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校长张海花,用爱叫醒你的耳朵
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校长张海花,用爱叫醒你的耳朵特教学校的孩子使用的课本和普通高中的课本一样,学校对孩子们的学习要求也等同于健全人。范薇娟的课堂声情并茂,激情洋溢,学生参与度高。但是举重若轻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且不说口语、手语、板书、PPT并用考验体力,同一个班的孩子听力不同、语言水平有差异怎么办?成语、文言文怎么讲明白?孩子们缺失对声音的感知,作文怎么遣词造句?潜心钻研 成为学生的领路人范薇娟是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老师兼任职高中组组长,从事特教工作16年来,一直担任职高中语文教学与班主任工作。在对聋人的教学实践中,范薇娟注重自身教学艺术境界的培养,认真思考教学方法,注重有效课堂的创设,因材施教,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回忆起初入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她依然很动情:“2004年大学毕业后来到我们学校,说实话,内心是忐忑的,因为对特殊教育不了解,对学校也不了解。当我作为一名新教师第一次站在操场上参加升旗仪式时,看到孩子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唱’
西安市2020最美教师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加减乘除,算不出你的奉献;诗词歌赋,颂不尽你的付出。“讲好每堂课,培育一代人”,你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你是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没有豪言壮语,不曾惊天动地,你晚眠早起不言苦,谱写出西安教育的春华秋实。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些“最美教师”在学生成长之路上的点滴故事。
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校园里,一个孩子塞给范薇娟老师一杯奶茶,笑着跑走了,奶茶上有一张小纸条:“天凉了,一杯奶茶暖暖你的心。”范薇娟说:“我总被孩子们感动。要谈我对他们的爱,不如说是我时时感受到被他们爱着!”说到这里,她的眼睛弯成月牙,笑得特别美。
不忘初心 越努力越幸福
范薇娟是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老师兼任职高中组组长,从事特教工作16年来,一直担任职高中语文教学与班主任工作。在对聋人的教学实践中,范薇娟注重自身教学艺术境界的培养,认真思考教学方法,注重有效课堂的创设,因材施教,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回忆起初入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她依然很动情:“2004年大学毕业后来到我们学校,说实话,内心是忐忑的,因为对特殊教育不了解,对学校也不了解。当我作为一名新教师第一次站在操场上参加升旗仪式时,看到孩子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唱’国歌(手语国歌)时,我的内心一下子被震撼了,泪水不由自主就涌了上来。当时就决定,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孩子们学有所获。”她把一位特教前辈的话当作自己的信条:越努力越幸福。
为了提升教学技能,学校给青年教师提供了各种学习平台,范薇娟抓住每个学习的机会,不仅“同课异构”与普通高中的老师在同一节课的教法上互相比较学习,还到南方特教发展比较快的学校跟岗实践,到大学特教学院进修。
潜心钻研 成为学生的领路人
特教学校的孩子使用的课本和普通高中的课本一样,学校对孩子们的学习要求也等同于健全人。范薇娟的课堂声情并茂,激情洋溢,学生参与度高。但是举重若轻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且不说口语、手语、板书、PPT并用考验体力,同一个班的孩子听力不同、语言水平有差异怎么办?成语、文言文怎么讲明白?孩子们缺失对声音的感知,作文怎么遣词造句?
范薇娟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探索适合聋哑学生学习的教学之路,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学会文言文阅读,她主持了市级课题《培养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的研究》。为了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她尝试开展课本手语剧,并主持了市级课题《让“演”走进聋校语文课堂——探索在听障学生中编演课本剧的教学之路》,承担了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耳聋学生课本剧创作与艺术魅力研究》。
特殊教育学校高考实行单招单考,一个学生可以报考多所高校,范薇娟就陪着孩子们全国跑。她带过的几届学生100%考上了大学特教学院,其中有一名学生同时被5所学校录取。
在她的带领下,在职高中组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职高中组2013年被西安市妇联授予“巾帼文明岗”称号,2014年被西安市教育局评为“五四青年奖章集体奖”。范薇娟本人2014年1月获2013年西安市教学能手称号,2015年12月获西安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称号,2016年8月获陕西省特殊教育教学能手称号,2019年7月被中共西安市教育局委员会评为优秀党员。
倾注爱心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我们学校的学生除了听力有损伤,和健全孩子没什么不同,他们视觉敏锐,内心丰富,我常常告诉他们要建立自信,要相信自己除了听不见,什么都能做!”范薇娟办公桌隔板上贴着几张漫画,“这些都是学生送给我的教师节礼物,他们画画很会抓我的特点。”范薇娟介绍,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设置了机器人操作、沙画、油画、摄影、博导进校园等课程,“我们希望学生掌握一技之长,自食其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班主任工作是平凡而又琐碎的,在特教学校,老师不是父母却胜似父母,关心孩子们衣食住行的每件小事。范薇娟经常从不同的角度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学生,用鼓励的眼神给学生以自信,用亲切的语言肯定学生的进步。孩子们有什么小秘密不想给父母说,都愿意跟她讲。范薇娟有过敏性鼻炎,同学们上课贴心地递纸巾。学生毕业后结婚会邀请范薇娟参加,生了孩子也会赶紧给她看照片。
特教生涯是范薇娟梦开始的地方,她体会着自己的教育智慧在学生身上得以验证的满足感、成就感。她说:“对普通学校来说,也许考出好的成绩是最让老师开心的事,但在特教学校,学生们今天比昨天进步了,懂事了,成长了,考上大学了,工作了,结婚了,有自己的宝宝了,都让我引以为豪。每次通过微信看到他们的成就,看到他们生活得很幸福,真是替他们开心!” 华商报记者 路洁
学生心目中有“魔法”的“娟姐”
西安市长安区第三中学理化生教研组长 王娟利
今年48岁的王娟利,是西安市长安区第三中学理化生教研组长,转眼她当教师已经27个年头了。王娟利说,这些年有说不完的辛苦,但更有数不清的收获。听到孩子们叫她“娟姐”,听到孩子们考到满意高校的消息,都让她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
有“魔法”的娟姐 深得学生爱戴
自打当班主任,王娟利就和睡懒觉告别了。早上学生七点半到校,班主任老师一般七点就到校了。王娟利回想起1999年刚到长安三中任教时,儿子才四岁,因为老公也是老师,加上父母年龄大无法帮忙照看孩子,她只能每天带着儿子打时间差。儿子早上八点上幼儿园,她先把儿子从家带到学校安置在传达室,等学生都进教室上课了,她再抽空送儿子去幼儿园。晚上下了晚自习经常九点多了,她才骑自行车载着儿子一起回家。
即便如此忙碌,她也没有对工作有一丝松懈。担任班主任期间,王娟利思想上关心学生,感情上亲近学生,生活上关怀学生,师生关系特别融洽,学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娟姐”。
2016级十二班刘致远、闫锋辉等六位同学,在她的悉心关怀和教育下“浪子回头”。每天中午在校门口接她,替她背包,课前给她端茶倒水,课后给她捶背捏颈椎。家长见了她都问:“王老师,你有啥魔法,我娃怎么那么听你话,回家也像变了个人似的,整天说娟姐长娟姐短的”。
身患疾病 依然守着三尺讲台
在王娟利看来,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选择奉献。多年的辛苦工作,让王娟利身体堪忧,她患有严重的颈椎骨质增生,且6-7节椎间有神经根袖囊肿,腰椎间盘突出,脑部患有脱髓鞘性病变,甲状腺出现数个结节……虽然有诸多疾病,依然坚守在教学一线,坚守着三尺讲台。
2015年5月,正是初三复习备考最紧张的时候,上课时她突然觉得眼花看不清字迹,硬是让学生读题,自己听题坚持上完最后一节课。被家人送到医院后,医生强烈要求她休假调养。可是当听到家长说学生回家情绪很低落,听到学生们电话中的哭泣时,谁也拦不住,她休息了半天又回到课堂。
2016年6月初,王娟利的父亲车祸锁骨粉碎性骨折,肋骨多处折断伤及肺部,在五二一医院住院三十多天。她的弟弟远在乌鲁木齐工作照顾不上,作为毕业班的教师和家中长女,她坚持晚上在医院照顾父亲,白天在学校上课,即使没有课时,去医院总是带着学生试卷或是复习资料,边陪父亲边批阅试卷、备课,父亲住院期间,她没有请过一天假,没有耽搁学生一节课。家长和学生每每谈及此事,都忍不住红了眼眶。
用力用情用心 帮助困难学生
提起“娟姐”,八年级十一班蒲雪满怀感激,她说,“娟姐”不仅是她的恩师,更给了她母亲一般温暖的爱。
王娟利通过家访了解到,蒲雪家住榆林,租住在侯家湾,父母在长安区打工。小姑娘原本性格比较腼腆,加之陕北口音重,与老师同学交流不是很顺畅,因而有些自卑,导致学习跟不上。得知这些情况后,王娟利不仅经常给蒲雪买一些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物质上给予帮助,而且在精神上给予关心和鼓励。她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蒲雪谈心,帮助蒲雪克服自卑心理,鼓励她多和老师同学交流,融入老师和同学之中,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同她一起讨论交流。常常利用课间、休息时间,给她仔细答疑,耐心辅导。在王娟利的帮助下,蒲雪成绩提升了,人也变得阳光自信起来。蒲雪说,这些改变都是“娟姐”带给她的,心中的感激难以言表。
27年的从教路,王娟利也收获了累累硕果,先后被推荐为西安市劳动模范、获市级师德先进个人(标兵)、市级教学能手、市赛教三等奖、市级青年教师说课二等奖,发表或获省市优秀论文奖励30次,获区级名师、区级先进教师、区级骨干教师荣誉,入选区级人才库,受聘区第二届督学,多次获区级中考物理学科优秀教师,获学校优秀教师、优秀党员、优秀班主任35次,累计获奖100多次。在师生和家长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华商报记者 毛蜜娜
她是专业素质过硬的“学科女神”
也是贴心的“孩子王”
西安市经开第一小学老师 辛克薇
“辛老师,昨天我看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老师……”语文课刚下,讲台就被小豆豆们围了起来。孩子们口中的辛老师就是西安市经开第一小学教师辛克薇。身为一名90后老师,辛克薇说,每次语文课下了孩子们都会围过来,有的孩子会跟她聊文学,有的会说军事,还有的会悄悄告诉她自己的小秘密。
她用光照耀每一个孩子
给残障孩子妈妈般的爱
“现在的我很满足,因为我有一个大家庭,里面有50个孩子,他们都是我最贴心的小棉袄和小战士。我想做小豆豆们最贴心的人、最信任的人、最温暖的人。”任教7年的辛克薇用爱为学生们建起了最温暖的港湾。
在辛克薇7年的教书育人工作中,她曾经遇到过一个特殊的学生,在开学第一天的语文课上,那个孩子一直坐在凳子上,手里拿着语文书,不断地撕,还不断地敲桌子,老师说什么也都不理会。在和家长沟通后辛克薇才知道,他患有严重的肌无力,无法正常行走,而且脑体萎缩比较严重,是个残障孩子,根本不具备独立上学的能力,他的父母也因为嫌弃他,双双移民国外,家里只有爷爷奶奶和他。爷爷希望孩子接受正常人的教育,希望能在集体环境中让孩子得到更全面的引导。看到孩子这么天真和无辜,辛克薇决定接纳这个“特别”的孩子,给这个缺爱的孩子更多的关爱。
“很多人都劝我放弃,可是我总想让他多一点被爱的机会。”辛克薇说,从此,自己便多了很多附加工作,除了要让他认真听讲,还要照顾他穿衣、喝水、上卫生间,每天要把他从地上抱到凳子上无数次。在辛克薇的教导与呵护下,这个学生从一个只会满地爬的孩子,逐渐学会自己吃饭,会自己上卫生间了,放学时还知道背上自己的书包了。
“有一天,领读员起了一句:《夜宿山寺》,他居然张大嘴巴,放开声音,跟着其他同学一起背了起来。每一朵花都有不同的开放时间,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只是他走得慢一些,我们需要给他时间,给予耐心,静待花开。”辛克薇用爱给孩子带去了光。
她是学生的老师、玩伴
更是慈母、朋友、“医生”
这束光不仅给了“特别”的他,还照耀着班里每一个孩子。“我们辛老师可厉害了,她不仅是我们的语文老师,还是我们的兼职教练和玩伴。她会带我们一起跳大绳,告诉我们怎么摇绳,什么时候进去,一点一点地给我们示范,然后跟我们一起跳。”五年级四班的计澜宇同学说。
这个孩子们眼里的“玩伴”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可毫不含糊。作为语文老师,辛克薇所参与的“乐学思想与小学教学整合”成果申报获得“陕西省第十一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她所执教的课程获得一师一优课“省级优课”和校级优课一等奖。
在获得各种专业认可的同时,辛克薇仍然坚持学习,除了不断充实理论知识,她还参加各种教研活动,主动承担教学公开课,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2018年9月至12月,仅一个学期,她就承担了各级公开课、示范课、交流课22节。
就是在一本本读物中,一次次的反复练习中,辛克薇形成了自己的课堂节奏与模式,这种模式也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我最喜欢辛老师的语文课了,辛老师会带着我们进行角色扮演,特别有意思。”五年级四班的黄奕涵对记者说。
在辛克薇身上体现了“四心”:爱心——真心实意地去爱班级的每一个学生;细心——认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耐心——达到不厌其烦的程度和反复做思想工作的心理准备;恒心——对“潜能生”的帮助转化工作做到坚持到底,不见成效绝不罢休。
在班级教学中,她扮演了多重角色,传授知识时是老师——循循善诱;关心疾苦时是慈母——无微不至;生活交往中是朋友——心心相印;违反纪律时是“医生”——对症下药。辛克薇说:“我觉得师德的范畴里除了自爱,更重要的是去爱别人。” 华商报记者 耿艳红 实习生 康怡妍(下转A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