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级必备插件:成年快速掌握一个新技能的至尊工具
大师级必备插件:成年快速掌握一个新技能的至尊工具与学生时代的学习不同,成年人学习一个技能并不需要从头开始,也不需要从基础开始,而是要从目标开始,即你要先知道自己想要达成怎样的目标,然后就冲着目标直奔而去。那么,如何才能拥有“上手”的能力?首先,你必须知道,一个成年人学习技能的核心原则:要到哪里去,就从哪里开始。这个核心原则也是贯穿整本书始终的核心理念,不论是作者提出的学习方法,还是研究方法,都要以这个核心原则为前提。什么是“上手”?说到这个词时,我们总会和执行一项任务,或者练就一个技能的难易程度相挂钩,比如“上手很快”“上手太慢”,而在《上手》一书中,作者提出的“上手”指向的是一个人的学习力,它包含两重含义:一是当强调“上手”的“手”时,意指“初步掌握”;二是当强调“手”的“上”时,意指“精通”。简单来说,“上手”包括了“初步掌握”和“精通”两个方面,用通俗的话讲,前者被称为“学习”,后者被称为“研究”。从“学习”到“研究”就是“上手”
前年过年,看到外甥弹尤克里里,清脆的声音,再加上自由演唱,我被一下子吸引住了。因为我很喜欢唱歌,更喜欢抱着琴,边弹边唱那种小清新、小文艺的感觉。所以,大年初五,琴行营业第一天,我就直奔而去,花了两千多买了一把琴。当时琴行的人让我试弹,我说我还不会,他们现场简单教了教我,可当时怎么都学不会。琴行的人看我没基础、没经验,劝我换一把便宜的琴,当做入门练习,但我执意还是买回了那把两千多的。
当我把尤克里里带回家,在完全没基础、没老师的情况下,经过15天的自学和练习,成功弹唱了30多首流行歌曲。我一直把我自己能够快速上手尤克里里,归结为从小学习钢琴的经历,虽然现如今已经什么都不会弹了,但我认为至少音乐细胞还在。
直到偶然的一天,我读到了许岑写的《上手》这本书,忽然之间明白,原来我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会尤克里里,并不完全是从小学习钢琴打下的基础,而是我拥有了“上手”的能力。
《上手》 许岑著
01 什么是“上手”什么是“上手”?说到这个词时,我们总会和执行一项任务,或者练就一个技能的难易程度相挂钩,比如“上手很快”“上手太慢”,而在《上手》一书中,作者提出的“上手”指向的是一个人的学习力,它包含两重含义:一是当强调“上手”的“手”时,意指“初步掌握”;二是当强调“手”的“上”时,意指“精通”。简单来说,“上手”包括了“初步掌握”和“精通”两个方面,用通俗的话讲,前者被称为“学习”,后者被称为“研究”。
从“学习”到“研究”就是“上手”的过程,虽然这个道理我们可能每个人都懂,但是绝大多数人并不具有“上手”的能力。尤其随着年龄的增长,你越发会觉得,学什么东西都特别慢,学什么新技能都学不好,这其实并不是生理机能逐渐衰退所带来的自然现象,而是没有掌握“上手”的诀窍。
作为一个成年人,虽然不用为了升学努力学习,但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总少不了学习一些技能,比如烹饪、养花、书法、高效读书等等。所以,即便告别了试卷和考场,我们仍然需要学会学习,拥有“上手”的能力。
02 如何快速“上手”那么,如何才能拥有“上手”的能力?首先,你必须知道,一个成年人学习技能的核心原则:要到哪里去,就从哪里开始。这个核心原则也是贯穿整本书始终的核心理念,不论是作者提出的学习方法,还是研究方法,都要以这个核心原则为前提。
与学生时代的学习不同,成年人学习一个技能并不需要从头开始,也不需要从基础开始,而是要从目标开始,即你要先知道自己想要达成怎样的目标,然后就冲着目标直奔而去。
作者在书中讲到自己学吉他的经历,他当时学吉他,就是为了想要自己弹奏一首大师的名曲,所以一开始,他就从大师的名曲开始弹奏。每天的学习、练习都是围绕这一首曲子展开,今天练习两三句,明天练习两三句。三个月时间,就把这首曲子完整演奏下来。如果按照一般吉他学习的过程,从基本的乐理开始,逐渐升级,直到能弹奏这首曲子,至少要花上好几年的时间。对于成年人来说,这种学习方式根本不现实,因为太浪费时间了。包括我自己,在学习尤克里里时,就是冲着那些我想要自弹自唱的歌曲而去的,一开始就直接跟着视频学习想要唱的歌,什么乐理我压根不懂,甚至连指弹的谱子都看不太懂,但是这些并不影响我实现自弹自唱的目标。所以,成年人要“上手”一个技能,必须秉持“要到哪里去,就从哪里开始”的原则。
除了要秉持这个核心原则,作者还提出了“上手”的四个关键:
1、着眼微小处,找到诀窍
“上手”并不是学习理论,成为大师,因为理论只是一些文本信息,懂理论并不代表就能操作。成为大师必定要经历漫长的练习过程,“一万小时”定律充分向我们展示了,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长达至少一万小时的训练中实现的。可是,谁会能够通过自学坚持一万小时?可能寥寥无几,因为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比如,你想成为一名有名的厨师,那么可能需要一万个小时的训练,但上手所讲的并不是让你成为有名的厨师,而是做好一道菜就可以。所以,上手要从细微处入手,就从做好一道菜、练好一首曲开始。
2、去除障碍
很多时候,我们学习一项技能会中途放弃,或者无法快速完成,是因为有障碍存在,比如,在玩拼图时,看不懂图纸。其实,这种障碍是完全可以避免和去除的,其核心要点就是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看不懂图纸,就大可不必逼迫自己看着图纸去拼图,而是找到一个自己上手快的方式去完成。
3、从“自然”中寻求辅助
在“上手”的过程中寻求辅助,必须优先考虑借助自然的力量。这里所讲的自然,就是我们熟悉的环境,或者日常接触的事物。
作者在书中讲了一个他高中同学的例子,这个同学足球踢得很好,控球的能力的特别强,作者问他是什么原因。这位同学说,他的家里到处都是足球,每天放学一回家,进门后个球,就会盘两脚。这就是借助了“自然”环境,为“上手”做辅助的表现。
4、直接输出,得到奖励
“上手”强调直接输出,手上必须要有动作,因为只有输出,才能得到反馈,这会增强我们的成就感。虽然输入也能给我们带来成就感,但是这种满足感很容易成为幻觉,你认为自己已经学会了、搞懂了、能做了,但其实未必如此。比如,你可以通过读书、听课等方式学习如何写作,但是如果学完之后,手上没有动作,不动起笔来,那么写作的技能是永远无法“上手”的。
图源网络
03 如何正确学习?成年人要“上手”一个技能,需要经历学习和研究两个阶段,学习是初步掌握的阶段,研究是精通的阶段。那么,如何才能展开学习?
首先,我们必须要知道,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的方式分为两种:一是自然主义,二是结构主义。
自然主义的核心是模仿,只需要我们看到事物的表层即可,不需要理解背后的原理、表层之下的结构。结构主义恰恰相反,它更强调对结构和交互关系的认识,也就是要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寻求底层的关系。
不同的学习内容,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语言、音乐曲目、书法名帖等最好利用自然主义学习,医药学、艺术、经济学等结构主义的方式最合适。简单来说,不需要创造性的技能,都可以采取自然主义“上手”,需要创造性的,则需要采用结构主义。
我学习尤克里里,这门乐器的乐理是底层规律,它是既定不变的,而我的目标是弹出想谈的曲子,所以没有必要去学习乐理,单纯模仿别人弹奏就可以。相反,如果我是个医生,如果不懂医药学的底层规律,那么可能会经常出现误诊,因为每个病人的情况都有所不同,医生最大的价值就是利用医药学的底层规律,制定出病人的治疗方案。
弄懂了学习的两种方式,作为成年人,我们到底该如何正确学习,“上手”一个技能?在此,作者提出了三个方法:
1、以任务驱动学习
没有人天生就爱学习,能展开学习的行动,背后通常有两种驱动力,一是来自内部的驱动力,比如兴趣、虚荣心等,二是来自外部的驱动力,也就是外界给予的奖励。
在我们绝大多数人看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一件事产生了兴趣,才能展开学习。但其实,对于成年人来说,根本不需要去培养兴趣,而是要学会用任务来驱动。比如,当你进行商务治谈时,频频失败,那么提升商务谈判能力,就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你要用这个任务驱动自己去学习,而不是等着哪天对商务谈判感兴趣了再去学习。
虽然在练就一个新技能时,兴趣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兴趣绝对不能作为持久的驱动力,它最多只负责开场,持久的学习和训练,直至“上手”,需要的是任务驱动。比如,我在决定学习尤克里里时,虽然是因为看到外甥弹奏,引起了兴趣,但当自己开始学习时,就将兴趣抛在脑后了,而将自弹自唱作为了学习尤克里里的任务,并以此驱动每天持续练习。
2、打败拖延,提升专注力
以任务驱动学习虽然可以提升学习动力,但也不可避免产生拖延的现象。拖延症的学名叫做ADHD,也就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它的本质问题是注意力的问题,而并不是指一个人始终都不去做件事,而是指在做一件事过程中总是分心,导致做事断断续续,甚至不了了之,半途而废。
据科学研究显示,真正患有ADHD的人,能完成中学学业的人非常少,能完成大学学业的寥寥无几,甚至需要用药物进行治疗。如果你顺利大学毕业,那就说明你并没有患上ADHD,事情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
如果只是偶尔出现因为分心导致的无法持续坚持,是完全可以通过训练进行改善的。书中作者为我们提出了一些通过衣食住行提升专注力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为自己创造仪式感、多使用射灯、买贵的东西使用、保持良好的睡眠、少买东西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也是一个最颠覆我们传统认知就是“买贵的”,因为贵的东西会让我们在使用它时,就会想起来当时花钱的场景,心在滴血的同时,自然而然就会进入非常专注的状态。
我小时候学长笛,父母花了8000块给我买了个镀银的笛子,这个档次的长笛,一般是专业演奏人员配备的家伙事儿。我当时对8000块并没有什么概念,从小也不好好练习,学了两年就放弃了。
工作以后,发现赚钱不容易,突然想起来了我当时最贵的家当,就是我雪藏了快20年的长笛,于是把它拿了出来,重新开始练习。虽然时隔那么多年,已经完全不识五线谱,甚至很多指法都忘了,但想想8千块,就不忍心再把它压箱底。我每天都保持至少2个小时的练习,很多时候练到手指疼,都还在继续,所以在很短的时间里,我就把丢弃多年的这个技能,又重拾了起来。所以,要想提升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专注力,不妨先学会“只买贵的学习工具”开始。
3、打破学习的瓶颈
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瓶颈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如果你发现,在同样一条路上,你被卡住了,而别人还在前进,那么这个时侯就要意识到,问题可能不出现在学习方法上,而是出在心态上。
遇到瓶颈的第一个原因可能不够自信,比如打游戏,很多游戏都是积分制,赢了就加分,输了就减分,如果频繁失败,分数就会一直减,这无疑会让人丧失自信。作者也经常玩游戏,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但是他的做法和我们大有不同。他会先让自己故意输掉,把分数掉到很低,然后和同分数的玩家一起玩,这样赢的机率就很大,自信会被增强,而在自信不断增强的之后,就会把目光从关注分数,转移到关注如何赢上,不自然的就把分数打上去了。其实,学习过程中心态出现问题,本质上还是因为外界的干扰,让自己分心了,如果能够把目光专注于过程本身,就可以大大降低因为过度关注结果,而导致的不良心态。
第二个原因可能是涉猎不够广泛,这里的涉猎不够广泛,并不是指学的技能不够多,而是关于一个技能你所获取的信息不够多。作者在书中提到他小时候学了8年小提琴,最后也没练成小提琴演奏家,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那8年里他从来没有听过世界级小提琴演奏家的演奏。而后他学习吉他时,就大不相同,他买来了世界上最好的指弹吉他专辑,还听过几次现场演奏,他很清楚什么叫做世界级的水平,所以自己练习起来,就有很清楚的衡量标准。当你能够掌握与某个技能相关的信息,比如阅读相关的著作、接触这个技能的大师级人物等,会对你上手一个技能有很大的帮助,正所谓“功夫在诗外”。
图源网络
04 如何做好研究?如果你想要从小白、菜鸟走向专家,就必须要从学习过渡到研究。学习是上“手”,研究是“上”手,前者是初步掌握,重在练习,后者更强调精通,重在思考。
说到研究,很多人会认为太过高大上,认为这都是专家学者做的事情,跟我们普通人根本没有关系。但其实,要做到对一个技能的精通,并且以此兑换出价值,光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会研究。
学习和研究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学习是重复大量的练习,而研究不是。研究强调的是检查,一方面是为了纠错,另一方面是为了变得更好。同样看电影,有些人看得是情节,找得是乐趣,有些人则是看情节背后的套路,找编剧背后的规律。所以,你总能听到有些人说“好莱坞大片没什么好看的,全是什么什么的套路”,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外行人看热阔,内行人看门道”,看门道所体现的就是“研究”。
那么,研究有怎样的套路?作者在书中提出,研究的套路是以作品意识为研究驱动,以目标意识从互联网搜素引擎开始,进入图书馆,测览视频网站、论坛、英文论坛,然后开始执行,再以局外意识去思考,最后还包括与高手探讨,跟行家请教。
所以,研究的套路包含了三个部分:研究驱动、资料收集、资料整理论证,同时也包含三种意识:作品意识、目标意识和局外意识。
首先,我们来看看三个意识:
1、作品意识
研究的第一步是建立研究驱动,即构建自身研究的主动性。要建立这种主动性,作品意识必不可少,这里所说的“作品”,就是希望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好,做得像个作品。只有在这种“作品意识”的带领下,才会有之后的整个研究,它是让我们开启研究模式的第一动力。
2、目标意识
仅有作品意识是不够的,因为会很容易在研究方向上跑偏,当下,我们做一个研究时,一定离不开互联网搜索引擎,如果在海量的信息中,缺乏目标意识,就会导致搜集的信息过于宽泛,并且浪费很多时间。
3、局外意识
在研究所必需的三个意识中,局外意识是最为重要的,也是最为容易被忽视的。所谓的局外意识,就是站在外围看内涵,透过现象看本质,并且坐怀不乱。比如美术学院的学生学习画人体,无论是男模还是女模,脱光衣服往那儿一站,需要的就是局外意识,透过模特研究人体的结构、光影的展现,而不是想入非非。
在树立以上三个意识的基础之上,下面,我们来看看研究的具体步骤:
1、搜索资料
今天的信息如此发达,你可能会认为搜索资料没什么难度,但其实搜索资料也有技巧。过硬的搜集资料能力要同时满足两个要点:一是足量,二是节制。这两个要点,看起来是相对立的,而高水平的搜索资料,就是实现两者的平衡。
足量体现在搜集资料的主动性、宽泛性和文本性。主动性是确保搜集资料足量的前提保障,只有主动行动起来,才会采取更为广泛的搜集渠道,确保信息量足够大。
宽泛性倾向于“多”且“带有目标意识”,既要保证信息的丰富性,也要保证所搜集的信息与和核心目标相关。比如,我们买东西通常会“货比三家”,这就是为购买的正确性提供有力保障,如果我们购买一个东西,只关注了一家店,那么很可能会被坑。
文本性并不单纯指研究资料,而是要带着局外意识,冷静对待这些收集的资料。学习偏重于实际运用,研究则更强调对文本的剖析,也就是我们常说“纸上谈兵”。虽然“纸上谈兵”并不创造什么实际价值,但如果没有“纸上谈兵”的过程,实践的结果不会好到哪里。
2、处理资料
搜集完资料并不意味着研究工作就结束了,更为重要的操作是如何使用搜集到的资料,也就是如何处理资料。
作者提出了两个处理资料的要点:一是抓本质,二是找规律。
探求事物的本质是找不同,摸清事物的规律是求相似。本质指的是事物背后的结构,比如很多人喜欢看电影,自称看过超过三千部影片,但你要让它说出电影和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之间有什么区别,他可能说不上来,这就是没有探求到事物的本质。
与抓本质相反,找规律强调的是从不同事物中寻找相同的规律,比如高效能人士所具备的习惯,你可以通过研究不同的高效能人士的日常表现,挖掘出相同的习惯。再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成功背后做人做事的道理等,这些都是基于“找规律”所发现的普遍适用的准则。
3、输出训练
确保学习的有效性,及时为自己制造反馈很重要,而要得到反馈,前提必须是将学习的内容进行输出。研究虽然不是学习,但研究能力的提升,同样需要及时输出。
学习输出主要体现在动手实践,研究输出需要的是将研究结论成果化。我们通过做研究得出的结论,一般会有三种:一是研究结论告诉我们,我们想错了;二是研究结论告诉我们,我们的想法是对的;三是研究的结论不但对自己有帮助,对别人也有很大价值。不论研究的结论是哪一种,都是对人具有指导性作用的,因此,将研究结果成果化最好的形式就是写作。比如,把自己的研究结论写成一本书,或者一篇论文,如果觉得写书和写论文难度太大,可以写成独立文章在自媒体上发表,或者在问答网上回答相应的问题,让自己的文章既有学术性,又有趣味性。
图源网络
总结成年人学习和学生学习最大的区别在于,成年人需要是快速“上手”,学生需要的是“扎实”基础,所以,成年人学习不需要从一个学科或者领域最基本的内容学起,而是要以目标为出发点,在中途上路。
要快速“上手”一个技能,有两个必经阶段:一是学习,二是研究。学习是初步掌握的过程,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它需要用任务驱动,需要足够的专注力,需要打破过程中关于心态、视野等瓶颈。
研究是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走向精通的过程,它需要我们具备作品意识、目标意识、局外意识,要能做到搜集资料、处理资料、输出结论。
对于当下工作、生活节奏很快的成年人来说,要想上手一个新技能,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成本非常大,但如果你能够掌握以上这套“上手”的技巧,就一定可以轻轻松松“上手”任何技能。现在,不妨放下手头的项事,用“上手”为自己开启成长的加速度。
本文内容参考:《上手》许岑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