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现存最早的版本(促进了当时说唱文本的发展)
西厢记现存最早的版本(促进了当时说唱文本的发展)如《琴心》一出,鼓子曲就有四个版本:(鼓子头)“誰楼初更”一种,写听琴之前莺莺和红娘至花园,莺莺之步态,莺莺眼中之花园夜景,但与主题表达都无多大关系;而(鼓子头)“潇洒书斋”一种,写听琴纯是出于巧合,红娘和张生事前并不曾有约定,红娘只是猜测弹琴者是张生。(鼓子头)“誰楼上更定”一种,听琴之时红娘不在场。(鼓子头)“冰轮乍涌”一种,写莺莺听琴之后,即对着红娘表白心曲,欲背着老夫人与张生私定终身。同一曲调、四种版本,描写内容大致相同,曲词和具体细节上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京剧《西厢记》京剧《西厢记》一是说唱具有突出的民间性和口头性,师徒相传,口口相授,常常因没有文字纪录而使其在流传过程中发生衍化和错论,因此同一曲调同一母题,越到后来越发生很大的变异。二是在师徒递相传授的过程中,艺人们根据听众的心理和要求不断丰富和改编,或生发、或创造、或扬弃、或淘汰,内容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本文乃“咩咩呵”独家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说唱文学是一种流传范围广泛、形式丰富多样、有说有唱的民间文学样式。说唱也称为小曲。刘廷玑《在园杂志》云:“小曲者,别于昆、弋大曲也。在南则始于《挂枝儿...一变为《劈破玉》,再变为《陈垂调》,再变为《黄鹏调》…在比则始于《边关调》。盖明时远成西边之人所唱,其词雄迈,其调悲壮,本《凉州》、《伊州之意……再变为《呀呀优》,《呀呀优》者,《夜夜游》也。或亦声之余韵《呀呀哟》。如《倒扳桨》、《錠花开》、《跌落金钱》,不一其类。又有《节节高》一种 本节所据《西厢记》说唱文学资料出自傅惜华先生编选的《西厢记说唱集》一书。
《西厢记说唱集》
该书搜罗了从宋至清的各种《西厢记》故事的民间说唱,除了赵令畴《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属于宋代以外,其余都产生于《西厢记》问世之后,因此可说是受其影响的创作。《西厢记》说唱文本内容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不同种类说唱的内容差别很大,甚至同一种说唱,也有不同版本。产生多个版本的原因有二:
京剧《西厢记》
一是说唱具有突出的民间性和口头性,师徒相传,口口相授,常常因没有文字纪录而使其在流传过程中发生衍化和错论,因此同一曲调同一母题,越到后来越发生很大的变异。
二是在师徒递相传授的过程中,艺人们根据听众的心理和要求不断丰富和改编,或生发、或创造、或扬弃、或淘汰,内容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京剧《西厢记》
如《琴心》一出,鼓子曲就有四个版本:(鼓子头)“誰楼初更”一种,写听琴之前莺莺和红娘至花园,莺莺之步态,莺莺眼中之花园夜景,但与主题表达都无多大关系;而(鼓子头)“潇洒书斋”一种,写听琴纯是出于巧合,红娘和张生事前并不曾有约定,红娘只是猜测弹琴者是张生。(鼓子头)“誰楼上更定”一种,听琴之时红娘不在场。(鼓子头)“冰轮乍涌”一种,写莺莺听琴之后,即对着红娘表白心曲,欲背着老夫人与张生私定终身。同一曲调、四种版本,描写内容大致相同,曲词和具体细节上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京剧《西厢记》
差异的产生正说明《西厢记》说唱是一个不断丰富、人物不断充实的历史发展过程,它是与现实生活、群众的需要、地区的差异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样,《拷红》马头调也有三个版本,《西厢记》全本子弟书也有两个版本。不同种类的说唱在内容上所产生的差异就更大了。如清嘉庆间八角鼓《莺莺降香》,莺莺和红娘烧香不是在后花园,而是“前行来到一大街”,莺莺的美貌引动了行人驻足观看,红娘阻挡,莺莺则表现得大胆而无所顾忌:“看只管看,瞧只管瞧,瞧的眼里拨不出来“,仿佛民间女子的游春拜佛。
《西厢记》之《拷红》
又如软玉屏调《西厢约会》,写莺莺大胆追求张生,直接要红娘约其相会,并要灌醉张生与之私定终身,和红娘一起“三人同头睡”。说唱肯定莺莺追求自主爱情婚姻强烈的愿望,肯定人欲是好的,但世俗的生活夹带着世俗的意识,过分迎合世人心理不顾艺术创作的规律,必然导致艺术水准的丧失,流于庸俗和粗鄙。这里,莺莺言语中充斥的低级庸俗的思想,不是对形象的提升而是丑化了形象。
《西厢记》之《拷红》
也有一些说唱在基本遵循《王西厢》情节内容的基础上,对细节进行了再加工。如鼓词《西厢记》第九回写杜确解围,不仅有孙飞虎与杜确在阵上的叫阵对答,还极力描写了二人的阵上厮杀打斗,以及释放孙飞虎一节。又如子弟书(八回版)第七回《夫人拷红》,写老夫人觉察莺莺的变化,清晨悄悄入闺房察看,发现了营莺、红娘高睡不起,并桌上书信一封,严责莺莺不守围训,接着才是拷红。红娘据理力争反驳老夫人时,也只强调其悔婚失信一面。群众性是说唱的本质特征,娱乐性和趣味性则是说唱得以拥有观众的动力和法宝。前者鼓词在细节上发幽探微,重挖掘作品的喜剧性;后者子弟书在内容上稍加变异,追求情节的曲折性,意在引起听众的兴趣,适应其欣赏口味和心理。
参考资料
《西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