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红色微电影盛典在金寨举行(微寻找青春之光在革命老区金寨开拍)
第二届红色微电影盛典在金寨举行(微寻找青春之光在革命老区金寨开拍)两天的拍摄中,每一个画面的设计和编排都让大家记忆深刻。“姜老师太认真细致了,一开始看他们几乎每一个画面要重复多次,很是不理解,后来才知道,拍摄这种专题片,人物的表情和每一个细节都非常重要。”两天的拍摄结束,虽然辛苦但大家似乎都意犹未尽。特地在学校招募的唯一航拍手夏梦慈参与了此次航拍中。“夏梦慈,摄像老师从正面拍摄他们走进去的画面,你从空中来个航拍。先环绕大门口的雕塑走一圈,然后从前往后穿,角度要越来越低! ”编导老师姜敏一边说,一边监看着画面。当天的拍摄中,在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的革命烈士厅,面对一整面墙上密密麻麻的革命烈士名字,尤其是面对很多相近甚至相同的名字时,姚畅禁不住问:“为什么有这么多相近甚至相同的名字?”“因为这些人很多都是一个家族集体参加革命,他们有的是兄弟、有的是父子、有的是兄妹、有的是夫妻,有的……在革命战争年代,金寨县10万儿女踊跃参军参战,大多数为国捐躯,解放后被追认革命
追寻革命先辈脚步,传承革命先辈精神。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让安徽艺术学院师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学习党的历史、传承党的精神,由安徽艺术学院党建办、新闻播音系党总支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创作的微视频《寻找青春之光》,6月3日在革命老区金寨开拍。
在为期两天的拍摄中,微视频主角——来自安徽艺术学院新闻播音系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姚畅,在安徽广播电视台首席记者、编导姜敏老师和资深革命史讲解员的指导下,逐步进入状态的同时,其他几名参与拍摄的学生和老师也感触颇多。“此次金寨之行,不仅让我们对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拍摄中编导老师一些细节的处理,也让我们对专业课学习有了更深的感悟! ”
微视频《寻找青春之光》从一名大学生,要参加学校举办的诗歌朗诵比赛,因为总是找不到革命精神的情感表达状态,所以决定去革命老区金寨,探寻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和斗志开启。
拍摄的第一站设在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当天的拍摄从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馆藏的一本书《少年漂泊者》说起。在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7月出版的《习仲勋传》中,的父亲习仲勋多次回忆,他之所以走上革命道路,是受长篇小说《少年漂泊者》的影响。这本书曾启发无数的青年人投身革命,而它的作者1926年在创作这本著作时,却只有25岁。他就是金寨白塔畈镇的革命烈士蒋光慈。 从蒋光慈的书籍到革命事迹,再到他的老师詹谷堂。因为受蒋光慈的影响,他幼年时的老师詹谷堂也走上了革命道路。
当天的拍摄中,在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的革命烈士厅,面对一整面墙上密密麻麻的革命烈士名字,尤其是面对很多相近甚至相同的名字时,姚畅禁不住问:“为什么有这么多相近甚至相同的名字?”“因为这些人很多都是一个家族集体参加革命,他们有的是兄弟、有的是父子、有的是兄妹、有的是夫妻,有的……在革命战争年代,金寨县10万儿女踊跃参军参战,大多数为国捐躯,解放后被追认革命烈士11000余人,占全省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其中著名烈士蒋光慈、詹谷堂、周维炯等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壮举和高尚的革命情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人。”
从蒋光慈到詹谷堂,再到周维炯。为了能更多的了解当年这位领导立夏节起义的著名人物,拍摄的第二站来到金寨南溪镇著名的立夏节起义旧址。“如果不是实地感受,我们真的很难想象,当时年仅21岁的周维炯不仅领导了著名的立夏节起义,打响了工农暴动的第一枪,而且还带领各地农民武装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君第32师,太了不起了! ”
“同学,你想一下,如果这个镜头让你拍,你怎么表现?”“我想等主角出现,先从侧面来个环绕,然后再在前面来个穿行。”参与此次拍摄的安徽艺术学院新闻播音系新闻学专业的大一学生李立豪对这次难得的实地拍摄机会也是非常珍惜。拍摄期间,他不仅认真听、认真看,而且偶尔也会向现场的编导老师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特地在学校招募的唯一航拍手夏梦慈参与了此次航拍中。“夏梦慈,摄像老师从正面拍摄他们走进去的画面,你从空中来个航拍。先环绕大门口的雕塑走一圈,然后从前往后穿,角度要越来越低! ”编导老师姜敏一边说,一边监看着画面。
两天的拍摄中,每一个画面的设计和编排都让大家记忆深刻。“姜老师太认真细致了,一开始看他们几乎每一个画面要重复多次,很是不理解,后来才知道,拍摄这种专题片,人物的表情和每一个细节都非常重要。”两天的拍摄结束,虽然辛苦但大家似乎都意犹未尽。
据了解,此次的实地拍摄,学院共挑选青年教师2名,招募学生5名,和安徽广播电视台摄制组组成拍摄团队,通过搭建校媒合作平台,切实将党建和教学工作相结合,提升学院师生的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展现新时代学院师生的精神风貌和青春风采。这也是安徽艺术学院和安徽广播电视台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后,首次将学生课堂“搬到”实地的一种尝试,
节目制作完成后将于“七一”前,在安徽广播电视台播出。“我们学的专业都是实操性非常强的专业,所以除了理论学习,实地操作也非常重要,这次实地拍摄,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但让我们收获很大,希望这样的机会能更多!”
另外,据介绍,为了给学院师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5月17日,安徽艺术学院和安徽广播电视台签订了深度合作战略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品牌共建、共谋发展”原则,发挥各自资源优势,积极推动双方多领域深度融合。(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王素英 文/摄 通讯员:申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