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专项计划公布(高科技风暴袭来)
广东卫生专项计划公布(高科技风暴袭来)现在都有哪些高科技在广东卫生计生领域可预见不久的将来广东卫计领域的科教创新工作将会精彩纷呈 惊喜不断
【温馨提示:还没关注广东卫生在线的小伙伴们记得点击右上角关注哦~】
4月13日
2018年广东卫生计生科教工作会议
在广州举行
可预见不久的将来
广东卫计领域的科教创新工作
将会精彩纷呈 惊喜不断
在广东卫生计生领域
现在都有哪些高科技
我们简略地数一数
2015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引进的第三代达芬奇手术机器是华南地区首台。很快,包括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内的顶级医院也将它请进了手术室。它被广泛用于外科大部分领域微创治疗,包括肿瘤科、胸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以及心脏手术等。
2017年11月14日,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内分泌科,一位病人正在与“糖小护”机器人进行沟通对话。
2017年10月11日,国内首个心血管医学3D打印医研企联合实验室落户广东省人民医院。
2017年11月6日,讯飞科技研发的“智医助理”机器人以456分的成绩通过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笔试。在全国53万名考生中,这一成绩属于中高级水平。
2017年10月,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迎来了首台名叫“诺亚”的运输机器人,工作人员在电梯里、医院走廊过道里输送检验标本、药品、医患被服的工作将由“诺亚”来承担。
2018年4月,全球首例在MR混合现实技术辅助下实施的复杂先心病手术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成功完成,一名2个月大,体重约3公斤的肺动脉闭锁患儿获救,目前孩子恢复顺利。
2018年4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正式上线成为全国首家智慧医院,同时启用10项“人工智能 医疗”新功能。
上述的高科技成果转化
只是广东卫生计生领域
科技创新的冰山一角
广东卫生在线今晚
要跟你一起回顾和展望
广东卫生计生科教工作的新成果
广东科教工作的2017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深化
全面推进构建医疗卫生高地行动计划
建成广东省转化医学、生物医学创新平台
遴选出第一批医学领军人才和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启动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
联合印发《广东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实施方案(2017-2021年)》
奠定构建临床研究体系基础
科技管理成效明显
年度立项管理课题750项
推进适宜技术成果转化
遴选93项适宜技术
列为第二批广东省卫生计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121项技术开展推广工作
组织培训237场次、29753人次
现场技术指导1198人次
技术应用30万例
广东省人民医院等10家医院
成为第二批通过国家备案的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
广东省中医院率先启动干细胞临床研究
▲会议现场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深入推进
落实医教协同
加快构建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增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梅州市人民医院等11家医院
为第二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调整完善1020个专业基地及协同专业基地
投入1.06亿元
补助社会人培训对象每人每年1.5万元
经济欠发达地区全科培训对象补助标准
提高到每人每年3万元
支持1350名带教师资培训
完成住培招生5193人
完成国家任务的103%
完成住培结业考核11746人
结业考核通过率为94.5%
积极推进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
省人民医院等8家医院
成为首批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并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心血管内科
神经外科等3个专科开展招生
基层人才培养全面加强
加大全科、精神科、儿科、 妇产科等
基层及紧缺人才培养力度
省级财政投入8672万元
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招收培训培养全科医生、产儿科医生等6584名
订单定向农村卫生人才招生规模
由2014~2016年的每年400名
扩大至每年1000名
继续医学教育有序开展
组织省医学会、省医师协会
和省泌尿生殖协会等
开展免费送教下基层的公益继教活动
国家级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年度立项3971项
继续医学教育的市、县和乡镇覆盖率
二级学科覆盖率均达到100%
用数据说话 广东科教工作这五年加强科技创新政策引导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1.科研成果成绩斐然
各级科研立项34412项
获得各级政府科研资金44.8亿元
全省各单位投入科研经费23.4亿元
40个项目被纳入
国家传染病防治和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立项
获中央财政经费2.32亿元
建立了覆盖150万人的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社区防治现场
组织实施245项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医学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二等奖12项
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9项
省科技奖励一等奖40项
2.创新平台建设初具规模
至2017年底
医学类国家、省重点实验室分别为4家、77家
分别占全省学科类重点实验室的28.6%、34.7%
新增2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启动广东省转化医学、生物医学创新平台建设
13家三甲医院通过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备案
机构数位居全国首位
3.科技创新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在全国率先成立
省级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和干细胞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
并开展指导及监管
成立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
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伦理委员会登记备案
和伦理审查工作
推进科技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建设
建成基于互联网的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课题管理系统
实现全程信息化留痕管理
建立了省卫生计生适宜技术基本信息库
为双向选择、推动项目实施提供必备的信息资源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训 基层卫生人才队伍进一步充实
1.建立订单定向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制度
从2014年开始
每年委托广东医科大学等6所高等院校
为粤东西北地区招收培养定向医学生
定向医学生在校期间免除学费、 住宿费
适当补助生活费
定向医学生毕业后优先安排
在47家升级改造的乡镇卫生院工作
2017年订单定向招生规模
进一步扩大至1000名
首届订单定向医学专科医学生顺利毕业
充实到相应基层岗位
2.健全全科医生培训制度
通过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
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和岗位培训等多种途径
为粤东西北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培训了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的全科医生
到2017年底
全省拥有全科医生23661名
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2.12名
3.开展产儿科医生培训
为粤东西北地区基层
培训产科医生(助产士)和儿科医生
4.实施乡镇卫生院“五个一”人才培训项目
至2017年
粤东西北地区培训培养全科医生10490人
产儿科医生1360人
医技人员4828人
招收定向医学大学生1923人
农村医学中专生10158人
有效缓解了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不足的矛盾
完善毕业后教育终生医学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一是医教协同建立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二是继续医学教育全面覆盖
三是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积极推进
大力规范生物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工作得到强化
新建成2家国家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省已建成4家国家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在建3家
备案一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1645个
广东卫计科教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彭炜表示,新时代有新任务,广东卫生计生科教工作重点要做好这几大方面。
开展大学习,充分认识卫生计生科教工作新使命。
着力深调研,发现解决卫生计生科教工作新问题。
推进真落实,努力完成卫生计生科教工作新任务。
广东卫计科教工作的2018要做这些事建高地 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1.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完善对重大科研平台的管理和经费支持方式
扩大研究经费和成果使用处置自主权
推动建立高水平医院、高水平研究团队协同机制
共建共享科研基础平台
2.加强重点实验室和临床研究中心建设
推动并争取创建更多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进入重大疾病防控和新药创制国家队
产出一批基于循证医学的诊疗指南和技术规范
支持国家、省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积极参与自主医药产品科技创新
3.推进医疗卫生高地行动计划
大力实施建设医疗卫生高地行动计划和登峰计划
培养、引进医学领军人才和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建设一批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的
临床样本资源库和健康医疗研究大数据库
提升一批符合国际标准的新药 I 期临床试验研究中心
面向医学院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和高水平医院
培育一批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医工协同创新基地
抢占生命生物工程、生命组学、医学人工智能
生物治疗、动物实验和新药创制等前沿高地
4.提升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奖励力度
建设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知识产权和中医药知识产权转化中心
搭建政医研企资创新转化合作平台
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医疗机构和投融资机构资源
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转化链的深度融合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5.扩大开放和国际交流合作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医学科技领域相关合作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学术交流和医学技术转化平台
配合推进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建设
探索创新培训模式
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全科医生骨干培训
和师资培训合作机制
围绕“一 带一路”建设
支持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
建立国际化专科技术培训中心
推进建设国际科技合作研究网络
鼓励开展国际医药科技联合攻关
强基层 加快推进适应需要的医学人才培养
重点加强全科医生培养
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大力开展适宜技术推广应用
进一步健全继续医学教育体系
保安全 规范推进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
进一步强化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做好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审批
以及高致病性菌毒种保存和运输管理
推动省级菌毒种保藏中心建设
推进一、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
统一公布生物安全实验室名单
制定生物安全应急预案
加强生物安全培训
会议上,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市卫生计生委、深圳市卫生计生委、韶关市卫生计生局、中山市卫生计生局、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单位代表分别作了科教工作经验分享。
广东省人民医院科教处处长陈向阳作经验分享:
广东医科院由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加挂牌子调整为直接登记设立的事业单位,接下来,它将以政、医、研、企、资、用的深度融合,为广东省医学界的专家打造一个创业创新平台。
首先,创新机制增添活力,“一体两翼”初现雏形。
“一体”指广东医科院总部设置在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软件园,与广东省医学会、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同址办公,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搭建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的大平台、整合原有的数个医学期刊创办出版机构、吸纳社会资本创建医学科技发展基金、并适时建设医学大数据中心。
“两翼”其一是在广东佛山市高新区的广东省生物医药基地,与上海新生源医药集团等合作建设生物医药加速器,由广东医科院、佛山市高新区管委会以及上海新生源医药集团共同合作的“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南海)转化医学中心”已于2016年11月正式成立运营。二是选址于深圳市的龙岗新区,与华为、腾讯、先健科技等著名企业签约合作建设生物医学工程基地。
其次,创建知识产权联盟,汇聚产业发展源泉。
2018年广东医科院将积极推动知识产权联盟几个方面工作的开展:首先扩大联盟成员单位的范围;其次将推动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专利数据库的建设;再次将推动建立面向联盟成员单位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促进专利和研究成果产业化转化。
广州市卫生计生委科教处处长夏海晖作经验分享:
广州市卫生计生委的科技教育工作将以卫生计生科技创新和医学教育培训为主线不断推进。首先,围绕重大疾病防治需求,统筹医学院校、医学科学研究院(所、中心)、医疗卫生机构和重大实验室等科研力量,继续推进广州市健康医疗协同创新重大专项和临床医学研究和转化中心试点建设扩容提质,打造广州医疗卫生高地。其次,在12个市级医学重点学科的基础上,协调市财政局再增加8个医学重点学科项目,引导和扶持我市医疗卫生机构以创建广州一流重点学科为突破口,引领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全力推进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工作,强化市级财政经费投入,保证同质化培训质量,补齐医疗卫生服务短板。此外,还要加强全科医生培养以及拓展对外学术交流和合作。
深圳市卫生计生委科教处调研员周丽萍作经验分享:
2018年,深圳将以创新为驱动,以建设卫生高地为落脚点,全力推进科技教育管理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制度建设上体现整合优化和创新驱动。二是在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上走在前列。三是在构建医疗卫生高地上取得新进展。四是在推进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上取得新成效。
韶关市卫生计生局副局长刘建军作经验分享:
韶关将加大招聘力度,尽快填补基层空缺。其次,加强农村订单定向人才培养工作。同时,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对符合政策条件,在基层卫生机构服务时间较长,岗位工作突出的技术人员优先入编。
中山市卫生计生局副局长伍中庆作经验分享:
中山将加强职能部门协作,研究出台我市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和全科医生激励机制政策配套,全面提高全科医生待遇、完善全科医生聘用管理、拓展全科医生职业前景、提高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等,全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培训部部长许逢明作经验分享:
2018年,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完成日常培训管理的同时,将继续以质量为主题,进一步完善整合型课程体系建设,为专硕培养与住培衔接创造条件。以学分制为导向,以过程考核为推手,促进专硕培养与住培有机衔接,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政策引导、有效激励机制及加强教学文化氛围建设,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教学改革及教学质量的提升,继续开展常态化自评督导,促进住培质量的稳步提升。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研院副院长黄庆晖作经验分享:
根据“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管理体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行内部挖潜、外部整合、面向社会、市场化运作、资源共享的要求,在充分利用政府有关“政产学研资”紧密结合、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政策支持,广州医科大学、广医附一院相继出台了相关科技成果转化规定,根据成果和人财物投入的来源,建立科学的责权利分配体系和激励机制,进一步促进了医工协同科技创新工作, 医院的临床转化、医工协同创新已经成为我院建设高水平医院的 一个特色和亮点。今年9月8日,第二届广医附一院创新大会将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新征程要有新作为
新时代下
科技教育创新发展
在健康领域的运用
日新月异
值得你我共同期待
采写|黎晓心 尹蓁
编辑|Henin Helen 责编|林晴
图片|小覃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