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和疾控中心哪个待遇好(郑州疾控系统为何)
卫生院和疾控中心哪个待遇好(郑州疾控系统为何)与此同时,推进郑州市8个公立医院核酸检测基地和12个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实验室建设,提升疾控机构核酸检测能力,确保郑州全市日检测能力逐步达到120万管。(资料图片 图源:@河南疾控)这样的“大手笔”引来关注,为何“大扩招”?这背后意味着什么?多位业内人士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针对本次郑州疾控系统大规模招聘并不意外,这是时代所需,是为了更好地完善公共卫生体系。【背景】郑州疾控系统大扩招“2月22日,2022年郑州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中就透露,今年郑州市将大规模调整补充流调力量,而主力军就是疾控。”相关业内人士表示,为了应对疫情常态化挑战,2022年郑州市将持续完善“三公一大”联合流调机制,调整补充流调人员,加快建立300支1500人三个梯队的流调队伍,登记造册,常态备勤,提升流调溯源能力。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熊卓甜 李佳
3月13日,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公告,为进一步加强郑州市疾控体系建设 提升疾病防控能力,根据工作需要,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县(市)疾控中心17家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81名公共卫生专业人才。
(图源:郑州政府网)
2022年郑州市疾控机构17家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公告
这样的“大手笔”引来关注,为何“大扩招”?这背后意味着什么?多位业内人士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针对本次郑州疾控系统大规模招聘并不意外,这是时代所需,是为了更好地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背景】郑州疾控系统大扩招
“2月22日,2022年郑州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中就透露,今年郑州市将大规模调整补充流调力量,而主力军就是疾控。”相关业内人士表示,为了应对疫情常态化挑战,2022年郑州市将持续完善“三公一大”联合流调机制,调整补充流调人员,加快建立300支1500人三个梯队的流调队伍,登记造册,常态备勤,提升流调溯源能力。
(资料图片 图源:@河南疾控)
与此同时,推进郑州市8个公立医院核酸检测基地和12个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实验室建设,提升疾控机构核酸检测能力,确保郑州全市日检测能力逐步达到120万管。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查阅招聘表《2022年郑州市疾控机构事业单位专业人才公开招聘岗位计划表》发现,本次招聘岗位均为专技岗位,包括卫生检验、传染病预警监测、卫生检验、疾病预防、流行病学调查等。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招聘流程将本着从优、从快的原则进行,确保所有新聘人员于5月30日前全部到岗,以应对目前疫情在国内多点、散发的形式,在短期内进一步夯实郑州市疫情防控流调力量。
【探因】扩招背后是时代所需
(资料图片 图源:@河南疾控)
为何要在短时间内新增这么多疾控人员?上述业内人士说,这是时代所需。
“不仅仅是郑州,很多城市都面临着同样的疫情防控压力,这与整个城市的经济水平、公卫资源投入,乃至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都有很大关系。”他表示,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如果按照北京公布的每万名常住人口与疾控人员比例1.75核算,郑州整个疾控系统,应该配置的岗位数量是2100人以上。而仅仅是人员配置,郑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补充说,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8年,全国各类医院卫生人员增加了58.07%,而疾控系统人员数量下降了4.5%。“基于这样的现状,以及反反复复的疫情,必须招人、扩招、吸纳人才。”
一位曾在疫情下支援郑州的“流调队员”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25人在12天内共完成10例确诊病例流调溯源,完成现场流调8次,密接流调194人次,次密接流调1229人次。
“尽管有大数据的支持,但是目前对于核心人员的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分析研判等,还是需要依靠疾控公卫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经验来完成,工作量很大。”谈及此次扩招,她说,是件好事,能分担工作和压力了。
【讨论】疾控是“点”,公共卫生是“面”
针对此次扩招,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采访到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医改专家陈育德,他表示,一个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离不开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疾控作为公共卫生的主力军,在疫情之下,招人扩招是大势所趋。而这也是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因为人才短缺正是制约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据资料显示,我国公共卫生人员与执业(助理)医师、全科医生等其他各类卫生人员相比,在数量规模上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
(图源:《我国公共卫生卓越人才培养的“痛点”思考与展望》)
此外,除了数量短缺,高质量、高素质的公共卫生人才难以寻觅,同样制约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如何破局?陈育德说,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培养人才;二是留住人才。
“人才培养的根基在于专业学科的建设,应加强对公共卫生学科建设的资源支持,在课程设置、人才发展和培养、科研等多方面给予资金、项目等帮扶。”他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并非一蹴而就,我国“公共卫生卓越人才培养”的战略也并非一纸空谈,只有将学科基础打牢,公共卫生高质量人才队伍才能壮大。
培养好了如何留住人才呢?这也是很棘手的问题。“现在不比以前,年轻人可选择的工作多多了,一出生就面临着房子、车子、票子的压力,如果不能给予他们好的保障,更会加剧人才流失。”陈育德建议,逐步完善公共卫生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注重高等院校与医疗机构、疾控中心等的衔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
以疾控系统为例,多位业内人士表明,造成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还有薪酬待遇与岗位不相匹配,他们也希望国家能在这个层面多考虑一下。
【呼吁】不要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才重视“公卫”
(资料图片 图源:@河南疾控)
在2003年SARS爆发将近二十年后,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让我们把焦点对准“公卫体系”,在进入疫情后时代的今天,公共卫生的使命与展望是什么?
陈育德说,通常只有在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之后,人们才会想起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性,但默默无闻并不代表微不足道。
“之前SARS发生后,公共卫生确实有一定的存在感,但之后又被淡忘了,直到新冠肺炎来袭又再次被关注。”他呼吁,要一直重视公共卫生事业,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学科建设,实力强,才能够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更快出击。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李立明曾在“2021医学界价值医疗大会·暨第二届泰山奖颁奖仪式”上表明,新冠疫情对我们的启示之一就是要改革与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在经历了 2020 年的新冠疫情冲击后,国内对公共卫生体系改革讨论的声量逐步增大——尤其是对大公卫体系与疾控中心职能的讨论,赋予疾控行政权力的呼声不绝于耳。
而在2021年4 月 28 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这一机构名称属首次出现,新的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未来将会有哪些部署安排?疾控的地位是否会得到提升?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有业内人士说,无论如何,公卫体系的改革已经箭在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