要把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融合。
教师要关注文字、图片、视频、数据集、虚拟实验等资源对于构建真实情境的支持,支持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展开深度学习。
·选择适合工具促进学生认知与协作;
我们不仅仅要关注教师如何使用技术,更要关注学生如何使用技术,及如何使用技术展开认知建构与协作学习。
选择适合工具促进学生认知与协作中的“工具”,不仅指互动性的小工具,也有学科类的认知发展工具,更有促进协作的工具。
·因需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
教师需要去探索新的教学形态的变化,比如双师课堂、多师课堂、直播多教室课堂等。
教室联通不是为了统一步调、统一讲解,更不是为了占据时间与空间,而是给予师生更加多元的空间去开展活动。
·结合数据反馈设计个性化学习。
基于数据对学生的学情进行进一步的了解。教师能够在课堂中快速调整教学活动,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评价和反馈。
#
从传统课堂走向智慧课堂
会上,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校长眭定忠说:“作为上海第二批数字化转型实验校,华四附中已经形成了好的团队和机制。”
眭校长表示,疫情期间,线上线下教学非常态的应用已经逐渐成为常态化应用,这也让课堂充满活力和生命力。
同时,传统课堂逐步在理念的引领下走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走向智慧课堂。
AI OMO课堂实验学校项目组的金明泉老师在分享中提到,他在给女儿读《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时,发现女儿就像书中的小豆豆一样,是一个调皮的孩子。
但是,小豆豆很幸运能来到巴学园,一所能给予她包容、因材施教的学校。
金明泉认为,无论在什么时候,教育家都在履行培养下一代的职责。
他说:“今年3月发布的《在线教学的7条策略》具有前瞻性,让每一位教育人基于历史起点进行探索。”
据悉,在4月3日发起的“全国‘AI OMO’数字化转型优秀在线教学案例征集”中,收到了来自全国735份作品,最终选出80份作品。
活动旨在进一步推进在线教学分享和展示,通过交流和分享来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
最后,杨晓哲教授也对未来线上线下融合教育提出了期望。
他说:“这也是未来教师的必备素养,我们接下来所要探索的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使其逐渐走向专业化,最终聚焦到数字素养的成长和人的成长。”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