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禾川科技公众号:链动工业自动化生态

禾川科技公众号:链动工业自动化生态工业自动化的应用核心是各类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和系统,产品从功能上可以划分为控制层、驱动层、执行层、传感层。据禾川科技介绍,其目前自主研发推出控制、驱动、传感、机电、信息五大类产品,主要产品包括伺服系统、PLC等,涵盖工业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并在近年沿产业链上下游不断延伸,涉足上游的工控芯片、传感器,和下游的高端精密数控机床等领域。这也使得其在推进智能制造战略的同时,实现了产品的优化升级。于2022年4月28日登陆科创板的浙江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川科技”;688320.SH),是本土工业自动化市场中,品牌知名度与市场份额仅次于汇川技术(300124.SZ)的工业自动化厂商。进入20世纪以来,现代制造领域中最重要的核心技术与产业,便是工业自动化。它的应用使得工厂的生产和制造过程更加自动化、效率化、精确化,更具可控性以及可视性,并推动工业生产实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安全可

禾川科技公众号:链动工业自动化生态(1)

在本土工业自动化市场中 禾川科技一方面具备构建工业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另一方面,在面临占据主导地位的外资企业的竞争与挤压时,能够多大程度拓展自己的业务空间、提升品牌力与规模,仍是其上市后不容忽视的挑战。

来源 | 经理人传媒旗下《经理人》杂志

■本刊记者/林岸

禾川科技公众号:链动工业自动化生态(2)

来源/公众号

进入20世纪以来,现代制造领域中最重要的核心技术与产业,便是工业自动化。它的应用使得工厂的生产和制造过程更加自动化、效率化、精确化,更具可控性以及可视性,并推动工业生产实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安全可控等目的。

从全球工业自动化行业来看,目前已形成少数跨国公司规模化生产、主导市场的局面,如德国西门子、日本松下电器、日本三菱电机、日本安川电机等品牌的产品,均已拥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并掌握了国内大部分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伺服系统等产品的市场份额。

而从国内产业发展来看,随着技术的积累,国产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在产品适应性、技术服务、性价比、快速响应等方面也逐步显现出优势,并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自主品牌。

于2022年4月28日登陆科创板的浙江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川科技”;688320.SH),是本土工业自动化市场中,品牌知名度与市场份额仅次于汇川技术(300124.SZ)的工业自动化厂商。

工业自动化的应用核心是各类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和系统,产品从功能上可以划分为控制层、驱动层、执行层、传感层。据禾川科技介绍,其目前自主研发推出控制、驱动、传感、机电、信息五大类产品,主要产品包括伺服系统、PLC等,涵盖工业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并在近年沿产业链上下游不断延伸,涉足上游的工控芯片、传感器,和下游的高端精密数控机床等领域。这也使得其在推进智能制造战略的同时,实现了产品的优化升级。

从公司发展空间来看,借助SWOT理论为工具,禾川科技一方面具备构建工业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在本土工业自动化市场中拥有一定的国产代替水平;另一方面,在面临占据主导地位的外资企业的竞争与挤压时,禾川科技能够多大程度拓展自己的业务空间、提升品牌力与规模,仍是不容忽视的挑战。

禾川科技公众号:链动工业自动化生态(3)

助力工业自动化国产替代

在设立初期,禾川科技根据自身的技术水平,以及国内客户对优质PLC品牌依赖性较强的特点,采取以PLC产品作为市场切入口的营销策略。2012年,禾川科技推出首款小型PLC系列,正式进入了国内的工业自动化市场。

但推行之初,外资品牌领先的技术优势、部分企业国产替代意愿不强也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阻力。为此,禾川科技在当时通过组建编程团队、提供五年免费保修的服务模式作为一步步撬动市场的支点。如今,该技术服务团队已超过一百人,可就近为客户提供贴身技术服务,及时响应市场需求。

打开市场之后,禾川科技也开始向成本占比更大、技术含量更高的自动化关键零部件进军,相继推出自主研发的伺服系统、低压变频器、HMI等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核心部件,并通过整合自身产品,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进入2016年以后,禾川科技开始沿着产业链上下游延伸,陆续实现编码器、工控芯片、智能相机等核心部件的突破;并计划于未来布局数字化工厂,实现从核心部件、机器自动化到数字化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的渐进与突破。

以核心产品伺服系统来看,禾川科技凭借自主研发的编码器,在定位精度、速度控制、额定转矩等核心性能指标上实现了较强的竞争力,并于2020年拿下了通用伺服系统约3%的市场占有率,在国产品牌中处于第二。

在市场规模上,根据睿工业数据,2020年我国通用伺服系统市场规模达到164.38亿元。从增长的势头来看,2020年国产伺服品牌的市场规模达到49.64亿元,同比增长34.40%,国产品牌占我国整体伺服市场规模比例由2018年的22%上升至2020年的30%,也显示出国产伺服系统进口替代的步伐愈加明显。

目前,禾川科技的产品已进入3C电子、光伏、锂电池、包装、纺织、物流、机器人、木工、激光等行业,同时,还覆盖了工业富联、宁德时代、顺丰控股、三通一达、隆基股份、捷佳伟创、先导智能、蓝思科技、埃夫特等多家行业知名企业。

与此同时,凭借深度制造产线,禾川科技能够提供从产品设计、模具及压铸件生产到零部件组装的垂直产业链,保证生产弹性之外还能柔性化生产各类非标产品,确保了产品的品质和供货的及时性,也为增大客户黏性提供竞争优势。

从研发实力来看,截至2022年3月,公司共拥有19项发明专利、82项实用新型专利、67项外观设计专利、80项软件著作权、9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全面覆盖数百种型号的工业自动化控制核心部件。

2019年至2021年,禾川科技的研发投入分别为4546.99万元、6740.71万元和8700.13万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14.53%、12.39%和11.58%;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研发人员316人,占员工总数的22.80%。此外,禾川科技还在龙游、杭州、深圳、大连等地设立多个研发中心,为扩大研发人员规模、维护核心技术团队稳定提供了重要基础。

禾川科技公众号:链动工业自动化生态(4)

就外部发展空间来看,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属于高端制造产业的范畴内,也是近年来我国产业政策重点支持和鼓励的行业,一定程度上利好工业自动控制行业快速发展,并实现工业企业逐步向智能制造转型。

与此同时,产业升级也对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因终端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定制化,制造业厂商也面临生产环节、工艺水平、产品质量、成本控制等方面的更高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自动化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的需求也将相应提升,并为工业自动化设备提供良好的市场机遇。

在“创新研发驱动市场”的企业发展战略下,禾川科技目前已形成90多个产品系列、2600多项产品型号,全面覆盖工业自动化各领域,可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客户的需求;且在成本相对更低的条件下,已实现性能参数方面整体接近国外主流品牌同类可比产品水准,也为其借助外部发展势头、实现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抓住高端制造产业升级机遇

当前,全球制造业朝着智能制造的方向不断迈进,而作为智能制造设备的核心组成,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未来的发展景气度也将可预见地持续向好。但是,由于国内市场份额主要由外资企业主导、核心原材料依赖进口,且公司自身市占率相对较低、现金流出现一定风险等因素,禾川科技下一步的发展也将面临不小的考验。

在我国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市场里,外资企业如安川、松下、三菱、欧姆龙等企业凭借品牌、技术和资本优势,在高端市场仍然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并覆盖了大中型客户企业。而国产企业则凭借性价比和本土优势,依靠快速响应和低成本,在中低端市场中赢得更多市场份额。

根据MIR睿工业的数据,2020年我国通用伺服系统市场前十大企业市场占有率合计达67.5%,其中外资企业占据6席,合计市场占有率为45.3%;在PLC领域,2020年外资品牌在我国PLC市场的占有率在79%以上。而禾川科技在伺服系统和PLC市场的占有率分别为3%和0.44%,市场份额与国外龙头厂商相比仍然较低。

而伺服系统、PLC等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由于集成度高、产品设计和工艺复杂,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能生产出可靠性和稳定性高的产品,进而对产品的生产工艺、部件性能和制造水平进行持续提升。外资企业凭借在行业内长期积累获得的技术应用经验,在控制性能、产品可靠性、软件核心算法和整体方案方面仍然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在正面的市场竞争中,若不能够持续提高技术水平、强化服务体系以及提升品牌知名度,禾川科技也将处于竞争的下风。

在核心原材料取得的风险上,禾川科技表示,其电子元器件、IC芯片的采购主要通过境外公司的境内代理商取得,2019〜2021年向境外最终厂商采购的原材料金额分别为5038.19万元、12264.19万元和14872.07万元,占报告期各期原材料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37.58%、35.89%和32.45%。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复杂、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仍需一定时间的情况下,如果进口受限,也将制约禾川科技核心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从资金管控上来看,禾川科技存在应收账款较高的风险。据其披露,2019〜2021年间,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4080.35万元、15970.88万元和24932.19万元,应收票据账面价值分别为4928.49万元、11126.52万元和12331.00万元;各年末应收款项融资账面价值分别为906.29万元、3658.52万元和406.09万元,合计占各期末公司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0.42%、39.42%和38.74%,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3.65%、56.53%和50.13%。比例之高,也势必对禾川科技的收入质量以及现金流量造成不利影响和风险。

总的来说,外部高端制造产业升级带来的机遇、禾川科技自身积累的科技能力与市场份额,都为其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在利润规模、人均创利能力、研发团队、现金流管理等方面,禾川科技仍有一定劣势,行业地位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禾川科技公众号:链动工业自动化生态(5)

如涉及版权请告知删除,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