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沉迷手机不自拔(老人沉迷手机更可哀)
老人沉迷手机不自拔(老人沉迷手机更可哀)因为这段话,还和一个同学争论过,她说人的一生能做自己想做的事,难道不对吗?发来了毛姆的这段话。对这个观点,我们可以证伪来看,假如孩子沉迷网络游戏,他对你说“我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打网游),生活在自己最喜爱的环境里(网吧),享受游戏的乐趣,也不与世人争名夺利,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我们又该怎么回答他呢。我想,如果是自己的孩子,你一定不会让他沉迷网游。毛姆说,“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薄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想到此处,心中升起无限的悲凉与惋惜。少不惜时白头悔,老不惜时更可哀!少年还有大把的青春供挥霍,老人再不珍惜余下的时光令人哀伤。人老了应该怎么活?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所有人思考的问题,年轻人也应该趁
夜辰读书:公众号(yechen3007)欢迎加入,一起深度阅读本不该对老人说教,毕竟辛苦了一辈子,到晚年大可随心所欲、自由自在,想干点啥干点啥,哪还容得别人指指点点,有资格说教指点的人大多在另一个世界了。
问题就出在“想干点啥干点啥”。如果老人真知道想干啥,也在认认真真干点啥,生活丰富多彩、充实愉悦,当子女的、晚辈的当然也看着高兴、乐呵。
可就我近段时间观察,我家的几个老头整天“沉迷”手机无法自拔,早上5点多起床开始,晚上凌晨了还在看,现在各个都是“万事通”,世界上哪打仗了,哪的贪官被抓了,明星又闹绯闻了,吃啥能治癌症了,孩子应该咋教育了,唐宋诗词的境界了……一篇篇新闻、美文读得应接不暇,各类搞笑小段子、小视频看得不亦乐乎。原以为这只是个别现象,和几波同事聊起来,大家都深有同感,父母每天都会转来各种“营养”信息,有的一看就不靠谱,老人们居然也相信。
退休了,终于自由了,可自由是一叶小舟,没有桨的话只能随风飘泊;与时俱进了,学会用手机看世界,可世界的信息如洪水一般,没有选择地获取只会被湮没。获得了自由,却被自由主宰;掌握了信息,却被信息控制。自由何以变成幽灵,信息何以变成猛兽,缠绕和啃噬着老人们所剩不多的生命。
想到此处,心中升起无限的悲凉与惋惜。少不惜时白头悔,老不惜时更可哀!少年还有大把的青春供挥霍,老人再不珍惜余下的时光令人哀伤。人老了应该怎么活?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所有人思考的问题,年轻人也应该趁早弄明白,省得老了以后犯糊涂。套用鲁迅的名言,“不知为什么而活的病根,不在老了时不去想,而在年轻有工夫的时候没有想。(鲁迅说“急不择言”的病根,并不在没有想的工夫,而在有工夫的时候没有想。)
我以为,“老了应该怎么活”的问题,其实潜藏在“人为什么活”的哲学命题里。有人说,人活着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健康是“1”,后面的财富、名声都是“0”,没有“1”后面的“0”都没有价值。人老了,活得是健康。还有的说,活得长了,看到当年的对手、敌人一个接一个逝去,自己才是最后的赢家、胜者。真是超级现代版的“阿Q”,如果是这样的话,运动员还训练什么,多么危险啊,容易扭着腰、摔断腿、抽了筋,直接躺家里养好身体熬死对手不就OK了。
人为了活着而活着,是动物的本能,当人类有了智慧以后这种活法就是生命悲哀。也有人认为,活着应该自由自在、随心所欲一些。这是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的调调。
毛姆说,“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薄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因为这段话,还和一个同学争论过,她说人的一生能做自己想做的事,难道不对吗?发来了毛姆的这段话。对这个观点,我们可以证伪来看,假如孩子沉迷网络游戏,他对你说“我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打网游),生活在自己最喜爱的环境里(网吧),享受游戏的乐趣,也不与世人争名夺利,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我们又该怎么回答他呢。我想,如果是自己的孩子,你一定不会让他沉迷网游。
人类几千年来创造和积淀了相对固定的文明,每个国家、每个社会又都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价值体系,在固定文明、固定价值体系里,有一整套被世人公认的善恶、美丑、真假、是非标准。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但生命是有质量轻重的,境界是有层次区别的。宋代禅宗大师青原提出参禅的三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分为四个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可见,人生是座山,活着得往上爬,爬到什么高度,见什么风景。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林则徐登顶而吟出“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名句;唐伯虎到山颠感叹“举头明月低头云,五湖四海皆一望”。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的话我们应该记忆深刻,“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保尔“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的理想太伟大的话,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习儒的,以追求“仁”“义”之极致,成为儒者;习佛,追求万法皆空、诸法无我之空境,成为觉者;习道,追求道法自然之心态,成为道者;习基督,追求罪恶宽恕与灵魂升华的救赎,成为基督徒;习马克思主义,追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性,成为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正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啥也不习的,也可以为“解放自己而奋斗终生”。
总归而言,我以为“人为什么活着”这个事,可以概括为一个“进”字,日有所获,学有所进。人一出生,肉体伴随着一个成长的过程,心智也开启了一个成熟的过程。成长也好,成熟也罢,都是在前进。“进”就是奋斗者的姿态,人生的终极状态。“进”可以与外界比有所收获,但最根本的是与自己比,超越昨天的自我,战胜自我。所以,无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忙碌的、闲适的、高雅的、庸俗的、成名的、取利的、喜欢的、不喜欢的、有意义的、无意义的,都无所谓,甚至可以当和尚念经也无所谓,只要能保持超越自我的“前进”状态,就是完美的,这种超越是境界的提升、灵魂的上升。
绕了这么远说人生意义,就是想说“老年人沉迷手机”太浪费生命,太过可惜、可悲。作父母的,不让孩子玩手机,这是责任。做儿女的,让父母远离手机,这也是责任。人生有比玩手机更有意义的事。深入分析老年人玩手机,我觉得有两个心理原因:一个是对“老”的认识偏差。另一个是对老年的人地位作用定位错误。
首先说说,“什么是老?”现在网上流行“80后”陈果教授的讲课,她指出“衰老”两个字,“衰”是精神和心理层面的,“老”是肉体层面的,老了不一定“衰”,精神和心理仍可弥坚,保持在高层次;“衰”了也不一定非得“老”,有的人年轻时就心灵空虚、萎靡不振、颓废堕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未老先衰”。
人老了,身体机能退化了,这是自然规律。但人老了,并不意味着思想落后、观念陈旧、意志衰退、斗志磨灭,务必分清这是两码事,有相关性,但不是决定性。把自己老了以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无所作为,归咎于岁数大了,这是庸人的借口。看看2016年《第一财经》的统计,近年来诺贝尔奖得主平均年龄是72岁,所有人的年龄超过65岁。看到这些,你能说老人家脑子慢、太保守吗?保守的人,搞政治还能凑合,搞科研咋说也得有点创新精神吧。所以,一定程度上讲,人的肉体可以老去,但精神层面上是可以勇攀高峰向前进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才是应有的人生状态,觉得“老”了产生自我放弃、自我放松、自我懈怠的心理,这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
再来说说“老年人的地位作用定位问题”。说起这个事,我以前就怀疑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偏颇,如今遇到这个事,居然有些怨恨他。“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说的人慷慨激昂,少年们听得更是壮怀激烈,恨不得立马智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独立起来、自由起来、进步起来、胜于欧洲起来、雄于地球起来。
可真是那么个理吗?少年智则国智。我倒以为:老年智则国智,老年富则国富,老年强则国强。为什么这么讲,不是老人们常说,“老子英雄儿好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吗?”中国传统文化不是更讲究家风、家教、家长言传身教吗?没有老人的努力付出,哪来智的、富的、强的少年。这就好像在说,“庄稼长势越好、收成越好”的废话,那地都荒了、旱了、涝了,庄稼能长好吗?
一个国家犹如一个生态系统,它是自然循环、彼此关联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整个生态都会受到影响。梁先生说少年是希望,这无可厚非,可他把老人给打倒踩一脚,贬低老人的地位作用就实在说不过去。说什么老年人如夕阳,如瘠牛,如僧,如字典,如鸦片烟;还说什么“老年人常思既往,故生留恋心,故保守,故永旧,故惟照例,等等。好像人老了,一切都是衰的、腐的、旧的、保守的、落后的。真是笑话,试想中国现在60岁以上的人都下岗,整个国家立马瘫痪了。
所以我说,梁先生着实偏颇,而且负面影响较大。国家强盛,民族复兴,老人们怎能没责任。即便退下工作岗位,老人们仍依旧可以大有作为。从人生视角来看,刚退休时正是生活无忧、身体无恙、自由无拘的时候,更可以扬长避短,择其擅长者为之,择其喜好者为之,择其亲密者同为之,想干、能干、与亲密的人干,这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局面怎可轻易放弃,自我放松。
老首长写过一首诗:“天苍朝挨暮,地茫短累长。张手捧晨曦,回臂挽夕阳。”晨曦、夕阳一天,张手、回臂一生,一个“捧”字迎着希望、追逐辉煌、一个“挽”字淡然洒脱、走向安祥,有这样的心境奠基,一生足以安然。在此基础上,我以为还可以再绽放一些,再疏狂一些,来他个“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来他个“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老了更应该无所畏惧,更应该勇往直前,更应该任性而为。
衷心希望那些抚养我们成人、激励我们向上的父母、长辈们,能够放下手机里的大千世界、万千信息,沉静下来重新拾起年少时埋藏在心中的理想,认认真真的拉一张“人生愿望清单”,在它的指引下迎着晨曦再一次怒放生命,真实地、任性地、畅快地为梦想活一回,追求纯粹的自我,实现自我的超越。
谁说人生只一春,心花尽开春常在;
谁说生命只一晨,我心光明晨永驻。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