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农具有哪些 怎么使用(生产队时候的农具或劳动工具)
以前的农具有哪些 怎么使用(生产队时候的农具或劳动工具)“耙”能把坷垃弄碎。“耧”全木质的播种工具,以上都成了文物。“犁子”能把板结的土地深翻, 在生产队里,普遍使用的是独铧犁,因为比较轻便。牲口没了,原来的牛屋院儿,又叫饲养场,也作废了。房子扒掉,宅基地分到户,供人们建房去了。“太平车”、“犁子”、“耙”、“耧”和“砘子”。这些都是田间耕种的农具。没有了牲口,太平车、犁子和耙这些由牲口拉着耕作的农具也失去了用场。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生产队解散,分田到户,生产队所有的农具也经过抓阄,分到了户上。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那些分配到户的农具现在还有多少再使用呢?
牲 口。马、牛、驴、骡等等,分地时,难保一户一头,只能几户分一头喂养和使用。打场或者犁地、耙地的时候,常常用人来为牲口拉帮套。稍后,许多人家开始添置牲口,或者与别人联合耕作,犹如解放初期的互助组。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历史悠久的牛耕便很快消失。田野上,今天再也听不到黄牛的“哞哞”声和使役人的 “喔喔”,“ 咧咧”的呼喊声。有的只是机器的轰鸣。
养牛,也只是专业户的事了。
牲口没了,原来的牛屋院儿,又叫饲养场,也作废了。房子扒掉,宅基地分到户,供人们建房去了。
“太平车”、“犁子”、“耙”、“耧”和“砘子”。这些都是田间耕种的农具。
没有了牲口,太平车、犁子和耙这些由牲口拉着耕作的农具也失去了用场。
“犁子”能把板结的土地深翻, 在生产队里,普遍使用的是独铧犁,因为比较轻便。
“耙”能把坷垃弄碎。“耧”全木质的播种工具,以上都成了文物。
“镰刀、木叉、木锨、石磙、硓石(laoshi。呈等腰三角形、厚约十公分的石板,挂在石磙子后面拖拉着轧场)••••••”
这些都是打场时用的农具。刚分地那几年,都在使用。如今,联合收割机的普及,这些有着漫长使用历史的农具,也退出了历史舞台,被束之高阁,蛛网尘封,被人遗忘在阴暗潮湿的角落。
“铡刀、大秤、大铁锅、轧花车、弹花弓、双铧犁、管链水车、辘轳”
“铡刀”。用来把谷草、麦秸等截碎,喂牲口。
“大秤”。有着既粗又长的秤杆子,和一个七八斤重的铁秤砣。用来分粮食,尤其是分地瓜的工具。
“大铁锅”。用一口大铁锅盛上水,上方有一个小草棚子,把铡好的谷草或麦秸放入大锅里淘洗,然后捞出放到小草棚子上控水。最后才能加入香料(炒豆粉等)用来喂牲口。这口铁锅,口径(直径)足有两米以上,是特大号的铁锅。没有水的时候,仍需三五个人才能抬得动。分到户上做饭,大材小用,也不用它炒菜做饭,只有五八年大办食堂时吃大锅饭才用过。
“轧花车和弹花弓”
生产队里经营小型副业时的工具,前者为籽棉取籽,后者给社员加工棉袄棉裤和被褥里的旧棉絮,俗叫“棉套子”,使之蓬松。
“双铧犁”和“管链水车”
“双铧犁”比“独铧犁”在耕作时,需要更多的畜力甚至人力,所以,很少用。
“管链水车”。又叫“解放水车”,用牲口拉或者人推都可以,比原始的辘轳汲水效率高多了。
这些,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早已经无用武之地,被人们卖了废铁,只有极少数被保留下来,成了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