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粮食种子从哪来:俄罗斯种子断供
俄罗斯的粮食种子从哪来:俄罗斯种子断供乌克兰也极有可能在冲突中,从粮仓沦为被救济的对象。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执行主任大卫·贝斯利说,“俄乌冲突对全世界的影响,可以说超过了二战以后的任何一次危及,这对乌克兰也将造成致命的打击。”要知道,尽管俄罗斯是农业出口大国,但是目前他们的国产种子和进口种子比例几乎是五五开。在某些经济作物,比如甜菜的种子,进口比例就高达90%。当地的农民在种植土豆、西蓝花、胡萝卜等作物时,大多也会选择进口种子。基辛格曾经说过,“掌控了石油,就可以掌控所有国家;掌控了货币,就可以掌控世界经济;掌控了粮食,就可以掌控全人类。”此言不虚,因为灯塔国就是这样做的。上个世纪90年代,对苏联实行的种子倾销战略,仿佛就在昨天。那么这一次,俄罗斯能挺住吗?让我们来看看俄罗斯的农业有多依赖外国种子。俄罗斯与乌克兰素有“世界粮仓”之称,这两个国家的粮食产量占到了全球粮食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受俄乌冲突的影响,国际上不仅能源价格、大宗商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国家向俄罗斯发起了超过8000项制裁。尽管声势浩大,但都没有对俄罗斯造成什么实质性的伤害。不仅如此,俄罗斯反而用自己充足的“粮食武器”进行反击,可是没想到,自己的“命门”却掌握在西方手中。
2022年3月14日,世界知名农资企业——德国拜耳集团发表声明称,“将停止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一切非必要业务”。
言下之意就是要断供俄罗斯的种子,西方打响的这一波粮食战争,看起来似乎是真的戳中了毛熊的要害,那么种子断供真的会对俄罗斯产生致命的打击吗?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业大国,我们太了解种子的重要性了!种子号称“农业的芯片”,它承载的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粮食安全问题。
基辛格曾经说过,“掌控了石油,就可以掌控所有国家;掌控了货币,就可以掌控世界经济;掌控了粮食,就可以掌控全人类。”
此言不虚,因为灯塔国就是这样做的。上个世纪90年代,对苏联实行的种子倾销战略,仿佛就在昨天。那么这一次,俄罗斯能挺住吗?让我们来看看俄罗斯的农业有多依赖外国种子。
俄罗斯与乌克兰素有“世界粮仓”之称,这两个国家的粮食产量占到了全球粮食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受俄乌冲突的影响,国际上不仅能源价格、大宗商品持续走高,如果冲突继续,全球粮食短缺问题将进一步扩大。
要知道,尽管俄罗斯是农业出口大国,但是目前他们的国产种子和进口种子比例几乎是五五开。在某些经济作物,比如甜菜的种子,进口比例就高达90%。当地的农民在种植土豆、西蓝花、胡萝卜等作物时,大多也会选择进口种子。
乌克兰也极有可能在冲突中,从粮仓沦为被救济的对象。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执行主任大卫·贝斯利说,“俄乌冲突对全世界的影响,可以说超过了二战以后的任何一次危及,这对乌克兰也将造成致命的打击。”
这次,德国拜耳入局制裁俄罗斯,其宣布的举措看起来像是近期公示的最“有效”的制裁举措了。毕竟现在的俄罗斯,土豆、大豆、油菜、向日葵等经济作物的种子来源主要是进口。德国拜耳的声明可不得令毛熊虎躯一震吗? 那么俄罗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埋下依赖进口种子的祸根呢?最直接的原因或许应该从1972年说起。
当年的苏联遭遇了数十年难得一见的粮荒,次年,好心的美国将国内1900万吨小麦以市场价卖给了苏联。同时,联手全球四大粮商,从种子、农药、化肥、运输,把控了农业生产的整个链条,致使苏联在很长一段时间患上了严重的粮食依赖症。
除了德国拜耳之外,来自荷兰的东西方、来自美国的孟山都以及德国的索拉纳种子公司,都在不同程度地把持着俄罗斯的经济作物市场。最直接的恶果就是,种子被寡头们把持着定价权。且国产种子研发能力滞后,缺乏与进口种子一较高下的能力。
种子断供!俄罗斯农业危矣?那么,俄罗斯面对这样的情况,真的就要束手待毙了吗?
从其国内的农业发展来看,从事农业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很大,农民们在种植作物时,会首选进口种子。因为,国外的种子卖相更好、可以长期保存,虽然有单价较贵的“小缺点”,却并不影响它们在国内的销量。或许只有在进口种子买不到的情况下,人们才会选择国货。但是这些国产种子的卖相难看,产量低且不易保存,相对来说,进口种子产出的作物更受市场欢迎。
俄罗斯国产种子是真的不行吗?也不见得!
毕竟毛熊的饭碗还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首先俄罗斯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的种子主要来自国内。就算真的遭遇“断种”,老百姓们至少还有一口饭吃。其次,尽管进口种子占据了俄市场的半壁江山,但早早意识到种子危机的俄罗斯,已经开始了国产种子的自主研发。
那么,群狼环伺的毛熊有哪些具体的应对措施呢?早在1997年俄就颁布了《种子法》,截至目前已经完成多版本修订。这就为国产种子的壮大创造了优越的立法条件。在其他方面,无论是政策上还是经济援助上,俄当局都为国产种子创造了良好的研发条件。
预计到2025年,俄罗斯国内重要作物的自给率将突破75%,目前毛熊的国产种子虽然在卖相和产量上比不上进口货,但远远没有到影响农业生产的地步。关于外资种子公司的制裁,由于2022年进口种子已经交付,短期内也不会产生任何问题。
来自俄罗斯沃罗涅日州的育种中心主任萨夫琴科在被问及对制裁的看法时,耸耸肩道,“这不算什么,俄罗斯不会因为制裁出现一寸没有耕种的土地。”
当然,俄罗斯种子的自主研发仍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明显的一个就是——研究培育方式沿用老方法,暂未达到分子育种的世界领先水平。不过相比于断粮,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所以西方发动的种子战争并不能真的威胁到俄罗斯。
不过,西方的做法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那么,我国的种子是否也存在被西方“卡脖子”的现象呢?
我国的种子进口情况我国人口数量庞大、耕地面积较少,对种子的需求量大。可以说咱们虽然是种业大国,但并不是种子强国。来自2019年农业部的统计数据,全年种子进口额高达4.35亿美元。其中占比最高的种子种类分别为,蔬菜种子、黑麦草种子、草本花卉植物种子等。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我国的主粮种子,除了玉米之外,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主粮的自主选育土地占比已经达到了95%。我国粮食安全目前看来不是问题,可能会面临卡脖子问题的种子主要来自于经济作物。以果树产业为例,虽然近年来产量和种植面积都是世界第一,但种子多来自于进口。
那么种子依赖进口,会有怎样的恶果呢?
首先,进口种子的品质是不稳定的;
其次,种子的价格由卖方决定,会影响影响国内水果的成本和定价;
第三,长期依赖洋种子,会导致国内失去自主研发能力。
看看被忽悠瘸的阿根廷农业,就是咱们的前车之鉴。
洋种子肆虐,国产种子何在?面对环伺的狼群对我国种业的围剿,无声的种子战役其实已经展开数次。尽管我们在种子领域还没有做到完全独立自主,我国农业发展可能受到外国种子集团的影响,但是至少不会处于完全被动的境地。2020年我国种业龙头企业——隆平高科的年度营收就达到了32.91亿元。虽然经济作物仍然由外资把持,但发展形势一片大好。
在国产种子的研发过程中,科研力量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生产力。目前,由中农科院牵头已经在各级农科机构中建成了成体系的、完善的种质资源信息库。这就为后来种业的发展,奠定了“基因”基础。不过一款新种子的研发时间往往长达十数年,所以种业的未来虽然乐观,但过程还是相当曲折的。
其实,我们何尝不知道种子是农业芯片呢?早在2000年我国就颁行了《种子法》,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从选种、育种到销售以及管理的各个环节。2017年以来,我国放开了种子审定通道,品种审定数量开始激增,大大提高了种业的自主研发能力。
目前,山东寿光是我国蔬菜种业的主战场,在寿光大棚中培育的种子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通过各级科研机构的共同研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进口种子会逐步被国产种子代替。我们的民族蔬果种业也会在这样良好的研发氛围中,不断强化!
参考文献:
[1]大众日报. 寿光打造蔬菜产业"中国芯"[J]. 中国蔬菜 2022(5).
[2]郑涵予. 天价“洋种子”背后的种业之痛[J].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7.
[3]刘定富. 全球种业发展的大趋势[J]. 中国种业 2017(A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