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翰科技的现状(失色的科创名单之)
安翰科技的现状(失色的科创名单之)然而,有资本大咖们在背后支持也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高枕无忧,实际上,从安翰科技披露的招股书来看,该公司至少存在三大隐忧,而其中最大的隐忧就是其过度依赖大客户。三大隐忧的困扰安翰科技的前身是安翰光电技术(武汉)有限公司(简称“安翰有限”),于2009年12月9日由安康国际出资设立。经过数年的经营,安翰科技从2014年便开始走上了资本运作之路,其后有宁波朗盛、新希望产业基金、金沙河投资、中卫安健、大中投资、软银中国资本、优势资本、虔盛投资、厚新健投、同晟资本数十家资本介入,其中还不乏有知名人士王思聪和刘永好等大咖的身影。其中,刘永好是通过新希望产业基金、深圳厚生、拉萨新希望等公司持有安翰科技股权的。早在2015年4月份,新希望产业基金就以2000万元的价格认购了安翰科技1.74%的股权,新希望集团持有新希望产业基金48%的份额,新希望集团董事长正是刘永好。此外,刘永好为大股东的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新
从安翰科技发布的招股说明书所描述的前景来看,可谓是优势尽显,前途不可限量。但若深入研究后可发现,作为一家被大咖们青睐的公司,安翰科技在表面风光的背后,却隐藏着三大隐忧与两大疑点。
作为王思聪、刘永好等大咖们参与投资的公司,安翰科技近日成为首批科创板申请获受理公司之一。按照A股市场以往的惯例,一旦成功登陆科创板,则王思聪、刘永好等资本大咖们将获益匪浅。
安翰科技的主营业务为“磁控胶囊胃镜系统”机器人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从该公司发布的招股说明书所描述的前景来看,可谓是优势尽显,前途不可限量。然而,《红周刊》记者在深入研究后发现,作为一家被诸多大咖们青睐的公司,安翰科技在表面风光的背后,却隐藏着三大隐忧与两大疑点。
大咖们青睐有加
安翰科技的前身是安翰光电技术(武汉)有限公司(简称“安翰有限”),于2009年12月9日由安康国际出资设立。经过数年的经营,安翰科技从2014年便开始走上了资本运作之路,其后有宁波朗盛、新希望产业基金、金沙河投资、中卫安健、大中投资、软银中国资本、优势资本、虔盛投资、厚新健投、同晟资本数十家资本介入,其中还不乏有知名人士王思聪和刘永好等大咖的身影。
其中,刘永好是通过新希望产业基金、深圳厚生、拉萨新希望等公司持有安翰科技股权的。早在2015年4月份,新希望产业基金就以2000万元的价格认购了安翰科技1.74%的股权,新希望集团持有新希望产业基金48%的份额,新希望集团董事长正是刘永好。此外,刘永好为大股东的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也是安翰科技的股东之一,早年投资安翰科技的深圳厚生新兴产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的最终受益人同样是刘永好。另外,安翰科技的第二大股东安康国际也有刘永好间接持股。
而王思聪则是通过宁波朗盛持有安翰科技股权的。其介入安翰科技的时间比刘永好更早,宁波朗盛在是2014年7月份以3300万元取得了安翰科技6.08%的股权,其后随着安翰科技的增资,截至招股说明书发布日,宁波朗盛还持有该公司4.56%的股权。而北京普思投资有限公司又是宁波朗盛的股东,王思聪则正是北京普思投资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持有该公司100%的股权。
三大隐忧的困扰
然而,有资本大咖们在背后支持也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高枕无忧,实际上,从安翰科技披露的招股书来看,该公司至少存在三大隐忧,而其中最大的隐忧就是其过度依赖大客户。
隐忧一:大客户依赖
招股书披露,安翰科技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5亿元、1.72亿元和3.22亿元,其中第一大客户美年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加盟店(以下简称“美年大健康”)贡献的营业收入就分别高达0.93亿元、1.27亿元和2.4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81.00%、73.50%、76.27%。正是有了这位大客户的支持,安翰科技的营业收入才“蹭!蹭!蹭!”地飞速上涨,显然安翰科技在经营上有明显大客户依赖状况。
作为一家医疗器械类公司,安翰科技对大医院等主流医疗机构的销售额少之又少,业绩主要依赖于以体检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美年大健康,这着实有些奇怪,那么美年大健康为何“独宠”安翰科技呢?原因恐怕是与这两家公司之间存在的关系密不可分的。
美年大健康的实际控制人是俞熔,而俞熔同时也是上海中卫安健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中卫安健”)的普通合伙人(GP)——上海中卫安健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天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韩小红是美年大健康旗下品牌“慈铭”体检的创始人,其也是中卫安健的最终受益人之一)。中卫安健于2016年12月以4800万元的价格,通过股权受让及增资的方式取得了安翰科技3.9%(目前为3.6%)的股权,成为安翰科技的大股东,至此安翰科技与美年大健康拴在了一起。
换句话说,安翰科技如果业绩表现良好,能顺利登陆科创板,那么俞熔和韩小红作为安翰科技大股东中卫安健的实际受益人自然水涨船高,能从中获得不少收益。有了这层利益关系,俞熔作为美年大健康的“话事人”,美年大健康连续数年成为安翰科技的第一大客户,为其贡献了大部分的营业收入,扶持安翰科技也就不难理解了。表面看,两家公司虽然不属于关联交易,但却有着共同利益,这样看来,安翰科技与美年大健康之间交易的公允性就很令人怀疑了。
此外,安翰科技如此依赖一家大客户,一旦对方由于某些原因采购减少或者是解除合作,那么其未来业绩如何保障也成了一个不小的隐忧。
隐忧二:产品单一
安翰科技的隐忧并非只有对大客户的依赖,产品过于单一则是其另一大隐忧。胶囊内镜最早在2000年由以色列科学家研究发明,时至今日,国内研究胶囊内镜的公司也并非只有安翰科技一家。其中,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OMOM系列胶囊内窥镜早在2009年就获得CFDA批准,其主要应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断。另外一家公司——深圳市资福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其研发生产的DS(大圣)系列胶囊内窥镜于2013年获得CFDA批准,其产品主要用于18岁及以上成人的检视小肠黏膜。此外,杭州华冲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和生产的Hitron系列胶囊内窥镜于2011年获得CFDA批准。显然安翰科技的产品并非独树一帜。此外,从经营情况来看,国内这几家生产胶囊内镜的公司虽然早几年就获得了CFDA的批准,但时至今日却都没能成功上市,由此也可以看出,该行业经营状况似乎也并不是十分乐观的。
对于安翰科技来说,近几年来的营业收入全部来自于“磁控胶囊胃镜系统”机器人一种产品,而从该产品的市场分布情况来看,国内各大医院很少能见到该产品的踪影,其产品绝大部分给了关系户美年大健康,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产品似乎并没有得到医疗主流市场的认可,一旦该产品无法打开正规医院的大门进入主流医疗市场,仅靠体检一个渠道,发展前景恐怕也是可以预期的。更可怕的是,该公司仅靠“磁控胶囊胃镜系统”机器人一种产品在市场中搏杀,又没有其他产品可以销售,一旦该产品出现什么问题被监管机构叫停,或者市场出现更先进的替代产品,那么安翰科技未来靠什么来盈利也将成为一个不小的问题。
隐忧三:依赖政府补助
除此之外,业绩过度依赖政府补助也是其面临的另一大隐忧。根据安翰科技财务报表数据,2016年、2017年和2018年,该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2862.42万元、-1033.78万元和6594.19万元,其中2016年和2018年均有盈利,不过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来看,其报告期内的此项净利润分别仅为-3767.68万元、-3670.79万元和2540.66万元,也就是说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该公司只有2018年才实现了盈利。很显然,非经常性损益对安翰科技影响非常大。
在安翰科技的非经常性损益中,影响最大的一块便是政府补助,其中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公司记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就分别高达6478.20万元、2119.45万元和3990.10万元,这一金额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分别高达172%、1150.25%和43.31%。这样看来,该公司利润的绝大多数是来自于政府补助,显然安翰科技存在严重的政府补助依赖。一家如果得上这种“依赖症”,对其长久发展来说恐怕并不是什么好事,未来一旦政府对行业的监管政策有所调整,补助规模缩减甚至取消,将给该公司的盈利能力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
两大疑点值得反思
虽然科创板对申请企业的业绩要求有所放宽,但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用“掺水”数据来忽悠人,按照信息披露的相关原则,申请期企业所披露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然而,安翰科技除了上述三大隐忧以外,其财务数据方面至少还存在两大疑点,而这些疑点直接指向其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疑点一:直接材料成本有疑
报告期内,安翰科技原材料主要分为电子元件、结构件、电气类等。其中,电子元件主要包括PCBA电路板、二极管、传感器等;结构件主要包括控制设备机架、胶囊外壳等;电气类主要包括显示器、工控机等。其中,电子元件类是公司采购金额最大的原材料。不过《红周刊》记者核算发现,该公司披露的原材料采购数据与材料消耗及期末存货之间的勾稽关系存在异常。
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2018年安翰科技整个原材料采购的采购总额为5564.14万元,而根据其披露主营业务成本时披露的数据,该公司当年成本中的直接材料消耗金额为5294.49万元,理论上采购剩余原材料金额为269.65万元,即意味着该公司当年的存货应该有269.65万元以上的新增才对,毕竟如果这些原材料中有一部分已经生产成产成品,则其中包含的人工费用、制造费用等项目,会让其成本增加。那么实际情况又如何呢?
根据安翰科技披露的存货数据,2018年该公司存货的期末余额为4041.80万元,而期初余额为4257.02万元,期末余额小于期初余额意味着存货不但没有新增,相反还减少了215.22万元,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既然其消耗的直接材料小于采购总额,为何其存货不增反减呢?如果说该公司披露的存货数据真实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其披露的2018年的成本数据存在虚减,因为如果其披露的直接材料数据偏低,虚减了成本,则上述计算中,理论存货金额就会偏高,从而出现上述结果。但如果该公司真的存在虚减成本的行为,则其业绩水平的真实性就很让人怀疑了。
疑点二:毛利率异常
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数据,2017年安翰科技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49.68%,其净利润则亏损了1000多万元,然而到了2018年,由于美年大健康不遗余力的支持,该公司营业收入竟然大幅增长了87.31%,实现净利润也接近6600万元。就在其拟登录科创板的关键时刻,营业收入与业绩突然双双大增,这着实有点令人惊异。那么,我们就从其披露的产销数据来看看其收入大幅增长的是否合理呢?
安翰科技的主要产品“磁控胶囊胃镜系统”机器人由上消化道胶囊内窥镜和巡航胶囊内窥镜控制设备两部分组成。在招股说明书中该公司分别披露的该产品两个组成部分的产量及销量情况,此外,对于这两部分产品的销售价格以及毛利率也在相关环节有所披露,由此不难推算出该公司每年产成品的库存情况。
以2017年为例,通过披露的数据可知该公司当年生产的消化道胶囊内窥镜完成销售后结转到库存的数量应该有14768颗,按照该产品的销售价格和毛利率我们可以核算出其生产每颗消化道胶囊内窥镜的成本应该为245.49元,由此可知该公司当年该产品的新增库存金额应该为363万元。而其产品另一块产品巡航胶囊内窥镜控制设备,根据其披露的产量和销量数据可知,2017年期末结转的数量应该为41台,另外根据当年的销售价格和毛利率也可计算出,其生产巡航胶囊内窥镜控制设备的单位成本为每台15.28万元,因此当年此类产品的库存结转金额应该为626万元。
由于安翰科技只有“磁控胶囊胃镜系统”机器人这一款产品,因此该公司2017年新增的“磁控胶囊胃镜系统”机器人产品金额理论上应该为989万元。那么实际情况又如何呢?
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安翰科技的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低值易耗品,其中产成品就是“磁控胶囊胃镜系统”机器人,其中2017年该产品的期初金额为1369.91万元,期末金额则为2881.12万元,由此可以算出该公司当年库存“磁控胶囊胃镜系统”机器人的新增金额实际上为1511.21万元。显然其库存商品的实际新增金额要比我们核算出989万元的理论金额要高出522万元,那么这多出的数百万元库存商品又是怎么回事呢?
2018年也存在类似情况。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数据可以看出,2018年安翰科技的上消化道胶囊内窥镜产量和销量几乎相等,经计算仅增加了7万元存货。而巡航胶囊内窥镜控制设备的销量则明显大于产量,这意味着该公司清理了库存,经计算清理数量为72台,由于这72台产品是2017年的库存商品,因此其成本价应该为2017成本价,即每台成本为15.28万元,因此理论上当年巡航胶囊内窥镜控制设备减少的库存金额应该为1100万元,也即2018年该公司库存产成品理论上应该减少了将近1100万元。
可实际上,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该公司2018年产成品的期初金额为2881.12万元,期末金额则为1173.48万元,由此可见其2018年产成品实际减少金额高达1706.64万元。很显然,这一结果比我们核算的结果要多减少了近700万元。
分析其中缘由,如果说其披露的存货数据没有问题,那么问题就很可能出现在毛利率数据上了,所披露的毛利率数据过高导致其成本可能被低估了,而自然也导致了2017年核算的新增库存商品金额可能会低于实际金额出现偏差。而2018年同样也是因低估了成本,导致核算出减少的库存金额偏低的情况。
我们在上文疑点一中分析认为,该公司可能存在虚减成本,而虚减成本势必会导致毛利率的虚高,这与我们在疑点二中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结合两个疑点来看,该公司披露的利润数据的真实性就很令人人怀疑了。■
本文源自证券市场红周刊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