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学院一流本科专业(新时代 再出发)
黄淮学院一流本科专业(新时代 再出发)校企共建二级学院正是学校与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模式。黄淮学院与企业共建了驻马店电子商务学院、达内数字艺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等6个行业二级学院,积极推进“六个共同”,即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评价人才质量、共同培育师资、共同开展研发、共同组建基地,实现“四个合作”,即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校企协同育人网络矩阵。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人才需求,学校与企业共同实施“学科专业改造提升计划”,优化调整专业设置,停招传统专业,新增了21个与地方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型产业关联度高的新专业,重点建设了6大特色专业集群,提升人才供给的吻合度、精准度和有效度,实现“产业 专业 教育”的深度融合。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学校把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写进《黄淮学院章程》,明确了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核心、市场需求为导向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建华
黄淮学院是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位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美称的驻马店市。校园环境清新幽雅,办学条件优良,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学校占地2460多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教职工1200余人,设有17个二级学院,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万余人,馆藏图书268万册,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学校成功承办六届教育部“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融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办学模式,推进协同育人,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深度融合,探索出了一条地方性、国际化、开放式、应用型办学道路。学校先后被确定为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战略改革试点院校、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全国首批创新创业50强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
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学校把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写进《黄淮学院章程》,明确了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核心、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组织形态和人才培养新路径;与200多家政府机构、行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组建“黄淮学院合作发展联盟”,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推进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一体化协同创新,形成了政、校、企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模式和协同育人机制。
校地共建黄淮电子商务学院成立
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人才需求,学校与企业共同实施“学科专业改造提升计划”,优化调整专业设置,停招传统专业,新增了21个与地方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型产业关联度高的新专业,重点建设了6大特色专业集群,提升人才供给的吻合度、精准度和有效度,实现“产业 专业 教育”的深度融合。
校企共建二级学院正是学校与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模式。黄淮学院与企业共建了驻马店电子商务学院、达内数字艺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等6个行业二级学院,积极推进“六个共同”,即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评价人才质量、共同培育师资、共同开展研发、共同组建基地,实现“四个合作”,即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校企协同育人网络矩阵。
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学校先后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多次修订,在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邀请行业企业全程深度参与,将企业元素和职业标准融入培养方案之中,把校企“双主体”育人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以产业技术进步为驱动,按照知识技能循序渐进、教学项目贯穿始终的思路,构建了“四位一体”“模块 平台”的特色化应用型课程体系,着力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黄淮学院微建筑工作室正在研究建筑设计理念
立足高质量发展,黄淮学院以“一师一金课”为抓手,突出“去水增金”目标要求,每年确定100门左右的主干课程作为教学范式改革试点,以点带面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提升课堂教学的应用性品质。在教学内容改革上,瞄准企业项目开发的技术选型,把教学内容融入设计或生产过程,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教学方法改革上,以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彰显“做中学、学中做”的应用型培养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求。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学校积极推进“双聘人才引入计划”,在学校和二级学院两个层面聘任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实现了校企携手。投入500万元,建设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搭建师资培养培训平台。每年选派100名专业教师到联盟单位、企业生产一线和相关机构,参加不少于3个月的专业实践。目前,学校“双师双能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57%,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领和支撑社会创新发展,是时代赋予高校的使命与要求。学校与企业合作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孵化中心,组建专兼职创新创业导师团,打造“1 N”创客空间集群;同时,构建以“五个融入”为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近三年,培养了一批师生创业先进典型,孵化了70多个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其中2个公司已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新四板挂牌上市;学生在全国和省级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300余项,10多个项目荣获全国一等奖和河南省特等奖,10余名学生入选“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100强”。学校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首批国家级众创空间。
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
近几年,学校先后与企业合作共建了“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数字化设计与3D打印创新中心”“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等11个产教融合平台,以及23个省市级协同创新中心;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中心、驻马店市政府等部门合作成立了驻马店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企业家学院和乡村振兴学院。一系列产教融合平台的建设,为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围绕专业、学业、创业、职业和企业“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学校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合作,共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黄淮置地建筑技术研发中心、梦工场、文化创意一条街等校内实习实训平台,以及229个校外综合性实习实训基地。在每年提供近3000个实习实训岗位的同时,进一步打通企业培养人才、储备人才、留住人才的渠道,形成“知识学习 实践锻炼 基地就业”的实践教学新生态,提升了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和社会满意度。
黄淮学院学生获得迈索尔大学硕士学位
学校积极搭建国际化人才培养大平台,与国(境)外20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全方位引进国(境)外应用型的优质特色教育资源,合作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万余名,千余名学生实现了出国留学。目前,中外合作办学本专科项目达到12个,在校项目学生3000余人。从2014年起,学校连续承办了六届教育部“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借助论坛这一高端平台,学校加入了中美“双百计划”、中荷应用技术大学合作项目,实施了斯旺西大学—黄淮学院国际研究所、黄淮—迈索尔国际软件工程学院等国际合作项目,形成了具有黄淮学院国际化特色的产教融合和人才培养模式。
站位新时代,黄淮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按照“补短板、强特色、守正创新,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工作主线,全面深化“四项建设”,即“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引领的政治领导力建设,以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为引领的核心竞争力建设,以增强全体黄淮人的向心力为引领的凝聚力建设,以提升黄淮学院的美誉度为引领的影响力建设”,真抓实干,加快推动学校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河南日报》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