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场外业务发展情况(场外平台服务实体添)

场外业务发展情况(场外平台服务实体添)2.创新衍生品业务模式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立足期现结合,通过持续升级优化平台功能,增强了仓单的金融属性,也提高了仓单的流通效率。合同、点价线上化,便于实体企业参与风险管理。据了解,上期所于2018年5月28日正式上线上期标准仓单交易平台(2022年7月更名为“上期综合业务平台”),开展与期货交易相关的标准仓单与场外衍生品业务。4年多以来,平台交易日趋活跃、品种稳步扩容,已上线14个品种的标准仓单交易和天然橡胶延伸仓单交易业务,推出卖方挂牌、定向挂牌、买方挂牌、仓单线上质押融资等功能,打造浙油中心、欧冶云商、保税仓单转让、期转现等报价专区,以及期现联动客户端。截至2022年8月31日,平台累计成交175.07万张仓单、成交量为1464.76万吨、成交金额为5661.91亿元,累计签约交易商595家。作为国内期货交易所首个场外业务平台,郑商所综合业务平台于2018年3月30日

场外平台篇:累计成交额突破6900亿元,场外平台服务实体添“底气”

从无到有,国内交易所场外平台的推出与发展也是十年间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一项重要成果。2015年,国内商品期货交易所开始启动相关场外业务试点。2018年,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陆续上线综合业务平台(下称平台)。短短五年时间,通过对业务类型的不断丰富,对仓单交易、基差交易、“平台 ”模式的持续探索,整体实现了从场内标准化交易向场内、场外协同发展的跨越,进一步延伸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据统计,截至2022年8月31日,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平台累计成交4144.75万吨、成交金额为6954.24亿元(单边,下同),累计签约交易商近2100家。交易所场外平台已经成为场内市场的有益补充,完善期货市场对接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服务,为产业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了强有力的风险管理防线。

1.交易所陆续上线场外平台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依托场内、服务场内,探索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新途径、新方式,国内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在场外市场建设方面持续发力。

据了解,上期所于2018年5月28日正式上线上期标准仓单交易平台(2022年7月更名为“上期综合业务平台”),开展与期货交易相关的标准仓单与场外衍生品业务。4年多以来,平台交易日趋活跃、品种稳步扩容,已上线14个品种的标准仓单交易和天然橡胶延伸仓单交易业务,推出卖方挂牌、定向挂牌、买方挂牌、仓单线上质押融资等功能,打造浙油中心、欧冶云商、保税仓单转让、期转现等报价专区,以及期现联动客户端。截至2022年8月31日,平台累计成交175.07万张仓单、成交量为1464.76万吨、成交金额为5661.91亿元,累计签约交易商595家。

作为国内期货交易所首个场外业务平台,郑商所综合业务平台于2018年3月30日正式上线,开展仓单交易、基差贸易等期现结合业务和场外期权、商品互换等场外衍生品业务。经过4年多的发展,平台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持续增强。通过对“平台 ”模式的持续探索,郑商所陆续推出中华棉仓单购销专区和白糖基差贸易泛糖专区,为产业企业管理风险、稳健经营提供更多便利渠道,初步实现了推动期现货融合、场内外互通、上下游联动,服务产业链企业保供稳价的效果。截至2022年8月,郑商所综合业务平台成交量为476.3万吨、成交金额为501.2亿元,累计签约客户693家。

大商所2015年启动场外业务试点,2020年战略性启动场外市场“一圈两中心”建设。目前,场外平台已开展仓单交易(标准仓单、非标仓单、提货单)、基差贸易等业务,上线多种挂牌交易方式和协商互动等交易功能,联合太钢、九三等龙头企业共建交易专区,与现货机构开展信息互换、市场拓展等合作,支持银行探索标准仓单质押融资、区块链仓单质押融资、交易数据融资、买断式回购等多种融资服务。初步形成以300家产业链龙头企业为核心、多类服务机构集聚赋能的生态圈格局。截至2022年8月,大商所场外平台期现结合业务成交量为2203.69万吨、成交金额为791.13亿元,累计开户企业841家。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立足期现结合,通过持续升级优化平台功能,增强了仓单的金融属性,也提高了仓单的流通效率。合同、点价线上化,便于实体企业参与风险管理。

2.创新衍生品业务模式

相较于传统的期现业务,场外平台业务“高效”“便捷”是平台用户最大的体验感。

采访中,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南华资本早期参与较多的是上期所标准仓单交易平台,目前已在该平台累计销售近20亿元,主要涉及有色、橡胶、贵金属等品种。

“从一开始的不了解到后来的熟练运用,我们切身感受到场外业务平台带来的便利。”南华资本董事长李北新表示,依托仓单系统实现标准仓单在两个平台之间的互换,操作便捷且时效性极高。

“近两年上期所推出的仓单质押与延伸仓单质押业务也为风险子公司提供了更多的供应链融资渠道。”李北新表示,企业可以更好地参与仓单质押融资业务,有效盘活存货资金,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解决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广西泛糖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泛糖科技)是郑商所场外业务平台基差交易业务的核心企业。2021年,其通过“平台 平台”的方式与郑商所共同构建了基差业务平台泛糖专区。专区于2021年12月27日正式上线,截至2022年8月末,累计实现白糖实物交割40170吨,实现了全是产业客户参与、全有期货对冲、全为现货交收的效果。

“涉糖企业对于基差交易平台的认可度较高,场外平台提供的期货场内联动点价功能提升了企业期货点价的成交效率。”泛糖科技副总经理范佛胤如是说。

作为郑商所场外业务平台基差业务的参与者,泛糖科技通过联动点价机制与非标仓单交割服务,帮助产业链企业有效把握价格波动下的成交机会。“以白糖为例,今年3月、5月、6月白糖期货价格波动较大时段,泛糖专区当月的成交量均超过1万吨。”范佛胤表示。

能化板块作为大商所首批建立的场外品种板块之一。作为首批交易商,3年来,浙江明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明日控股)参与了包括标准仓单、非标仓单、基差交易在内的3项场外业务,企业交易规模也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包含2019年9—12月)共成交126笔,合计8.15万吨;2021年共成交360笔,合计20.47万吨;2022年1—8月共成交380笔,合计31.32万吨。

“实际操作过程中,业务通过平台交易,资金通过平台结算,降低了违约风险和业务成本。”明日控股副总经理邵世萍表示,通过平台购买和销售仓单,企业可以更加方面地参与期货交割和管理仓单,同时平台提供了场外融资功能,既丰富了融资渠道,又降低了仓单资金成本。

3.凝聚力量共同推动平台建设

场外平台的推出,进一步创新了衍生品业务模式,扩充了金融衍生品“服务工具”的价值。

“交易所场外平台助力期货公司推出多样的创新服务项目,更好地服务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套期保值及期现结合等方面,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提升企业风险管理能力,推动现货产业经营方式转变。”新湖期货副总经理李强表示,服务实体企业是期货公司的天职,期货公司是促进场内、场外市场融合的重要渠道。

同样,在冠通期货总经理母润昌看来,期货公司要做好场内、场外衍生品市场融合和良性发展。一方面,要夯实场内衍生品业务能力,提升运用场内期货和期权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构建一揽子服务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继续大力发展风险管理公司业务,不断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尤其是场外期权业务,以满足实体企业个性化风险管理需求。

“对于实体企业而言,我们希望场外业务平台更加规范化、专业化、开放化,降低进入门槛、丰富交易品种。”邵世萍称,企业也期待平台在新产业链形态构建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前,交易所场外业务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交易所场外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作用愈发重要。

下一步,上期所将继续根据参与者的实际需求,优化上期综合业务平台,进一步推动上期所期现一体化进程,深化期货与现货结合,促进场内与场外协调发展,助推多层次大宗商品市场体系建设,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升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郑商所将从场内外协同发展的战略出发,持续优化平台功能,拓展服务产业应用场景,丰富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内涵,实现期现货市场深度结合、场内外连通高效便捷、期货交易所市场枢纽作用充分发挥的目标,带动现货市场和场外衍生品市场规范发展,助力畅通内循环和大宗商品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大商所将继续围绕场外市场“一圈两中心”建设目标,联合各类机构深化产业服务,强化场外市场制度建设,完善业务及平台功能,推动大宗商品行业数字化转型,助力完善现货市场信用体系,促进期现货市场基础设施的高标准联通,构建大宗商品行业良好生态,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贡献力量。

场外业务发展情况(场外平台服务实体添)(1)

科技赋能篇:“数据让监管更加智慧”,科技筑牢“安全堤坝”

近十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技与期货行业的密切联系。至今,金融科技不仅推动了期货行业的发展,而且成为期货行业密不可分的要素。

1.科技推动系统更新换代

上期所2015年上线交易NGES2.0系统,有效支撑了市场发展和业务创新。该系统性能大幅提升,报单处理能力提高,数据中心切换时间降低至3分钟内,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郑商所核心交易系统经过数次升级迭代,朝着运行更可靠、处理更高效、扩展更灵活的方向演化。新一代交易系统在体系架构优化、技术与业务分离、系统资源深度调优等方面实现技术创新,进一步优化了消息通信、内存管理机制和撮合算法,订单处理吞吐量和系统处理时延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大商所充分认识、深刻把握数字科技带来的重大变革,聚焦中国证监会“数据让监管更加智慧”的统一部署,确立了“数字大商所”的建设目标,将“技术驱动”作为交易所三大工作主线之一。一是自主研发新一代交易系统。2020年10月,历时近十年、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交易系统——DCE交易7.0系统成功上线并平稳运行,支持50万个合约、万级并发在线席位、2.5亿笔成交,较原系统提升5—10倍;订单峰值吞吐率每秒超10万笔,较原系统提升3.3倍;持续订单延时降至100微秒左右,较原系统下降90%以上。该系统创新采用混合式架构、自主研发的技术平台和高扩展业务框架,在架构、平台、业务三大要素上扫除壁垒,全面实现系统的高吞吐、低延时、高扩展及高可用。二是系统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2021年,自主研发基于风险测度的汝乐组合保证金系统,在风险管理和资金使用效率方面达到国际水平,并开展全市场仿真;成功推出新一代期货主用交易系统(DCEX-One),为期货公司经纪业务管理提供完整技术解决方案,充分满足国家有关核心系统创新、安全可靠的要求。三是创新推动“数字化仓库”平台建设,已经在玉米、生猪等10个品种近20家仓库探索应用,初步实现了对货物及仓单的实时监控。四是加强办公自动化建设,建立集团纵向管控、横向协同机制,实现“人财物”全链条大协同。

围绕“安全稳定、产品丰富、功能完备、性能领先、服务全面”的建设目标,中金所自主设计、自主开发、自主建设的新一代核心系统成功上线。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新一代交易系统订单处理能力单撮合核心达每秒7万笔,并行三撮合核心达每秒20万笔,平均订单延时降至100微秒以下,主要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新一代核心系统支持多账户、多币种、连续交易、分品种清算等创新业务,能够快速灵活支持业务扩展。多种容错机制的落地保障了系统的高可靠性,分布式系统技术、高性能计算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使新一代系统具备了低延迟、高吞吐、高容量等特点。

作为金融期货市场枢纽,为了提高业务持续性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保障金融期货业务稳定运行,2022年,中金所上线极简异构核心系统,通过全路径异构及架构精简的方式,探索了核心系统应对软件故障的新方案。在极端软件故障情况下,极简异构系统可一键切换接替主系统,持续为市场提供性能达标的交易、行情、结算和数据发布服务。

2.科技协助防控市场风险

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聚焦“数据让监管更加智慧”,上期所运用大数据监管、优化指标系统以及强化穿透式监管,全面开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区块链技术预研及落地,探索加快金融科技核心技术的创新应用,推动科技与期货交易所自身业务的深度融合,推动交易所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加强与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强化期货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运用科技成果推动交易所创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郑商所坚持把风险防控作为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前提,切实履行一线监管职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风险底线,不断筑牢服务实体经济的“安全堤坝”。通过软硬件多级冗余部署,全面提高系统可用性水平,充分发挥“两地三中心”灾备作用,做好疫情、洪水、地震等灾难及突发事件的应对准备。建设统一监控与自动化运维系统,汇聚多维度的监控信息,全方位洞察系统运行状态,提高运维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此外,郑商所不断织密制度“安全网”,持续优化日常监控、套保审批、市场分析、违规调查等机制,稳步推进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建设。近年来,又通过对敏感品种及时采取监管措施、强化期现货联合监管等途径,坚决抑制过度投机,有效防范化解市场风险隐患。

大商所数字新基建战略布局持续深化,目前完成了大连河口同城数据中心、上海异地灾备数据中心和大连金普同城数据中心的规划建设并相继投入使用,提高了系统安全生产与重大保障能力,实现连续21年安全稳定运行。此外,成立了证券期货行业唯一一家专业测试公司——大商所飞泰测试技术有限公司,成立证券期货业信创测评实验室和证券期货业金融客户端测评实验室等,带动证券期货业监管和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

从2012年在外高桥数据中心上线第一套自主建设的生产环境以来,中金所IT基础设施和运维保障架构经历了多轮更新迭代。目前,形成了以张江数据中心为主中心、上海金融交易广场数据中心为同城灾备、大连数据中心为异地灾备的“两地三中心”模式,实现了从租赁数据中心到自建数据中心、从百余个机柜到千余个机柜规模、从早期传统的虚拟化管理到基于云计算和软件定义的池化管理的升级。

数字化的运营管理,是数据中心安全高效运营的重要支撑,中金所应用云计算、分布式存储等先进技术,部署了基础设施云平台和自动化运维管理平台,实现了同城灾备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资源的弹性管理,提高了运维操作和系统监控的自动化水平,为金融期货业务开展提供了高效的IT基础设施和技术运维支撑。

3.科技助力监管水平提升

中国期货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服务实体经济功能不断增强,信息科技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技术架构迭代更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信息技术治理水平全面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逐年增强。

上期所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坚持自主可控的技术路线,持续增强科技监管能力,推动成熟高新技术转化运用,主动赋能业务发展,有序推进数字化转型,夯实科技能力基础。

郑商所也在突出向科技要监管效能,在全国期货交易所中率先建成并上线分布式大数据平台,实现关联账户分析、多维度画像、内幕交易识别等八项交易行为分析功能,有效提升监管精准度;以“监管可视化、查库自动化、管理信息化”为目标,在国内首创交割智慧综合监管平台,目前已接入棉花、红枣、PTA、白糖等主要期货品种的百余家交割仓库,增强对交割仓库的实时监控能力,实现仓单安全实时监管,仓库监管效率明显提升;坚持创新驱动,在国内首推做市商组合保证金业务,有效降低了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

大商所表示,将继续围绕“数字大商所”规划,在夯实数字化发展安全底线的基础上,以建设与物理世界相互映射、相互连通、相互促进的数字一体化智能交易所为工作目标,加大对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持续推进核心技术系统迭代升级,全面提升科技监管效能,向全市场输出高技术含量的科技服务,努力推动形成科技与业务深入融合的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本文源自期货日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