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学子744分考上清华大学,寒门学子苏济坤
寒门学子744分考上清华大学,寒门学子苏济坤在政府的资助和村里乡亲的帮助下,苏家建起了红砖房,有了一个稳固的遮风挡雨之地。但是家里没有多的钱置办家具,红砖房一直光秃秃的立在那里,屋子里也只有三张床。就算有政府补贴,一家人过得还是很清苦,一日三餐也不过是清粥配咸菜,一家人的衣服总是缝缝补补继续穿,不时还要靠村里人接济。没支撑住多久,苏济坤家的屋子在暴风雨中坍塌,好在一家人都没有受伤。起初,苏济坤也觉得,自己的一生也许与父亲和祖辈一样,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过去。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苏济坤4岁那年,父亲被查出患有轻度的精神疾病,不能再下地干活。丧失了主要的劳动力,一家四口的压力集中到母亲身上。不久后,母亲不堪重负,离婚出走,再也没有回来。照顾患病父亲和年幼弟弟的重担,落到了苏济坤身上。整个家庭突然垮了,苏济坤也十分无助。好在国家有低保政策,村里帮苏济坤一家申请到了低保,一家三口每月也有了近一千元的收入。有了微薄的收入,苏济坤开始学着洗衣做饭,慢
他出身于贵州的贫困县,幼年时家庭出现重大变故,虽然有国家低保扶持,但小小年纪还是得承担起整个家的重担。虽承受着家庭的压力,他却始终不忘学习。
他是老师眼中的尖子生,同学眼里的学霸。中考打破全州记录,高考成为全县理科状元,最终被北大录取。他的求学之路艰辛如此,却让大家反思:寒门真的难出贵子吗?
本期励志人物纪就带大家了解寒门状元苏济坤的故事。
家庭破碎,靠低保生活2002年,苏济坤出生在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县平浪镇罗雍村。黔南州是个少数民族聚居地,苏济坤一家属于布依族,家中还有个弟弟。苏家世代以务农为生,一家人勉强能保持温饱。
起初,苏济坤也觉得,自己的一生也许与父亲和祖辈一样,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过去。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苏济坤4岁那年,父亲被查出患有轻度的精神疾病,不能再下地干活。丧失了主要的劳动力,一家四口的压力集中到母亲身上。
不久后,母亲不堪重负,离婚出走,再也没有回来。照顾患病父亲和年幼弟弟的重担,落到了苏济坤身上。
整个家庭突然垮了,苏济坤也十分无助。好在国家有低保政策,村里帮苏济坤一家申请到了低保,一家三口每月也有了近一千元的收入。有了微薄的收入,苏济坤开始学着洗衣做饭,慢慢支撑起这个家。
就算有政府补贴,一家人过得还是很清苦,一日三餐也不过是清粥配咸菜,一家人的衣服总是缝缝补补继续穿,不时还要靠村里人接济。没支撑住多久,苏济坤家的屋子在暴风雨中坍塌,好在一家人都没有受伤。
在政府的资助和村里乡亲的帮助下,苏家建起了红砖房,有了一个稳固的遮风挡雨之地。但是家里没有多的钱置办家具,红砖房一直光秃秃的立在那里,屋子里也只有三张床。
历经磨难的苏济坤迅速成长起来,也到了上学的年纪。在此之前,父亲没有犯病的时候,经常给苏济坤和弟弟讲故事,父亲用古代寒门书生苦读成才的故事激励两个孩子,并多番嘱咐他们,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改变命运,过上好日子。
2008年,进入小学的苏济坤格外重视这个读书的机会,他立志好好学习,像父亲说的那样,改变命运。在课堂上,无论坐在哪个位置,苏济坤永远是听讲最认真的那一个,不管隔着多远,老师都能看见他眼里求知若渴的光。
下课后他也从不和同学玩耍打闹,不是在写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在预习下一节课的知识。就算是放学,他也是最后一个离开学校的。为了能专心学习,并且回家专心照顾父亲和弟弟,他总是写完了作业再回家,有不懂的就直接去问老师,从来不把学习上的疑惑带到第二天。学习自觉且认真的苏济坤在小学就成绩优异,毕业后进入都匀十中读初中。
初中的学习压力增大了不少,苏济坤也渐渐感到吃力。老师推荐同学们买一些辅导资料,但是苏济坤舍不得,用家里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来买,就找老师和身边的同学借。每次借来了辅导资料,苏济坤就自己在草稿纸上演算题目,第二天再原原本本地还回去。
努力学习,中考成绩破纪录为了方便学习,苏济坤给自己做了一个简易书桌,两张板凳上架着一块木板,就算他的学习区域。几年下来,木板毛糙的边缘都被苏济坤磨平了。
生活困难,学习条件艰苦,这都没有成为苏济坤学习路上的绊脚石,他依然是学霸,次次考试名列前茅,几年下来,各种奖状摞起来都有书本那么厚。2017年,苏济坤参加中考。因为家里没有电脑可以查成绩,他揣着紧张的心情跑到学校请班主任帮忙。
电子屏幕上775.5分的好成绩不仅让苏济坤激动不已,也让老师十分震惊。谁也没想到,这个家庭贫困但是勤奋好学的孩子不仅成为了这一年黔南州的中考状元,还打破了黔南州中考上的高分纪录。
得知儿子这么有出息,苏济坤的父亲坚持要把孩子送去读高中,哪怕砸锅卖铁也不能耽误孩子。苏济坤以史无前例的高分进入都匀一中学习。都匀一中是贵州省的重点高中,这所百年名校不仅具有浓厚的学习氛围,更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学子,这更是激励着苏济坤努力学习,争取考入一所好大学。
校方得知苏济坤的家庭情况后,向教育局申请,为他免去了学杂费。这让苏济坤更是感动。同时也消除了他的后顾之忧,住校学习的他不再担心高额的学费会让父亲和弟弟吃不消,一颗心都放在了学习上。
高中的学习更是紧张,但是苏济坤一点都不怕吃苦,每天都是寝室里最早起床,最晚睡觉的那一个。在教室的时间,他无时无刻不在学习,要么在埋头解题,要么在预习新课。有时在食堂排队打饭的时间他也没有放过,拿着英语单词默读。凭着这股韧劲,苏济坤在汇聚了黔南州优秀学生的都匀一中仍然名列前茅。
苦尽甘来,圆梦北大2020年,苏济坤在即将迈入重要大关——高考时遇上了新冠疫情,不少高三学生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受挫,但是苏济坤依然没有受到影响。家里没有电脑供他上网课,他就每周联系一次老师,问清楚这周的复习计划,自己在家复习。经历过家庭重大磨难的他在任何变故面前都能保持冷静,走上高考考场的他亦然。
报喜的电话打到村里,大家都知道苏济坤考出了707分的好成绩,是今年都匀县的理科状元,在全省排在第五名。最终,苏济坤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录取。这个好消息迅速传播开来,也引来社会各界对苏济坤一家的关注,苏济坤也受到政府和各地好心人的资助,筹集到了读大学的学费。
正如父亲从小讲的故事那样,十余年寒窗苦读,苏济坤终于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拿到北京大学通知书的时候,这个幼年时就扛起家里重担的少年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在很多人看来,四岁就经历如此大变故的苏济坤可能一辈子都要承担着家庭的重任,早早地就陷入生活的柴米油盐中。但是苏济坤自己没有放弃任何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靠着坚韧的心和那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一步一步走出村子,走出大山,走向社会。
社会上越来越多人说“寒门难出贵子”,但是苏济坤就像寒门学子里的代表,越来越多像苏济坤这样的贫困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考上大学。苏济坤的故事不仅激励着出身一般,家庭困难的学生,也激励着身处困境的每一个人。
苏济坤的故事带给你怎样的感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交流。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为我点赞并转发,你们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是我写出更好文章的动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