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高新区大学路,斑斓大学路

高新区大学路,斑斓大学路明代万历年间,青岛口就开始繁华,清代中期,就逐渐形成水运码头,旅客商人多会于此。涨潮时海水和河水交融,水深可泊船。常常有渔船、货船停泊到现在的博物馆。自古以来,沿河就有人家,况且水陆码头。河东岸是渔村,河西岸云集旅馆、饭店、杂货、戏曲、杂耍等,集吃住玩一条街。1896年,沿河商号达到61家,可见繁荣程度。大学路,实际上就是一条河,发源于青岛山,从现在的海洋大学附中(即39中)一泻而下,河水顺掖县路大沟哗哗而流,流水清澈,绿树摇曳,鱼虾自由翱翔,是纯天然的原始状态。到黄县支路东头,即美术馆附近几股河水汇集拥抱一起,手拉手、肩并肩地流向大海,入海口处就是青岛实验初中以西。老百姓叫“青岛口”。大学路小学坐落于大学路54号,其前身是“两湖会馆”。两湖会馆是由沈鸿烈题词。1933年,两湖会馆附设小学,主要接受湖南、湖北两省旅青工作人员子女入学。1947年,吴秉衡在两湖会馆原址创办慈幼院,主要招收孤儿

#头号周刊#“

文/侯修圃

无数次走进大学路小学,不管是百花盛开的春天,还是黄叶纷飞的秋季;从脚步轻捷,到步履蹒跚;从青丝飘逸,到两鬓如雪。付出了智慧,挥发了汗水,无怨无悔,心甘情愿……”这是我看了周立明先生发在《青岛故事》上的《走进七十岁》写的感触。《走进七十岁》这首诗改编于著名诗人郭小川的女儿郭晓慧的诗作。不仅这首诗打动了我,而且选的那些老照片使我产生共鸣。

高新区大学路,斑斓大学路(1)

其实,我和大学路小学结缘是1970年。那年,我调到市南教育局工作,直到退休(中间有6年在区委工作)。从干事到局长,30多年来与大学路小学可说同呼吸共命运,他们的成绩与发展自然有我一份付出,所以才有开头一番感慨。

大学路小学坐落于大学路54号,其前身是“两湖会馆”。两湖会馆是由沈鸿烈题词。1933年,两湖会馆附设小学,主要接受湖南、湖北两省旅青工作人员子女入学。1947年,吴秉衡在两湖会馆原址创办慈幼院,主要招收孤儿入学,分幼儿部和小学部。学生在校食宿,也有一些走读生。其经费来源主要是董事会筹办,另,由救济总署从外国救济物资中调拨一部分,再加走读生收费作为补充。

高新区大学路,斑斓大学路(2)

1950年,改为私立慈幼小学,王民山任校长,不久又改为私立向民小学。1952年与山大附小合并,成立大学路小学。大学路小学风雨80多年,现在已成为全市一流的学校。由于园丁们辛勤付出,培养了不少栋梁人才。不完全统计,如原副市长吴经建、周嘉宾、海洋大学原党委书记冯瑞龙、市政府原主任督学韩署黎、青岛二中原校长周积经、市南区政协副主席周红等。

渊 源

大学路,实际上就是一条河,发源于青岛山,从现在的海洋大学附中(即39中)一泻而下,河水顺掖县路大沟哗哗而流,流水清澈,绿树摇曳,鱼虾自由翱翔,是纯天然的原始状态。到黄县支路东头,即美术馆附近几股河水汇集拥抱一起,手拉手、肩并肩地流向大海,入海口处就是青岛实验初中以西。老百姓叫“青岛口”。

高新区大学路,斑斓大学路(3)

明代万历年间,青岛口就开始繁华,清代中期,就逐渐形成水运码头,旅客商人多会于此。涨潮时海水和河水交融,水深可泊船。常常有渔船、货船停泊到现在的博物馆。自古以来,沿河就有人家,况且水陆码头。河东岸是渔村,河西岸云集旅馆、饭店、杂货、戏曲、杂耍等,集吃住玩一条街。1896年,沿河商号达到61家,可见繁荣程度。

1891年,清政府决定在青岛口设总兵衙门,这是青岛建制开始。总兵衙门就设在现在人民会堂地址,老百姓叫老衙门。其规模相当于县城衙门。1887年,德占青岛,第二年德国人拆除附近的村庄,只保留老衙门和青岛口。天后宫是在青岛名人力争和渔民支持下才保留下来。老衙门作为总督府的临时衙门。德国人为了方便,在现在鱼山路和龙江路处修了一座木桥连接青岛河两岸。木桥区域,老百姓叫东关,沿河岸修了一条现代马路,叫奥斯帕斯街,老百姓习惯叫“东关街”。过去的明河变成暗沟(黄县支路还有明河,但已干涸)。

高新区大学路,斑斓大学路(4)

青岛山,德占时期改名叫俾斯麦山(以德国首相名字命名),在山的南麓建了俾斯麦兵营,这是奥斯帕斯街最早的建筑。日占时期,改名“簨町”,兵营改为万年兵营。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主权。1924年,胶澳督办高洪恩,利用兵营,开办了一所大学,就是私立青岛大学。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罗荣桓就毕业于青岛大学。

1927年,私立青岛大学因种种原因停办。1930年,经南京政府批准,在此成立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1932年,改为国立山东大学,校长为赵太侔。大学修了围墙。墙外这条路,改名大学路。著名教授闻一多就住在大学路上,叫一多楼。

老房子

大学路形态各异的洋房在绿树掩映之中,欲隐欲显,造就了色彩斑斓的欧陆风情一条街。

6月初,我再一次走大学路,心情十分激动,一栋栋老房子使我目不暇接。人民会堂是1959年的作品,其前身是老衙门,曾作为东文书院,抗战胜利后改为抗建中学;解放后成为青岛二中分校。

过了大桥,青岛银行宿舍映入眼帘。院子比较大,几栋宿舍经历了几代人,演绎了许多精彩的故事。银行票友社曾经很红火,当年锣鼓铿锵,琴弦悠扬,婉转动听的唱腔和票友活动的盛况已成追忆。

高新区大学路,斑斓大学路(5)

16号楼房,从大铁门看到里面很大气的房子,红瓦土黄色墙,在高大冬青和法桐掩映下,透露出神秘的色彩。这就是岛城四大家族之一丁敬臣的故居。丁敬臣,1880年生于江苏江都。光绪年间捐为监生,授知县,官至候补知府。上海开埠后弃官从商。1989年来青岛,被德商禅臣洋行高薪聘为买办。1900年,自己在火车站旁泰安路开办悦来公司。主要经营出口生意。

他派伙计到农村收购农产品对外出口,办航运、搞运输,开旅馆等。凭借他的善于经营,很快富甲一方。1907年,他发起江浙赣徽等四省商人成立三江会馆,他任会长。1921年9月,他和天津、济南等地商人合伙开办永裕盐业公司,他任经理。1938年,日本二次侵占青岛,1939年日本海军特务部筹集资金300万元,成立大阜银行,丁敬臣出任董事长。

同时,他还出任国文书院董事长、兴发公司监察等职,深受日本人的赏识并授权专事垄断青岛地区的煤炭、食盐等业务。与日本人合作,帮助日本经济侵略。抗战胜利后,被南京政府定为经济汉奸。1949年去了台湾。

据说,解放初林彪曾在此房住过,林豆豆在嘉峪关学校(那时叫海军子弟小学)读过书。

这一栋栋洋房,鲜花盛开的月季、蔷薇,无不把大学路打扮得花枝招展;绿树成荫,交相辉映,无不使人感到盛夏不热,凉爽宜人。“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些老房子几易主人,看起来默默厮守,其实无时无刻不在诉说过去的故事。

在30号至40号之间(忘记具体号码了),居住过我国台湾地区原行政院长孙运璇的小娘(孙运璇父亲的姨太太)。1980年代初,我在市南区委工作,几次陪区委常委兼办公室主任张文焕去看望她,走访慰问。那时老太太住在大楼旁边坐北朝南的平房里。经过张主任多次协调,由区房管所给她修缮一新。老太太感激涕零。

高新区大学路,斑斓大学路(6)

孙运琁(1913——2006),山东蓬莱人。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历任台湾地区电业方面的工程师及高级技术官僚。曾任台湾地区交通部长和经济部长,蒋经国出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他任行政院长,对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大学路中段,还住着我的同事李楠。李楠原在市南区少年宫工作,以后调到区委办公室,曾任秘书、副主任、机关党委书记。可惜55岁英年早逝。他的父亲李铮(1919——1991)系音乐教育家。解放前,就和他的爱人王爱瑜活跃在青岛音乐界,成立合唱团、乐队,搞慰问演出,宣传革命。

他曾任市立一中、李村师范音乐教师。1960年代出任民盟副主委、青岛市文化局副局长等职;他母亲王爱瑜,先后在市立一中、圣功女中和青岛师范、青岛二中作音乐教师,是久负盛名的名师。1950年,被选为青岛文联筹委会委员。

往事如烟。这有这些老房子见证了那些人,那些事。

法 桐

大学路的法桐在青岛街道是绝无仅有的。百年法桐从来不倚老卖老,默默地充当大学路的绿肺。

高新区大学路,斑斓大学路(7)

从博物馆开始直到大学路小学,两边人行道上每棵法桐有一搂或两个人对抱那么粗,树干低矮壮实,树皮白色斑驳,卷起褐色皮,虽不好看,却有倔强的性格。那就是他的树干撑起硕大的树头,像巨伞遮住半边天。

春天枝繁叶茂,两边法桐勾肩搭背形成一道绿色长廊,长约一华里。我从来没看到这样的马路长廊,如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如鄂伦春的原始森林,也许什么都不是,就是大学路长廊。

上个世纪50~70年代,没有那么多汽车,幽静得出奇。每到夏天,凉风习习,走到这里,像开了天然的空调一样,舒服极了。华灯初上,对对情侣牵手漫步在树林之中,有的干脆垫着小手绢并肩坐在树荫下,窃窃私语,情话绵绵。这里成为青年人谈情说爱的好地方。

高新区大学路,斑斓大学路(8)

秋天,北风像彩笔,把法桐枝叶涂上一层金色。时间老人迈着蹒跚的脚步,扇着蒲扇就把法桐的树叶扇得漫天飞舞,像黄色流星雨,铺在地上一片金黄。牵牛花爬上花墙,滴滴答答吹起喇叭,似乎在庆贺法桐给大地的馈赠。落叶不是无情物,埋在地下变成肥料更护树呀.

咖 啡

我正在法桐下漫步,一阵凉风使我打了个激灵。抬头一看,与吴坚先生打个照面。吴坚,原青岛市档案局处级干部,是闻名岛城的文史专家,市南区政协文史研究会副会长。退下以后,以玩票的心态在大学路48号开了一家咖啡馆,面积七八十平米,房间较多,有大有小,既有情侣间,也有多人间,又有小型聚会间;房间布局巧妙、艺术,既有文史图书,又有雕刻、怪石等艺术品。

高新区大学路,斑斓大学路(9)

进入后有曲径通幽之感;当你工作一天疲劳,来到咖啡厅,一杯咖啡,听听音乐,浏览图书,把玩艺术品,那是怎样一种享受啊!情侣们进入情侣间,品着咖啡,吃着糕点,谈情说爱,那又是怎样一种浪漫呀!

如果你有闲暇,不妨约几个朋友,这里有洋酒,各种小菜,不妨品酒聊天,优哉游哉,何乐而不为呢!我就来参加过几次文史沙龙,喝着咖啡,讨论青岛文史的整理与发掘;讨论老城区文物的保护与使用。等等。颇有情趣。现在,吴坚先生又在大学路14号开了一家小型咖啡馆,为四方客人服务。

高新区大学路,斑斓大学路(10)

据江苏路街道工作人员说,这里开了七八十家咖啡馆,已成规模,真正成为青岛咖啡一条街。这里更体现了西风东渐,东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这和上个世纪30年代,诸如闻一多、梁实秋者流,从国外学成归来为青岛大学办学带回一股新风一样,改造我们的学风。我相信,咖啡一条街的出现,必然为青岛注入一种休闲文化的新风。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